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节 第三十三章 潜龙驭风(6)

作者:芦雅萍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20:43

|

本章字节:3712字


众人当即字斟句酌的拟定好了一份先帝的临终遗诏。


然而,他们却没有料到,黎明时分,当随国公杨坚赶到宫中,闻听天元崩驾,几人传托先帝遗诏内容竟是诏敕他为左大丞相,总理朝国并中外兵马,同时诏敕的还有先帝十六岁的胞弟,汉王宇文赞为右大丞相,与他共同辅佐幼主时,骤然大惊失色!


他心下当即明白:此诏,很有可能是几位矫诏私拟而成。


而且,即使真是先帝之意,他也不想做这个辅臣!


从古至今,凡受命于危难,呕心沥血辅佐嗣主者,有几人是得善终者?又有几人没有落下千古骂名的?


大周帝国眼下并非无人。若论皇裔王族,先帝的叔辈尚有赵王、越王、滕王等七八位叔父,明皇帝、闵皇帝诸子各怀雄图。若论武略,有尉迟迥叔侄,王谊,李穆叔侄,韦孝宽诸将,若论文治,有于谨父子,长孙览叔侄等臣。他们个个都是或是文韬或是武略,在朝中与自己相比,或是资历深远,或是家族庞大,或是人多势众……无论哪一个一旦提出置疑,或是不肯归属,都是很难对付的。


这可是要把自己置于风口浪尖之上的事啊!


杨坚此时一面拱拳作谢,一面坚决推辞道:诸公对我寄予如此厚望信任,我不胜感激!然而,我功德微薄,又非皇族,实不敢当此大任!诸公,朝国之重重如天。诸位还是另外推举德高勋重的诸王诸臣掌理朝政,辅佐幼主吧!


郑译道:随公这是什么话?此乃先帝遗诏,我等有什么权利推举他人?随公莫非要我等伪造一份先帝的遗诏不成?


韦孝宽的外孙、内史大夫皇甫绩道:随公!识时务者为俊杰!先帝遗嘱,正是众望所归,随公请勿再辞,冷了众心事小,乱了社稷事大啊。


杨坚说:皇甫大夫,我正是顾忌自己才德微薄,怕难承众望啊!


刘昉急了:随公!事关紧急,随公若为之,当速为之。如若不为,我等将自为了!


杨坚的儿时同窗好友柳裘劝道:随公,时不可失!今事已然,宜早定大计。天与不取,反受其殃。


见杨坚依旧犹豫不从,郑译道:随公,陛下龙驭宾天,事情骤发于旦夕之间,而群情期冀,齐心拥赞随公就任大事,随公若能挽天河以狂澜,辅幼主以靖匡,受众命于危难,镌英名于汗青,于家于国,于先帝于幼主,于一向崇敬寄望于随公的诸多朝臣,百益而无一害!我等一向敬服随公有雄韬伟略、英雄气概,何故临阵之际,不思奋起而反欲抽身退逃,令众心灰冷呢?


见众人如此坚决,诸位如此诚心拥戴,杨坚终于点头道:好!诸位既然如此寄厚望重任于我,为了天下苍生,社稷百姓,坚愿为之!以后还要请各位风雨同舟,协力相助才是!


众人见杨坚不负众望,终肯受命于危急,这才长舒了一口气,各自匆匆就位,准备诏布天下并先帝葬仪诸事。


天亮之后,刘昉、郑译、柳裘、韦誉、皇甫绩等人已经以五色彩纸拟成遗诏并各自署名录记。


御正中大夫颜之仪入宫之后,众人将诏书展开,令他在诏书上署名。颜之仪读了诏书,疑惑并非先帝遗旨,扔下遗诏,冷笑了一声。当众人催他署名时,颜之仪冷笑道:哼!矫诏!


刘昉反问:你凭什么污蔑是矫诏?


颜之仪道:这还用明说?朝国社稷,万机之重,赵王越王属长,应为幼主辅佐。为何两位辅佐一为外戚后父,二为年仅十五六岁的汉王?这不令人生疑吗?


柳裘道:颜大夫,先帝生前已诏使诸王远离京、各领藩国。就是因为先帝自己对诸王就已心存疑虑。莫非临终,反倒改变了主意,再把诸王召归京朝辅佐幼主不成?汉王原为先帝一母胞弟,太皇太后之子,先帝放心,太皇太后放心,你凭什么疑虑?


韦誉道:随公虽为外戚,数十年忠心守诚,向为朝廷功勋。且先帝未崩之前,诏敕暂停南下伐陈诸军事,入宫侍疾。其时,先帝已有托孤之意。诏敕入宫侍疾之事,你和郑大夫,还有皇甫大夫共同为之。先帝信而用之,你凭什么不信?


颜之仪道:诏敕入宫侍疾,就能证明先帝要遗诏托孤吗?先帝还诏敕郑大夫一并入宫侍疾呢!怎么就没托辅他掌领朝政呢?


郑译愤然作色:颜公这是何意?随公乃太后之父,幼主外祖,一门两代忠勇勋臣。岂是你我之辈可比的?莫非皇太后,加上我等五六人,俱都不能奉传陛下遗诏,而你一人竟比皇太后,还有我们众人加起来,都更忠烈更公正无私么?


颜之仪道:当年太子东宫一党,其实俱是太子妃,也就是皇太后之父一党!满朝文武谁不清知?先帝升遐,嗣子尚幼,辅托之重,即令托孤随公,而宗室诸王中,赵王越王居长,无论以亲还是以德,合当二者担此重任,不应以十五岁的少年汉王为之。由此可鉴,不是尔等伙同矫诏又是什么?尔等倍受朝恩,当思尽忠报国,为何反而假托遗诏,欲授朝国大权于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