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伊北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7:06
|本章字节:3008字
1905年,位于北京琉璃厂土地祠的丰泰照相馆,已经独立营业13个年头了。这天,老板任庆泰稳当当地站在店门口,戴着小帽,没准还抽着烟,心里不由得有些得意。当年立下的“干实业”的理想,现今已然实现,他不仅拥有一个蜚声京城的照相馆,旗下囊括照相技师及学徒10余人,还在前门外大栅栏开了一家大观楼影戏园,专门放外国电影,堪称一时之景。虽然任老板的丰泰不是国内第一家照相馆,但京城头牌,他任庆泰认第二没人敢认第一!谁给慈禧太后老佛爷照过相?谁是皇亲国戚的御用摄影师?非他任庆泰莫属!他拍照片,上至皇亲国戚,下至戏曲名伶,无一不认可。有慈禧太后御赐的二品顶戴花翎作证,哪里有假?他在大栅栏放电影,也常常是万人空巷,弄新鲜玩意儿,他任庆泰是专家。
可是,1905年,呼风唤雨的摄影店任老板也开始有些愁眉不展了。他的大观园影戏楼没片子可放了。要知道,1905年,距离法国巴黎的卢米埃尔兄弟拍摄世界上的第一部电影《火车进站》也不过刚刚10年,好莱坞还未形成,电影也还没作为一个文化产业登上历史舞台,想搞足够多的外国片子来放,是有难度的。更何况,西洋人的片子放多了,北京的看客们可能先是觉得新鲜,看个热闹,过后难免觉得乏味——这东西离当时观众的生活太远了啊,哪里有什么民族气派?于是一向敢于吃螃蟹的任庆泰开始有新动作——他想要自己拍电影,拍中国自己的电影。至于怎么拍,还是洋务派那个老观点管用:师夷长技。
那段时间的任庆泰,无疑是忙碌的,黑道白道,只要是知道的能够接触电影新技术的路子,他都走。他听说天津和上海的租界里有洋人在放小电影,便想方设法花钱、行贿,买通有关人员,偷偷地潜入租界,观摩、问询、学习,又买了一架法国制造的木壳手摇摄影机及胶片14卷,潜心研习,静静地等待时机,准备拍摄他的影戏处女作。
中国的首部电影最终诞生在任庆泰手里,是偶然。而任庆泰走上电影之路,似乎又是偶然中的必然。说任庆泰的传奇故事之前,我们首先应该明白,电影是从照相技术中发展而来的,而照相在晚清时代,又是一种实业。从实业的角度来看任庆泰的电影传奇,更容易看出其中的必然性。
提起英国,人们总说,英国绅士。其实,恰相反,这个国家崛起的过程可以说一点也不绅士,是非常肮脏的。英国是个不大的岛国,没什么资源,在鸦片战争之前,它在和大清国的贸易交换中,一直处于逆差状态。欧洲人需要中国的瓷器、茶叶、丝绸,可中国人几乎不需要什么英国制造的东西,说中国地大物博,虽然有点过于夸饰之嫌,但当时的情况确实如此:经济体制上,大清帝国还是个农业国,是自然经济,自给自足,无需它助;政治体制上,大清闭关锁国,大做白日梦,虽然颇有点阿q精神,但确实更促使中国成为一个自我循环的庞然大物。
如此一来,英国人急了,眼见一块肥肉吃不得,大清国你油盐不进可不行啊!于是,英国人开始想歪主意了:什么东西是让人用了还想用的呢?他们急需找寻一种具有成瘾性特质的商品,来赚取中国的白银。历史性的机遇面前,鸦片这个原本泛置于药用的黑糊糊的东西,大摇大摆地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那是一个英国商人罪恶狂欢的时代。中国的南部沿海,成了鸦片走私的“黄金海岸”。道光即位之初,鸦片的走私量在4000箱左右,到了道光十八年(1838)猛增至400200箱。宽口径的鸦片流,像一只巨大的蚂蟥,吮吸着古老中国的精血,白银外流,财政短绌,国民萎靡。清政府的领导层也不是傻子。这种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事,禁烟势在必行。就在这个历史潮头水花四溅兵荒马乱的节骨眼上,一个英雄出现了。他就是林则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