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伊北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7:06
|本章字节:2224字
两次鸦片战争让清王朝的年景一天天坏下去。清王朝的统治也开始摇摇欲坠。咸丰这个皇帝很倒霉。当了10年的皇帝,起头遇到太平天国起义,末尾遭遇英法联军进攻帝都(攻陷通州八里桥)。1860年的秋天,咸丰被英法联军吓得逃往热河避难。偌大北京城,只留下他同父异母的弟弟恭亲王奕处理“和谈事宜”。奕是个老滑头。对外,他苟且,《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都是他参与订立的。对内,他残酷。1891年8月,咸丰帝病死热河。奕联手一个女人,利用北京一带的兵力发动政变,挤掉了以肃顺为首的当权派,掌控了清政府的大权。这个女人,就是慈禧。事成之后,她垂帘听政,他成了议政王。
奕是见过世面的人。他知道,刚刚得来的政权,想要稳住,就必须要镇压国内此起彼伏的起义。奕想到了借刀杀人之法。那就是,借西洋人的刀,杀国内的农民军。同时,西洋人的各种先进玩意,也可以帮助清政府稳固统治。这个时候,曾国藩和他的学生李鸿章的作为,对了奕的胃口。
曾国藩是靠镇压太平天国起来的,杀人如麻,人称“曾剃头”。据说,当时南京城里的小孩夜哭,一听到母亲说“曾剃头”来了,立马止哭。可谓“威名远播”。在镇压太平军的过程中,他产生了一些实际性的需要。比如,他发现借助外国的力量来运粮食、剿杀太平军,非常便利,他就顺理成章地想,如果我们也能学学外国的技术,自己制船造炮就好了。1860年的12月,他将自己的想法诉诸文字,奏了一本。第二年,他又奏了一本,主张买些外国的船炮,先演习,再改造,用来剿杀太平军和捻军。1962年,曾国藩的学生李鸿章在上海得到洋人的帮助,训练起洋炮队。西方人自然不会把最先进的技术奉献给清政府,但敏锐的奕却也捕捉到历史的动向,开始支持学习西洋的一些先进技术(主要指军事技术),认为这些技术既可以镇压人民,又可以自主自强。由此,地方的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与朝中的奕、文祥相互呼应,洋务运动在一片保守派的反对声中水涨船高。
洋务运动最开始是围绕着军事工业展开的,可是,洋务派们在新办军工的过程中,遭遇了一系列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资金,比如燃料,比如交通运输。这又迫使他们提出了“求富”的口号,开始办矿务局、轮船招商局、电报局、铁路局、织布局,等等。所谓洋务运动,就像一滴墨落在了宣纸上,不知不觉晕染开来,涉及了西方新技术的方方面面,开了中国人的眼界。
在这个过程中,照相业也像是蒲公英的种子,无声无息地伴随着西方人的到来,落在了中国大地上。在彼时彼刻,恐怕谁也想不到,摄影这东西最终会变成动态的,变成电影,影响整个世界的文化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