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尼采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0:20
|本章字节:10240字
一
“人”类的每一次提升,都是贵族社会造成的成果,而且永远都是如此。贵族社会相信人与人之间有巨大的等级差别和价值差异,认为需要有某种形式的奴役。若没有产生具体的阶级差别,产生统治阶级总是逼视和俯视他们的部属和工具,产生于统治阶级服从和命令,控制和习惯保持距离的那种感伤力……人们就不会希望不断扩大灵魂本身之内的距离,就不会形成较为高级的、较为难得的、更进一步的、较为广大的、较为全面的国家,“人”类就不会提升,或者在超道德的意义上使用道德上的惯用语句,就不会出现不间断的“人的自我超越”。毫无疑问,对贵族社会的起源史,人们一定不要抱有任何仁慈的幻想:真相是残酷的。让我们没有偏见地看一看至今较为高级的文明,究竟是怎么产生的!仍然具有自然本性的人、彻头彻尾的野蛮人、食肉的人,仍然具有不屈不挠的意志力和权力欲,向较为虚弱的、较有道德的、较爱好和平的种族(或许是从事贸易的、或饲养家畜的村落)猛扑了过去,向古老而成熟的文明民族猛扑了过去。这些民族智穷才尽,颓废堕落,他们最后的生命力正在渐渐熄灭。开始时,高贵种姓都是野蛮种姓,他们的优势不仅表现在身体力量上,而且还表现在精神力量上——他们是较为全面的人(较为全面的人无论从哪一点说,都是“较为全面的动物”)。
二
腐败堕落,标志着各种本能将陷于无政府状态,被称为“生命”的各种感情的基础将被动摇——根据它的表现形式,可以是根本不同的东西。比如,大革命开始时,法国贵族怀着极端厌恶的心情放弃了他们的特权,沉溺于道德感情之中,这就是腐败堕落。实际上只不过是已存在了几个世纪之久的腐败堕落的尾声。在这个过程中,法国贵族逐渐放弃了他们的贵族特权,把自己的身份降低至王族的附庸(最终甚至只充当点缀,只出席阅兵典礼)。然而,强壮而健康的贵族的本质特征却是,它不应把自己看成是王权或国家的附庸,而应把自己看成是王权和国家的意义所在和最高辩护,所以它应问心无愧地接受大批人的牺牲。为了它,必须压制他们,使他们沦落为有缺陷的人,沦落为奴隶和工具。其基本信念恰恰必须是,不应听凭社会为了自身而存在,社会仅仅是一个基础和脚手架,借此经过挑选的阶级,可以将自己提升至更高的职责,并一般地可以将自己提升至更高级的存在,就像爪哇岛上那些追逐阳光的攀缘植物那样——它们用枝干盘绕着栎树,直到最后远远高于栎树,但却因为栎树的支撑,方能在明媚阳光之下展示其顶端,显露出幸福之情。
三
避免相互损害,避免相互使用暴力,避免相互剥削,使自己的意志与其他人的意志保持在同一水平上。只要具备必要的条件,这会在某种不精确的意义上,导致个人之间的良好品行。可是,一旦人们想要普遍地采用这种原则,甚至把这种原则当作基本的社会原理,那就会立即暴露出它的内涵——它是否定生命的意志,是分解和腐烂的原则。在这里,人们必须作根本性的思考,抵制一切感情上的脆弱。生命本身实质上是占有、损害、对异国人和弱者的征服、镇压、严酷,即便用最温和的词语形容,至少也是剥削。尽管很久以来,这些词语就被打上了耻辱的烙印,但为什么人们还老是使用它们呢?即便是那个如前面所假定的,在其内部是每个人相互平等对待——每个健康的贵族集团内部就是这样的组织,如果它是个充满活力的,而不是垂死的组织的话,也必须对其他组织做所有那些事情。虽然在其内部每个人避免相互做这些事情,它将成为强力意志的化身,不得不努力成长、努力有所发展、努力获得优势。这不是因为任何道德或不道德的缘故,而是因为它活着,因为生命就是强力意志。然而,在这方面,欧洲人的普通意识要比在其他方面更不愿意被纠正;无论在哪里,人们现在都在热烈谈论未来的社会状况,甚至假借科学的名义大谈特谈,说“剥削性”将退出历史舞台。在我听来,似乎是他们保证要发明一种生活方式,按照这种生活方式,生命将避免发挥所有机能。“剥削”并不属于堕落的或有缺陷的原始社会;剥削是固有的强力意志的结果,而强力意志就是生命意志。尽管它作为一种理论是新奇的,但作为现实的它,却是全部历史的基本事实。让我们在此限度内真诚对待自己吧!
四
我在至今流行或目前仍流行这个地球上的许多高雅和粗俗的道德之间游历了一番,发现一些特征,有规律的反复同时出现而且相互联系,最后,我发现两种主要类型,就是存在着主人道德和奴隶道德。不过,我要立即补充说明,一切较为高级的混合文明也试图调和这两种道德;但更为常见的是,两者的混淆和相互误解,而且有时会难分难解地并列在一起——甚至在一个人身上,在同一个灵魂内部。道德价值的特征要么产生在统治阶层。统治阶层意识到自己不同于被统治者,而感到高兴,不然就是产生于被统治阶级,即各种各样的奴隶和依附者。在前一场合,由于是统治者决定“善”这个概念,因而尊贵高雅而傲慢的个性,被视为优越的特征,这种个性决定着等级差别。高贵型的人区别于这样的人,这些人身上表现出来的是与上述尊贵高雅而傲慢的个性相反。他鄙视这些人。在第一种道德中,“善”与“恶”的对立其实就是“高贵”与“可鄙”的对立——尽管“善”与“恶”的对立出于另一来源。懦夫、忧心忡忡者、卑鄙猥琐者、只考虑眼前利益者,都是受鄙视的;而且,眼光狭隘的多疑者、自卑者、甘受虐待如同狗一样的人、摇尾乞怜的拍马屁者,尤其是说瞎话的人,也都是受鄙视的。所有贵族的一个基本信条是,平民百姓是靠不住的。“我们这些可信赖的人”——古希腊的贵族都这样自称。很显然,无论在什么地方,道德价值的名称都首先运用于人,然后才被加以引申,运用于行为;所以,道德史家从“同情他人的行为为什么受称赞”这一问题出发,是大错特错的。高贵型的人把自己视为价值的决定者,因此不需要得到认可;他断定:“凡是对我有害的,它本身就是有害的。”他知道,完全是他自己赋予事物荣誉;他是价值的创造者。他尊重自己内心承认的一切——这样的道德只是自我赞美。处于突出地位的只是充实的感情、抑制不住的强力感、高度紧迫的幸福、希望给予和赠与的富裕意识,所以高贵者也会帮助不幸者,但不是出于同情,而是出于充溢的强力所产生的一种冲动。高贵者把自己尊为强力者,并能控制自己,知道如何说话,如何保持沉默,喜欢对自己严厉而苛刻,并且敬重一切严厉而苛刻的人。古代斯堪的纳维亚的一则英雄传奇中说:“古代日耳曼民族的最高神奥丁给我的胸中放了一颗铁石的心。”这是从一个自豪的维京族人的心里,理所当然地唱出来的。这种类型的人甚至为自己天生不善于同情而自豪。因此,这位古代斯堪的纳维亚英雄以告诫的口吻补充道:“谁在年轻时没有铁石的心,谁就将永远不会有这样的心。”抱有这种想法的高贵者和勇敢者距离下面这样一种道德最为遥远,这种道德认为同情,或为他人做事,或无私,才是有德者的特征。对自己充满信心、对自己充满自豪感、对自私怀有根本的敌意和嘲讽态度,自然而然地看不起同情心和“温情”一样,肯定属于高贵的道德。正是强壮有力的人才懂得如何尊重他人,这是他们的本领,是他们发挥创造力的领域。深深崇敬古代和传统——一切法律都建立在这种双重的崇敬之上。信任和偏爱祖先,不信任和不喜欢后来者,是强壮有力者的道德典型特征。相反的,具有“现代思想”的人,几乎本能地相信“进步”和“未来”,越来越不尊崇古代,由此充分暴露出这些“思想”出身卑贱。然而,统治阶级的道德,由于他们的原则很严厉,与当代的趣味最相抵触,最令当代的趣味不舒服。这一原则就是,人们只对与自己地位相等的人承担义务;对地位较低的人,对一切异己者,可任意地或者“随心所欲”地行事,总之,可以“超越善与恶”。正是在这里,同情和与其类似的感情享有一席之地。长久地感激和报复的能力与义务——这两者只存在于地位相等者的圈子内巧妙的报复,优雅细腻的友谊,树敌的某种必要性(以此发泄忌妒、好斗、傲慢等情绪,其实是为了成为好朋友),这一切都是高贵道德的典型特征。这种道德,如前所述,不是“现代思想”的道德,因此目前很难付诸实施,也很难发掘和揭开它。第二种道德,即奴隶的道德,则是另一番情景。假设受压迫者、受苦者、未获解放者、厌倦者和那些对自己没有把握的人,也来谈论道德,那么,他们的道德评价中的共同点是什么呢?很可能是对人类的整个状况表示悲观主义的怀疑,而且会谴责人类及其状况。奴隶不喜欢强壮有力者的道德;他充满了怀疑和不信任,绝对不相信强壮有力者尊崇的一切“善事”;而宁愿使自己相信,强壮有力者的幸福不是真正的幸福。另一方面,那些有助于缓和受苦受难者的生存痛苦的品质,则受到推崇和吹捧;正是在这里,同情、温和、乐于助人、宽厚、忍耐、勤劳、谦恭和友善,赢得了尊敬。因为在这里,这些是最有用的品质,而且是承受生存重负的惟一方法。奴隶道德实质上是功利主义道德。正是在这里,产生了人尽皆知的“善”与“恶”的对立:强力和危险性被认为属于恶,即不容轻视的某种恐惧、难以捉摸的力量被认为是恶。所以,按照奴隶道德,“恶”人引起恐惧;按照主人道德,恰恰是“善”人引起恐惧和试图引起恐惧,而恶人则被视为卑鄙的人。若按照奴隶道德的逻辑推论,最终也在某种程度上鄙视这种道德的“善”人。哪怕是轻微的、好意的鄙视,两者之间的对比便会达到最大的效果。因为,按照奴隶的思维方式,善人不管怎样都必须是稳妥可靠的人,必须是性情温和的、容易受骗的、或许有点儿傻的老好人。在奴隶道德占优势的地方,无论何处,语言都显示出使“善”和“傻”这两个字眼的意思相互接近的倾向。最终的根本区别是:对自由的渴望、追求幸福的本能以及细腻的自由感情,必然属于奴隶道德和奴隶品性,正如巧妙而狂热的崇敬和献身,是贵族思维方式和评价方式的通常表征。由此我们可以立即明白,为什么作为激情的爱一定有它绝对的高贵来源。众所周知,这种爱的发明权属于普罗旺斯的骑士诗人,即那些出色的、富有独创性的、有“快乐知识”的人,欧洲欠他们的太多,甚至欧洲本身的存在都受惠于他们。
五
虚荣也许是高贵的人最难理解的事情之一。其他人认为虚荣是不言而喻的,而高贵的人却倾向于否认虚荣的存在。关键是要让高贵的人认识到有这样一些人,这些人力图使别人对自己产生好的评价,虽然他们“不配”得到这种评价,可却相信所产生的好评价。这在高贵的人看来,一方面趣味太低下了,太不自重了,另一方面也太可笑和荒唐了,以致他宁愿把虚荣看作是一种例外,在人们谈到它的大多数的时候都表示怀疑。比如,他会说:“我也许弄错了自己的价值,却要求别人承认我对自己的评价。”不过,这并不是虚荣(而是自负,或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所谓“谦恭”和“谦虚”)。他甚至会说:“由于许多原因,我可以喜欢别人的好评价,这可能是因为我热爱和尊重他们,他们快乐我也高兴,也可能是因为他们的好评价,可增强我对自己的信心,同时可能是因为别人的好评价,即便我不同意,现在或以后对我也是有用的。然而,所有这一切并不是虚荣。”具有高贵品格的人,首先必须借助于历史而清楚地认识到,从远古以来,在所有社会阶层,普通人都仅仅是被人们所认为的那种东西——根本不习惯于确定价值,甚至给自己选定的价值正好是主人给他选定的(创造价值是主人的特有权利)。即便是现在,如果普通人仍老是等待着对自己的评价,然后出于本能使自己服从这一评价(决不是仅仅服从“好的”评价,而且还服从坏的评价和不公正的评价。比如,想一想大多数虔诚的妇女从告解神父那里学会的,以及虔诚的基督徒从教会那里学会的自我欣赏和自我贬低),那也会被看作是不同寻常的返祖现象所造成的结果。实际上,随着民主社会秩序的缓缓崛起(这种社会秩序崛起的原因是,主人血统和奴隶血统的混合),主人的那种为自己选定价值和对自己“评价很好”的高贵冲动,将会得到越来越多的鼓励和发展;但总是有一种更为古老的、更为强大的、更为根深蒂固的倾向与他作对,而且在“虚荣”现象中,这种较为古老的倾向征服了年轻人。爱虚荣的人每一次听到对自己的好评价都会感到高兴(而完全不考虑它的用处,也不考虑是真、是假),正如他每一次听到不好的评价都生气那样,因为他屈从他们这两种评价,并且感到不得不屈从这两种评价,最为古老的屈从本能充溢他的内心。正是爱虚荣的人血统中的“奴隶气”,奴隶残存的那点狡猾——比如在女人身上,就仍有许多奴隶气!诱使人们尽力博得好评;也正是奴隶随后立即匍匐在这种评价面前,似乎这种评价并不是他呼唤出来的。所以,我再次声明虚荣是一种返祖现象。
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