第3章 前加拿大有钱人就一定是绅士吗?

作者:陆人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6:29

|

本章字节:3782字

一开始来的欧洲人居多,其中说法语的也不在少数,连这个来自加拿大的小伙子,也是来自魁北克这个说法语的地方。他是个哲学教师,又自称“分裂主义者”,所以对社会问题比较有见解。


我问他:“魁北克人认为自己是法国人吗?”


他说:“不,就是魁北克人。”


他们的法语跟法国人的法语也不太一样,语言中保留了不少古语,相对来说法国的法语更现代一点——这倒像台湾“国语”保留了更多古汉语成分一样。魁北克的法语人口觉得自己受到了英语人口的压迫,他们对加拿大的贡献大,却被别的地区拖累了。


期间,我和他说到中国最近出了一些开车撞人之后又故意杀人灭口的事。他很吃惊,说:“这在加拿大不可想象。在加拿大,你撞了人,如果是因为你违反交通规则,比如喝酒闯红灯,那你就进监狱;如果是意外,那你大可以拍拍屁股走人(当然前提是先要把伤者送到医院)。至于伤者的医疗,有保险负责,谁也不用管。”


我说:“在中国,撞死了人,司机反而赔偿的钱少。”


“怎么会这样呢?怎么形成这样的制度呢?”


谁知道。


关于中国人一些臭名昭著的驾车习惯,我求证他们那儿的做法:“你们平时开车按喇叭吗?”


他说:“除非是有别的车犯了错,影响了自己,造成了危险,才会按喇叭。我自己从来也没有按过喇叭——never。”


谈到在中国的旅行,他回忆起在广东住在一个当地人家里时,刚好赶上了一场婚礼,一场“非常非常有钱”的婚礼。新郎好像是一个省级高官的儿子,主人在珠江上包了游轮巡游,他也跟着一起去了。宴席非常丰盛也非常浪费,婚礼后每位客人还得到了一张五星级酒店的房卡,可以住一天。


我问他:“你觉得那些有钱人是绅士吗?或者说他们客气吗?”


他说:“不,非常傲慢无礼。”


“比如说?”


“他们对着上菜的服务员大吼大叫。”


他是一名教师,在说到加拿大学生的课本时让我印象深刻。


我问:“你们教师用的课本都是统一的吗?”


他说:“当然不是,都是教师自己指定的。”


“哦?随便怎么指定都可以吗?”


“可以。比如说,这个教师喜欢柏拉图,他就可以多让学生们看柏拉图的书,那个喜欢笛卡尔,也是一样。当然会有一些基本原则,比如一些必要的哲学常识要让学生学到。”


除此之外,对于身外物,这些老外也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崇尚奢侈豪华。第一天,加拿大教师穿了一双硕大无比又满是泥泞的户外鞋来到我家。他说:“我晚上要去买一双鞋。”


我问他预算是多少,他说也不一定。我说那咱们到超市里看看。因为他脚大,46码,在几个国内品牌的运动鞋专柜看了半天,好像是一个也没看上。问售货员女孩有没有46码的,女孩找了半天,居然找出来一双。我看他的神色倒有点失望,好像本来是希望没有的。后来才明白,两百多元的价格他嫌贵。我明白了,就带他去看特价鞋,他一看价格,也要几十块钱,还是不满意。他问我,有些中国人穿那种绿色的帆布鞋,哪有卖的——原来想要“解放鞋”。我突然想起来,我们楼下的小杂货店就有。在小杂货店里,他看到还有卖那种轮胎底的黑布鞋。我说,这种布鞋在中国只有老头和民工才穿。他如获至宝,穿上一试,正合适。十块钱,老板报价。加拿大老师爽快地付了钱,高兴而归。


第二天他就穿上黑布鞋上街,说:“我现在像一个真正的中国老家伙了。”


晚上回来他手里多了几件衣服,说是在超市买的背心,白色的。他强调了一下,“最便宜的”。穿上一看,效果还不错,款式也挺时髦。再出去的时候就是这一身了:小背心,黑牛仔裤,老头鞋,两手空空一个包也不带。我仔细端详了一阵,说:“路易,你像一个丢了所有东西的外国人。”他大笑。


自然,没有理由不谈到房价。他说自己在魁北克的房子有七百平米!——当然不是在闹市,是在小城郊区。他对我说:“有一个事情会让你吃惊的。我有一个朋友,花了相当于人民币一百万元的价钱买了一块两平方公里的产业,这产业里面包括房子,还有一个小湖!”


加拿大教师在北京旅游的时候,还跟我发短信抒发感慨,说在北京毛主席纪念堂前排队,看见纪念堂卖花给参观的人,这是“把社会主义的老祖宗都资本主义化了”。后来,我请他描述一下来中国旅游后的总印象,只用一个词。过了会儿短信回过来了:“噪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