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见风使舵,坐看风云变幻(2)

作者:雅瑟

|

类型:古代·奇缘

|

更新时间:2019-10-07 23:29

|

本章字节:10978字

徐树铮于24日到达北平,与段祺瑞见面那一刻,两人对面跪拜,抱头痛哭,然后共商讨敌大计。也是徐树铮性急,也是由于他回国后未曾出事而放松了警惕,住了5天就想离开北平南下。段祺瑞和皖系人物都劝他等些时日再走,他执意不肯,一意孤行,结果于30日在廊坊火车站,被冯玉祥的部下拖下车来枪毙。


杜月笙闻讯欷歔不已,皖系彻底无望了,段祺瑞这个傀儡执政,彻底成为了张作霖与冯玉祥手中的工具。虽然在这件事情中,杜月笙没有得到皖系的好处,等于白辛苦了一趟,但也充分证明了他做事的技巧性: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锦上添花的事情,人人都会抢着去做,而雪中送炭的事情做的人就相对少一些,因为给落难的人一些帮助,事后也可能得不到任何回报,而锦上添花则不然,所以很多人都选择锦上添花。然而真正聪明的人就会知道:雪中送炭得到的回报往往要大于锦上添花。


牛根生的故事就充分证明了这个道理,他的“雪中送炭”为他赚足了人情和钞票。


1990年,伊利年轻的员工杨文俊刚刚结婚,没有房子,给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思来想去他计划凑出4000元购买住房,可是想着容易做着难,对于这个当时月工资只有40元的普通员工来说,4000元相当于他不吃不喝10年的工资,这对他来说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就在杨文俊为此犯愁的时候,牛根生给他送来了2000元钱。“要知道,牛根生自己当时也没有多少积蓄,这2000元钱是他一大家子省吃俭用省出来的!更何况,以我当时40元的月收入,他简直看不到我在短期内还钱的可能性。”杨文俊说,牛总的这2000元钱无疑于雪中送炭!


当时牛根生年薪百万元,但是大部分都散发给有困难的员工。员工逢病遭灾了,牛根生带头捐款,一出手就是1万元。牛根生的这种行为在他离开伊利,创建自己的乳业公司时得到了巨大的回报。


牛根生创建蒙牛时,当时的注册资金只有100万元,在当时内蒙古众多的乳业公司中真的算不上什么,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小公司,竟引来了伊利四百多名员工前来加入,而且他们的亲戚、朋友、所有业务关系也都把钱投给蒙牛,公司注册仅仅5个月后,其募集到的资金就达到了1398万元。


当然并不是每一次的雪中送炭都可以得到看得到的回报。2004年12月20日,牛根生原来在伊利的老上司郑俊怀被检察机关带走。牛根生四处打听他的下落,最后得知郑俊怀被关在包头的一间看守所后,他立即托人给郑俊怀捎去了1万块钱,并且给郑俊怀90多岁的老母亲1万元,给其妻子1万元。


之后,郑俊怀的妻子向牛根生求助:女儿留学学费不足,想借20多万元。按理说,郑俊怀的妻子最不可能求助对象应该是牛根生才对,因为在蒙牛的发展中,伊利曾制造过一个又一个的难题,两个公司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郑俊怀的妻子自然也是知道这一点,她也曾试着将求助的目光放在别人身上,但当时郑俊怀身陷囫囵,很多人都避之不及,万般无奈下,郑俊怀的妻子只好找到了牛根生。


依以前的恩怨来讲,即使牛根生不借这笔钱,外人也不能说些什么,毕竟两个公司是死对头。然而当牛根生与同样来自伊利的几位蒙牛高管人员商量后,一共凑了30万元,其中,牛根生自己拿出了10万元,为郑俊怀的女儿解决了留学资金的问题。


牛根生的这一做法与杜月笙保护徐树铮一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同样是雪中送炭的事情,同样没有得到什么回报。伊利与蒙牛间的竞争形势依然严峻,而杜月笙则是因为皖系失势,白辛苦了一趟。


尽管如此,雪中送炭这种事情还是应该多做,因为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保不定哪天自己帮助过的落难人士就能拉上自己一把。而且值得一提的是,虽然雪中送炭、锦上添花都可落得人情,但两者之间的价值却有天壤之别。雪中送炭可以把人拉出火坑,走出困境,就像徐树铮的上海之行,如果没有上海三大亨的保护,说不定他就会在上海被人暗杀。雪中送炭也犹如你即将渴死在沙漠中,别人给你一口救命水一样。就事实上来讲,给濒临饿死的人送一个馒头和给富贵的人送一座金山是完全不一样的。


投其所好,张宗昌进堂子


张宗昌是山东掖县人,人高马大,胳膊粗腿长,因此他绰号“张长腿”,坐在汽车里面,都是蜷身缩脚,又因为他爱好赌牌九,北方人称赌牌九为“吃狗肉”,于是他又有个“狗肉将军”的雅号。1924年底,奉军支援卢永祥,大举南下江苏,驱逐齐燮元和孙传芳,张宗昌统兵为前锋,直指京沪,一路收缴齐燮元败兵的军械,孙传芳自浙援苏的部队也退到新龙华,双方划地而治,暂时相安。由于是张宗昌的部队先行进入上海,因此便由他和他的部队驻扎在上海。


这个张宗昌在辛亥革命时曾投身上海光复军,所以这次进驻上海,也算是旧地重游。有许多旧朋友,争先恐后地为他洗尘接风,花天酒地,好不热闹。身为上海大亨的杜月笙对于这样一个人物自然也是要多多拉拢的,但杜月笙并不着急着让人去邀请张宗昌,而是事先找到了张宗昌的驻沪代表单先生,从他口中将张宗昌的性格脾气与所好都打听的清清楚楚。


之后,杜月笙就决定了他的招待方式。因为张宗昌没别的爱好,就是喜欢玩,所谓的玩,除了食色性也,便是赌博。杜月笙不像其他人一样请张宗昌到酒楼里大吃大喝,而是直接将他请到长三堂子里去吃酒。在这场宴席上,杜月笙邀集了花国的十大美人,环肥燕瘦,情意绸缪,直在张宗昌身边穿梭般往来。那一夜,由于主人殷勤,美女留情,使得张宗昌手舞足蹈,乐不思蜀。一顿饭吃下来就到了夜间十点,这时,张宗昌赌兴大发,杜月笙早在麻将间备好了各种赌具。按照张宗昌的意思,他们搓了一夜的麻将。张宗昌直到第二天天大亮才离开。


杜月笙的招待让张宗昌十分满意,因此在他驻扎上海的半个月时间内,从不找杜月笙的麻烦,与杜月笙交情颇好。为什么为张宗昌接风洗尘的人那么多,而张宗昌独独满意杜月笙的招待呢?这是因为杜月笙知道投其所好,对症下药。


如果不懂得投其所好,在人际交往中就会像个无头苍蝇,到处乱转,抓不到切入点,要害,自然不会取得最佳效果,举个例子来说。


欧阳先生是一家公司的经理,他一直都打算和一家大企业合作,于是就托一个朋友帮忙,请那家大企业的老总前往自己安排的酒店晚会,另外,他还费尽心思地将那位老总的夫人也请来了,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在晚会中把合作的事情敲定。


举行晚会的当天晚上,那位老总和夫人如约而至,这对夫妇虽说已经年仅中年,但都保养的很好,因此,欧阳先生急忙上前夸赞那位夫人:“夫人真是优雅、高贵美丽。”哪个女人不惜花听到这样赞美的语言,于是那位夫人立即露出了笑脸:“哪里,哪里,欧阳先生说玩笑话了。”“夫人真是谦虚。二位都是人中龙凤,想必令公子和令千金必定也如父母一般出色,恕我冒昧地问一句,您有几个爱子呢?”这句话刚说出口,只见老总夫妇俩刚才笑容满面的脸一下子暗沉了下来,变得异常难看。夫人故意装作没有听到欧阳先生的问话,把头掉过去与旁边一位宾客聊了起来。老总本人也一声不吭地端起手中的酒杯一饮而尽。


原来,这对夫妇正为无法生育之事倍感苦恼,而欧阳先生冒昧的一句话却正好刺痛了他们的心怀,因此使自己白白丧失了这个合作的大好机会。当然,欧阳先生想跟这家公司合作的计划也泡汤了。


欧阳先生的失败正是因为他不知道要投其所好,对症下药,这就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在日常的交往中,一定要多了解所要接触的人的一些基本情况,像谁和他们接触较多,他们的生活习惯、为人处世、思想观念、家庭背景等细节注意了解,将这些最基本的信息汇集起来,然后投其所好,对症下药。


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如果能够做到投其所好,将话说到人的心坎里,将事办到人的心坎里,必然能赢得别人的好感,从而促进双方的交情,使事情得以圆满解决。杜月笙招待张宗昌的事情是这样,威尔逊先生推销面包的例子也是这样。


威尔逊先生一直试着要把面包卖给纽约的某家饭店。一连好几年来,他每天都要打电话给该饭店的经理。他也曾参加过该经理的社交聚会。他甚至还在该饭店订了个房间,住在哪儿,以便于这笔生意的成交。但是几年的努力,都没有得到结果。


这时,威尔逊先生开始反思:是不是自己的方法不对?在研究过为人处世的办法后,威尔逊先生决定改变策略,不再一直提起自己的面包,而是决定找出饭店经理最感兴趣的事情是什么,然后从他最感兴趣的事情作为切入点,从而博得他的好感。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打听,威尔逊先生发现那位经理是一个叫做“美国旅馆招待者”的旅馆人士组织的一员。他不只是该组织的一员,由于他的热忱,还被选为主席以及“国际招待者”的主席。只要该组织有会议,不论会议地点在哪里,他都一定会准时出席。于是,威尔逊再次见到这位经理时,主动提起了那个组织。


结果出乎威尔逊先生的意料,以往,那位经理与威尔逊的谈话往往不到五分钟就结束了,而这次那位经理足足跟威尔逊先生谈了半个多小时,都是有关他的组织的,他的语调是那样充满热情,那样轻快。威尔逊先生轻易地就看出那个组织是他的兴趣所在,他对那个组织有一种近乎狂热的热情。在威尔逊先生离开时,那位经理还“卖”了他组织的一张会员证给威尔逊先生。在这半个多小时的谈话中,威尔逊先生压根就没有机会提到他的面包,只能一味地应合那位经理。


然而让人惊讶的是,距离那次谈话不久,该饭店的厨师长就给威尔逊先生打电话,要他带面包的样品和价目表送过去。“我不知道你究竟对那个老先生做了什么手脚,但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你成功地说动了那个老顽固。”那个厨师长在见到威尔逊先生时这样说道。


想想看,威尔逊先生整整缠了那位经理好几年,都没有得到他的生意,而仅仅谈了半个多小时他的组织,威尔逊先生就得到了生意,由此可见,投其所好的重要性。如果威尔逊先生没有用心找出那位经理的兴趣所在,不能投其所好,那么他可能到现在还是只能缠着那位经理,也就抓不住机会,生意自然也就谈不成了。


投其所好,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会的为人处世办法,但要注意的是,投其所好一定是在自己的能力和范围内。杜月笙把张宗昌请到长三堂子去吃酒,并且陪他搓麻将,前提是他的财力和能力能够达到这样的标准。盲目地、超出自己承受范围的投其所好,只会招来更糟的后果。


瓦解鲁军,毕司令进了红绡帐


1927年对上海来说,是极其热闹的一年。3月,南北两大军阀在沪郊会师,张宗昌的直鲁部队,孙传芳的五省联军,待势蓄发,形势剑拔弩张。以北火车站毕庶澄的司令部为中心,在大街小巷堆沙包,拉铁丝网,布置防线;没有人晓得什么时候会爆发战争。最严重的是,上海的报纸全都被迫停刊,上海滩成为了与世隔绝的死城。


与此同时,上海工人阶级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推翻军阀统治,配合北伐进军,举行了多次罢工。武装起义,工厂拉上铁门,商店自行打烊,上海华界,革命浪潮鼎沸。在这种情况下,上海市民人心惶惶,忧心忡忡,就连身在英法两租界的人们也开始担忧了:一旦在上海开战,那么谁也不能保证租界内不受影响。


战火迫在眉睫,当时上海具有真知灼见,认清环境险恶的金融巨子,地方士绅和社会群众领袖都不惜运用一切手段,采取各种途径,希望可以保护地方,企图避免战火燃起。在这其中尤数三大亨一致从事软化毕庶澄,瓦解直鲁军一事最为突出。这一事是由杜月笙一手策划的。


当毕庶澄率兵进驻上海的当日,在黄公馆就召开了一次会议,讨论的自然是如何避免灾祸。这次会议是由杜月笙发起的,参加的人有黄金荣、张啸林、金廷荪等上海界有头有脸的人物。杜月笙分析了当时的局势,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拖住毕庶澄,支持北伐军的顺利推进,如果可以让毕庶澄归顺革命军,更是好上加好。因为当时北伐军势头正盛,又是人心所向,而且在军阀间的不断混战中,军阀的力量已被削弱了,局势十分明了,所以杜月笙站在了蒋介石这一边。


经过一番讨论后,杜月笙说服了其他人,于是他们也都同意拖住毕庶澄,站在蒋介石这一边。接下来,他们就如何拖住毕庶澄的具体方法商量了一阵,最终决定用美色来迷惑毕庶澄。


3月10日,毕庶澄应杜月笙和张啸林的请帖,来到了英租界上海名妓花国大总统富春楼老六的闺房,自此便消沉下去。正所谓食色性也,毕庶澄早就仰慕富春楼老六的风采,再加上杜月笙又特地为他请来了当时在上海与富春楼老六合称“四小金刚”的其他三位姐妹,一下子就把毕庶澄迷得晕头转向,不知今夕是何年了,哪里还顾得上军队的事情?在毕庶澄陷入美人的怀抱不久,其部下驻沪海军总司令杨树庄就南下投奔了国民革命军。这样一来,第八军不但腹背受敌,而且断了归路,处境十分危险,但是毕庶澄却天真的以为北伐军是不可能那么快就攻到上海的,抱着这种乐观的想法,他还是整日在美人间流连。


然而事实上,北伐东路军下衙州,定杭垣,克宜兴,目标直指上海,一路势如破竹。孙传芳苦守南京,眼看力不能支;张宗昌转战徐州,为毕庶澄孤军陷在上海焦急万分,接连拍发急电,严令毕庶澄率全军速援南京,以解孙传芳之危。然而,一封封急电发出后石沉大海。尽管毕庶澄孤军陷在上海,但此时并未挨打,撤退自然不成问题,但毕庶澄置之不理,令张宗昌恼怒万分,无奈战局危机,鞭长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