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陆人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6:29
|本章字节:5918字
来了一位英国人。
我在沙发客网上的自我介绍中写道,喜欢英美人的行为方式。可是一开始真正接待到的美国人也不算多,英国人嘛,在半年多里只有一位。也许英美人本身就比较吃香,容易找到住的地方。
这位英国人我很想用“英国佬”来称呼他,也许是因为他有点憨头憨脑的样子。中年,四十五岁,人高马大,两把浓眉毛,圆溜溜的眼睛,有点蜡笔小新的感觉。
我抱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你跟英国人在一起,一定会是愉快的,你不用担心他不守诺言、迟到、占小便宜,不用担心他阴着个脸,不用担心他语出不逊和突然发作,因为一个将尊重他人当成习惯的民族,一定会让交往对象感到舒服。
事实正如我所料。
这个英国佬跟其他欧洲国家人一样讲礼貌,“对不起”“谢谢”“这是一个好问题”常常挂到嘴边,让人倍感舒服的是你问他的每一个问题他都是老老实实、就事论事地回答你,不绕弯子,不转移话题——我总是发现很多时候与中国人没法讨论,因为中国人两句话后就容易脱离主题,或者说只要他认为你探讨的一些问题有悖于他的常识,他就会马上转为对你进行人身攻击,避而不谈问题本身。
这位英国佬有一点思虑颇多,这符合传统中国人对英国人的印象,而不太符合我对英国人的理解。世人都说英国人保守压抑,我认为英国人热情奔放——一种受控的热情奔放,你看看英超赛场就知道了,世界最有激情的足球赛在英国。但这种热情一般不会对他人造成压迫。
这个英国佬还真是比美国人保守一点。他当了多年的软件工程师,主要工作是给甲骨文、ibm之类的公司的程序找bug,在他开始工作的时候,世界上还通行dos操作系统吧。反正是看了多年的程序语言后,他决定换一种新的生活,于是开始环游世界。他告诉我,他想过一种和程序员完全不同的生活。按摩师恰巧符合这一标准——程序员用脑,按摩师用身体;程序员的工作对象是干巴巴的数字,按摩师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程序员坐在自己家里,按摩师跑到人家家里——英国的按摩师有上门服务。于是他跑到外面去上按摩师的培训课,因为要拿执照嘛。
我告诉他这很有趣,在中国难以想象一个搞i的白领转行去做按摩师,因为在中国,按摩有时候被认为与色情有关,一个白领是不可能去干这种事的。他点头表示理解,整个东南亚都是这种看法。
他离婚了,现在是无牵无挂,以中国人的标准来看,真是有几分凄凉,有种孤家寡人浪迹天涯的意思,但他一直说这是在追寻生活的真正意义——我原来以为英国人都已经找到答案了,看来还是有不同的思潮,还是有迷茫的人。他总结说,他原来一直当程序员,可是后来发现自己远远没有享受到世界上美好的东西,于是他开始周游世界,学开飞机,在阿根廷学探戈,在越南学按摩,在泰国潜水——生活来源就是出租他位于伦敦郊区的房子得来的租金。
租金大概一千英镑一个月,扣掉税有八百镑多,这八百多镑够他在一些不发达地区旅行,可要想在发达国家就不行了。他那所房子,价值二十万英镑左右——只要不是伦敦的热门区域,英国的房子,大多都是这个价。由房地产中介帮他代管,定期把钱寄给他。期间说到了一点,他说:“如果房屋要维修,租金就可以减去这部分钱,这部分就免税了,比如这个月花两百镑修了一下门,就只用按八百镑的收入来交税了。”
我跟他探讨,说:“那你不会说你修门花了一千镑,那你这个月一分税钱都不用交了。”
他说:“没办法的,因为修门的账单就是两百镑。”
我说:“在中国你可以在发票上随便写数字。”
他说:“是啊,但是这个不好办,英国的商店如果这么做了,是会被查出来的,最后总有人要为那多出来的部分负责。”
我说:“英国人都很诚实,不是吗?”
他好像也有点得意,但又争取不显露出来,说:“是啊。”
下面我要与大家分享一个事实了,这一事实可以让我更清楚地理解外面的世界是怎么样的,虽然我们现在以为我们了解外界的渠道很多。
我们说到英国人的养老,他说:“英国人退休时每人每月都有五百英镑的退休金。”
我还真是头一回听说这回事,问:“每个人都一样?不管穷人富人?”
“是的。”英国“蜡笔小新”回答。
但这并不是说每个人退休时只有这五百英镑,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或者靠公司,或者自己买一些不同的商业养老保险,买得越多,退休的时候拿得越多,当然也有一些商业养老保险是亏损的,那里面有一定的风险。
他还介绍了那些英国复杂的商业养老保险,但我的脑子一直停留在了五百英镑的“基本养老金”上。他也说到,对一般人来说,五百英镑不太够,大多数人还是得有一些其他收入,比如房租收入。不过,我认为,“不太够”是指一定的生活标准,也就是一种所谓体面的生活,如果不是那么“体面”的生活,五百英镑已经吃喝不愁了。
那时,我没有和他进一步探讨。我没有告诉他,在中国,有些老年人一分养老金也没有;有些老年人一个月却有五千块养老金。有许多老年人,不得不生活在子女家中,看子女脸色过日子,早年间作为交换代价“分家”给子女,并不一定能保证他有一个幸福的晚年,而其所谓的“孝”于养老更是痴人说梦。
平等不能只写在教科书与空头的法律文件里,要平等,就干干脆脆地每个人发五百英镑,不要分农民和城镇居民,不要分企业和事业单位,不要分老总还是保安,不要分北上广还是黑吉辽。
英国按摩师是一个爱忘事的家伙,他说他把相机充电器忘在了北京,问我中国的邮局能不能把东西邮寄到他要去的下一个城市的邮局,他去取,我说可以。他说他在阿根廷丢了一个小包,在缅甸丢了头灯,在泰国潜水时丢了手表——蛮贵的一块表。早上出门去玩,没过五分钟“当当当”敲门,我拉开门,他说:“对不起,我忘了一个东西。”我看他这一路走来,到现在还全须全尾就算是命大了。
我本来没有收集东西的念头,后来从俄罗斯小妞那儿要了一枚五卢布的硬币,后来又从新西兰美国女孩那儿得到了几枚新西兰和马来西亚硬币。干脆也问英国佬要枚著名的英国便士算了。
一问之下,居然钱包里还有,拿过一看,黄铜的一便士上是令人赏心悦目的伊丽莎白女王二世的头像。我十分谢谢他,他看我喜欢,又跑到他的包那儿摸出几枚其他硬币,是五十便士和二十便士。这两个都是多边形的。我是个极不愿占人便宜——或者说极不愿被人发现占便宜的人,有点不好意思接受。不过,他还是力劝我接受了,我说拿人民币给他,他也不要。他说:“这些硬币,在英国的机场就能买一杯茶,也不值什么钱。”
英国机场的一杯茶只要七毛钱!
我笑纳了,认认真真地感谢了他。
一个多月过去了,在写此篇的时候,我又把这些硬币拿出来看看,才数出来原来五十便士和二十便士是七边形的,二十便士上的伊丽莎白女王看着只有三四十岁,还很年轻,另两个硬币上的就是老年像了。通情达理,和颜悦色,英国女王所到之处,就成了文明的地方,英国女王有理由在硬币上继续待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