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万水千山总是情(2)

作者:萧意

|

类型:人物·传记

|

更新时间:2019-10-06 11:42

|

本章字节:10232字

说完了吃喝,当然要再说一下墨西哥人的穿着。三毛的书中写道:


“在城内的游客区里,看见美丽而价格并不便宜的墨西哥人的‘大氅’,那种西班牙文叫做‘蹦裘’(poncho)的衣物。事实上它们只是一块厚料子,中间开一个洞套进颈子里,便是御寒的好东西了。我过去有过两三个“蹦裘”,都因朋友喜欢而送掉了。”


漂亮、便宜而且绝对乡土的“大氅”是墨西哥传统的服装,但是实际上现在这种传统的衣服却并不是最受墨西哥人欢迎的服饰了,而彩色的尼龙衣服在他们眼里才是现在最流行最时尚的衣物。


◎高原的百合花——玻利维亚


玻利维亚——南美的西藏,一直以来,都是三毛“神秘的向往”,这里有神秘莫测的女巫一条街、有满是魔鬼的狂欢节、有整个南美洲最好吃的美食、还有骨子里流着印第安之血的善良居民。玻利维亚,在“南美洲的脊背”安第斯山脉以及高不可攀的印加圣湖的的喀喀湖的呵护下,是那么的平和而美丽。就如三毛所说的:


“便是只在机场吧,那苍苍茫茫的大草原已呈现了不凡而极静的美。”


来到玻利维亚,你会感觉神秘、隐遁、魔幻好像始终环绕在你的周围,让你惊讶,让你欢喜,更让你着迷,也让你怀念。


三毛就曾彻底被玻利维亚的景色所征服:


“一望无际的草原在寒冷的空气里迎着朝阳苏醒,远天边冻结着的一排大雪山,便是粉红色的霞光也暖不了它们,那么明净的一片高原,洗净了人世间各样的悲欢情怀。什么叫草原,什么叫真正的高山,是上了安地斯高地之后才得的领悟,如果说大地的风景也能感化一个人的心灵,那么我是得道了的一个。”


这时候,三毛的内在是平静而安详的,仿佛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宁静。


投身商海的女巫们


黑夜降临,在一片全是枯枝的黑色树林上方,有一轮惨白的圆月,月球上坑坑洼洼的凹洞让月面看上去像一张诡异而扭曲的脸,这时,一个影子飞快地从圆月之间划了过去,那是一个骑着扫帚的女人,头戴尖帽、身穿黑袍,手里握着一支泛着神秘紫光的魔杖,怀里则抱着一只拥有金绿色漂亮眼睛的黑色猫咪。这样的场景通常只在《哈利波特》或《指环王》里出现。女巫,一般是指会运用各种黑白魔法,熟悉各种草药以及使用魔杖的女性巫师,又称魔女、巫女或者巫婆等。所有的女巫身边通常都会带有一只宠物,最常见的就是猫咪和猫头鹰,它们的职责就是监督以及提醒女巫的行动并且帮助女巫。


像女巫这种只在神话或幻想故事***现的角色,在现实当中其实是存在的,那就是玻利维亚巫术街的女巫们,这里也被称为女巫市场。没有想到,女巫这种存在了几千年的“生物”,居然在玻利维亚长久地生存了下来。据说,玻利维亚的女巫数量,是居全南美洲之冠的。既然如此,好奇的游客又怎会放过这里,自然是络绎不绝地赶来一睹传说中女巫的神采。三毛也算是慕名而来的:


“没来玻利维亚之前,参考书中提到几次此地的巫术街,说是不能错过的。”


因此,女巫市场的顾客们也是形形色色的,有游客,有当地的印第安人,有西班牙裔的玻利维亚人,甚至还有秘鲁人……


在玻利维亚的首都拉巴斯,巫术街藏在了一片西班牙欧式建筑的下面:


“石板砌的街道斜斜地往城中心滑下去,那份欧式老城的情怀,却因当年西班牙人的进占南美远远地将这欧风一路建到另一个大洲来。”


这个街道上云集了女巫、占卜师、江湖医生、阴阳师、算卦的、魔术师等等,是个充满神秘感的地方。初次看到女巫市场的女巫们时,恐怕会让你有点失望了,因为她们外貌打扮与人们印象中的女巫相差太多了,与其说她们是女巫,倒不如说更像隔壁邻居温和的婆婆,三毛把她们称为“嬷嬷”:


“守摊子的嬷嬷们,披着丝质绣本色花拖着长流苏的披肩,穿着齐膝而多褶的大裙子,梳着双条粗辫子,一个个胖墩墩地在卖她们深信的巫术道具。”


这里的巫术道具都非常的古怪,而且种类繁多,可以用琳琅满目和匪夷所思来形容,有骆马胎儿、干蛇、癞蛤蟆辟邪物、石头护身符等等,作用也是各不相同的,就连动物的死胎也有很多用法,骆马胎儿是用来祈求好运的,猪死胎是保健康、羊死胎则是用来复仇的,有的甚至可以用来做印第安的药物,除此之外,还有用来算命的古柯叶,节数越多法力越强的响尾蛇尾巴,能够保健康祝事业找桃花的各种造型的石头等等,一切的一切都充满了远古时代的迷信感。而三毛则另有一番看法:


“与其说这些五光十色的摊子是一份迷信,不如将它们视为一份珍贵的民俗和神话。”


而对于那些女巫嬷嬷,三毛则觉得她们比起女巫来说则更像商人:


“在那无数次的散步里,我的巫术嬷嬷卖了金钱、幸福、爱情、健康、平安的每一个代表给我。她们在做生意,我买下了一个人平生所有的愿望,比较之下,赚的人应当是我。”


无论如何,这个女巫市场还是会继续存在下去,因为它的神秘,它所代表的民俗文化,最重要的是人们对它的需求,神话,还在继续。


魔鬼、狂欢、china


三毛笔下的欧鲁鲁嘉年华会其实是个译名上的错误,这个嘉年华会指的就是现今玻利维亚一年一度的奥鲁罗狂欢节——南美洲最盛大的民间文化盛会。每年4月都在玻利维亚西部的安第斯山脉地区的奥鲁罗小城举行,持续10天,这个狂欢节从始至终都弥漫着浓郁的社会文化特点,那独特的音乐、独特的舞蹈以及独特的工艺品,每年都吸引着包括三毛在内的成百上千的人前来观看。为了能够观赏这场盛会,三毛甚至放弃了巴西里约热内卢的嘉年华会狂欢,因为对于三毛来说,这是场独特的盛会:“玻利维亚一样庆祝嘉年华会,只是有着任何国家所没有的另一种形式。”


三毛对于奥鲁罗狂欢节上的舞蹈充满了极大的兴趣:


“他们跳一种完全民俗风味的舞蹈,算做嘉年华会的大典,那种舞,叫做——魔鬼舞。魔鬼们有太太,太太们也会出来街上游行,鬼的太太叫做‘china’,与中国女人的称呼同音。”


而在去往奥鲁罗小城的路上,欣赏着路边的风景,三毛内心在不停地翻滚变化,感触颇多:


“魔鬼舞实在并不重要,只是这一路的风景,便是一次灵魂的洗涤,如果一个人,能死在如此干净雄伟的蓝天之下,也是一种幸福吧!在美的极致下,我没有另一个念头,只想就此死去,将这一霎成为永恒。”


对于三毛来说,死亡也许是永生的另一种方式,是另一种生命的继续存在,自从荷西早逝之后,幻想自己的死亡几乎成了三毛的一种习惯,尤其在对待死亡方面,三毛一向是坦然甚至乐于接受的。


嘉年华狂欢节上,果然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每个人都身着艳丽的服装,脸上洋溢着欢乐的表情。这时还要特别小心,因为有人正拿着水枪,准备随时狂射,被射中的人是不能生气,也不能有任何怨言的,根据当地的风俗,你被水射中的越多,运气反而越好,越幸运。这倒是与中国云南当地傣族的泼水节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泼水节这天,一群群傣族的青年男女用各种各样的容器盛满清水,欢快地涌出大街小巷,相互追逐嬉戏,逢人便泼水。“泼湿一身、幸福终身”,“水花放,傣家狂”。一朵朵水花象征着吉祥、幸福与健康,散落在人们的身上。不多一会儿,奥鲁罗狂欢节嘉年华会正式开始了:


“舞蹈队共有四十五组,大半是欧鲁鲁城内人自己组成的。这个在平日勤劳采锡矿的苦城,今日一片狂欢,快乐得那么勇敢,便是一种智慧吧!


魔鬼群出场了,先是乐队打头阵,闹了好半天,在大家的掌声及叫声下,那一群群戴着面具的魔鬼载歌载舞而来。


本以为来的是一群披头散发,青面獠牙的鬼,结果看见了极似中国狮面,漆成红红绿绿,瞪着大眼球,披着绣龙绣凤披肩,胸前明明一只麒麟伏着的所谓魔鬼们的打扮。”


三毛震惊了,这些魔鬼,还有他们的穿着打扮,甚至连他们太太的叫法,都是那么的中国化。


“他们实在是中国的,狮口里还含着一把宝刀,不正是台南安平一带许多老房子门上刻着的辟邪图画吗?


据说,在欧鲁鲁城郊外的湖水旁边,仍然住着一群有着中国人脸谱的居民,在他们的语言中,依然带着与中国话相似的字眼,至于这群人实在的居所在哪儿,便不能考察了。


看到欧鲁鲁的魔鬼舞,使人深深地觉得,如果做一场长时期的追查,可能有希望查出南美印第安人及亚洲的关系。


这些事情虽说茫无头绪,可是例如此地的一些村落的印第安人,在喝酒的时候,必先将一些酒洒在地上,便与中国古时祭过往鬼魂的风俗有相同之处,实在是有趣的事情。”


三毛对于玻利维亚的印第安人,至少是奥鲁罗小城的印第安人是否与中国人同根同族的怀疑确实是有道理的,理由甚至是很充分的。


除了在奥鲁罗当地的狂欢节上,跳魔鬼舞的奥鲁罗人脸上戴的“鬼脸”很像中国的“舞狮脸”,魔鬼们的太太,女魔鬼们则被称为“china”(中国的英文拼写)之外,在奥鲁罗城郊外的湖边,仍然有至少一个部落的人长着类似中国人那样的脸,口音与中国话也很相似,由此一来,三毛在中南美洲的旅行中经常被误认为是印第安人也可以合理解释了;不仅如此,当地人在有重大节日时还有朝拜“大地妈妈”和灶神的习俗,感觉当地人口中所说的“大地妈妈”就是咱们中国人所说的“土地娘娘”,也可说是土地神吧,至于灶神,基本上是一样的;而在当地其他节日游行时也会穿上特别定制的服装,服装上常常绣有蛟龙的图案,因为龙是当地人崇拜的图腾,而对于中国来说,龙就是一个象征,尊贵而不可侵犯,看看中国古代帝王龙袍龙椅就能理解了,另外中国人不也经常说自己是“龙的传人”嘛。也许是由于“同根同族”以及同样是高原气候的“熏陶”这两个因素,玻利维亚首都,“世界海拔最高首都”拉巴斯人的衣着、长相也与中国西藏地区的藏族人颇为相似。难怪当初西藏的十世班禅大师来访问拉巴斯时感慨,到了拉巴斯就像到了家一样,因为从自然状况和某些民族风俗和习惯来看,拉巴斯就犹如西藏的翻版。


集平民美食于大成


对食物一向很讲究的三毛对玻利维亚当地的风味小吃大加赞赏,基本上已经认定玻利维亚的美食是南美洲第一了:


“玻利维亚的本地风味比起其他的南美国家来,真是另有文化及口味,实在是极好,一点也不土的。如果说,一个国家的食物也算做是文明的一部分,那么玻利维亚的文明是值得称道的。在这儿,观光旅馆中几十美金亦是一顿好菜,而街头,菜场和一般的平民小饭店中亦有不同而价廉物美的食物。”


由于美食,使得三毛对玻利维亚的好感又加深了一层:


“许多人听说玻利维亚落后,来了之后才知道传闻的不实在和可笑,明明是一个极好的国家。”


在玻利维亚,比起昂贵的高级美食,物美价廉的路边摊、平民小吃更能获得三毛的青睐:


“在这儿,没有太差的食物,便是街头印地安妇人点着烛火摆的小摊,吃起来都是一流调味的。”


南美唯一的辣味鸡、牛舌、各种精致的餐馆菜三毛都非常喜欢,其中最爱的还要属“沙嗲娘”了:


“特别爱吃的是一种本地风味的烤饺子,我喜欢将它译成“沙嗲娘”,烤过的面粉外皮,里面包着多汁辣味的鸡肉、猪肉、马铃薯和洋葱,一只只放在温火烘着的玻璃柜内,二毛五美金一只,小皮夹的大小。


这是一种最最平民化的食物,每天早晨,我出了旅馆,必在附近一家印第安人的小咖啡店中喝一杯新鲜牛奶,外加两只‘纱嗲娘’。


几乎每一个本地人进了咖啡馆,必吃一两只这样的东西当早饭,牛奶面包之类的欧式早餐也许是因为我太平民化,倒没见到有人吃。


在我吃早点的那家小店内,每天批进一百只‘纱嗲娘’,不到中午已经卖完。


我个人,是吃了第36个“纱嗲娘”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玻利维亚。”


三毛对“沙嗲娘”到底喜欢到何种程度,这谁也说不准,只能用非常非常喜欢来形容,甚至在明知出门就会遭到善意袭击的情况下也要去吃“沙嗲娘”:


“阳台下面不敢走人,随时会有水桶浇下来。路边的小孩子买气球的皮,里面灌足了水,成为一只只胖水弹,经过的人便请吃一只。我的毛线衣是褪色的,站在旅馆的玻璃门内不敢出去。在秘鲁利马时已经吃了一个水弹,三楼丢下来的,正好打在头上,那边挨了一只之后便来玻利维亚。不敢出门便吃不到沙嗲娘,衡量了一下之后还是出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