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长袖善舞,玩转厚黑(3)

作者:雅瑟

|

类型:古代·奇缘

|

更新时间:2019-10-06 13:12

|

本章字节:11648字

严九龄碍着范回春的情面,勉强来杜公馆应酬了。这一桌酒筵摆得十分隆重,且不说上等鱼翅席,就是陪客也都是轻易请不动的上海青帮大亨。但是不待菜上完,严九龄说了声“后会有期”就离开了。杜月笙虽然心里很恼火,但脸上却堆满了笑容,客气地送他到屋外,嘴里还不停地打着招呼:“月笙惭愧,照顾不周,请严先生多多包涵。”而在一旁作陪的范回春却气恼地骂道:“不识抬举!”


机会终于来了,坐镇南京的孙传芳电令驻浙的军长谢鸿勋赴宁商议军情,谢鸿勋久闻杜月笙的盛名,于是特意在上海下车,要知交严九龄代为引见。这下可难为他了,但迫不得已只能请范回春帮忙穿针引线。


而杜月笙从范回春那里得到消息后,马上送上帖子,这让严九龄惭愧不已。在酒席上,杜月笙也丝毫没有冷落难堪严九龄之意,这让他更是暗暗钦佩杜月笙的大将风度。此外,杜月笙还把一只精致的鸟笼送与了谢军长,给足了严九龄面子。


没用什么金银美人,杜月笙只用一只鸟笼便降服了骄横一世的赌王严九龄,过了两天,严九龄就殷勤地来找杜月笙了……


倒不是说杜月笙的“以德报怨”多么有胸襟,因为这只是他向上攀登的一种谋略,一种手段。其实处在职场中也是如此,如果我们本着以德报怨的心态对待怨恨的对象,化敌为友,说不定对方会因此感激我们,愿意和我们一起合作,为我们未来的发展发挥很大的作用,而作为企业家更需要这样的度量。反之如果我们让仇恨淹没自己冷静的头脑就会铸成大错,得不偿失。


王磊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电子公司,经过五年的打拼终于坐到了副总经理的位子上。本以为前途一片光明的他却时时受到总经理程峰的压制,很多事情都是独断专行,从不把王磊这个副总放在眼里,这让志向远大的王磊苦不堪言。


一次,程峰顺利拿下了与一家上市公司的独家合作,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公司士气大振,程峰也成为了风云人物。可是正当总公司正准备为他升职加薪时,那家上市公司忽然因为某种原因陷入了经营困境中,这让程峰所在公司也受到了牵连。这样的大起大落,让所有的员工包括程峰在内都措手不及。


就在所有人以为,公司这次在劫难逃时,王磊忽然站出来,挑起了一切担子,甚至写下军令状,要在一个月内解决危机。总公司的总监得知后承诺道如果他能做好,就可以满足王磊一个力所能及的要求,但是如果没有做到,后果自负!


所有人都觉得王磊傻了,现在冲上去无疑是去“送死”!可是谁没想不到,王磊一个月后竟然拿下了国内一家著名公司的合作方案,完美的解决了问题。


这时候程峰彻底落入谷底,而王磊却成了公司里的大英雄。公司里的人都在揣测立下盖世功劳的王磊会向公司提出什么要求,大家都觉得王磊长期受制于程峰,一定会要求总公司给他升职。事实上程峰恰好闯下了大祸,总公司也斟酌着给予处分。如果王磊在这时候提出要求,将程峰降职,而自己则扶正成为总经理,可以说是顺理成章。


这个合乎逻辑,又可能性极大的猜想一提出来,就获得大部分员工的赞同。私底下大家传来传去,都说王磊会是新任总经理,而程峰则铁定走人。流言一多,就众口铄金,很多人都开始讨好王磊。


没多久,总公司便开始论功行赏,要王磊自己提出要求。这时候连程峰都觉得完全没有回旋的余地,准备收拾东西走人了。可是让人大跌眼睛的是,王磊竟发了一封邮件给总公司,既没有说升职,也没有要求加薪,其中所提的要求只有一个,那就是程峰继续做分公司的总经理的位置。王磊言明,现在分公司正处乱时,这个关键点上如果高层人事变动,必然影响士气。考虑大局,他希望总公司能够考虑,让程峰继续履行总经理职务。


众人都是震惊不已,觉着王磊太傻了,立下这么大的功劳,不给自己捞些好处,反而还要保自己的对手。


只有王磊知道他这么做是有目的的,表面上他“以德报怨”,实际上他是在给自己保留余地。他知道程峰这种人,肚量狭小,嫉妒心强,自己不得罪他,他都要对付自己,更何况如果现在自己落井下石,一定会受到报复。所以王磊抱着“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的心态,认为与其得罪他,不如继续与他周旋,以后再找机会晋升。而且就算程峰继续担当总经理,可是他的气势已经没有了,很难东山再起了。


一个多月后,总公司的处理意见才批复下来。王磊通令表彰,管理奖提高10%。而程峰则是严厉警告,扣发三个月的奖金。对于职位的事情则接受了王磊的建议,程峰继续做他的总经理,王磊还是副总。


逃过一劫后,程峰虽然不见得有多感恩,但伸手不打笑脸人,他再坏也没法子继续压制王磊,要不然公司上下的舆论就会对他非常不利。所以两个人的关系逐渐和睦起来,遇到什么事情,程峰也不再专断独行,开始和王磊商量,手中也分了不少工作给王磊做。


王磊的工作越来越顺利,半年后因为他突出的表现被提拔为总公司的经理,顺理成章的成为了程峰的上司。


王磊的“以德报怨”为他带来了更好的工作机遇,更为他的事业带来的转折,所以说王磊不愧是职场上的成功管理者。


不仅员工之间会产生矛盾,企业的内部也会应为某些原因发生矛盾和冲突,而聪明的管理者不会以粗暴的态度来激化摩擦,而是以宽忍的态度把矛盾和冲突化解到最小程度。


小沃森是托马斯·约翰·沃森的儿子,1947年担任ibm的第二任总裁。一天,一个中年男子走入他的办公室,毫不留情的大喊:“我现在没有一点希望啦,销售部总经理的位子被拿掉,成为一个名副其实无所事事的人。”这个人名叫伯肯斯托克,他是刚去世的ibm公司二把手柯克生前的好友,而柯克正是小沃森的死对头。伯肯斯托克知道小沃森的脾气很粗暴,而且极其爱面子,肯定不会放过自己,便索性提前发难。奇怪的事情是小沃森没有生气,反而脸上挂着笑意:“如果你真有才能,那么,不仅会在柯克手下,在我的手下也能把事情办好。”小沃森极力挽留伯肯斯托克,接下来的事情证明小沃森做的事情很正确,因为正是伯肯斯托克的支持使小沃森进军计算机的计划得以实施,ibm公司从中获益巨大。


企业本身就是一个团队合作的产物,再优秀的企业家也不能单独撑起一个公司。所以,管理者一定不能因为一己的私人恩怨使团队产生裂痕,而应该表现出足够的宽容来接纳一切员工,哪怕他曾经是我们的对头。我们应该记住,重用自己曾经的对手,他会更愿意用自己的全部才能为我们尽力,这就是“以德报怨,以德服人”的力量。


对于以德报怨相信不同的的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有些人可能更愿意“斩草除根”,这也无可厚非,但是有句话说得好“多个朋友多条路”,如果我们能将自己的敌人变成我们的朋友,不是更为自己铺平了通往成功的道路吗?这一点从杜月笙的发迹就可看出。


其实对于杜月笙这样一个颇有争议的人,他的很多做法都不被现代人认可,但我认为在处理英租界的这件事上,他的确表现得很有风范,值得佩服!


破财免灾李国杰算盘落空


俗话说破财免灾,这一般用在因意外受到财产损失后的自我安慰当中。但是其实,在历史上不乏真实的例子。和那些自我安慰式的小打小闹不同,真正的破财免灾,要破的财往往数量可观,免去的“灾”也是杀头之祸之类的大“灾”。杜月笙用一大把银子一条船免除了被人设计的和暗杀之王王亚樵的利益冲突,很好的化解了一次危机,不仅没有得罪王亚樵,而且使对方欠了自己一个人情。


制造鹬蚌相争的局面,再坐收渔翁之利的想法很多人都有,这一招在人与人的斗争中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如果自己本身不是处于渔翁的角色而是鹬蚌之一呢?面对被别人挑起的纷争,很多人都会盲打莽撞,与凭空出现的对手殊死搏斗,最后弄个两败俱伤,正好中计。如何在这种困境中突围,对一个人的为人做事能力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对于在黑道上见多识广的杜月笙来说,只有他给别人上套的理儿,从来容不得自己被人当猴耍。但是就在他如日中天的时候有人竟然想给他制造一次鹬蚌相争的惨剧,幸亏他识得大体,破财免灾,做到了“鹬蚌言和”,使得“渔翁”的盘算落空了。


从晚清开始的中国近代化运动一直延续到了孙中山去世后的民国后期,此时各路军阀都要主导中国命运,于是使中国再次进入军阀混战的状况之中。在国民党内部,各种力量不断的与蒋介石作对。


蒋介石也利用自己的名正言顺的最高领导者地位,以分官的方式笼络一些实力派人物,并使他们互相牵制,为了有限的肥肉美差争得你死我活。其中最重要的要数对上海制造局局长一职的争夺最为激烈,这一事件牵涉到了很多有头有面的上海滩各路人士。


这个上海制造局是洋务运动时期,晚清重臣李鸿章设立的。后来又辗转落到了盛宣怀手里,这盛宣怀一死,蒋介石就着手将它收归国有。李国杰是李鸿章的长孙,曾是清朝驻比利时使馆人员,此时已经回国,想接任自己祖父创立的这家企业的一把手位子。但是极力支持蒋介石的赵铁桥当仁不让,根本不理李国杰的特殊身份,坚决要争上海制造局局长的职位。


凭赵铁桥自己怎么也不敢轻举妄动,他之所以那么放肆,都是因为背后有蒋介石撑腰。为了平定内乱,有力的打击各路军阀,蒋介石决定扩军,而扩军首先要解决军费问题。所以蒋介石新设了一种税叫做“米照捐”,要向产米地区增税。并且确定安徽为新税试征省区,这正好给各路反蒋力量提供了口实。因为反蒋人士大多都是安徽人,他们借着蒋介石增税之机,策动一些反蒋人士成立安徽旅沪学会,有组织的向“米照捐”发难。


蒋介石对这帮人恨之入骨,他让自己手下的特务头子戴笠找人去暗杀反蒋主谋王乐平,这事具体由赵铁桥主持,他很好的完成了任务,作为奖励,蒋介石答应让他出任上海制造局局长的职务。他这一举动不仅得罪了王乐平的支持者和同谋,著名的暗杀大王王亚樵,而且得罪了李鸿章的孙子李国杰。


这李国杰本来与王亚樵也没什么瓜葛,为了干掉赵铁桥,自己坐上上海制造局局长的位子,他特地来找王亚樵,希望他能帮忙。王亚樵正好要想杀掉赵铁桥给王乐平等人报仇,于是爽快的答应了,但按道儿上的规矩,提出了条件。李国杰先给了一堆软银,说事成之后另外将“江安号”轮船给他。


等王亚樵办完事后,派人去接收“江安号”的时候,他的手下发现那船被人占着,那人不是别人,正是杜月笙和张啸林手下的人丁一刀。对方说李国杰早就把船卖给自己了,还拿出了契约。但是王亚樵是谁啊,他的手下根本谁都不怕,把那契约一把撕了,就要这船。双方争执不下,打成一团,王亚樵的下属见对方人多势众,怕出人命,就决定暂时撤退。等他们回来将事情禀报给王亚樵时,这位暗杀大王很是恼火,他马上带着自己的斧头帮的弟兄,径直向江岸冲去。


这边的杜月笙也得知了这一消息,他考虑到:言和可以,行刺断然使不得,冤家宜解不宜结,王贼门徒众多,倘杀他不成,他必加恨。这笔帐应该这样算:让他一步多个朋友,而且是强硬的朋友;与他争斗多个敌人,而且是凶狠的对手。一反一正差之甚远。杜月笙的意思,吃个闷亏,让他一步,借此机会,递个眼色给他。他得了好处,必然对自家有好感,如此往后不知要少多少麻烦。”最后他们决定让一步,给王亚樵一点好处,把这口恶气记在李国杰的头上。


杜月笙的这种考虑倒是和“三聚氰胺”事件中的牛根生的想法、作为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2008年,一场以三鹿“三聚氰胺”事件引起的问题奶粉风波,不但是三鹿这个品牌企业毁于一旦,而且还波及了蒙牛、伊利,甚至整个乳制品行业。


其实,在三聚氰胺危机爆发之后,蒙牛接下的处理很是得体:快速停售、回收产品、开通消费者热线、启动赔偿程序。牛根生甚至是电视机面前潸然泪下自责不已,才使舆论怒火稍稍地就此消停。


牛根生就是考虑到:这次危机,只有通过公关途径才能解决。整顿生产环节,安抚大众恐惧的心理,这些措施会耗费公司一大笔财富。虽然是这样,但是如果这些工作做得及时、到位,那么就会挽回大众的心,保住企业的大量客户和良好的企业形象,破财消灾,这样非常值得。


在那次的“三聚氰胺”事件中,受抨击最多的企业除三鹿,恐怕就轮到了蒙牛,甚至有人直接责骂牛根生就是蒙牛的三聚氰胺。


蒙牛既不是那次“三聚氰胺”事件的源头,也没有在此次危机反应缓慢,在危机爆发后也没有推诿责任。不但承担了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而且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抓住了企业的生存稻草。所以,蒙牛最终获得了“重生”。


那么,为什么蒙牛可以获得“重生”,而三鹿却陷入了万劫不复。首先,我们排除它添加“三聚氰胺”已经很久的事实不讲,单从三鹿高层对事件发生后的公关态度就注定了它上面的结局。


一开始,三鹿并没有正面面对这个事件,甚至没作什么解释,更企图蒙混过关,想要撇清关系。要知道,在行业危机之为肆虐时,主动澄清自己与危机之源完全绝缘具有极大的风险,在抬高公众对企业的正面期望感之时,一点点的危机爆发会使公众对企业感到双倍失望。因为巨大的心理落差将使公众的舆论超越对事件理性的判断,而上升到质疑企业社会责任的高度,令到危机面扩大且深化。


第一时间没有想到要做些什么可以挽回的措施,不损失分毫就安然度过这次危机,是不可能的。退一步想,如果做了这些还有可能挽回些企业形象;如果不做任何措施就连这一点可能都没有了,这样的企业不说必定“万劫不复”又说什么呢?!


所以,我们说,有时候破财真的可以消灾。俗话说得好,“舍得,舍得,要有舍,才有得”。这就是在告诉我们,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要有大智慧,需要你破财消灾时,定要“慷慨解囊”(不过这里是指帮助自己,而不是别人)!


于是,杜月笙拿了一箱软银,带了几个弟兄,杜月笙赶到了江边,两人经过一番交涉真的言和了。王亚樵既得了船,又得了钱,还与杜月笙表示了和善,歪打正着,大获全胜,收益颇丰。杜月笙虽然失了船,花了钱,但同王亚樵近了一步,自恃免了许多不意横祸,心中也很充实。可以算是散财消灾了,而且也充分的体现了他的圆滑和成熟,很好的化解了一次鹬蚌相争的惨局,使得李国杰的盘算落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