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庙学联珠(1)

作者:阎崇年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02:33

|

本章字节:9568字

疾风知劲草,秋霜见柿红。以李时勉、徐元梦、王懿荣、蒋衡等为代表的明清正气士人,明志笃学,坚韧挺拔,功成而败,败而再成,学绩卓越,风节高亮,一代楷模,后人景仰。


北京东城区安定门内的成贤街(国子监街),被誉为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街,街的东西竖立着四座牌坊。街中左庙(孔庙)右学(太学即国子监),坐北面南,彼此相邻,庙学联珠,蔚为壮观。北京孔庙和国子监是元明清六百多年间国家最高文化教育的殿堂。


一三、大殿堂


孔庙和国子监既彼此为邻,又各成院落。孔庙的大成殿,国子监的辟雍和彝伦堂,是其典型的、精美的历史文化殿堂。


孔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体现中华儒家文化之魂,图为大成殿


孔庙是祭祀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孔子的庙堂。早在成吉思汗起兵初,攻城略地,掳掠焚杀,耶律楚材向蒙古大汗谏言,要尊儒,被采纳,也尊儒学为国学。孔庙建成于元大德十年(1306年),后经明、清改建和重建,成为现在的格局,占地2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400平方米,院内苍松翠柏,古树参天。触奸柏:今孔庙有古树108棵,国子监有古树43棵,其中孔庙内最大的一棵柏树,相传是元代国子监祭酒许衡手植,近七百年树龄,繁枝盘错,挺拔苍翠。传说明朝严嵩代嘉靖帝祭孔时,行至树下,树枝揭掉了他的乌纱帽。几年后又长出了一个树瘤,横看似一个龙爪抓住了一个人头。人们便认为柏树有知,能够辨别忠奸,因此称之为“触奸柏”或“辨奸柏”。


大成殿孔庙中轴线上有三进院。大门(先师门)内为第一进院,东西有碑亭等,院内布列进士题名碑。大成门内为第二进院,主体建筑大成殿,面阔9间,进深5间,建在224米高的露台上,露台三出陛,四周有石护栏。大成殿通高33米,殿内有孔子塑像、神位,上悬康熙帝御书“万世师表”匾。殿前东西庑对称,各19间,长80米,宽13米,面积1040平方米。中国书店于1961年4月到1964年4月,将专家服务部及部分内柜书迁到孔庙东庑营业,那时我常去看书,中午带个窝窝头,书店先生极为热情,供应开水。有时也到其西院国子监的首都图书馆善本部看书。孔庙的书,全部开架,方便,获益良多,至今铭记。从祀先贤先儒156人。崇圣门内为第三进院,有祭祀孔子先人的崇圣祠5间,上覆绿琉璃瓦。雍正五年(1727年)二月初七日谕:“定八月二十七日,先师诞辰,官民军士,致斋一日,以为常。”(《清史稿·礼志三》卷八十四)这是清代的“孔子节”。孔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体现中华儒家文化之魂。砚水湖:北京孔庙中的一眼古井,因坐落在德胜门至安定门内地带的水线上,井水常溢到井口,水清澈而甘冽。相传进京科考举子在孔庙拜谒后,如饮井中“圣水”,便能文思泉涌,笔下生花。以井水磨墨,会浓墨喷香,落笔如神。清乾隆帝特赐其名为“砚水湖”。


清朝对孔庙做了重大礼制提升举措:


其一,称谓。“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孔子由“文宣王”,被尊为“继尧舜禹唐文武”后的“至圣先师”。


其二,殿瓦。大成殿原是灰瓦,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下诏换成绿琉璃瓦。清乾隆二年(1737年),命孔庙“大成门、大成殿,著用黄瓦”。(《清高宗实录》卷五十)


其三,殿顶。大成殿的殿顶,为最高建筑等级的庑殿顶。与皇宫的太和殿、奉先殿、皇极殿同为庑殿顶。其大小枋额,用和玺彩画。曲阜孔庙的大成殿,也为黄琉璃瓦庑殿顶。


其四,大祀。以孔子“德配天地,万世师表”,著由中祀,升为大祀。(《清德宗实录》卷五百六十六)祭孔子的文庙,同祭天、地、宗、社等并列为大祀。


在国内,山东曲阜的孔庙,则是孔子的家庙。各府州县都有孔庙(今存约509座)。在台湾,清台湾府(今台南市)也建有孔庙。今台北市孔庙保护完好,大成殿内高悬康熙帝御书“万世师表”匾。


在国外,越南、日本、韩国都有孔庙。越南河内孔庙(文庙),有900多年历史,占地24500平方米,内有进士题名碑82通,镌刻1306名进士的姓名和籍贯。日本东京的孔庙曾是国家文庙,今足利孔庙仍供奉木雕孔子坐像,今长崎孔庙巍然屹立。韩国成均馆是“前(文)庙后(太)学”的布局,也有与中国孔庙同名的大成殿等建筑。


国子监明永乐迁都北京后,在北京设国子监。明朝国子监有两处,在南京的叫南监,在北京的叫北监。监的正堂为明伦堂(彝伦堂)。国子监的贡生、监生分别在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六堂中学习。太学设施齐全,有会馔堂(餐厅)、厨房、库房、浴所,还有监生的集体宿舍,叫作“号房”。带家属的监生要在外边居住,每月发给定额白米作为生活费。


清代国子监生员有满、蒙、回、汉等族学生,还有朝鲜、暹罗(今泰国)、安南(今越南)、俄罗斯、日本和琉球的留学生。在监生员多时有一万人。如琉球曾先后派遣8批共30多名留学生,来国子监学习。清对琉球学生更为优待,设“琉球学馆”,供应他们每人每日鸡1只,肉2斤,茶5钱,豆腐1斤,椒、酱、油、菜具备。乾隆朝又给每位留学生增加黄酒1瓶、菜1斤、盐1两、油2两。春秋发锦缎袍褂,纺丝绸、靴袜、凉帽各一;夏天赐纱袍褂、罗衫裤各一;冬季赐缎面细羊皮袍、棉袄棉裤各一,貂皮帽、鹿皮鞋、绒袜、被褥、席枕俱全;文房用品每月给银一两五钱,人人有份。


国子监太学门内,有琉璃牌楼,牌楼北就是辟雍。


辟雍国子监全部建筑的中心是辟雍。辟雍是一座方殿,面阔1696米。为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修建,高2244米,屋檐四角攒尖顶,上盖黄色琉璃瓦,最高端为铜胎鎏金宝顶,高32米。它坐落在圆形水池中央,四面有四座石桥,白石护栏围饰,这就构成了天圆地方、辟雍环水的建筑格局。为什么叫辟雍呢?环形碧水,如古玉璧,故为“辟雍”。辟雍为一座高大和谐、雍容华贵的仿周代形制的礼制建筑。雍正、乾隆帝到国子监讲学,讲坛就设在辟雍。


辟雍是国子监的中心,雍正、乾隆曾在此讲学,图为雍正帝讲学图(局部)


乾隆五十年(1785年)春天,75岁高龄的乾隆帝在辟雍举行盛大的“临雍讲学”典礼。他讲的内容是《大学》中的名言:“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王公大臣,国子监师生,都要跪着听,仅听讲学生就有3088人,再加上各级官员、朝鲜使臣等,总数不下四五千人。那时没有麦克风,通过“传胪”官员,层层传声。讲后国子监师生到成贤街跪送。


辟雍东西两侧各有檐廊周房33间,每11间为一堂,设置为东、西六堂。东为率性、修道、广业三堂,西为诚心、正义、崇志三堂,是国子监分班肄业的场所。晚间要上晚自习,“传柝三更静,挑灯六馆明”,是对学生们苦读经书的真实写照。


彝伦堂悬挂康熙帝御书“彝伦堂”匾。彝伦堂具有朝参、临雍、会讲等作用:清朝国子监“堂期”逢一、六日(十六日改为十五日)向祭酒和司业行朝参礼仪。在辟雍兴建之前,皇帝临彝伦堂执经进讲。新科进士在庙学行释褐(hè)礼释褐礼:新科进士一甲三名已受职、服顶戴、挂朝珠,率二、三甲均常服的进士,先谒孔庙行释菜礼,再向国子监祭酒行脱去布衣换上官服的释褐礼,开始为士。(《国子监志》卷二十九),“始为士”(才开始成为士)。


辟雍兴建前,皇帝把彝伦堂作为讲学之地,图为康熙帝御书匾额


国子监官员品级不高。清国子监祭酒(大学校长)满、汉各一人(从四品),司业(副校长)满、汉、蒙各一人(正六品),博士(相当于教授)二人(从七品),助教若干人,还有其他教学与管理人员。国子监官员虽然官品不高,但国师的人品与学品,时至当今,令人尊敬。


二三、大国师


国子监祭酒是国子监的一把手,也是德高望重的国学大师。国子监祭酒极少有贪官污吏、道德败坏者。他们多展现出一代大师风范。


李时勉(1374—1450年),江西安福人。家境贫寒,童时读书,天气寒冷,身上裹着被子,脚放在热水桶里,诵读不已。永乐中进士,官翰林侍读。李时勉性格刚鲠,志愿宏大,以天下为己任,但四蒙大难。


永乐一难。永乐时上疏,触犯了帝意,疏被扔在地上,复取后再读,多被采纳。不久,被谗下狱,关押年余。是为李时勉一难。


洪熙二难。永乐帝死,洪熙帝立,李时勉又上疏。洪熙帝大怒,把李时勉召到便殿,时勉不屈答对。洪熙帝命武士将李时勉扑倒,以金瓜痛打,打断三根肋骨,拖出殿外,奄奄一息。明日,改为交阯道御史,命一天重审一名囚犯,一天上言一件要事。李时勉三上奏章,又被下狱。因他曾对锦衣千户某人有恩,这位官员秘密召来医生,给他治病,得以不死。是为李时勉二难。


宣德三难。洪熙帝临终前,对尚书夏原吉说:“时勉廷辱我。”当晚,帝崩。宣德帝继位后,听说李时勉得罪先帝皇父的事,大为震怒,立命使者:“缚以来,朕亲鞫,必杀之。”(把李时勉抓来,我亲审,定杀他!)一会儿,又下令王指挥:“我不见他,立即逮捕,斩于西市!”很巧,王指挥从西门出,前使者捆着李时勉从东门进,没有相遇。宣德帝遥见李时勉,骂道:“尔小臣敢触先帝!疏何语?趣言之。”(你都说了些什么,快说给我听。)李时勉叩头说:“臣言先帝不宜近妃嫔,皇太子不宜远左右。”宣德帝听后,气消些。令全说,回答道:“臣惶惧不能悉记。”又问:“草安在?”(草稿在哪里?)对曰:“焚之矣。”宣德帝叹息,称赞李时勉忠心,立命赦免,官复原职。等王指挥回来,见李时勉已冠带整齐站在殿前。是为李时勉三难。


正统四难。后李时勉参与修纂《明成祖实录》告成,迁侍读学士。宣德帝到史馆,撒金钱赐诸学士。诸学士都俯身拾取,唯独李时勉正立不屈。宣德帝便取出余下的钱赐给他。后与修《明宣宗实录》成,


国子监的负责人往往德高望重,展现出一代大师风范,图为国子监辟雍


升内阁学士,兼经筵讲官。正统六年(1441年)为国子监祭酒。时大太监王振奉命到国子监,祭酒李时勉待王振没有格外奉承。王振记恨在心,伺机报复。一件小事被王振利用:彝伦堂前树木旁枝下垂,妨碍师生走路,便下令修剪。王振借此上纲上线,诬奏:李时勉擅伐官树入家。他派锦衣卫到国子监,时勉正在阅生员考卷,被押到院里,在师生前,戴枷示众。时值酷暑,戴枷三日,折磨不堪。千余生员跪在宫前请愿——“诸生圜集朝门,呼声震彻殿庭”。助教李继感于时勉旧恩,请于太后父亲孙忠,孙忠又转请太后,太后给皇帝说了,时勉才被释放。是为李时勉四难。


正统九年(1444年),正统帝到国子监视学。李时勉进讲《尚书》,辞旨清朗,气宇轩昂,皇帝大悦。连疏三年,方允退休。朝臣及国子监师生三千人,在都城门外为祭酒饯行。有的远送,舟发才去。


景泰元年(1450年)李时勉病故,年七十七。李时勉一生,蒙四难,历五朝,为祭酒六年,训励严格,学风醇正,督令读书,灯火达旦,吟诵声不绝。他教育学生:重诚正,崇廉耻,抑奔竞(跑关系),别贤否。培养出一批杰出人才。贫穷生员,不能婚葬,他节省餐钱,给予补助。李时勉生前受到敬重——英国公张辅暨诸侯伯奏请,到国子监听讲。时勉升师席,诸生以次立,讲“五经”各一章。讲毕,设宴,诸侯伯谢让道:“受教之地,当就诸生列坐。”以学生身份入座。诸生歌《鹿鸣》之诗,宾主雍雍,尽暮散去。李时勉身后受到称赞:“以直节重望为士类所依归者,莫如时勉。”(《明史·李时勉》卷一百六十三)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