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作者:王蒙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7 23:25

|

本章字节:2652字

一个穿越过蔽天的松林的人还会注视细小的青草吗?一个经历过海洋的风浪的人还会喜欢树叶上的露珠吗?


那是一九五三年,四分之一个世纪以前的事了。那时我十九岁,头一遭拿起笔来,胆怯地涂写着这部不像样子的作品。现在读起来,它是多么天真、多么幼稚啊!


二十五年过去了,我们的党、国家、人民都走过了光荣和漫长的道路;作者也在和工农兵结合、改造世界观的道路上迈动了步子,步子虽小,情况却大有不同了。


时代不同,生活也有许多区别。譬如那时在中学生中发展为数不多的党员,而现在一般不发展了。这是由当时的革命斗争的需要所决定的。那时跳交谊舞。那时中学和大学把老师叫作“先生”;那时把学生宿舍“x号院”叫做“x斋”。还有当时在男女同学的交往中萌发的一些朦胧的、自然的、却是应该加以引导的情感……所有这些,当不会令今天的青年读者骇异吧?


可是,我为什么要写得那样纤细呢?有些地方,会不会是已经流于琐屑了呢?我为什么不更广阔地勾勒时代的风雨,更浓重地刻画社会主义的新人呢?


当时作者也正像他描写的主人公那样,还太年轻,太年轻了啊。他写的是一些城市的中学生,她们也参加了人民民主革命;她们爱党,爱新社会;但她们对革命、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解是多么肤浅啊。就像小孩子爱自己的父母,却不见得完全理解自己的父母一样。


不过,这种爱毕竟是好的,是可宝贵的,是十分真诚的。五十年代中学生生活中的某些优良传统和美好画面,(例如:对于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提倡;团组织和班集体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和生动活泼的工作。同学们之间的友爱、互助及从中反映的新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开始建立起来的师生之间的新型关系;特别是一代青年对于党、对于毛主席、对于社会主义祖国的无限深情……)不是仍然值得温习,值得纪念的吗?何况是当林彪、“四人帮”把这一切都无情地践踏了、摧残了以后;在需要拨乱反正、正本清源,以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决策的时候。


再说一个人从小到大自会有很多变化,有质变,有连续性的中断和飞跃。然而,人们总会从少年时期保存、继承下某种东西。好的,应该发扬;坏的,应该警惕和克服。这么说,回顾一下五十年代某些城市中学生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也不是毫无意义的吧?


就这样,我终于同意了,就让这个往日的带着露珠的小草儿和读者见面吧,它多少也反映着新中国的朝阳的光辉。


并谨以此书献给一九五三年北京市东四区中学生马特洛索夫夏令营的朋友们。那个夏令营里的中学生,有的现在已经是知名的物理学家了。热情的作曲家郑律成同志曾经应几个孩子的请求为夏令营谱写了“营歌”。歌中唱道:


我们有一个亲爱的朋友,


他就是马特洛索夫──普通一兵,


他为他的祖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我们热爱自己的祖国,


我们热爱祖国的人民。


回顾昨日,愧勉有加;瞻望明天,壮心不已。


一九七八年十月于北京


【青春万岁】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