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美国每个人都要对自己负责

作者:陆人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6:29

|

本章字节:6166字

偏远地区,长年苦作的人往往笨嘴拙舌,口才的好坏往往和成长过程中接受到的信息量大小,以及心灵不受拘束的程度成正比。


这次来的美国人,大学硕士毕业,女性。所以,她的口才好到让人吃惊的程度也是不奇怪的了。


美国“女孩”(她的自称)31岁,在南京教大学生以及外企的中方雇员,趁着冬天放假出来旅游。她说她是一个非常“社会”(social)的人,来我这儿旅游的短短几天时间,还见了好几个新认识的朋友,分别在不同的几个人家里住沙发,分配到我这儿只有一天时间,我问她为什么不干脆在一个人那儿一直住下去,她说前面那几人只能接待她一两天。我看她对这种每天认识新人的生活很适应,一点不觉得有什么麻烦。


要说她是一个说话机器也不为过,语速快,反应迅速,滔滔不绝。她的表情和身体语言都很丰富,十分活泼,对你的话反应也很灵敏,你稍稍讲一点有趣的事,中国人一般无动于衷,她却像汽油见火星一样反应剧烈,爆发一个热情的笑。跟她说话真也是一种享受,因为她就像一个摩擦极低的装置,你轻轻一推,她就能自己运行好远的距离,问一答十,这让你很轻松。她的一个好处是,不管讲什么都包含充分的论据,这让她的每一句话都显得相当可信。而且不管跑题多远,最后还是能绕回来——跟很多中国人聊天,往往最后是找不回初衷来的,双方都忘了一开始讲的什么了,谈话只演变成一个拼命要证明“我比你强”的争吵。


说起前两天在我这儿住的那美国同胞,俄克拉荷马州男孩,她笑着说:“俄克拉荷马州真的没什么可看的,一般美国人根本不会想去那里。”她自己是科罗拉多州的,两州相邻,她也从来没去过俄克拉荷马州。


我说:“那男孩说他们出门都不锁房门的。”


她说:“小镇的人就是这样的,小镇人会对陌生人微笑,可是大城市人一般不会。”她在纽约上的大学,说纽约人外表上很冷漠,但是接触了以后也很热情。纽约的犯罪率真的很高,有些区域非常危险。


我说:“中国人绝大多数窗户外面都装防盗网,电视里看到纽约的楼房好像也没见装啊。”


她说:“那是电视,防盗网在纽约很常见。”


她自己在中国丢过钱包,可是她说中国的犯罪也止于此,不会对人有什么暴力侵犯,所以她觉得中国很安全。可是在纽约就不会只是要你的钱这么简单了。


但是中国也有很多事困扰她。她最初租了一个“外国人一般都租”的“国际公寓”,租金高于普通房子两倍以上。时间不长就搬了出来,跟几个学艺术的中国学生住在一起。学艺术的学生明显家里很有钱,出手阔绰,可是不爱收拾屋子,这点让她无法适应,她希望至少在公共部分——客厅、厨房、卫生间保持干净,可是没人管,她还提出来干脆雇个钟点工来,几个人分摊费用,每人只出一点点钱,但是这个提议遭到了有钱的中国学生的拒绝。于是,根本就没有人管这些公共部分的卫生了。更让她受不了的是,有人在客厅抽烟,弄得她的屋子也满是烟味,她提出了好几次抗议,抽烟的人倒是答应得挺好,可是还是接着抽,好像觉得这根本不是什么大事一样。于是,她只好搬走了。


她说:“中国好像到处都有人抽烟,根本无法躲开。”


我说:“我想美国人碰到这种人都会直接上去表明自己的态度吧?”


她说:“我通常不会,因为还是有些担心对方有什么不好的反应。我在纽约租的公寓如果碰到这种事也是能不说就不说。”


这还真是跟我想的不一样,我想因为有警察和法律的严格保护,美国人绝不会害怕表达自己的不满,但是看来现实中也不全是那样。她说道:“这里面涉及一个‘勇敢’的问题。”


来中国的外国人都爱“抱怨”倒是真的,她说:“我在南京的外国朋友,就总是抱怨中国怎么怎么不好,甚至抱怨中国人会讲英语的人太少,连高级健身俱乐部的接线员都不会说英语,但我认为这根本不是中国人的问题。所以,我会以更耐心的方式处理这些问题。”


我问:“是来中国以后变得更有耐心的吗?”


她笑着承认了。她说:“中国的事情跟我或大多数外国人想象中的有很大的区别……”


美国是极讲个人主义的国家(自从我跟那个瑞典博士生谈过后,不敢说美国是“最”了),起码比德国讲个人主义(参考那位德国记者所讲的)。美国女孩说:“有的德国人去了美国后,立马开公司创业,说要是在德国开公司的话,周围每个人都会说你不行的。但美国是一个极其会鼓励人的国家,每个人对其他人的想法,都会予以鼓励。在美国的幼儿园和小学里,老师会给你发一张纸,让你把你将来想做什么样的人画下来,不管想法有多不切实际,都会得到老师的赞许。”


我问:“就算是一些疯狂的想法,老师也会支持吗?”


她说:“是的。”


我说:“老师面对这些想法通常会怎么说呢?”


她说:“一般的说法是,‘你的想法很好,如果你努力,一定会实现的’。”


我说:“这会不会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因为如果你的想法真的‘不切实际’根本没可能实现呢?”


她说:“可是谁真的能判定你的想法‘不切实际’呢?”


我一下子意识到,我实际上又陷入了中国式的“大人总比孩子聪明”的前提去了。其实美国式的不分青红皂白的鼓励法,是建立在“每个人都不能干涉别人,哪怕对方是个小孩”的社会共识基础上的,这里面也的确有一些“不负责任”,因为实际上心里想的是“不管你梦想有多大,那是你自己的事,你去实现就是了,跟我有什么关系?”因此,这也造就了,每一个美国人必须自己对自己负责,没有太多的人会替你作决定。所以,美国人从小就显得很成熟,什么事都是自己做。这又回到最初的那个话题上了,我问美国女孩:“是不是觉得中国学生不如美国学生成熟?”


她说:“我在南京干的第一份工作是帮一些中学生申请美国大学,当问到他们去美国想学什么的时候,这些学生说的最多就是‘我爸让我……我们老师说……’曾经跟我合住的那些艺术专业的学生,显然也从来没有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习惯。”


我问她:“能不能想起来小时候听到过几回别人对你说‘不’?”


她笑着想了半天,也想不起来真的有几次。她本科毕业回家跟爸爸说她想学“国际关系”的硕士专业,她爸爸也只是问“学那个能找到工作吗”,看她想学,也就再不说什么了。


我说:“中国的学生是听着老师和父母说‘不’长大的,每天不听个几百回不算完。”我想,经过这一道道“不”的绊马索,绝大多数中国人不被摔得头晕眼花,锐气全失才怪呢,剩下几个还有点创造力的只能算是超人了。我问她:“你想想,美国人对别人的鼓励是真正发自内心的呢,还只是一种礼貌?”


她想了想说:“发自内心的成分还是很大的。”


我不知道这位美国女孩有多少与众不同的创造力,但从她强大的口才和敏捷的思维看,她的自尊心和个人意志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受到多少伤害和阻滞。


她是一个素食者,既不是出于宗教原因,也不是觉得吃肉不健康,或认为不能杀动物。而是因为上中学的时候,看到有一个同学素食,觉得酷,就跟着学,干脆后来就再也不吃肉了。但她的活力和红润的肤色说明,光吃蔬菜也许不一定就会营养不良。跟其他美国人不同,她爱喝热水,我说:“是因为不吃肉的原因吗?”她说:“不是,是因为到了中国老喝茶所以习惯喝热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