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萧意
|类型:人物·传记
|更新时间:2019-10-06 11:42
|本章字节:10662字
对于德国人来说,天赐的优美风景也是艺术灵感的一个重要来源,可以不客气地说,德国之所以会成为一个艺术大国,有很大一部分是仰仗了当地清幽静雅的秀丽风景。那时,表现主义手法风头正盛,许多画家从慕尼黑来到了穆瑙进行短暂而重要的艺术创作之旅。阿尔卑斯山区恬静优美的自然风光无一例外地给艺术家们带来创作的激情。但是,这时的他们不再以自然为蓝本,而是去尽力表达艺术家自己的主观感受,也就是“心”的感受,因此创作了一批表现力极强的作品。很多年过去之后,这些人形成了颇具盛名的“青骑士”艺术家社团。人才济济的青骑士社不仅在德国艺术界占有重要地位,就连在整个欧洲艺术界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继表现主义的手法之后,德国浪漫主义绘画艺术开始扬帆起航。浪漫主义艺术作为一个新兴的艺术思潮,在19世纪的欧洲艺坛居主流位置。浪漫主义艺术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表现也有所不同,德国的浪漫主义艺术则以其重视宗教体验和幻想、沉思,以及它的神秘主义趣味而与其他地区的浪漫主义,特别是法国的浪漫主义产生了明显的区别。这也是新近美术史研究专家的研究兴趣所在。专家们对长期被淡化的中世纪哥特艺术传统进行了仔细的梳理,从不同的视角对主流美术史体系进行了详尽的阐释,尝试能在文艺复兴的艺术传统和发展线索之外,重新审视一种注重意义、象征和幻想的艺术传统,并将其归类为“北方浪漫主义传统”。由于宗教是三毛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德国的浪漫主义艺术又重视宗教体验,所以对于这个时期德国绘画所体现的浪漫主义色彩,三毛并不排斥。
北方浪漫主义者的艺术特色表现在对某种绘画题材的特殊偏好上,也可以说是执拗的嗜好。以此来传达和寄托他们奇幻的想象与虔诚的信仰。他们喜欢描绘自然景象和建筑,比如,废弃的冰冷教堂、毁坏而又阴森的古老建筑,还有那些古老的哥特式教堂,屋顶又高又尖。就像是在梦***现的那般轻灵和通透,又像是具有摆脱地球引力的梦幻性质,以此来引起人们对遥远岁月的怀念与追忆。
北方浪漫主义者的作品中经常出现的物象不是古罗马,而是身着银色铠甲、拿着黑色长矛的中世纪骑士幻想的传奇故事。大海、荒野、月亮和夜晚经常出现在浪漫主义者的画笔下,这是人们对自然无限能量和原始创造力的想象,在无限空间中将人们置于宗教意蕴的神秘边缘,以引起一种神秘体验,就好比三毛的冥想体验一般,“人死后灵魂依然存在,灵魂叫人先从背后开始叫”,这是自己的亲身经历,三毛如是说。北方浪漫主义者对漆黑的墓地、沉重的灵柩、有着古朴光辉的十字架之类物体的描绘,传达着他们对生命终极的思考,那是中世纪关于腐朽和新生的超越象征。崇高的山岳和伟岸的橡树,往往与十字架、哥特式教堂组成宗教与自然的合一象征,不再以具体基督和圣母形象来象征宗教,而是化自然事物为象征。来中国展出的一些德国绘画作品中有弗里德里希的作品,分别是《两个望月的男人》、《窗前的女人》和《秋日石墓》,这些都是弗里德里希浪漫主义的经典作品,诠释了早期浪漫主义艺术的宗旨,“画家不应该只画眼前所见,而更应画内心之所见。如果他心中无物,那他就应该终止画眼前之物”。
在《两个望月的男人》中,两个身着“古德意志装”的男人背对观众寂寥地站立在一座小丘上,面向半空升起的苍白的明月。画面疏影朦胧,非常具有中国宋朝水墨画的意境。但画中显示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显然更具有德国文化神秘主义和玄思的特点,它体现出了一种关于经验和超验的关系,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浪漫主义者内心的深刻矛盾。一方面明知无法超越现实世界的变化,但在精神上却回避此岸的现实人生而去祈求不可得的彼岸无限,哪怕这个彼岸是虚无缥缈的。失去了寄托的偶像只能借助于自然与人文历史的遗迹去幻想,而这种自然和遗物的多变以及模糊的含义,就给德国浪漫主义罩上多神论的玄虚的幽幽光环。荷西死后,三毛经常做着相同的一个梦:梦中矗立在三毛面前的是一座空旷而阴暗的大厦,在她的周围围绕着无数的像影子一般的人,天降大雾,时而清晰,时而模糊,哪里都看不到荷西,自己像个行尸走肉一般漫无目的地走着,直到眼前出现了一个银灰色的通道,一直通往一个弧形的洞。蓦地,三毛被吸进了通道里去。对于三毛来说,荷西就是那个寄托的偶像,只不过已经失去了,于是三毛只能用幻想来安慰自己,这是一个典型的、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梦。
如果说中国的绘画方式趋于感性,那么西方的绘画方式就趋于理性,尤其体现在设计上,而现代设计则起源于德国。在包豪斯的体系中绘画与设计是相互融合的,这里将画面分解为点、线、面三个部分,全部抽象出来,系统而又全面地理性研究其在画面构成上的规律与法则,令初学者易于把握。在色彩上亦是如此,同样进行了科学而理性的分析,并将现代的心理学、生理学也融入到画面的分析中,以求效果最佳。相比之下,中国的绘画方式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完全凭借感觉即可。曾听说东方艺术是艺术的最高境界,这种说法虽然很极端,但也不无道理,毕竟中国绘画那种寄情于山水、飘逸洒脱的感觉是西方绘画怎么也学不来的。同样的,作为西方绘画代表的德国表现主义与浪漫主义对于我们当下的油画创作,也是具有借鉴意义的:德国浪漫主义绘画把理性而严谨的作风与抒情结合在一起,体现出了德国表现主义气势恢弘、神秘幽邃以及桀骜不羁的画风,也是对我国传统的温柔含蓄、中庸画风的一种补充。
绘画在三毛心里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不亚于写作,因为当年将颓废了四年的三毛带出自闭阴影的是一副画,一张表现战争的油画作品。拿枪的百人骑兵队和印第安人在交锋,战马倒地了,白人中箭了,红人在嚎叫,篷车在大火里熊熊燃烧……三毛决定了,她要学习这种画法,油画的画法,而她拜的老师,正是顾福生,这个被三毛称为“一种温柔而可能了解你的人”、“擦亮了我的眼睛,拉开了我的道路,在我已经自愿淹没的少年时代拉了我一把的恩师”,同时他也是第一个发现三毛文学天赋的人,正是因为有了他,三毛少年时期的阴郁生活才出现了一丝曙光。
优雅的仲夏夜之梦——德国诗歌与童话
“文学的美,终其一生,将是我追求的目标了。”
——三毛
三毛幼年时期就表现出了对书籍的爱好,而在文学方面她也有着极高的天赋,很小的时候,三毛就读完了《红楼梦》,并把当时市面上的世界名著看了个遍,再加上父母亲自悉心教导,在诗词古文方面,三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那时起她已经明确了一件事:
“文学的美,终其一生,将是我追求的目标了。”
何时何地,她都没有放弃读书,她在孜孜不倦地汲取养分,充实自己。可以想象这样的一幅图:午后的花园里,一名穿着白裙的少女正捧着一本书仔细,阳光透过树叶斑驳地洒在少女的裙上,就像一朵朵金色的小花;少女偶尔会心微笑,长长的发丝不时被微风轻轻拂起,园里的花草树木都被风吹的沙沙作响,时不时有几声清脆的鸟叫声传来。这该是多美啊!一切都如诗如画,犹如童话一般。
起初不经意的你
和少年不经世的我
红尘中的情缘
只因那生命匆匆不语的胶着
想是人世间的错
我前世流传的因果
终生的所有
也不惜换取刹那阴阳的交流
来易来,去难去
数十载的人世游
分易分,聚难聚
爱与恨的千古愁
本来属于你的心
它依然护紧我胸口
为只为那尘世转变的
面孔后的翻云覆雨手
来易来,去难去
数十载的人世游
分易分,聚难聚
爱与恨的千古愁
于是不愿走的你
要告别已不见的我
至今世间仍有隐约的耳语
跟随我俩的传说
来易来,去难去
数十载的人世游
分易分,聚难聚
爱与恨的千古愁
于是不愿走的你
要告别已不见的我
至今世间仍有隐约的耳语
跟随我俩的传说
滚滚红尘里有隐约的耳语
跟随我俩的传说
——三毛《滚滚红尘》
三毛本身是一个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女人,平实、朴素,让人觉得有一种真实感,虚幻的真实感。三毛的文字,真要比喻的话,是大人世界里的儿童文学,也是现代社会的仙境童话。三毛为自己编织了一个童话的网,把自己网在里面,并且使自己不断地相信,这个网里面就是整个世界。
19世纪初期,是浪漫主义风行的时代,由于文艺思潮,所有与文化沾边儿的东西都烙上了浪漫主义的字样,诗歌也不例外。这个时期也是德国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歌德、海涅等一大批优秀诗人带来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同时,《格林童话》也横空出世,出现在了众人的面前。
12世纪,骑士阶级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并创立了骑士文学,以此来与宗教文学相对抗,而宫廷史诗就是骑士文学的主要形式。就在宫廷史诗盛行之时,又产生了一种被人们称为“民间史诗”的大型叙事体作品。它来自于古日耳曼人的传说,最著名的是《尼贝龙根之歌》和《谷德伦》。其中《尼贝龙根之歌》是混合诗体,分为上下两部:《齐格弗里德之死》和《克里姆希尔特的复仇》。上部叙述尼德兰王子,拥有尼贝龙根宝物的齐格弗里德向勃艮第的公主克里姆希尔特求婚,之后帮助公主的兄弟勃艮第王骗娶了冰岛女王布伦希德。
多年后布伦希德发觉自己被骗,一怒之下唆使自己的手下杀死了齐格弗里德,并把尼贝龙根宝物沉入大海。史诗的下部叙述齐格弗里德的妻子克里姆希尔特一直在寻找机会为自己死去的丈夫报仇。在又嫁给了匈奴王之后,她以邀请自己的弟兄连同他们的侍从赴宴为名,伺机将勃艮第家族的人一网打尽。但是,遗憾的是,当年杀死齐格弗里德并将宝物沉入大海的人至死也没有说出宝物的下落。骑士文学的另一种重要形式是骑士爱情诗,它是骑士对“女郡主”的“爱情”的表现,但这可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浪漫或风花雪月的爱情,而是指通过对“女郡主”的“高贵”品质的歌颂以博得她的欢心,没有什么真实的感情,有的只是服从与被服从。
17世纪的德国文学成就不少。马丁·奥皮茨致力于建立新的诗歌形式,他写下了在德国文学中第一部有影响的文艺理论著作——《德国诗论》。格吕菲乌斯的十四行诗和颂歌成为了这一发展的顶峰。在这之后,德国文学开始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而赫赫有名的启蒙运动就是这一大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早期启蒙运动最主要的成就就在诗歌。金特是当时的重要诗人,他的诗歌为诗歌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克洛卜施托克是这个时期最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感情真挚,富于激情,韵调优美,形象生动,对“狂飙突进”诗人有很大影响。与法国大革命同时,德国文学开始向古典文学时期过渡。海涅也比喻说:“这是德国诗人和思想家在思想上进行的一场法国大革命”。
文学史上所说的“古典文学时期”,时间只有十年,但就在这十年当中,歌德和席勒完成了使德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奠定重要地位的光辉作品。如诗剧《浮士德》和长篇叙事诗《赫尔曼与窦绿苔》。此外,他们还写了大量的优秀诗歌,尤其是叙事谣曲,其中,最有名的当属由舒伯特配曲的歌德的《魔王》:
谁在黑夜和风中奔驰?
是那位父亲带着他的孩子;
他把孩子抱在他的怀里,
他把他搂紧,给他保持暖气。
我儿,为何藏起你的脸?
爸爸,你,没瞧见那个魔王?
那魔王戴着冠冕,拖着长裙。
我儿,那是一团烟雾。
“来,跟我去,可爱的孩子!
我要和你一同做有趣的游戏;
海边有许多五色的花儿开放。
我妈有许多金线的衣裳。”
爸爸,爸爸,你没有听见,
魔王轻声地对我许下诺言?
不要响,孩子,你要安静;
那是风吹枯叶的声音。
“伶俐的孩子,你可想跟我同行?
我的女儿们会伺候你十分殷勤;
我的女儿们夜夜跳着园舞,
跳着、唱着、摇着你使你睡熟。”
爸爸,爸爸,你没瞧见那,
魔王的女儿们站在阴暗的地方?
我儿,我儿,我看得清楚;
那是几棵灰色的老杨树。
“我爱你,你的美貌使我喜欢。
你要是不肯,我就要动用武力。”
爸爸,爸爸,他现在抓我来了!
魔王抓得我疼痛难熬!
父亲心惊胆战,迅速策马奔驰,
他把呻吟的孩子紧抱在怀里,
好容易赶到了他家里,
他怀里的孩子已经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