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程超泽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20:46
|本章字节:3156字
2007年第一季度,中国增加的外汇储备积累已经是1375亿美元,其中773亿美元是非贸易、非直接投资的其他资本流入。近期,在中国周边一些国家贷款利率较低的情况下,比如日本的贷款利率为3%的情况下,日元全球套利现象严重,外资很容易融到资金后,再转而进入其他各国套利,中国是它们的首选之一。也就是说,全球过剩的流动性资本会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加剧中国的流动性过剩。
钱往哪儿去了
这些年全球资产价格,包括全球房地产价格、黄金价格,以及股票价格等都大幅上扬。各国央行都在采取行动使资本流动性正常化,但是全球资本仍然过度泛滥。
全球资本泛滥冲击中国市场:热投地产、股市!中国经营报,2006年5月20日。
哪怕欧洲银行和日本央行升息,抽紧流动性,只要弱势美元重现,就会引导全球流动性过剩资金流向非美元区的金融市场。与此同时,向来敏感的股市就会把期货和现货商品价格走势及时折射到股价上去,风险溢价推动股市价格走高。因此,瑞士信贷、大摩、美林、高盛和花
旗银行等华尔街投行早在2006年上半年就向全球投资者建议开始增持股票。处于人民币长期升值预期之中的中国,就顺理成章地成了世界泛滥资本的主要集中地。
中国目前超过年均9%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幅、每年至少4%~5%的人民币升值预期、2006年年初股市14倍的市盈率、机构投资者的资金存量占市场资金存量的比重不超过25%这些简洁有力的数据,任何全球配置资金都不会不注意到的!从理论上讲,过多的流动性只有通过两条途径才能被消化:要么通货膨胀,要么资产价格上涨。而2006年以来中国消费物价指数(cpi)基本保持稳定,2007年以来的cpi虽有所上升,但还不到通货膨胀的地步,表明市场资金并没有大量流向普通商品,而是主要流向了房地产和证券市场。
中国股市经过2001年以来连续五年的持续低迷,其负能量几乎消耗殆尽,股市长期低迷与实体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背道而驰的怪现象到了2005年出现了转折。低迷的股市经过多年震荡,上市公司的实际价值和股票价格也已相对接近,具有了投资价值,因而购买股票的风险已大大降低。此外,随着改革的深入,上市公司正不断向国计民生产业(如电力、石油、交通等重大基础性行业)集中,其市场表现也相对稳定。同时一大批有活力、有创新机制的其他类型企业,包括民企等大量中小企业上市,不仅它们的业绩表现被人看好,而且还大大刺激了投资者的入市冲动欲。
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实体经济迅猛发展,不仅占据了中国主要市场,也占据了世界市场相当大的份额。可以想象,未来实体经济的扩张空间将受到极大限制,而虚拟经济的扩张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另外一条重要途径。事实上,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比例的大小也是一国经济现代化程度的标志。在美国及欧洲发达国家,虚拟经济总量早已是实体经济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而中国的虚拟经济还处在刚刚成长阶段。由此,作为虚拟经济一部分的股市的再次崛起就顺理成章地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阶段性标志。同时,由于中国经济多年高速发展,资本量的充裕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当然,这又使经济面临了过热和通胀的潜在隐患,这是后话。中国股市的崛起和上升态势,既为不断寻求利益的资本找到了一条出路,又为剩余资本找到了蓄水池,总体上对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
两股势力的重合
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大肆渲染,使得全球资本以各种名目(直接投资、间接投资和战略投资),以各种身份(房地产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还有改头换面的对冲基金等)一拨一拨地涌入中国。这些全球流动资本一旦进入中国,在使中国外汇积累不断上升的同时,通过结汇把全球过剩的流动性也输入到了中国,使得国际流动性与中国流动性对接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