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见风使舵,坐看风云变幻(1)

作者:雅瑟

|

类型:古代·奇缘

|

更新时间:2019-10-07 23:29

|

本章字节:11586字

结交革命党人,给自己留条后路


杜月笙虽然没有读过几年书,但生性喜欢听些“梁山义气”、“瓦岗威风”之类的英雄侠义故事,因此内心也颇有爱国热情。纵观他的一生,他一直坚定不移地支持蒋介石的抗战活动,虽然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爱国的情愫,但也有一些保全自己势力的。从日后他成功地在乱世中维持自己的势力,并及时移居上海就可看出,他在为革命党人提供大量帮助的同时,也是在为自己留后路。


当时,武汉暗号“汉声”的革命团体到上海时,由于是从清军的追捕下逃出的,所以行李衣物全失,缺乏旅费,而他们急需赶往武汉,于是便找到了杜月笙。杜月笙因为时常救济革命党人,所以在革命党人中盛传这样的一句话:在上海,如果有困难,同孚里黄公馆里住着的那位杜月笙,同情革命,热诚慷慨,可以找他帮帮忙。


杜月笙对于革命党人主动找他帮忙这件事,感觉真是受宠若惊,所以二话不说就答应帮忙。他当时只是一个抱台脚的,身边没有什么积蓄,但他仍倾其所有请那些“汉声”同志住进客栈,另外允诺第二天就为他们筹集旅费。那笔旅费需要好几百块钱,他压根就拿不出那么多钱,从哪里可以榨出这笔钱呢?还好杜月笙钱不多,但主意很多,最终联合这几位“汉声”同志从赌台中骗到了旅费。第二天早晨,杜月笙又替“汉声”朋友们买好轮船票,约了徐福生两兄弟亲自护送这一行人登船。


除了援助“汉声”同志外,杜月笙还与杨虎及王柏龄这两位革命人士交好,并且在二次革命中,协助王柏龄除去了革命党人的眼中钉—徐宝山。当时徐宝山不断阻止革命的进行,效忠袁世凯,成为了革命党的心腹大患。尽管如此,革命党人也一直未曾想过要暗杀徐宝山,但之后,徐宝山的行为彻底激怒了革命党人。在国民党从上海向安徽江西运送军火的途中,徐宝山竟率领其手下袭击劫夺。这一次事件,实际上便是二次革命南北战争的导火线,当时形势十分严重。于是,陈英士立刻拍发密电,通知北京所有布置的党人,设法铲除徐宝山,以免讨袁军事遭到沉重的打击。


铲除徐宝山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徐宝山所带的部队战斗力很强,直接采用军事力量绝对不可行,唯一的办法就是寻找志士进行暗杀。但是暗杀徐宝山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先不说徐宝山武功高强,就是他身边总是带着的护卫身手也很不错,最让人难以下手的地方是:徐宝山特别谨慎,除了自己的亲信和家人,其他人都一概不见。


在这种情况下,王柏龄找到杜月笙帮忙,杜月笙千方百计地打听出徐宝山喜爱古董字画,于是便派人给徐宝山送上了一个锦盒,声称里面是一只宋瓷钧窑朱砂红的花瓶,但实际上,那个盒子里面是专门为对付徐宝山而制造的炸弹。一旦钥匙插进锁孔,那么炸弹就会爆炸。在杜月笙的策划下,革命党人成功地除掉了徐宝山。


之后,革命党人到上海遇到什么棘手的问题时,第一时间都是找到杜月笙等来帮忙,而杜月笙也很少让他们失望。杜月笙为革命尽心尽力,当然革命也没有亏待他。他在国民党中担任了多个职位,虽然大多数都是虚职,但也体现杜月笙在国民党中的地位。此外,在上海即将被解放前,蒋介石还特地邀请杜月笙和黄金荣一起前往香港,由此可见,杜月笙结交革命党人,不仅体现了他的爱国热情,也为自己留了一条后路。


事事给自己留条后路,总归是没有错的,因为在变化莫测的社会中,谁也不能预料明天会是怎样的,多一条路,说不定这条路就是明天自己的活路。那么怎样才算给自己留条后路呢?关于这一点,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可以说明:


有这样两个村庄,它们之间是一片茫茫沙漠。要到达对面的村庄,如果饶过沙漠走,至少需要走上二十多天,但是如果横穿沙漠的话,只需两三天就能到达。很多人都曾尝试着穿过沙漠,但是由于沙漠上没有任何标志物,很容易走错方向,所以试图穿过沙漠,到达对面村庄的人都永远地留在了沙漠中。


有一天,村庄里来了一位智者,他让村里人找来了许多胡杨树苗,每半里栽一棵,从这个村庄一直栽到了沙漠那端的村庄。智者告诉村里人说:如果这些胡杨树有幸成活了,你们可以沿着胡杨树来来回回;如果没有成活,那么每一个行路者经过时,都要将枯树苗拔一拔,以免被流沙淹没了。结果,这些胡杨树苗栽进沙漠后,全都被烈日烤死了,最后成了通往两个村庄的路标。沿着这些路标,两村人平平安安的走了十几年。


这一年,一个外地僧人坚持要一个人到对面的村庄去化缘。大家告诉他说;你经过沙漠的时候,遇到要倒的胡杨一定要向下再插深些;遇到即将被淹没的胡杨,一定要将他向上拔一拔。僧人点头答应了,然后就带了一皮袋水和一些干粮上路了。遇到一些就要被沙漠彻底淹没的胡杨时,这个僧人想:“反正我就走这一次,淹没就淹没吧。”所以他没有伸出手去将这些胡杨向上拔一拔,接着向前走;当遇到一些被风暴卷得摇摇欲倒的胡杨时,这个僧人又想:“反正我就走这一次,倒了就倒了吧。”这个僧人也没有伸出手去将这些胡杨向下插一插,继续向前走。但就在这位僧人走到沙漠深处之时,静谧的沙漠突然间飞沙走石,许多胡杨被淹没在厚厚的流沙里,也有一些胡杨被风暴卷走了,没有了踪影。僧人像没头的苍蝇似的东奔西走,却再也走不出这片大沙漠了。僧人在气息奄奄的那一刻十分懊悔:如果自己能按照大家嘱咐的那样做,那么即使没有了进路,还可以拥有一条平平安安的退路啊!最终,这位僧人遗憾地死在了沙漠中。


从这个小故事我们就可看出,给别人留条路,实际上也就是在给自己留条后路。杜月笙通过结交革命党人来为自己留路时,其实也正是给革命党人留了一条路,从而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给别人留条路,一来可以避免把别人推向绝路,迫使对方做出极端的反抗,导致事情的结果对彼此都没有好处;二来,也是在给自己留条后路,使自己行不至于绝处,言不至于极端,以便日后更能机动灵活地处理事务,解决复杂多变的社会问题。


聪明的人都知道在做事时给别人留条路,而身为外贸公司市场部经理的陈琳就是这样的聪明人。


陈琳是在外贸服装这块市场上已经打拼好几年了,有非常稳定的客户源,因此他在工作的时候非常得心应手。公司的总经理对陈琳的办事能力十分放心,一些细节上的小事情甚至可以不向他汇报,就可以自己做出决定。陈琳也不负总经理的期望,每次在公司的业绩评比中都出尽风头。


与陈琳相反,刚从事外贸服装销售的李承每次都在业绩评比中成绩都差的让人不忍心看。由于李承从事外贸服装销售才两年时间,经验少的可怜外,在与客户沟通时,由于在这方面的知识不足,言语也不够灵活,甚至有些木讷,不会说好听话,因此,李承来到陈琳这个部门半年了,还是没有什么业绩可言。陈琳作为李承的直接上司,总是劝导李承不要太过心急,并且在工作上总是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他。在陈琳看来,李承还年轻,经验不够,但是他的可塑性很强。在陈琳的劝导下,李承一直抱着积极的心态在做这份工作。


但是,或许是李承真的不适合做这份工作,在之后的一次工作中,李承工作上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导致公司失去了一个客户。尽管陈琳一再告诉李承,说他犯的这个的错误是每个从事销售行业的人都会犯的错误,李承还是因为这个错误而辞职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后,因为陈琳所在的公司的外贸服装主要出口俄罗斯,而俄罗斯政府出台了新政策,为了保护本国的零售业,对进口服装进行了限制。陈琳的总经理见这个行业的发展空间变小了,于是就把公司关闭,改投别的行业了。这样一来,陈琳也失业了。年近中年的陈琳不得不加入了找工作的大军当中。


由于陈琳的工作经验与客户资源仅限于服装这一部分,再加上他对做一个小职员不感兴趣,所以他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处处碰壁,失业后好几个月都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一天,他收到了一个自己很中意的公司的电话,让他周一去面试,为此,陈琳好生地准备了一番,希望可以顺利进入那个公司。


面试这天,刚走进办公室,陈琳就发现面试官十分眼熟,但实在想不起来究竟是谁。结果还是对方先认出他了:“你好!陈经理。”陈琳十分困惑:他究竟是谁呀?为什么要叫自己经理呢?于是,他就问道:“对不起,请问你是?”对方笑了笑说:“陈经理真是贵人多忘事呀!我是你以前的属下李承呀!”这下子,陈琳是想起来了。


原来,李承被辞退后,就来到这家公司上班。由于这间公司的业务与李承大学学的专业有关,再加上李承性格踏实诚恳,很能吃苦,所以工作起来十分顺手,深的老板的赏识。不久前,销售部的经理辞职,李承就顺理成章地升任市场部经理,在这次的面试中,李承是最主要的面试官。最终,陈琳顺利地进入了该公司。


虽然说陈琳能够进入李承所在的公司工作,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有能力做好这份工作,但也有一部分原因是他之前一直善待李承。要知道,来应聘的人不仅仅陈琳一个人,而且其中不乏一些有能力的年轻人,但是李承还是选择了陈琳。


从这件事情中,我们也可以得知给别人留条路,实际上就是给自己留条后路的道理。在自己得意或者有能力的情况下,尽量去帮助别人,就算日后用不上别人的回报,也会为自己打响名声,获得人情。这一点从杜月笙身上就有充分的体现。为什么革命党人在上海遇到困难时,都会想到去杜公馆找杜月笙帮忙呢?正是因为杜月笙平常的作为,让革命党人认识到,他杜月笙是个爱国的热血分子。当然,杜月笙帮助革命党人,获得的不仅仅是人情和名声,还有日后在革命中获得的权势和地位以及革命党人对他的保护。


徐树铮过境三大亨护驾


徐树铮是段祺瑞手下的一员大将,曾相继担任过陆军次长、西北筹边使、远威将军。早在发生皖直战争时,直系军阀针对的目标就是有“小徐”之称的徐树铮,为此,徐树铮到处躲藏。后来北方政局发生变化,直系垮台,段祺瑞出任临时执政,给予徐树铮“考察欧美日本各国政治专使”的职位,徐树铮才得以结束其四处躲藏的生活。


由于段祺瑞执政后徒有虚名,大权仍掌握在张作霖、冯玉祥手里,所以徐树铮就打算从国外回到国内,这时,任何一个有野心的军阀,都不愿意看到徐树铮与段祺瑞联起手来,进而促成国民革命军和安福系的南北呼应,因此,徐树铮的回国之路,就布满了危险。


即使如此,徐树铮还是坚持要回到国内。他周游列国,是从日本乘大洋丸回到上海的。在轮船抵达之前,有一位神秘人士秘密来到杜公馆,他是皖系卢永祥的部下,也是杜月笙的旧相识,他直接向杜月笙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徐树铮亲自点名法租界三大亨,担负起徐树铮上海之行从迎接到居停、外出等全部保安工作。


照理说,杜月笙与皖系卢永祥、何丰林合作烟土走私,只是利益关系,不带任何政治色彩,这种保护的事体完全可以推托。但杜月笙讲义气,擅交游,无论对方在朝在野,得势失势,他都会倾力相助。特别是对方指名道姓,在杜月笙看来,那是一种信任,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招牌。于是,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保护徐树铮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就以当时的政治形势来看,这个任务是十分艰巨,而且危险的。因为徐树铮在意大利的时候,曾经和墨索里尼订立协议,支持段徐,供给大量军火,如果徐树铮能够回到段祺瑞的身边,段祺瑞即将由傀儡而重新掌握军事实力,这一个关键对于争权夺地,年年征伐不休的军阀,确是无比重大。所以,一般人认为徐树铮这次回国,随时都有遭到暗害的可能。保护这样的一位政治人物,真是谈何容易?


所以,杜月笙在送走那位神秘人士后,便立即叫上张啸林,两人一道去黄公馆拜见黄金荣。他还不晓得黄金荣和张啸林两人是否愿意承担这份性命攸关的风险。见到黄金荣后,杜月笙将事情一说,这两个人就不怎么赞成。张啸林那时正和奉系军阀亲近,而皖系早已徒有其名,毫无势力,为皖系的首领公开露面,他百分之百的反对。相较于张啸林激烈的反对,黄金荣的拒绝就较为缓和,他的意思是:徐树铮的公馆在大英租界,以法租界的力量担任保护工作,未免力所不逮,其实意思说白了,也就是不想接这份差事。


可是,杜月笙却独持异议,他知道只要说服了黄金荣,事情就简单了,因此他就针对黄金荣的反对理由说了这样一段话:“卢督军和何将军,历来和我们的交情不错,如今人家落难之中,派人来请托,也是对我们的信任,如若我们推托不管,于情于理都讲不通。再说,谁又敢保证皖系不会重新得势呢!”


杜月笙的最后一句话,点到了黄金荣的死穴,他处事向来谨慎,自然哪一方都不愿得罪。于是赶紧附和:“是这个道理。”张啸林见黄金荣都点头赞许了,也就应了下来。杜月笙怕他们再反悔,立即说道:“那就这么说定了,船到那天,我们一道先上去接。”那两人也就答应了。


当天,大洋丸抵达上海吴淞口,黄金荣、杜月笙和张啸林便乘着一艘小火轮前去迎接,官方人士尚未出现,他们便已先上了大轮船,与徐树铮会合。


当大洋丸驶近码头,徐树铮穿一身西服,向岸上那些迎接他的官员和记者招手,站在他旁边的赫然就是上海鼎鼎有名的三大亨:黄金荣、杜月笙和张啸林。这种场面无疑是告诉人们:上海滩青帮三大亨保护徐树铮,任何人都休想对徐树铮下手。这三个人同时出现在徐树铮的身边,在上海滩起来很大的震撼作用,要知道在上海他们三个人的实力加在一起,丝毫不亚于一个军队。


三人一路护送徐树铮到英租界南洋路,自此派人轮班守护,日以继夜,并随时充当保镖,随侍在徐树铮的身边。在这段时间里,徐树铮公开参加了上海“各民众团体”举行的欢迎大会。


自命为“五省联帅”的直系孙传芳,在得知徐树铮返沪的消息后,故意“因事耽搁”,晚一步从南京赶来迎接徐专使。于是,第二天上海“各民众团体”举行的欢迎大会,便成为“隆重欢迎徐专使与孙馨帅”的欢迎大会。孙传芳大号“馨远”,故称“孙馨帅”。


随后,孙传芳与徐树铮一起赴南通,拜访德高望重的东南耆老——南通状元、中国第一任实业总长张謇。从南通返回后已经是12月初,12月19日,徐树铮乘“顺天轮”离开上海,前往北平面晋见段祺瑞。直到徐树铮上船后,杜月笙的保护工作方始结束,好在风平浪静,善始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