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石公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1:35
|本章字节:6228字
《军势日》:”使智1,使勇2,使贪3,使愚4。智者乐立其功,勇者好行其志,贪者邀趋其利5,愚者不顾其死。因其至情而用之6,此军之微权也7。”《军势》日:无使辩士谈说敌美8,为其惑众9。无使仁者主财10,为其多施而附于下10。”《军势》日:”禁巫祝@,不得为吏士卜问军之吉凶。”《军势》日:”使义士不以财@,故义者不为不仁者死,智者不为暗主谋@。”
[注释]
1使:使用,驱使。智:有智谋的人。
2勇:勇敢的人。
3贪:贪婪的人。
4愚:愚蠢的人。
5邀:求取,希望得到。趋:追求、奔赴。
6因其至情而用之:根据他的特殊性情来使用他们。
7微权:微妙的权术。
8辩士:能言善辩的人。敌美:敌人的优点、长处。
9惑:迷惑,蛊惑。
10主财:掌管财物。
10附:靠近,亲附。
10巫祝:古代从事占h吉凶、替人祈祷的神职人员。中国古代的军事家大多都主张在军队中禁绝不正当的求神问h之道。
10义士:有节操的人。以:用,使用,依靠。
10暗主:昏乱、愚昧的君主。
[译支]
《军势》上说:”使用有智谋的人,使用勇敢的人,使用贪婪的人,使用愚蠢的人,各有不同的方法。有智谋的人喜欢建立自己的功业,勇敢的人喜欢实现自己的志向,贪婪的人愿意追求自己的利禄,愚蠢的人不肯顾惜自己的死亡。根据他们各自不同的性情从而使用他们,这就是军中用人的微妙权术。”
《军势》上说:”不要让能说会道的人谈论敌人的长处,因为这样会蛊惑卒众。不要让有仁爱之心的人管理财物,因为他会多施钱财从而使下级亲近他。”
《军势》上说:”禁止从事卜问、祈祷等迷信活动的人。不能让他们为官兵占卜军事上的吉凶祸福。”
《军势》上说:”使用有节操的人不能依靠财物,所以有节操的人不会为不仁德的人去效死,聪明的人不会为愚昧的君主出谋划策。”
[解析]
本节提出了用人之策,即因人而使用。首先将人分为四种,分别是有智谋的人、勇敢的人、贪婪的人、愚昧的人。这四种人各有各的志向,有智谋的人喜欢建功立业,勇敢的人喜欢实现自己的志向,贪婪的人追逐利禄,愚昧的人不惜生命。善于驾驭他们的将帅应发挥其所长,根据他们各自的不同性情而使用他们,这就是军队用人的微妙的权术。接着又提出了三条应当注意的事项:一是不要让能言善辩的人议论敌人的长处,以免动摇军心,也不要让仁厚的人主管财物,以免大量施舍笼络部下;二是禁止巫祝之事在军中发生;三是使用节义之士不能用财物去笼络,因为节义之士是重义轻利的人,只能以仁德激励义士为己效命。明人吕棺在《泾野子》中说了个故事:某人有五个儿子。一个木呆呆,一个鬼精灵,一个瞎眼,一个背驼,一个腿瘸。于是老父亲就让木呆呆的老大去务农,面朝黄土背朝天;让鬼精灵的老二去做买卖,只占便宜不吃亏;让瞎眼老三去算卦,打扮起来蛮象样;让驼背老四搓麻绳,低头弯腰背不疼;让腿瘸的老五纺线织布,坐在织机前不用动。他的这个安排,使五个儿子各得其所,都能安身立命,终身不愁吃穿。故事中的父亲从几个孩子的特殊性出发,注意扬长避短,甚至巧用此短,把短处变为长处,从而使几个孩子都能各尽其”才”:木呆呆是短处,但这样的人不见异思迁,可以踏踏实实地把田种好;瘸腿是残废,但人能坐得更安稳,在织机前能坐得住,织布时花的时间和心思必定超出一般人;驼背是缺陷,但在搓麻绳中就变成了长处。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天下才子很少有全能型的,因而用人之长,避人所短,就成了检验一个领导人用人艺术高低的重要方面。
周公旦在《周礼》中论述如何治理国家时指出,君王只需控制、监督宰相就行了,而宰相应担负起协调民众关系、管好生产、保障供给等重大责任。具体来说,他将百姓分为九类,各施其职,各尽所能。第一类人是农夫,他们因地制宜生产各种谷物;第二类人从事园圃种植,生产各种蔬菜、瓜果;第三类人住在山林川泽,让他们开发自然资源,建筑房舍丰富食物来源;第四类人从事畜牧业,供给肉类和皮毛;第五类人是能工巧匠,发挥他们的特长,能将原材料制成有用的器物;第六类人是商人,行商从事长途贩运,能促进互通有无,扩大地区间的物资交流,而坐商摆摊卖货,能满足百姓的需求;第七类人是妇女,让会”女红”的妇女传授纺织技术,扩大丝麻纺织生产,能增加产量;第八类人是从事杂事的男女奴仆,也要使他们参加生产性劳动,采集可以食用的野生草木果食;第九类人是闲散人员,他们没有固定的职业,时而干这活,时而干那活,有时没活干。这就是《周礼》中著名的”以九职任万民”治国理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借鉴古代的用人艺术,在革命战争中知人善任,在和平年代中也择人善用,是他具有战略眼光的领导艺术的体现。
毛泽东十分强调知人,首先在于他相信伟大的人民革命中会产生千千万万的优秀干部,因而能够吸引五湖四海的俊才。其次他不要求”完人”和”全人”,他善于抓住人的品质个性的优点,根据每个人的专长,安排干部的工作,做到人尽其才。所以,在毛泽东的领导下,许多有用之才总是脱颖而出。
1950年初,中央军委准备创办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刘伯承一向是主张”治军必先治校”的,他闻讯后立即请求辞去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职务,担任办校工作。毛泽东对刘伯承是了解的,刘伯承有”古名将风”和”常胜将军”之称;他先在重庆陆军将弁学堂,后在苏联高级步兵学校、伏龙芝军事学院受过系统的军事教育。在革命战争中,他所统率的部队,经常办有军政学校、随营学校或轮训队,在中央苏区和长征中,还曾先后担任中央红军学校校长,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军大学校长,不愧为一位杰出的军事教育家。因此,毛泽东立即赞同刘伯承的要求,并亲笔复信。刘伯承满怀雄心壮志主持学院工作达七年之久,为培养中高级军事干部,推进中国军队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毛泽东在选才用人中,提倡毛遂自荐,反对唯文凭选才,反对论资排辈,而主张不拘一格,这同他本人自学成才、积极进取、奋斗成功的经历不无关系,但从根本上来说,是他具有战略眼光的领导艺术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