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失望

作者:斯蒂芬·茨威格

|

类型:历史·军事

|

更新时间:2019-10-06 10:16

|

本章字节:3064字

然而事实并不像他们想得那般美好,几天之后他们惊愕地意识到:这个使他们欣喜若狂的革命并不是他们所梦想的那种革命,而且也不是真正的一次俄国革命,而是反对沙皇的一次宫廷政变。政变的策动者是英国和法国的一些滑头的外交官们,他们的真正目的是要阻止沙皇政府与德国媾和。它并不是由对和平与权利迫切需求的人民所发动的革命。这不是他们曾为之毕生努力并且时刻准备献身的那种革命。这次革命是一次阴谋,是那些好战的党派、将军、帝国主义的侵略分子为了按计划成功实施他们的计划而策动的阴谋。之后,列宁和流亡的同志们又认识到:革命的号召,招呼大家都回家的许诺并不属于卡尔·马克思式的激进的真正革命者。自由派首领米留可夫已经下了指示阻止他们回去。他们在哈利法克斯(哈利法克斯,加拿大大西洋沿岸诸省中最大港口城市。


)把托洛茨基截留并禁闭,把其他的激进派分子阻拦在国境线外。所有协约国(协约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以英国、法国、沙皇俄国为主的国家联盟。)的边境线上的关卡哨所,都有一份记录着全体参加过第三国际齐美尔瓦尔得会议的人员的黑名单。而另一方面,他们把那些温和派的对于他们继续进行战争有利的社会主义者迎接回俄国,其中,普列汉诺夫(普列汉诺夫,俄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宣传家,被誉为“俄国马克思主义之父”,20世纪初曾与列宁一起工作,但后来改变立场,加入了孟什维克派。)就在护送人员的陪伴下十分体面地从英国乘着鱼雷艇回到彼得堡。列宁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向彼得堡发去好几封电报,但是这些电报往往会被中途扣留或者放在那里无人过问。在苏黎世几乎没人知道,在欧洲也很少有人知道,而在俄国,人们特别是那些反对派的人很清楚地知道: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是那么坚强有力,而矢志不渝,同样也是多么致命的危险人物。


这些被阻拒于国门外面的人,现在一筹莫展,内心充满绝望。许多年来他们制定了自己的俄国革命的战略,在巴黎、伦敦、维也纳的总部他们举行过无数次的会议,衡量对比、尝试讨论过革命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问题。十多年来,他们自己创办刊物,互相探讨分析俄国革命在理论和实践上面临的各种困难和可能性发生的危险。而列宁倾其一生都在构想整个俄国的革命实现,经过不断修改完善,这个总体构想最终形成。可是现在,他却被阻留在瑞士,他担心自己所构想的革命蓝图将被一些机会主义者篡改和糟践,他觉得那些人是在盗取解放人民的崇高名义,本质上却是帝国主义的走狗和同谋。兴登堡(兴登堡,德国陆军元帅和政治家,曾任魏玛共和国第二任总统,其任期内,政治不稳定,经济萧条。1933年任命希特勒为总理,使之上台掌权。


)这位德国将军,在他戎马四十年的人生中,曾多次与俄国军队交锋,并将之打退,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他也只能穿着平民服装整天呆在家里,只能整天用小旗帜在密密麻麻的地图上标明现役将军们的军事进展和错误。在这些日子里,列宁的遭际和兴登堡将军的命运,何其相似。列宁——这位最彻底的现实主义思想者,在这段痛苦的日子里也竟绝望地开始不着边际地胡思乱想起来:能否租一架飞机,横空越过德国和奥地利?他需要得到帮助但是第一个找上门来的却是一个间谍;于是他不断地想要潜逃,他写信到瑞典,请求熟人设法给他办一张瑞典护照,他甚至还想要装聋作哑,这样就可以免受重重盘问。不过,在夜不成寐时他可以浮想联翩,但是,只要早晨一起来,他也知道自己这些美梦根本就是虚幻的泡沫,到了大白天,他仍清楚意识到:必须回到俄国去。他必须亲自去从事自己的理想和革命,而不是由别人代理。他必须回去进行名副其实的、彻底的革命,而不是那种政权上的轮替更迭。他必须回去,而且必须立刻回去,为之,他要不惜一切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