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斯蒂芬·茨威格
|类型: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19-10-06 10:16
|本章字节:3124字
赛勒斯·韦斯特·菲尔德以难以置信的精力投入到了这一事业。他同所有的专家建立了联系;并恳请相关政府给予开发权;后来为了筹措必要的资金,菲尔德在欧美两洲举行了一场征集活动。这位名不见经传的人内心的信念是如此执着,他对电是一种创造奇迹的力量所抱有的信心是如此坚定,以至于他所发出的冲击力竟是如此巨大和强烈。几天之内,他就在英国完成了三十五万英镑的原始资本的认购。其实,只要把曼彻斯特、利物浦和伦敦的这些最有钱的商人邀集在一起,就足够创办这家电报建设和维修公司了。可是在认购股份者的名单上还出现了萨克雷和拜伦夫人的名字——而他们完全没有商业目的,仅仅是为了促进事业的发展,只是出于道义上的热忱。在那史蒂芬孙(史蒂芬孙,英国工程师,火车机车的发明家。曾主持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布鲁内尔等伟大的工程师存在的时代,对一切技术和机器的乐观主义始终充溢在英国。为一项完全幻想的冒险计划要筹措一笔巨款,只需一声号召,就会有人贷款,作为个人的终身年金的基金——没有什么比这更能形象地说明当时的那种乐观主义了。
难以想象的是,在这项计划的伊始,唯一有把握的也就是这笔铺设电缆所需的估计费用。至于技术上究竟该如何开展,没有任何先例可循——类似这样规模的工程直至19世纪还从没有人设想过和计划过。
要铺设一条横跨大西洋的电缆,绝不像在多佛(多佛,位于英格兰东南部的城镇,濒临多佛海峡。)和加莱(加莱,法国北部的海港,与多佛隔海相望。)之间铺设水下电线那么简单。在那里铺设水线只需从一艘普通明轮汽船的露天甲板上卷一条三十至四十英里长的电线就行了。而要把又粗又重的电缆沉进大洋,就如同从绞盘上松下锚链。在海峡铺设水下电线,人们可以静静地等待特别风平浪静的一天——因为人们已十分了解那里的海底深度,海峡的此岸和彼岸又始终都在视线之内,能够避免任何危险的意外。在那里铺设水线只需要一天的时间就能顺顺利利地完成。而铺设一根横越大西洋的电缆至少也得持续航行三个星期,这期间,比海峡水线重一百倍和长一百倍的电缆的卷筒就再不能放在露天的甲板上了,更何况还有各种难以预料的恶劣天气。此外,当时也没有一艘巨船的货舱能容得下这由铁、铜、古塔胶合成的庞然电缆。
当时也没有一艘船能承载如此的重量,所以至少要两艘船,并且这两艘主力船必须有其他船只伴随,以准确地保持两船在最短的航线之内以及遇到意外时能得到救援。为此英国政府提供了它的最大战舰之一——塞瓦斯托波尔战役中的旗舰“阿伽门农”号;美国政府也提供了五千吨级的三桅战舰——“尼亚加拉”号(这是当时最大的吨位了)。但为了在船体内藏得下那要把两大洲联系起来的电缆的各一半,这两艘船必须首先进行特殊的改建。毫无疑问,电缆本身仍是这项工程的主要问题。这条联系世界两大洲的没有尽头的脐带对技术的要求简直就是不堪设想。这条电缆必须像钢索一样坚结实、不能断裂,同时必须相当柔软,以便能够轻易地进行铺设;它必须经受得起任何重量、任何压力,同时卷起来又像丝绸一样光滑;它必须是实心的,可又不能塞得太满;它必须坚固,又必须十分精密,以便最微弱的电流也能传送到二千海里以外。在这条巨大无比的电缆上,不管在什么地方,哪怕只是一点点裂缝、一点点不平整,都会破坏了整条线路上的传送工作。
可歌可泣的是仍然有人敢干!几家工厂不分日夜地制造着这种电缆。铁和铜的矿冶厂都在围着这一根电缆转。为了替这根看不见尽头的电缆制造古塔胶保护层,所有的橡胶树林都得流淌乳胶汁。关于这项工程的浩大,有个比方再形象不过了:电缆里367万英里长的单股铜铁丝能够绕地球13圈,如果将此连成一根线,可以把地球和月球连接起来。自《圣经》上记载通天塔以来,人类没有敢想过比它更宏伟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