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阎崇年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02:33
|本章字节:7948字
雨花阁为明三暗四——外观三层、内里四层的楼阁式建筑,带有浓厚的西藏佛教建筑特点。雨花阁是目前我国现存最完整的藏密四部即事部、行部、瑜伽部、无上瑜伽部的神殿,严格按照藏密的四部设计。一层称“智行层”,悬挂着乾隆帝御书匾额“智珠心印”,供奉无量寿佛,乾隆十九年(1754年)添做的三座精美珐琅坛城,至今保存完好。二层为夹层,称“奉行层”,供佛9尊,中为菩提佛,左右供佛母、金刚各4尊,墙壁挂满唐卡,夹层祥淡光线,衬映佛堂神秘。三层供奉瑜珈部五尊佛像,又称“瑜珈层”。四层为“无上层”,供奉密集、大威德、胜乐佛三尊,为双身像,即“欢喜佛”,青铜铸造,精美绝伦,为佛像中之精品。雨花阁不仅是一座神秘的佛楼,而且是一座汉藏建筑合璧的典型作品。雕龙穿插枋、柱头上的兽面装饰、鎏金铜喇嘛塔宝顶、四条金龙飞跃脊上等,都具有鲜明的藏式建筑风格。再衬以蓝琉璃瓦,建筑形制,精巧独特。从保和殿往西北看,红墙黄瓦的宫殿建筑群中,雨花阁光彩绚丽,格外夺目。
阁西北的梵宗楼,三间,两层,供奉宫中高172米的最大青铜佛像,称大威德怖畏金刚,以威猛降伏恶魔,是重要的护法神。乾隆帝将自己用过的盔甲、衣冠、兵器供奉在佛像前。
雨花阁前东西配楼,乾隆年间曾供奉三世章嘉呼图克图和六世班禅的影像,表达了乾隆帝对藏传佛教,对班禅六世和章嘉国师的崇敬。
清宫的佛堂多,佛事多。如中正殿全年365天都有喇嘛念经,雨花阁、养心殿、慈宁宫花园等佛堂每月有固定的天数念经。由于佛堂设在内廷,念经的喇嘛也多由太监充任。
清宫有大量佛教用品,如供器、供品、唐卡、佛像等。这些用品多为清宫造办处、中正殿念经处承做,制作精美,气派高雅,大多完好地保存下来,成为藏传佛教艺术珍宝,更是中华珍贵文化遗产。
明清宫廷祭祀,皇宫内外,既有佛堂,也有道观。
道场大家都知道唐朝皇帝姓李,道教始祖老子也姓李,所以唐高宗李治时,以老子为李氏祖先,尊为“太上玄元皇帝”,州郡设道观。宋朝大建宫观,在太学设《道德经》、《庄子》博士,道教大盛。元帝也尊崇道教。全真教创始人丘处机,山东登州栖霞(今烟台栖霞)人,远达阿姆河,与成吉思汗对话——问为治之方,答:“敬天爱民为本。”问长生之道,答:“清心寡欲为要。”被赐“神仙”,尊为“大宗师”,住大都白云观。明朱元璋是和尚出身,但他的子孙永乐帝、弘治帝、嘉靖帝、万历帝等都尊崇道教。
钦安殿内供奉着据说是燕王朱棣“保护神”的真武大帝塑像
燕王朱棣起兵,据说得到真武大帝佑助,取得皇权,北兴皇宫,南建武当,大尊道教。在紫禁城建钦安殿,供奉真武大帝,保佑江山平安。钦安殿坐落在紫禁城中轴线北端,重檐盝顶,面阔5间,进深3间,有汉白玉石须弥基座,前出宽敞月台,四围望柱栏板,上设鎏金宝顶,造型别致,宫中仅见。后嘉靖帝在钦安殿外,增筑燎垣(围墙),建天一门,自成院落。在2004年大修钦安殿时,发现宝顶内珍藏三千余卷佛经,后回归原位。
武当山金殿的全部铜件在京铸造,运到武当,犹如“皇冠上的宝珠”
永乐帝在兴建钦安殿时,又敕建武当山道观(在今湖北省十堰市境内)。武当山气势雄奇:“气吞秦华银河近,势压岷峨玉垒高。”(徐霞客语)“七十二峰接天青,二十四涧水常鸣”,形势险峻,山峦崎岖,溪涧四布,山峦险处,高筑城墙,太和金顶,海拔1612米,构建金殿,重檐庑顶,伟丽壮观,灿烂辉煌。金殿的全部铜件,在京铸造,运到武当,上山安装,犹如“皇冠上的宝珠”。殿外檐下悬挂鎏金匾额“金殿”。五百年来,香火不断,出现“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的道界盛景。武当山宫观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武当宫观至今六百年。有曰:“不到名山武当,人生白来一趟。”在武当山还有张三丰的故事。
张三丰辽东懿州(今辽宁省黑山县一带)人,名全一,号三丰。因不修边幅,外号张邋遢。寒暑一衲一蓑,吃饭升斗辄尽,或数日一食,或数月不食。喜游荡,善嬉谑,口如悬河,旁若无人。尝游武当山,跟人说:“此山异日必大兴。”明洪武帝闻其名,派官寻找,没有找到。后居陕西宝鸡金台观。一日,自言当死,果然死了,被装棺入殓。葬时,棺内有声,打开棺材,人复活了。三丰再入武当,行踪奇幻莫测。永乐帝派给事中胡濙偕太监朱祥携带玺书香币往访,遍历山川,数年不遇。永乐帝命工部侍郎郭璡等,督丁夫三十余万人,大营武当宫观,费以百万计。既成,赐名大岳太和山,设官铸印以守。这竟符合了张三丰的预言。(《明史·张三丰传》卷二百九十九)武当山九宫八观之一的遇真宫,相传是张三丰结庵修道处而敕建,至今六百年。现存遇真宫山门和东西宫门,因丹江水库工程所需,在原地整体提升15米,成为中外文物保护的一段佳话。
明嘉靖帝重道,在紫禁城外西北建道教殿阁一区,大高玄门里,前为大高玄殿,中为“九天应元雷坛”,后为乾元阁——楼阁式,外观二层,内部三层,上圆(蓝琉璃瓦)下方(黄琉璃瓦),造型独特,国内仅见。嘉靖时,道士炼丹药,官员写青词,道香缭绕,斋醮不断,求长生不老,祈羽化成仙。
清雍正帝既礼佛,也重道。他在圆明园炼丹药,求长生。但道教在宫中地位远不如佛教。体现明清皇帝敬畏的重要仪式,是在斋宫斋戒。
三、斋宫斋戒
皇帝祭祀前要先斋戒,并进铜人
祭祀是宫廷的重要典礼,凡是皇帝亲祭,则要先期斋戒。祭祀与斋戒,是对受祭者诚敬的一种礼仪,表达对所祀之神的自省,也是对敬祀者的一种约束。斋戒时要外净其身(沐浴),内净其心(修省),讲“三斋五戒”。“三斋”是大祀斋戒三日,“五戒”是不饮酒、不吃荤、不作乐、不理刑名、不近女色,以示敬诚。斋戒时进铜人,明制铸铜人高一尺五寸,手执牙简,大祀书“斋戒三日”,中祀书“斋戒二日”。据传“铜人”是以唐朝著名谏臣魏征的形象铸造的。
天坛斋宫是中国祭祀斋戒建筑的杰作,图为无梁殿
明帝斋戒在文华殿(或武英殿)。斋戒时,皇帝白天在文华殿的东室斋居,西壁上写有“正心诚意”字样,门楣上写有“敬一”字样,晚上在西室斋宿。当时文华殿西北有“省愆居”,为简陋木制小屋,地基高三尺,木墙下不接地,好似大囚笼,国家逢大祀和遭大灾时,皇帝要在这里修省。崇祯年间,内外乱事不断,崇祯帝多次来省愆居修省。
说到斋戒,必讲斋宫。
天坛斋宫,坐西面东,由两重宫墙、两道御河围护,平面呈“回”字形清乾隆帝建斋宫后寝殿时,将内御沟西面填平,呈“冂”(jiong)字形。,有前正殿、后寝殿、钟楼、值房等建筑。斋宫正殿为无梁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高约18米,绿琉璃瓦庑殿顶,五间,殿内为砖券拱顶,没有梁柱,殿前月台,崇基石栏。无梁殿是皇帝白天斋戒场所,殿内陈设朴素,悬乾隆帝御笔“钦若昊天”匾。斋宫布局严谨,环境典雅肃静,是中国祭祀斋戒建筑的杰作。斋宫后寝殿,也是五间。乾隆帝《斋宫诗》云:“引仗青旗出禁城,祥凝楼雪晓风轻。祈辛预日斋宫宿,又得新诗纪上庚。”(《日下旧闻考》卷五十七)先农坛斋宫在东外坛,围墙护卫,清中期改为庆成宫。
宫内斋宫:雍正九年(1731年)在紫禁城内建斋宫,将斋戒仪式改在宫中进行。斋宫位于乾清宫东、毓庆宫西、景仁宫南,为独立宫院。斋宫门内,两进院落。前院正殿,斋宫5间,内悬“敬天”匾,为乾隆帝御笔。宫内藻井,雕悬蟠龙。东暖阁为书屋,西暖阁为佛堂。后院为寝殿,初名“孚颙殿”,后改为“诚肃殿”,寝殿5间,黄琉璃瓦歇山顶。东西配殿,各为3间。规定祭天、祈谷、常雩(求雨)等大祭,祭前三日,皇帝御大内斋宫斋戒;祭地、太庙、社稷等中祀,祭前二日,在养心殿斋戒。养心殿东暖阁后室东一间小室,无窗,内有仙楼,为供佛之处,室内有床,为皇帝在殿内斋戒时寝室,有乾隆帝《御制养心殿斋居诗》为证。
雍正帝于1731年在紫禁城内建斋宫,并将斋戒仪式放在宫中进行
清帝宿斋宫斋戒时,进铜人。自雍正十年(1732年)始,致斋之日,皇帝与王公大臣、宫中行走人员,都佩戴斋戒牌(胸牌)。《清会典》载:“斋戒牌木制,饰以黄纸,以清、汉文书斋戒日期。”斋戒牌,宽一寸,长二寸,形状质地,各有不同,有方形,也有圆形,有银、玉、木、象牙质地等,悬于衣襟之前(类似胸牌)。遇斋日,宫眷不得在其附近行走。斋戒期内,宫中各门额均悬挂斋戒木牌,结束后撤去。如遇祭天,斋戒三日,皇帝在斋宫只住两日,第三日住天坛斋宫。
天坛斋宫西为神乐署(神乐观),是祭祀乐队联合演习的场所。里面的鼓,有两面、四面、六面和八面等,笙箫管籥(yuè,古乐器),中和韶乐。
到天坛祭祀,明朝最勤的皇帝是成化帝和弘治帝,每年都亲祭;最懒的是万历帝,在位48年,仅去天坛祭祀4次。清朝皇帝最勤的是康熙帝(87次)和乾隆帝(158次);较懒的是咸丰帝(12次)。
开头我提出:皇帝有敬畏之心吗?有。我举两个史例。康熙帝一次在宫中设坛祈祷,长跪三昼夜,日惟淡食,不御盐酱,到第四日,步诣天坛,大雨如注,水满两靴,衣尽沾湿,步行回宫。其敬诚之心,诸臣莫不感动。(《清圣祖实录》卷二百七十五)唐太宗说:“朕每思出一言,行一事,必上畏皇天,下惧群臣。”(《贞观政要·谦让》)所以,唐太宗时以“常谦常惧,日慎一日”自警。然而,明君有畏,昏君无惧。总之,做帝王将相,做平民百姓,常敬常谦,日勤日慎,都是应当去做的,也是很难做到的。人,不可没有敬畏之心。学点历史,以此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