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阎崇年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8 03:04
|本章字节:9092字
故宫文物,原合为一。沧海变迁,时局动荡,现分藏于两岸。《三国演义》开篇曰:“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分开来说,都是大故宫的一部分;合起来说,全都是大故宫的文物——总之,共同典守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之宝。
中华国宝,文明精粹,沧桑巨变,历经磨难。有人问: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国宝,为什么会到台北故宫博物院了呢?这要从国宝南迁说起,分作三题——从宫到院,从北到南,从分到合。
一、从宫到院
中华国宝,荟萃皇宫;文物精品,天府永藏。本讲参考郑欣淼先生《天府永藏》、欧阳道达先生《故宫文物避寇记》、那志良先生《典守故宫国宝七十年》等著作。但是,辛亥鼎革,清朝灭亡;民国建立,历经艰难。从清朝皇宫演变为故宫博物院,紫禁城所收藏的宝物,成为博物院的藏品,从而成为真正属于人民的国宝。从“宫”到“院”,这条道路,走了百年。
中国故宫文物,有着历史传承。元大都宫殿,承袭金中都和南宋临安宫殿的文物。元亡明兴,明亡清兴,宫廷文物,前后连续。民国以后,清宫文物,遭受三次大的浩劫。清朝三次重大文物损失:第一次是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等的劫掠和焚毁。仅伦敦大英博物馆就收藏有3万多件中国文物,其中直接从圆明园掠夺的文物达2万多件,如唐人所摹晋代著名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法国枫丹白露宫中国馆,收藏圆明园文物达3万多件。第二次是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对皇室财宝的抢劫与破坏。经过这两场浩劫,“中国自元明以来之积蓄,上自典章文物,下至国家奇珍,扫地遂尽”(柴萼《庚辛纪事》)。第三次则是逊帝溥仪出宫之前。
国宝流失。清逊帝溥仪在内廷13年中,文物损失严重。辛亥革命后,根据《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条件》,逊帝溥仪仍“暂居宫禁”,就是外朝归民国政府,内廷暂归逊帝溥仪。宫里文物珍宝,仍由皇室占有。因此,“这些财宝每一分钟都在被赠送、出售或典押,甚至被偷窃”(庄士敦《紫禁城的黄昏》)。从1922年(“宣统”十四年)7月13日,到12月12日,仅五个月时间,就运出宫外大量名贵字画、古董,其中有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曹娥碑》等,有钟繇、怀素、欧阳询、宋高宗赵构、米芾、赵孟頫、董其昌等人的真迹,有司马光《资治通鉴》原稿,有唐王维的人物画、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字画总数约有1000多件。又将乾清宫昭仁殿的全部宋版、明版书运走,约有200余种。在地安门大街两侧,太监和内务府官员新开了一家又一家古玩店,卖内府古玩秘籍。幸亏,因逊帝溥仪出宫,事情发生了变化。
溥仪出宫后的养心殿卧室
溥仪出宫。1924年10月22日夜,冯玉祥倒戈,密回北京,发动“北京政变”。他们修正《清室优待条件》,决定“清室即日移出宫禁”,并由京畿警卫总司令鹿钟麟等负责执行。11月5日上午,鹿钟麟等到紫禁城隆宗门外,与内务府总管大臣绍英等交涉。当两位太妃闻知限她们3个小时内搬走时,又哭又闹,坚决不肯走。这时醇亲王载沣急忙进宫,与溥仪商量,经过权衡,做出决定,即刻出宫。交出了传国玺、宫殿,遣散部分太监、宫女。下午4时10分,溥仪及其妻妾、载沣等在前,绍英、太监、宫女等在后,由御花园走出,登上国民军开到顺贞门前的五辆汽车,驶出神武门,到了后海北岸的醇亲王府(今宋庆龄故居)。
11月7日,临时执政府发布命令:清理原宫内公产私产,昭示大众。善后委员会由政府和清室双方人士组成。点查清宫物品,以宫殿为单位,逐件编号,依序登录。将各宫殿按“千字文”编号,如乾清宫为“天”、坤宁宫为“地”、南书房为“元”、上书房为“黄”等。经过五年多时间,清宫物品清点结束,随后出版《清宫物品点查报告》,共6编28册,载录每一文物的编号、品名、件数,以及参点人员、监视人员的姓名。清宫遗留物品,有117万件之多,留下完整记录。这些文物就成为1925年成立故宫博物院的藏品。(郑欣淼《天府永藏》)
故宫博物院成立。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成立,在乾清宫前举行隆重典礼。这一天,神武门上镶嵌李煜瀛手书颜体大字“故宫博物院”青石匾额。当天正式开放。自永乐建宫五百多年来,人们第一次可以游览故宫中路三大殿和后三宫,以及西六宫、养心殿、寿安宫、文渊阁、乐寿堂等处。两天内前来参观的多达5万人。同时,筹建故宫博物院两馆一处——古物馆、图书馆和文献处。
故宫博物院的成立,经过了由“宫”向“院”转化的三个阶段
当然,故宫博物院的成立,不是一步到位,而是经过由“宫”向“院”转化的三个阶段:
一是宫所并存。辛亥革命以后,原故宫一分为二,就是后宫仍为皇家禁地,前廷于1914年2月4日,成立国家古物陈列所,主要收存沈阳故宫和避暑山庄等处文物,并利用武英殿西配殿开放。从1913年11月到1914年10月,避暑山庄等文物由滦河水路运到滦州,再转火车运载到北京,前后运送7次,共计1949箱,文物117700余件。1914年1月开始,起运沈阳故宫文物,到3月24日结束,前后运送6次,计1201箱,文物约共114600余件。以上文物均暂存于武英殿等处。
二是院所馆并存。故宫博物院成立后,原故宫一分为三,就是后宫部分为故宫博物院,前朝部分为古物陈列所,午门外两庑及端门为国立历史博物馆。避暑山庄文物交故宫博物院,沈阳故宫文物仍移交故宫博物院沈阳分院(现为沈阳故宫博物院)。
三是院馆并存。故宫合而为一,就是古物陈列所并入故宫博物院,午门外两庑及端门建筑也交故宫博物院。这样,端门内及紫禁城都统一归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与历史博物馆并存。这项分割与合并,直到2008年才算结束。
二、从北到南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寇侵略,占我东北,平津危急。为了守护国宝,决定将文物南迁。国宝南迁避寇,历时十五年(1933—1947年),分为南迁、西迁与东归三个阶段。
南迁。日寇猖狂,北平告急。文物选迁筹措,已经大致就绪,南迁上海,租库储藏。规定期限,分为五批,通过铁路——平汉、陇海、津浦、京沪等路,迁往上海,达18970箱。
1933年,第一批古物开始装箱准备南迁
1933年2月5日夜,故宫博物院在市政当局协助下,连夜将第一批南运古物2118箱装上板车,集中到太和门前。天黑以后,运出午门,到前门火车站西站,路经之处,一律戒严。6日晨,这批古物共装18节车皮运出北平。启行前,行政院密令沿途军警派员保护,交通部令沿线各铁路局为故宫古物专列让路。
不久,上海危急,这批文物又转运南京,藏于朝天宫等处库房,并改为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
西迁。日寇南侵,沪宁震撼,南京分院库存文物,有遭日寇焚掠之虞。经过研究,决定西迁。首批西迁文物,于1937年8月14日,就是在“淞沪抗战”淞沪抗战,又称“八一三事变”。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日军侵占平津。于8月13日大举进攻上海。中国第九集团军在张治中率领下奋起抵抗。中国方面陆续调集6个集团军70余万人参加会战,日军也逐次增加到总兵力9个师团22万余人。11月5日,日军从杭州湾登陆,迂回守军侧后,合围上海。守军被迫撤退。12日,淞沪陷落。(参见《辞海》“淞沪抗战”条)开始的第二天,离开南京运往湖南长沙,旋由长沙转贵州贵阳、安顺,四川巴县。第二、三两批,溯江先运至湖北汉口,寻转湖北宜昌,四川重庆、宜宾,而终迁于四川乐山安谷乡。第四批渡江陆运,经津浦,在徐州转陇海路,经郑州、西安,直达宝鸡;继迁南郑、成都,而终迁于四川峨眉。以箱件与麻包并计,西迁文物,四批综合数为16697箱;以时计之,迁湘者最早,但到1944年12月18日,始迁到四川巴县,比乐山、峨眉为最后。全部文物西迁,由启运而底定,实际为七年零四个月。西迁国宝,过程漫长,事迹纷繁,历时十年,地袤万里,分为三路——南路、中路、北路。
先说南路始于迁湘,中经贵州贵阳、安顺,终于四川巴县。1937年8月14日,装船离开南京;溯江而上,16日抵汉口。先拟水运,因时局紧张,轮运迟缓,或有不虞,改为陆运。18日装车,由武昌开;19日,到长沙;21日,运入湖南大学图书馆。是为南路的一迁。
存湘期间,虑及空袭,曾依岳麓山势设计掘凿石窟,开辟石室,务求万全,且防潮湿。石室工事,如期完成。将要入窟储藏,因日寇侵逼,威胁两湖,又定转迁贵州。是时,湘境交通工具,已经征发一空。经月余时间,奔走呼吁,始获成议:分批分段转运——每批分两段配车:长沙到桂林段,由湖南公路局拨长途客车三辆,湖南邮政拨载重卡车一辆;桂林到贵阳段,由广西公路局拨车或租车五辆。首批装文物36箱,于1938年1月12日离湘,15日抵桂林,27日易车前行,31日达贵阳;次批装文物44箱,于1月24日离湘,29日抵桂林,2月5日易车前行,10日达贵阳。文物全部运达,暂存于城北官邸。之前,贵州省府曾指定城外仙人洞、观音洞两处。经履勘发现观音洞隘小,箱不能入,终年滴水,异常潮湿;仙人洞位于山巅,登山路险,移运艰难,不够容纳:储藏文物,均不适用。最后,找到民房十余间,暂且租用。遂于4月2日将文物迁入储藏。是为南路的二迁。
故宫文物迁徙途中,用竹排载运卡车渡河
迁黔未久,密议再迁。时敌机肆虐,又议迁云南。迁滇之议,因故作罢。再议迁到安顺县。几经履勘,以安顺县境南门外华严洞尤为安全。洞距县城1公里许,距省城95公里。洞既选定,即于洞内搭盖板房,以瓦顶泻滴水,以板地隔潮蒸,而期典守周密。工竣,迁储。自1939年1月18日到23日而完成。是为南路的三迁。
1944年秋,日寇猖獗,占领桂林,贵阳吃紧。12月15日,将安顺的80箱文物,于18日启程,再转迁到距重庆约50公里的四川巴县南乡,时距抗战胜利仅八个月。是为南路的四迁。
次说中路1937年11月初,淞沪前线,突然失利。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备迁文物,分路运离南京。中路水运两批:首批,于11月19日从招商局江安轮辟出一部分舱位装运4081箱,22日抵汉口;第二批,由英商黄浦轮续装运5250箱,于12月3日解缆上驶,五日抵汉口:两批迁汉文物共9331箱。此外,尚有其他47箱等。存英商平和央行仓库。西迁的文物,存汉口未久,先后承运宜昌。自12月24日到1938年1月6日,陆续运清,综计9386箱。是为一迁宜昌。
文物由汉迁渝,宜昌为转运站。但宜昌以西,长江上游,水浅船小,迁运不易。首批于1938年1月9日启运,然经十九批,历时4个月,到5月22日,末批文物始运到重庆。迁渝文物,分存七库:一、二库,为法商吉利洋行堆栈;三、四、五、六库,为瑞典商安达生洋行堆栈;七库,为川康平民银行仓库。是为二迁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