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西苑三海(2)

作者:阎崇年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02:33

|

本章字节:7738字

东岸万善殿,明清中元节(七月十五日),都在这里做法事。佛教故事说,释迦牟尼弟子目连,看到亡母在地狱中受饿鬼包围,求佛救度。释迦牟尼要他在中元节准备百味饮食,供奉十方僧众,可使母亲解脱。这一天称作“盂兰盆会”“盂兰盆”为梵语音译,是“救倒悬”的意思。,办道场,设鬼棚,念经文,放焰口,燃河灯,布列两岸,数以千计。太液池浮灯万盏,灿如繁星。清初派太监在殿中削发为僧,焚香礼佛。顺治帝常到万善殿,同憨璞聪、玉林琇、木陈忞、溪森等,彻夜交谈,论经说禅。顺治帝剃发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殿西有亭,称水云榭。亭中立乾隆帝御书“太液秋风”石碑,为燕京八景之一。燕京八景除西苑“太液秋风”、“琼岛春阴”外,还有“卢沟晓月”、“金台夕照”、“蓟门烟树”、“西山晴雪”、“玉泉趵突”和“居庸叠翠”。从今北海大桥南望,可以看见。


冰嬉,就是滑冰表演。西苑冰嬉,明朝就有,清更盛行。军队专设“冰靴营”。皇帝观看冰嬉时,太液池冰场四周搭彩棚,挂彩旗,悬彩灯。表演时,按八旗每旗200人,共1600人,分为两队:一队领队穿红马褂,队员穿红马甲;另一队领队穿黄马褂,队员穿黄马甲。队员背上分别插着不同旗色的小旗,膝部裹皮护膝,脚穿装冰刀的皮靴。冰场上搭三座彩门,两队分别从门中穿行,形成两个云卷形大圈,滑行飞快,十分壮观。当时的冰鞋,在木板下镶铜条或钢片,绑在鞋下即成。有单刀式和双刀式。溜冰项目,主要有五:一是速度滑冰,有扁弯子式、大弯子式、大外刃式、跑冰式等。乾隆帝用“列子驭风”、“夸父追日”等形容滑冰快速。二是花样滑冰,如“大蝎子”、“金鸡独立”、“哪吒探海”、“鹞子翻身”、“仙猴献桃”等姿势,还有双人滑的“双飞燕”。三是杂技滑冰,有飞叉、耍刀、弄幡、缘竿、使棒、倒立、叠罗汉等名目。四是溜冰射箭,多彩多姿,技艺非凡。五是冰球表演:“冰上蹙鞠,皇帝亦观之,盖尚武也。”(《帝京岁时纪胜》)有时帝后坐在冰床上,由太监们拖着冰床在冰上戏游。御制诗“冰床声里过长湖,远岸人们似画图”的诗句,就是这种情景的描述。


乾隆时期宫廷画家所绘《冰嬉图》,展现了宫廷“花样滑冰”的盛况


清代乾隆宫廷画家的《冰嬉图》(现藏故宫博物院),形象地反映了宫廷“冰嬉”的盛况。


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西苑有两个现代科技的火花:一是建只有20马力的西苑电灯公所,两年后正式发电照明,这是在北京建立的第一个发电厂,也是清宫采用电灯照明的开始。二是建紫光阁铁路,南起中海瀛秀门外,沿中海、北海西岸,至镜清斋(静心斋)站,总长为2300多米。在一段时间里,慈禧太后偕光绪帝,每日在勤政殿御政后,乘坐小火车至北海镜清斋(静心斋)用午膳。因西太后怕火车轰鸣声败了禁城风水,小火车由太监牵绳曳引而行,行车时还有太监持仪仗开路。


三、北海之秀


北海,因在西苑海子(太液池)的北部,所以称北海(今北海公园)。先有太液池,后有北京城。早在金大定六年(1166年),建大宁宫。金章宗曾偕宠妃游幸于此,二人对诗。帝出上联曰:“二人土上坐。”妃对下联曰:“一月日边明。”元以太液为中心,建立皇宫。明以此为基础,兴建新皇宫。清沿明旧,加以发展,成今格局。北海亭台楼榭,山石树木,碧波荡漾,景色绚丽,为三海秀色之冠。


团城玉瓮,北海正门西南有团城,即圆城,本是琼华岛南一个小屿。屿上承光殿为团城中的主体建筑,殿内供奉高15米的玉佛,用一整块玉石雕刻而成。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玉佛左臂被砍伤,至今留有伤痕。团城现有古树40株,其中最著名的是两株古松:“遮荫侯”和“白袍将军”。传说一次乾隆帝到团城游览,时值酷暑,松下坐息,清风拂面,暑汗全消,即封这株油松为“遮荫侯”,并写《古栝行》诗抒怀。后又封南侧古白皮松为“白袍将军”。如今两棵古树依然屹立在团城之上。团城的玉瓮,俗称“大玉海”,重300多公斤,数十名工匠历时五年雕成,至今已七百多年。初置于广寒殿。明万历七年(1579年),广寒殿倒塌,移存真武庙。清乾隆帝“命以千金”从真武庙道士手中购得,放置团城。并在瓮膛内刻“御制玉瓮歌”三首,八百余宇。


白塔山,因琼华岛上有白塔而得名。琼华岛是辽代瑶屿行宫,金代大宁离宫,元、明广寒殿及清白塔的所在地。清顺治八年(1651年),在山上建覆钵式白塔,塔顶高112米(塔高359米),塔肚最大直径14米,为全城最高点。白塔内有一根通天柱,高288米,柱顶放置金盒,内装舍利子。塔上设立号杆、龙旗、灯笼、信炮,一旦有警,白天悬旗,夜间挂灯,并发信炮,以传警报。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维修时发现一个铜鎏金圆筒形舍利盒,内藏舍利子19颗。后将此盒重新放进塔内。为什么要建白塔呢?


早在清崇德七年(1642年),达赖喇嘛派活佛到盛京沈阳,拜谒皇太极。清定都北京后,五世达赖要来京觐见顺洽帝。顺治八年(1652年),顺治帝为迎接五世达赖喇嘛来京,在北海建永安寺白塔,并在安定门外兴建黄寺。翌年十二月,达赖五世一行到京,顺治帝在南苑、在太和殿,接见五世达赖喇嘛,(《清世祖实录》卷五十五)并颁给刻有满、汉、藏文的金册、金印,册封达赖为“西天大善自在佛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dá)喇达赖喇嘛”,是为达赖喇嘛受中央政府册封之始。后重建拉萨布达拉宫。


北海庆霄楼毗邻永安寺塔,居高临下,是清代帝后观看“冰嬉”的地方


白塔以西的庆霄楼,居高临下,清朝帝后在此观赏冰嬉。山北太液池畔,有延楼25间,呈半月形,左右围抱,这就是阅古楼。楼内壁镶嵌《三希堂法帖》石刻495方,包括从魏晋到明末百余位著名书法家的300多件作品。乾隆帝诗云:“借问延楼何以名?三希古迹聚精英。”因以阅古名楼。阅古楼石刻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书法石刻集成。它的支持和总监为雍正帝第五子和亲王弘昼。雍正帝有10个儿子,其中6个儿子早死。雍正帝继位后,还剩下4个儿子,其中皇三子削宗籍后死,皇六子弘曕(yàn)过继给果亲王允礼,实际上只有皇四子弘历和皇五子弘昼。雍正十一年(1733年),封弘昼为和亲王。


雍正帝第五子和恭亲王弘昼书法


乾隆帝登极后,只有弘昼一个皇弟,封为议政王。弘昼少年骄抗,一次皇兄弟言语相撞,在正大光明殿监试八旗子弟考试,日晡(申时,下午3—5时),弘昼请乾隆帝退食,未许。弘昼说:“上疑吾买嘱士子耶?”明日,弘昼上朝谢罪。乾隆帝说:“使昨答一语,汝齑粉矣!”(要是你昨天多说一句话,就会把你碎成粉末)但对弘昼相待如初。弘昼喜欢财货,雍亲王邸旧资,都赐给弘昼。弘昼好谈丧礼,说:“人无百年不死者,奚讳为?”(人没有百年不死的,有什么可忌讳呢!)弘昼亲自制定自己死后的治丧礼仪,坐在王府大厅,让家里人祭奠哀泣,他却边吃边喝,边玩边乐。又做陪葬的明器——鼎彝盘盂等,放置在几案和床榻旁边。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薨,年六十。(《清史稿·诸王传》卷二百二十)他长书法,也绘画,有《稽古斋集》和书法存世。雍正帝第九世孙、和亲王弘昼第八世孙爱新觉罗·启骧先生是当代著名书法家。他收藏弘昼的书法作品,并为《大故宫》题写片名与书名。


阅古楼下,东为漪澜堂,现在是京城仿膳第一家。西为道宁斋——连接六十间延楼,依山阴作半圆形,延楼回廊外绕长达300米的汉白玉石护栏,尽头处各有古堡式小楼一座,东极倚晴楼,西终分凉阁。


北海北岸,由东往西有镜清斋(静心斋)、天王殿、九龙壁、铁影壁、五龙亭、小西天等景观。镜清斋建筑精美,曾是乾隆帝和皇子们的书斋,也是慈禧太后避暑之地,后溥仪在这里写了《我的前半生》。


乾隆帝手书的北海“琼岛春阴”碑


万佛楼,乾隆帝为其母八十大寿而建造,是一座三层高的大殿堂,有金佛:底层4956尊,中层3048尊,上层2095尊,共有10099尊。故名“万佛楼”,寓意太后万寿,皇帝“九五之尊”。乾隆帝曾下令文武大臣和封疆大吏各捐造金佛一尊,大金佛188两8钱,小金佛58两,也都含“八”字。这些金佛均被八国联军中的日本军队抢夺得一干二净。万佛楼“鸟来鸟去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阅尽人世沧桑。


白塔以东,有座半圆形的砖城,城上建殿堂,城东建牌坊,结构精巧,颇具特色。清乾隆帝书“琼岛春阴”碑立在绿荫深处。


琼华岛东北、太液池东岸,明代建有船坞两座,一藏龙舟,一藏凤舸。龙舟长3389米,宽917米,上建楼台,结五彩,饰以金。船坞东侧有濠濮间和画舫斋。濠濮间中心为水榭,三面临水,四周环山。水池上有雕栏九曲石桥,设计极为精巧,富于诗情画意,是北海园艺中的佳景。濠濮间北面有画舫斋,建在水上,美丽如画,似船浮水,真是:“布席只疑天上坐,凭栏何异镜中游。”所以称作画舫斋。


整个西苑,如诗如画,佳胜万千,皇城园林,以此为冠。


元大都宫城与苑囿的布局是:“太液为主,宫殿为客。”明则相反:“宫殿为主,太液为客。”究其根因,在于文化:蒙古草原文化,牛羊为衣食之源,牛羊赖草,草则靠水,水是草原生命之源。明永乐帝生长在农耕文化的江南水国泽乡,安全为重,水则次之。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的不同,导致元明宫城与苑囿布局的主客关系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