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内乱外患(4)

作者:康拉德·赛茨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01:36

|

本章字节:3776字

绅士们也从外部、即从西方列强获得帮助。尽管洪秀全信奉外来的基督教,而且所提供的是唯一的一次使中国基督教化的机会,但是他的基督教方式充满了仇恨的使命。洪秀全似乎并非以诚意而接受外来宗教,而是对其提出了自己的中国式要求。作为耶稣的天弟,他把自己说成为上帝的代言人,这是何等的亵渎神明!他既非教皇,也非《圣经》,可是他却去规定信仰的教条。正是基于类似的原因,西方的商人以及他们的政府拒绝了洪秀全。尽管不同于儒家皇帝的是,洪秀全承认各民族的平等,而且显然想在中国实施各民族的平等,可是对于西方列强来说,一个软弱的、纸面上万能的清朝显得更加好驾驭,故此他们决定支持清朝政府。英、法和美国人用现代化的武器装备那位中国总督的地方部队,帮助他训练士兵并且给“长胜军”派遣军官,甚至还组建欧、美和中国的联合志愿军。


1864年,曾国藩的湘军攻陷了南京,并且在一场残酷的屠杀中把太平军杀得一个男人也不留。借助于现代的武器装备,这些地方军横扫起义军,到70年代初,他们平息了中国各地的起义。奇迹出现了,大清重新恢复了对整个王朝的统治,摇摇欲坠的帝国大厦又被保持了下来。希望还没有破灭,而改朝换代的轮回学说遇到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例外,清王朝又重新爬起来。可是,这只是表面的现象。这个王朝没有来得及喘息,还没有顾得上弄明白眼前所发生的事情,新的,更大的灾难即已降临。


“瓜分”(1856~1899)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与太平军的战火尚未熄灭,英国人与法国人联盟,又发动了所谓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57年12月,英法联军的炮艇攻陷广州,随之沿海岸北上,抵达距离北京百公里的天津,强占了大沽要塞和这座城池。1858年的《天津和约》扩大了1848年《南京条约》的内容,对中国行使主权方面设置了限制。中国还得再开放10个租赁港口,其中包括内河港口如扬子江边的南京以及杭州;传教士们获得了在中国各地传教的权利。


清政府最关键的让步是允许在北京设立外国使馆。此举重创了皇帝作为万能主宰的重要权力。故此,皇帝对和约中的这一部分犹豫不决。随之,英法联军于1860年开进北京,迫使皇帝逃往热河,联军抢劫并烧毁了乾隆当年精心修建的圆明园。这片废墟至今仍然作为中国耻辱的记忆活活地保存在那里,在废墟上,到处都立有这样的牌子,上面写着:“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2000年5月,在火烧圆明园140年后,国际上曾引发了一次热点新闻,那就是英国的索斯比拍卖行以目中无人之态公然把四件当年从圆明园盗来的艺术品在香港当着中国人的面进行拍卖,它们是:三件铜器和一个景泰兰花瓶。中国政府对此表示抗议,并且最终以百万元的价格把它们买到了手。


1860年,咸丰皇帝在逃往热河前把他的弟弟恭亲王留在北京,并且委托他与英法联军进行和谈。在恭亲王看来,这些赢者尽管占领了北京,但是似乎并非想统治中国,而只是要求中国为他们的贸易敞开门户,并且想在北京设立外交使馆,他故此改变了自己的观点,认真与英法合作。他的想法是,赢得一个长期的和平,以便借助于西方的帮助,使中国的武装力量强大起来。他对于西方当然还寄予这样的希望,即帮助清政府扑灭太平革命,对此,西方人并没有让他失望。


慈禧后宫专权


1861年8月,咸丰在热河去世。他那作为继位人的儿子只有6岁。在恭亲王的支持下,这位小皇帝的母亲,也就是皇帝的一个嫔妃,开始垂帘听政。此后,作为后宫的慈禧,总是把儿皇帝扶上宝座,在近半个世纪中,中国就经历着这样的政权,清朝所展示的就是这样的形象。


俄国从北部入侵


在1860年与英法签署了和平条约之后,除了小规模的起义以外,社会开始出现了安静和合作的局面,但是北部出现了第三个帝国主义强国俄国。西伯利亚的州长穆拉维约夫早在50年代时就占领了黑龙江以北和乌苏里江以东的大片土地,并把它划归到俄国东西伯利亚的83万平方公里国土中。在1860年的中俄北京条约中,中国除了承认俄国所圈领土外,别无选择。由此,中国失去了环绕满洲的整个太平洋沿岸港口,俄国人在那里修建了最大的港口城市海参崴,意即“占据东方的女王”。1871年,俄国人又在西北占领了富饶而有富有战略意义的伊犁山谷,而它是进入新疆的咽喉。在后来的和谈中,中国尽管最终收回了伊犁山谷,但是这已经清楚表明,在面临西方帝国主义列强威胁之际,北部又冒出了一个虎视眈眈的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