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陆人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6:29
|本章字节:7136字
看足球的时候,很容易分清意大利和英国球队,因为意大利人留长头发的太多了。也许是意大利人觉得留长发帅气,能增加一点性感。英超球员短发剪得整整齐齐,好像踢完球换上西服个个都是职业经理人似的。
所以,大老远地看见一个高个儿老外,留着长头发,长瓜条脸,稍微发暗的皮肤,我心想应该就是一个意大利人吧。不过这一次是一个香港女孩要来,说她和一个老外男朋友一起,但没说是哪个国家的。我看她的经历,前一段到意大利转了一圈,再加上上述外形特点,觉得她男朋友为意大利人应该不会错,一问,果然。
意大利男人近四十岁的样子,普普通通的一个人,好像很能融合进中国的环境似的。虽说也不太笑,可是也很放松,英语不错,对你的话也有积极的反应。香港女孩也很普通,还不如我们街上的一些女孩时尚,不过总有一种跟她们不同的气质,细想想,可能是能沉得下气吧。她普通话不行,说得很慢,倒有一点儿童似的幼稚,但是总能把意思说清楚,不会轻易放弃表达观点。我不懂粤语,相互之间倒是说英语多一点。
虽说住了三天,可是刚到的第一天,几乎就把能聊的聊完了,来意大利人还是头一次,我也想亲身见识一下意大利人,这次倒是个好机会。说实话见到意大利人,我对于英语中的“social”一词才有了更深入的体会。英美人说“social”,就是要让交往对象极舒服,谦词恭维话不停地说,拼尽全力要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表明自己是积极、有力的,因此跟英美人交往会很舒服,可是有时候多少有点“努”的感觉。这应了前面那个俄罗斯小妞评价美国人的话:“不想笑还非要笑,为什么不真实一点?”有人说英美社会在道德上是高度利他主义,此言信矣。
这位意大利人不想笑绝不会装笑,他很放松,说的话听上去都是发自内心的,虽说“谢谢”“对不起”之类的礼貌用语也有,也会开开玩笑,可是比英美人少得多,没有英美人那种跟你谈话简直是百年一遇的样子。所以用英美的标准,他的“social”程度也就低得多。不过,总体上仍是无障碍的沟通,很可信的感觉。
我首先弄清了一个长久以来困扰我的问题:为什么意大利人的名字,不是“诺”就是“尼”结尾,也就是说都以“o”“i”这两个字母结尾。意大利人给我解释了半天,我才明白,意大利人的姓,很多来自以前的职业或事物。“o”在意大利语是表示单数,“i”表示复数,他说意大利著名的姓“维第奇”,原意是医生,以“i”结尾,只是表示多个医生而已——原来如此。还从他这儿知道了意大利语只有21个字母,没有j、k、w、x、y,用姜昆老师的话就是英语26个字母给打了个8折。
其实意大利语本来就以元音结尾为多,加上又没有那上面5个辅音字母,所以意大利语唱歌合适,因为口型老是张着的,我把这个说给意大利人,他表示同意。
这位意大利老兄说他是个环保主义者,他的原则是,少消费,能省则省,不吃肉,不看电视,少坐车,尽量骑自行车——他倒也是有这个少消费的条件,因为他在家给人做翻译,自由职业者。他是佛罗伦萨人,他说他们那儿有小型消费者组织,相当于我们的消费合作社,集体买东西,把小生产商,如小榨油商、小农场主叫到城里来,直接从他们那儿买,价格比超市里便宜30%左右,品质也不错。这种组织都是自发的,要缴纳一些费用用于必要的开支,组织者一般也是无偿的,尽义务或有兴趣而已。他说他很高兴意大利还有很多这样的小生产者。
他觉得自己很幸福,因为自己跟家人、朋友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他说:“这种家庭内的联系也有助于降低生活成本,比如我兄弟做生意没钱的时候可以找我借,省得去银行还要付利息;我自己没有洗衣机,要洗衣服的时候就跑到妈妈家里去用洗衣机。”——以美国和中国现在的观念,这多少有一点“啃老”。
我顺便问问他前面听法国人说的法国红酒一瓶只要两欧元的事,意大利老兄说:“我自己有时候直接从小酿酒老板买,用大桶装,一升有的只要一欧元。”
我实在不明白红酒之乡的红酒为什么这么便宜,我们楼底下有时候有人卖自酿的葡萄酒,也要二三十块钱一升。就算两公斤葡萄出一升酒,难道意大利的葡萄两公斤还不到一欧元?他也没解释明白,但说到可能前一年酿多了,酿酒人会低价处理。可能也是这个原因吧。
他也是一个对政治很感兴趣的人,经常参加一些政治活动,如反对政府的一项法令或是组织人联名提出一项倡议,意大利有很多这种小团体。意大利有一个情况,政府出台了一项新政,如果有足够多的老百姓不满,组织起来投票,就可以把新政否决掉。由于老百姓的力量很大,很多新政最后都被废止了,因此,事情总是维持原状。我们谈到意大利前总理贝卢斯科尼,我说:“一个有这么多丑闻在身,还花天酒地的人居然当了那么长时间的总理。”
他说:“其实贝卢斯科尼并不是因为桃色丑闻而下台的,而是因为受到了欧洲经济危机的牵连。”——意大利人认为政治家私生活跟政治没关系,贝卢斯科尼本来就是单身,有随便交女朋友的权利。当然了,一旦证明有召妓事实发生,就是另一回事了。
意大利人和英美人的观念还真不一样。
这位意大利老兄并不羡慕欧美更富一些的国家,他说:“没有一种制度是完美的。以美国来说,看病很贵,你不买保险就看不起病,意大利是全民免费医疗。”并且他说,“地球上人类社会的制度,从古至今没有太大变化,总是富人、有权的人占统治地位,老百姓还不如过去有力量。”——这话一定让为人类的民主、平等、自由奋斗了几个世纪并认为取得巨大成功的西方国家的人汗颜了。
我说:“现在你可以批评总统,过去你敢批评国王吗?”
他说:“实际上过去更容易赶走国王,因为过去国王的力量也不大,老百姓聚集起来,拿着手里的农具就可以把国王驱逐了,现在可不行了,现在有时候意大利连示威游行都不让。”
说到这些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他是意大利人,说的首先是切身的感受。他认为意大利现在和过去差别不大,要么是几百年来意大利从无进步,要么是几百年前意大利已相当进步!没错啊,这时一个词在我的脑袋里逐渐成形了——自治。意大利有城邦自治的传统,古希腊和古罗马是欧洲民主的起源,佛罗伦萨几百年前就实行民主选举了。所以,他说现在和过去没区别,是因为他们早已享有过民主。过去驱逐城邦的国王或者贵族是经常发生的事。我把这个话说给他听,他点头笑着赞同。自治意味着地区差异和沟通不畅,沟通不畅又会导致小农经济,所以意大利这么多小生产者和消费合作社还能存在。也可想而知,意大利并没有全球性面对大众消费者的大品牌,但是精工细作的小作坊式生产却很发达,法拉利造得的确好,但一年能卖几辆呢?
不过,我没有资格去褒贬意大利人的生活方式,只是我觉得英美文化更开放进取一点。我开玩笑地说:“汽车、电脑、互联网都不是意大利人发明的,意大利人也没有登上月球。”
他笑了,说:“的确如此。”然后他说,“现在欧洲南部的失业率很高。”
我说:“如果每个人都不消费,那永远不会有足够的工作让人们去做。”
他说:“是的,但那种消费文化会产生很大的浪费。”
香港女孩一笑起来很甜,也聊了一些香港的事情,比如香港看病有公立和私立医院,前者有政府补贴,所以便宜一半左右,但老是人很多。香港的房太贵了,她自己可能永远也买不起。我问:“以香港的房价在美国都可以买豪宅,为什么香港人还要挤在那儿?”
她说:“很多香港人就是喜欢香港,哪怕房价贵也不离开。”——原来如此。她自己在香港南边的一个小岛上租房住,每天上班坐半个小时船,一个小时地铁,月薪一万多港币,也不算高,遇到风暴就可名正言顺地赖在家……
意大利人高个儿、瘦脸,高鼻子深眼窝,我感觉像一只自满自足、与世无争的鹤,不管外界如何纷扰,他自迈着长腿,悠然独行。
他们早上出门都是自己出去,即使我没有睡着而是醒了也等他们出去再起床,省得打招呼麻烦。嘿嘿。
第四天早上一阵洗澡整理东西的动静后,他们出门了。我起床到外间,看见一张纸放在桌上,上写“我们改变计划了,决定今天离开,不想打扰你,所以就没叫醒你。非常感谢几天的款待,多保重……”后面是我也认不出来的签名。
到小房间一看,收拾得干干净净,已经人去屋空。我想这倒也不错,干脆利落,省得婆婆妈妈地道别,晚上也可以轻松看电视了。本来还想在网上给他们留言,再道个别,后来想想也算了吧。一面之缘,兴尽而已,互不相欠,与其彼此牵挂,不如走自己的路,相忘于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