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战场的腰部第四节 战场的腰部

作者:王树增

|

类型:历史·军事

|

更新时间:2019-10-06 13:01

|

本章字节:6416字

一九四七年四月一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开始攻击位于黄河北岸的河南汲县。但是对汲县的攻击以失败告终。原因不仅仅是城外的卫河突然暴涨,河水漫出河床使攻击路线上沼泽一片;更重要的是,有情报显示,中共地下党员、国民党军整编三十二师四二三团团长刘荣宗突然叛变,共产党地下组织遭到破坏,虽然三十二师参谋长王启明率领少数起义人员冲了出来,但多数守军的起义已无可能,而且国民党军的增援部队已经接近。


在汲县战斗进行的同时,晋冀鲁豫野战军的另一支部队几乎迷失了方向。在令人睁不开眼睛的风沙里,官兵们无论如何也寻找不到准备攻击的目标,甚至连那条与昏黄的天地一般颜色的黄河也找不到了,而他们袭击的目标是黄河上的大铁桥。直到第二天晚上,这支部队才最终确定了袭击目标的位置,但国民党军整编六十六师先头部队的一个旅已经乘火车由河南的驻马店先于他们抵达桥,共产党军队的攻击时机已经丧失。连续的失利之后,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开始向北移动以寻找新的战机。


此时,由于国民党军集中优势兵力对陕北和山东同时展开重点进攻,战争在这片国土上呈现出一个“哑铃”状的态势,即集中在东、西两端的大量兵力在不断地作战,而处于中间地带的交战双方均在采取守势。——这个中间地带就是所谓“战场的腰部”。


处于“战场的腰部”的共产党一方的军事将领有一个强烈的愿望,那就是在这个“腰部”狠狠地戳国民党军一下。


自内战爆发以来,晋冀鲁豫野战军和晋察冀野战军在八个月的作战中,歼灭国民党军近三十万人,自身伤亡近六万,放弃了三十多座城镇,但始终没有让国民党军打通平汉铁路和同蒲铁路。在这一地域,国共双方的军事力量已大致相等,但质量开始出现差别。


在晋冀鲁豫战区,双方总兵力都在三十万左右。共产党方面的三十万兵力中,野战军已达到十二万人,共六个纵队。随着战场缴获的增加,部队的装备有所改善,特别是炮兵和工兵得到了加强。而国民党方面,由于十七个旅被调到陕北和山东战场,国民党军总兵力仅剩下三十一个旅。


在晋察冀战区,聂荣臻部的总兵力约二十八万人,国民党军的总兵力为三十四万四千人。国民党守军因战线过长而布局分散,由于平汉铁路的保定至石家庄段始终在共产党军队手中,津浦铁路和平绥铁路也时常被切断,因此,晋察冀战区内的国民党军大多处在被割裂的状态,很难组织起大规模的攻势。


豫北地区是“战场的腰部”的核心。这个以新乡为轴心的地带位于黄河北岸,是连接陕北和山东的枢纽。自蒋介石发动重点进攻以后,国共双方都意识到了这一地带的重要。国民党军部署了十万重兵,修筑了大量坚固的工事,以保证东、西两个重点战场的连接。共产党将领则决定对这一地带实施攻击,吸引国民党军增援,以缓解山东和陕北两个战场的压力,特别是缓解陕北所面临的军事压力。


刘伯承和邓小平决心作战,向“腰部”的核心位置狠戳下去。


晋冀鲁豫野战军兵力不占优势,只能依靠大规模地运动来调动对手。


周旋于“战场的腰部”的豫北战役历时两个月,战役牵制了蒋介石对山东和陕北发起的重点进攻,破坏了国民党军联系东西两面战场的枢纽地带的防御部署。战役中,晋冀鲁豫野战军付出的巨大代价是旅团干部的伤亡。尽管战前各纵队都发出了旅团指挥员应该坚守指挥岗位掌握全局的指示,但是,每一次战斗一旦打响,这些年轻的干部很快就和他们的士兵融成了一体。


在豫北战役进行的同时,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和太岳军区部队,在四纵司令员陈赓和政治委员谢富治的指挥下,在山西南部对胡宗南部和阎锡山部进行了反击作战。这是直接牵制进攻陕北的国民党军的作战。


从黄河北岸向北约两百公里,以铁路枢纽石家庄为核心,这一地区是“战场的腰部”的要害,国民党军在这一地区驻有十个军,主要任务是确保北平、天津、保定等重要战略要点,保持关内与东北地区的联系。


无论出于支援东西战场的需要,还是摆脱被动局面的需要,聂荣臻部都必须有所行动。


一九四七年三月三十一日,晋察冀野战军对驻守石家庄外围和正太铁路沿线的国民党军发起了攻击。四月九日凌晨,晋察冀野战军对石家庄外围各目标发起了猛烈的袭击。四月十一日黄昏,晋察冀野战军第二纵队从东、南两面,第三纵队从西、北两面,向正定城发起了攻击。炮兵团的两个营首先对正定城墙进行了猛烈的炮火轰击,之后在二纵五旅马龙旅长和李水清政委的指挥下,十四团七连率先在东南角爆破突破,官兵们在班长刘海的带领下,抬着长达十二米多、重达六百斤的大云梯,通过了一百二十米宽的开阔地以及护城河,然后冒着国民党守军密集的子弹把大云梯架在了城墙上。突击组副班长王儒奋勇当先,第一个登上城头。城墙上的敌人拼命地射击,往下扔手榴弹和大石块,并用力向外推云梯,梯子组的官兵不断有人负伤倒下,被石头砸中掉下来的战士满脸是血。官兵们一边死死地顶住云梯,一边向上扔手榴弹,七连连长紧随突击组登上了城头,突破口得以巩固。但是,仅有一个突破口无法支撑整个攻城战斗。七班长黄树田带领几名战士抱着炸药包拼死抵进,在自身中弹的情况下还是把巨大的炸药包靠在了城门上。一声巨响之后,正定城门倒塌。凌晨,各路攻击部队冲入城内,激烈的巷战到十二日上午九时结束,第三军七师少将副师长刘海东和部下四千余人被俘。


之后,聂荣臻部迅速转兵,从河北进入山西,直指阎锡山的地盘——阳泉。


共产党军队死死地围着阳泉,令守军日日胆战心惊,不知攻击在何时何处突然发起。阎锡山也是提心吊胆,最终他认为聂荣臻的真正目的必是攻击太原,于是决定放弃阳泉,将赵承绶的第七集团军从阳泉收缩至寿阳,而后西进,在太原以东构成防线,与正在东进的孙楚的第八集团军一起,对聂荣臻部形成夹击之势。


赵承绶立即命令阳泉守军独立第十总队的荆谊部向寿阳转移。荆谊接到命令后,八千多人的队伍浩浩荡荡沿着铁路向西跑。晚上,先头部队在阳泉至寿阳之间的测石驿附近与整编四十六师会合。荆谊以为自己安全了,但他还没有来得及喘口气,聂荣臻部的总攻击开始了。


战斗基本平息后,只有阳泉以西四公里处狮脑山的守敌还在顽抗,这让共产党官兵很是诧异,后来得知这是一支五百人的日军。——日本投降已经两年,在中国的国土上居然依旧存在日本武装力量,他们被阎锡山收编并为其与共产党军队拼死作战。攻击持续整整两天,这股日军依旧不放下武器,直到三纵官兵完全切断了日军的水源之后,日军大队长藤田信雄才派代表送来一封信,内容大致是:敝国战败之后,兵无斗志,因回不了国,混碗饭吃,有些问题可以研究。从送信人那里,共产党官兵得知,这些日军担心的不是自己的生死,而是他们妻子儿女的安全。二十三团三营营长马兆民跟随送信的人来到山上,藤田信雄向他致军礼,并表示愿意投降。日本军人列队架枪,捧上一本详细记载官兵名单、伤亡名单和武器清单的花名册。在交出电台的时候,日军军械官对电台仪表玻璃上的裂缝表示抱歉,他说这决不是故意破坏,而是这个仪表玻璃早就裂了。藤田信雄再次表示出对他们的妻子儿女的安全的担心。马营长火了:我们和什么敌人作战,都没残杀过妇女和儿童!藤田信雄犹豫了一会儿,向身边的军官示意了一下。在一个看样子只能容纳十几个人的小小的岗楼里,陆续走出来一百多名衣衫褴褛污秽、面容惊恐的日本妇女和孩子。这个情景让性格强硬的马营长突然感到一阵心酸。——狮脑山上投降的日军,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向我军投降的最后一支军队”。


正太战役歼敌三万五千余人,晋察冀部队伤亡六千人。


战役使晋察冀和晋冀鲁豫解放区连成了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