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阎崇年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02:33
|本章字节:8246字
分别收藏于台北和北京的清宫满文历史档案,将郑各庄康熙行宫和理亲王府开工、竣工的实况,记载得清清楚楚,史实确确凿凿,而经过实测和踏查取得的资料,可同档案和文献记载相互印证,合掌相符。至此,解开了这个历史之谜。原来,康熙晚年在德胜门以北20公里处相中的这块宝地,就在今天的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镇郑各庄。
清郑家庄的王府与行宫,同清代其他行宫与王府不同的主要特点是:行宫与王府在京外同地,而且有城墙与护城河环绕。
郑家庄的王府与行宫北依温榆河,有得天独厚的水路之便
这里北依温榆河,河水蜿蜒东流,到通州后与通惠河相汇,直通北运河,所以有得天独厚的水路之便。这里与汤泉(今小汤山温泉)隔河相望。早在元明时期,就是皇家养马御地。后乾隆帝下江南返回时,在通州弃舟登车,返回皇宫;而安排年迈的孝惠太后继续乘舟,沿通惠河、温榆河,到郑家庄御码头下船,再乘轿回畅春园。
郑家庄行宫和王府相依,宫府一体。王府参考十四阿哥允禵的王府建造,设施齐全,自成一体,与外界隔绝。康熙行宫很多,清朝行宫更多,但清郑各庄行宫与王府有其特点与价值:清朝既有城墙,又有护城河的皇帝行宫,仅郑各庄一处。避暑山庄、畅春园、南苑,圆明园、清漪园(颐和园),虽有围墙,但没有护城河。有清一代,城墙与护城河兼具、行宫与王府同城的行宫与王府,只有郑各庄一处。
二、雍正分府
据研究,此即为废太子允礽画像
郑各庄康熙行宫与王府,在康熙六十年(1721年)完工,康熙帝曾去过三次,但没有正式入驻,第二年康熙帝过世。康熙帝生前遗嘱:“朕因思郑家庄已盖设王府及兵丁住房,欲令阿哥一人往住。”
雍正帝如何处理呢?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二月十一日,雍正帝继位不满一个月,就封康熙帝废太子允礽之子弘皙(1694—1742年)为理郡王。雍正元年(1723年)五月,雍正帝谕理郡王弘皙,搬到郑各庄王府居住。他说:“郑家庄修盖房屋,驻扎兵丁,想皇考圣意,或欲令二阿哥前往居住,但未明降谕旨,朕未敢揣度举行。今弘晳既已封王,令伊率领子弟,于彼居住,甚为妥协。”(《清世宗实录》卷七)雍正帝揣摩他父亲在世时安排的用意,是想把允礽迁到郑各庄去住,但他并未按照皇父的意思办理,而是把允礽一人留在宫里,把允礽的次子、理郡王弘皙及允礽一家迁往郑各庄王府。关于理郡王一家分府搬家,档案有详细记载。
理王分府
家人:命理郡王弘皙率领子弟家人迁移到郑各庄王府居住。随迁人员有废太子允礽妻妾11位,有子12人;理王弘晳之弟在大内养育者2人、与其同住一处者3人;弘晳之子在大内养育者3人、与其同住一处者5人。将他们与弘晳一同移往郑家庄居住。弘晳又有一子由十五阿哥抚养,仍由其抚养。弘晳弟弘晋之子,在宁寿宫其母处养育者1人、履郡王养育者1人,既系其弟之子,仍留之。
随员:赏给理王的人,有诚王所属185人、简王所属80人、弘昉所属80人,合计345人。
太监:赐太监111名,暂给饷米,三年截止,由王府发放。
房屋:郑各庄城内,有房410间,如不敷用,再行添建,令理王之人全住在城内。
官兵:郑各庄城600名兵丁,住兵丁营房,分10班,城南北门各派兵丁30名防守。理王府的大门,由王的侍卫官员看守。随王前去的345人,除仍供给原食钱粮外,其余的人各供一两钱粮,所食口米,照例发放。
车辆:照例由内务府、兵部领取官车,运往郑各庄理王一切应用器物和各项物品。
上朝:郑各庄距京城20公里,理王不便如同在京城王等上朝,除上升殿时听宣赶赴京城上朝外,每月上朝一次,射箭一次,凡外宣、集会,俱免来。正月初一堂子行礼、进表、祭祀各坛庙,理王弘晳前来,调拨房屋一处,为王下榻之所。
门禁:非正常时间令开城门出入行走时,俱由城守尉记录在案,年终汇总开列,报宗人府备案。
规模:有文计算,郑家庄行宫、王府与官兵用房,总计驻防官兵房舍衙署等1323间。王府所属当差的345人,若按每人分配二间住房,则需住房690间。合王府151间,房屋当在2000间以上。
管理:王府由长史(管王府)和城守尉卫(管戍守)二元管理。理王的侍卫、官员出缺,由王府长史请旨补放;随同理王弘皙前往居住的侍卫、官员、拜唐阿、太监等,若因事请假,告王府长史、城守尉后,限期遣往,逾期不回,陈明缘由,若有隐瞒,则由城守尉参奏王府长史、办理府务之人。
搬家过程
第一,定期:钦天监选择吉日,请旨迁移时间定为雍正元年(1723年)九月二十日卯时(5—7时)乔迁起行。
第二,辞行:乔迁前一日,理王弘皙及其福晋,进宫向雍正帝请安、辞行。
第三,礼仪:设郡王仪仗,理王同辈弟兄内有品级、已成亲的阿哥等去送行。在理王和福晋之前,派内管领妻4人、果子正女人6人、果子女人10人随送,派护军参领1员,内府护军20人,前行引路。
第四,送行:派领侍卫内大臣1员、散秩大臣各2员、侍卫20名、内务府总管1员、内府官员10名送行。
第五,衣饰:送行阿哥、大臣、侍卫、官员等,俱着锦袍、补褂。
第六,饭食:派尚膳总管1员、饭上人4名,尚茶正1员、茶上人4名,内管领2员,于前一日前往郑各庄,备饭30桌、饽饽10桌。
第七,礼迎:照例派出内府所属年高结发夫妻一对,先一日前往新家等候,王到出迎,祝福祈祷。
第八,返回:所备饭桌、饽饽桌的食品,供理王、福晋等食用。待食毕谢恩,送往之阿哥、大臣、侍卫、官员等即可返回。
雍正元年九月二十日(1723年10月18日),理郡王弘皙一家乔迁到郑各庄王府。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弘皙进封为理亲王。《清史稿·诸王六》作“六年,弘皙进封亲王”,误;应作雍正八年。因《雍正朝起居注册》、《清世宗实录》、《恩封宗室王公表》和《八旗通志》等,都同样记载雍正八年五月二十八日乙未,弘皙晋封为亲王,故可证《清史稿》上述记载之误。从此,郑各庄的理郡王府成为理亲王府。《清史稿·皇子表》于弘皙记载:“雍正元年,封理郡王。六年,进理亲王。乾隆四年,缘事革爵。”上面三句话,有两错一漏:封理郡王,在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四日乙未;晋理亲王,在雍正八年五月二十八日乙未;“缘事革爵”后,似应加“永远圈禁”。
雍正二年(1724年)十二月,废太子允礽在咸安宫病故后,停灵在郑各庄理王府。出殡时,每翼派领侍卫内大臣1员,散秩大臣2员,侍卫50员,送殡到郑各庄。并追封允礽为和硕理亲王,谥曰密。雍正帝要亲往郑各庄祭奠,经臣劝再三,在西苑五龙亭(今北海公园内),哭奠二阿哥允礽。允礽后埋于蓟县黄花山王园寝(王坟),结束了他51年大起大落的一生。但因他而起的皇位之争,仍在继续。
三、乾隆毁迹
这座理亲王府后来怎么会灰飞烟灭呢?
雍正帝在位期间,虽然对允礽的长子弘皙严加防范,不许其随便出府,但对允礽的妻妾子孙,在生活上还是让他们丰衣足食,享受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还进封弘皙为理亲王。王府待遇从郡王升为亲王。
雍正帝病故,乾隆帝继位,理亲王弘皙及其王府,发生大变故。乾隆四年(1739年)十月,宗人府福宁告发弘皙,经过审讯,弘皙“胸中自以为旧日东宫嫡子,居心甚不可问”,乾隆帝生日弘皙“欲进献,何所不可?乃制鹅黄肩舆一乘以进,朕若不受,伊将留以自用矣”。命革去亲王,仍准在郑家庄居住,不许出城。(《清高宗实录》卷一百三)十二月,有人告发弘皙问“皇上寿算如何”等。乾隆帝大怒,旨定:将弘皙“在景山东果园永远圈禁”。(《清高宗实录》卷一百六)是为“弘皙案”。这两条罪状——“居心甚不可问”和“伊将留以自用”,都似是而非!
乾隆帝为什么要以“似是而非”的“罪状”定弘皙的大罪呢?在年龄上,乾隆帝弘历比理亲王弘皙小17岁。若不是康熙帝废了太子允礽,当今皇帝应当是弘皙,而弘历仅仅是亲王或郡王,所以弘皙与弘历这堂兄弟二人,对此都是耿耿于怀。这是他们内心深处最隐蔽、最脆弱之处,根本就碰不得。当乾隆帝听说弘皙有一丁点相关议论时,敏感点受到触碰,反应便异常强烈。
弘皙被黜宗室,改名四十六,其子孙照阿其那(允禩)、塞思黑(允禟)子孙之例,革除宗室,系红带子。弘皙于乾隆七年(1742年)九月二十八日去世,享年49岁,葬于郑各庄西南黄土南店村一带。后复入宗室,恢复原名。弘皙的王爵,由允礽第十子弘继承,降为理郡王。王府由郑各庄迁到城里,后在东城王大人胡同(今北新桥三条东口路北华侨大厦一带)。
到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二月,郑各庄兵丁全部(带家眷)被派往福州驻防。官兵调走,整户跟随,人走房空,连根拔除。其空闲房屋,毁仓空地。从此,理亲王弘皙及其郑各庄王府成为历史的陈迹。
文献资料遭焚损,宫府建筑被平毁,郑各庄的行宫、王府、城池与兵营,从此在地表上消失,在史册里消隐,由是成了清史的一桩悬案。但是,前文征引的满文档案、文献典籍、历史遗迹和田野踏查,则破解了这桩历史悬案。
从康熙帝五十七年(1718年)始建,到乾隆四年(1739年)十二月“弘皙案”发生,再到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郑各庄兵丁派往福州驻防后谕令毁废,宣告了清代郑各庄康熙行宫与理亲王府历史的结束。清郑各庄行宫、王府、城池与兵营历时共四十八年。清郑各庄行宫、王府、城池与兵营,康熙经始,雍正兴盛,乾隆结束,今有遗迹,这是康雍乾三朝激烈残酷、曲折起伏、错综复杂、内含玄机的宫廷斗争的一个侧面、一幅缩影,既具重要历史价值,又为历史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