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下•下略(二五)命令不行主无威势

作者:黄石公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8 10:02

|

本章字节:6218字

出君下臣名日命1,施于竹帛名日令4,奉而行之名日政8。夫命失,则令不行。令不行,则政不正。政不正,则道不通。道不通,则邪臣胜。邪臣胜,则主威伤。


[注释]


1出君下臣名日命:由君主发出传达给大臣的指示名字叫做”命”。


2施于竹帛名日令:写在竹帛上的命名字叫做”令”。竹帛,古代两种书写材料,竹指竹简,帛指白绢。东汉以前无纸,竹、帛被用来书写汉字。


3奉而行之名日政:遵从并推行命令名称叫做”政”。奉,遵从;行,推行。


[译文]


出于君主之口下达给大臣的指示名字叫做”命”,把”命”写在竹帛上名字叫做”令”,遵从并推行君主的命令名字叫做”政”。”命”有失误,那么”令”就不能畅行,”令”不能畅行,那么”政”就会有偏差。”政”有偏差,那么”道”就会行不通。”道”行不通,那么邪恶的臣子就会得势。邪恶的臣子得势,那么君主威势就会受到损害。


[解析]


本节论述了政令通达的重要性,首先分析了”命”、”令”、”政”的联系与区别。接着指出君主的”命”有误,”令”就不能推行,”政”就会有偏差,”道”就会不通,邪恶的臣子就会得势,君主的权威就会受损,这几个方面是层层递进的关系,每一种后果出现都由前一种后果导致,而且造成的祸害越来越大。从历史上看,封建专制时代的君臣关系大致呈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君强臣弱,一种是君弱臣强。君强臣弱应该说是一种正常情况,因为专制制度的特点就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君叫臣亡,臣不得不亡”,确有一些雄强之主,驭使臣下如奴隶,忽视臣下如草芥,大臣们诚惶诚恐地服从君令,动辄获咎,一不小心就会丢掉性命。可历史上也确有过这样的时代,君主如涸泽之鱼,终日朝不保夕,不得不仰仗权臣鼻息,苟延残喘,君臣关系完全颠倒过来,君主命令失去威力,得不到贯彻,这就叫强弱易势,最典型的便是东汉。东汉共有12个皇帝,除开头的光武帝、明帝、章帝外,其余的非幼即弱,非弱即暗,不是受制于外戚,就是受制于宦官,没有一个能够振作起来,这是一个帝王们都患有权力软骨病的王朝。不只是东汉,东晋也是一个帝王软弱的王朝,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东晋一朝11个皇帝,没有一个有为之君,因此这一朝的权臣也都特别跋扈,先有王敦作乱于前,继有桓玄篡夺于后,终被刘裕取而代之,而东晋最后的两个皇帝全都死于刘裕之手。


在中国历代皇帝中,光绪皇帝是最为人同情的一个,他自5岁登基,一直由慈禧太后垂帘听政,19岁亲政后,慈禧并未放松过对他的监视和控制,她表面上不预闻国政,实际上一日也未曾离去大权,光绪帝虽有亲裁大政之名,而实际上一切用人行政仍出于慈禧太后之手。可年轻的光绪帝并不甘心作傀儡皇帝,更不甘心作亡国之君,他想以手中那点极其有限的权力,去同那昏聩无能却根深蒂固的顽固守旧势力抗衡一番,去振兴积贫积弱的大清王朝,他的悲剧命运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而这种悲剧带来的则是中华民族上百年的巨大灾难。1898年9月21日清晨,光绪帝在祭文的时候,一队侍卫太监和一队荣禄之兵,突然闯人,声称奉太后之命,不由分说将他押到一所便殿。光绪进入殿中,慈禧早已等在那里,首先喝令光绪跪下,接着便声嘶力竭地训斥光绪帝任用康有为,变乱大清祖宗家法。当天,光绪皇帝被废,被囚禁于中南海瀛台的涵元殿,令中国人抱恨百年的戊戌变法就这样失败了。几天以后,”戊戌六君子”血染菜市口,光绪皇帝领导的振弱图强的维新变法彻底失败了。


不仅君主被架空,君主命令失去威信,从而形成君弱臣强的局面,而且在军队中如果有令不行,也会吃败仗。五代十国时期,后汉朝廷派大将郭威统兵征伐李守贞、赵思绾、王景崇沆瀣一气的”三镇之乱”,他首先率兵进抵李守贞盘踞的河中城(今山西永济县蒲州镇)外,断绝了城中与外界的联系,想用长期围困的方法逼迫李守贞投降。李守贞几次突围不成,便让一批精明的将士扮作贫民百姓,潜出河中城外,在郭威驻营地附近开设了数家酒店,酒店不仅价格低廉,而且还可以赊欠,这一下吸引了郭威手下的士卒们经常三五成群地进入酒店喝酒,有时还喝得酩酊大醉,将领们却没有按军纪加以约束。李守贞见此计奏效,悄悄派部将王继勋率千余精兵乘夜潜入后汉军大营,发起突袭。后汉军毫无戒备,巡逻骑兵都喝得不省人事,王继勋一举得手。郭威从梦中惊醒,急忙遣将增援,但将士们畏缩不前,危急中裨将李韬舍命冲出,众将紧追其后,才将王继勋击退。这一突袭为郭威敲响了警钟,使他感到军纪松弛的危险,于是下令:”如果不是犒赏宴饮,所有将士不得私自饮酒,违者军法论处。”谁知军令刚刚颁布,第二天清早,郭威的爱将李审就违令饮酒。郭威又气又恨,思索再三,还是令人将李审推出营门斩首示众。众将见郭威斩杀爱将,放纵之心都收敛起来,军纪得以维护。郭威乘势向河中城发起攻击,一举平定李守贞,又相继平定了赵思绾和王景崇,”三镇之乱”结束了。


大臣如果坚决执行国家的法令,就会维护朝廷的尊严。清同治年问,太监安德海深得慈禧太后的信任和重用。同治八年(1869年)秋天,安德海自称得到慈禧太后的秘密派遣,到江南一带办事。安德海乘一艘豪华奢侈的楼船,悬挂不同寻常的旗帜,沿着运河向南方进发。所过之处,安德海俨然以钦差大臣自居,接受地方官员的招待和各种各样的钱财贿赂,有不少人都看不惯安德海这种狗仗人势的行径,但慑于慈禧的威力,敢怒不敢言,一时竞无人上奏朝廷。山东巡抚丁宝桢对此十分愤怒,立即将安德海出宫巡游之事上奏朝廷,同时派人在山东泰安地面,缉捕了安德海,押到济南。丁宝桢传讯了安德海,厉言正色地对他说:”宦官私自出宫,绝非我大清朝家法所容许。而且你即使奉太后密遣,沿途地方官员也应该事先得到朝廷的通知。如今,不仅沿途地方官员事先丝毫不知,即使是朝廷大臣也不知道,由此而论,你此番外出,必然是假传圣旨,欺诈天下无疑。”丁宝桢一面将安德海押人大牢,一面奏报朝廷。最后,安德海终于被按私自出宫的罪名处以死刑。


在当代企业经营中,领导做出决断后,也要维护命令的威严,树立言出必行的领导作风。美国有名的富翁梅考科在公司内部设有严格的规章制度,违者必罚,绝不姑息。一次,一位跟梅考科干了二十多年的老工人喝醉了酒,在工房里大闹起来,工头立刻向梅考科汇报,梅考科大笔一挥:”立即开除。”老工人是梅考科创业时的患难之交,事后梅考科找到老工人谈心,方知这位老工人的妻子刚刚死去,留下了两个年纪不大的孩子,偏偏祸不单行,一个孩子不慎跌断了腿,老工人心情不好,只好借酒消愁,恰好被工头发现,所以两人才吵了起来。梅考科拿出一大叠钞票,塞给老工人说:”你回去把家务好好料理料理吧!”老工人心头一亮,感激地说:”老板,您不开除我了。”梅考科急忙说:”不不!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开除的成命我是不能收回的。不过,请放心,我绝不会让老朋友走上绝路的。”梅考科为了维护制度坚定不移地开除了有二十多年交情的老朋友,令全公司的员工刮目相看。事后,他又安排老工人在自己的一个牧场中做了管家,这又令知情的人赞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