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六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第十六

作者:范晔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1:44

|

本章字节:82622字

原文:


伏湛字惠公,琅邪东武人也。九世祖胜,字子贱,所谓济南伏生者也。湛高


祖父孺,武帝时,客授东武,因家焉。父理,为当世名儒,以《诗》授成帝,为


高密太傅,别自名学。


湛性孝友,少传父业,教授数百人。成帝时,以父任为博士弟子。五迁,至


王莽时为绣衣执法,使督大奸,迁后队属正。


更始立,以为平原太守。时仓卒兵起,天下惊扰,而湛独晏然,教授不废。


谓妻子曰:“夫一谷不登,国君彻膳;今民皆饥,奈何独饱?”乃共食粗粝,悉


分奉禄以赈乡里,来客者百余家。时门下督素有气力,谋欲为湛起兵,湛恶其惑


众,即收斩之,徇首城郭,以示百姓,于是吏人信向,郡向以安。平原一境,湛


所全也。


光武即位,知湛名儒旧臣,欲信干任内职,征拜尚书,使典定旧制。时,大


司徒邓禹西征关中,帝以湛才任宰相,拜为司直,行大司徒事。车驾每出征伐,


常留镇守,总摄群司。建武三年,遂代邓禹为大司徒,封阳都侯。


时,彭宠反于渔阳,帝欲自征之,湛上疏谏曰:“臣闻文王受命而征伐五国,


必先询之同姓,然后谋于群臣,加占蓍龟,以定行事,故谋则成,卜则吉,战则


胜。其《诗》曰:‘帝谓文王,询尔仇方,同尔弟兄,以尔钩援,与尔临冲,以


伐崇庸。’崇国城守,先退后伐,所以重人命,俟时而动,故参分天下而有其二。


陛下承大乱之极,受命而帝,兴明祖宗,出入四年,而灭檀乡,制五校,降铜马,


破赤眉,诛邓奉之属,不为无功。今京师空匮,资用不足,未能服近而先事边外;


且渔阳之地,逼接北狄,黠虏困迫,必求其助。又今所过县邑,尤为困乏。种麦


之家,多在城郭,闻官兵将至,当已收之矣。大军远涉二千余里,士马罢劳,转


粮限阻,今兖、豫、青、翼,中国之都,而寇贼从横,未及从化。渔阳以东,本


备边塞,地接外虏,贡税微薄。安平之时,尚资内郡,况今荒耗,岂足先图?而


陛下舍近务远,弃易求难,四方疑怪,百姓恐惧,诚臣之所惑也。复愿远览文王


重兵博谋,近思征伐前后之宜,顾问有司,使极愚诚,采其所长,择之圣虑,以


中土为忧念。”帝览其奏,竟不亲征。


时,贼徐异卿等万余人据富平,连攻之不下,唯云:“愿降司徒伏公。”帝


知湛为青、徐所信向,遣到平原,异卿等即日归降,护送洛阳。


湛虽在仓卒,造次必于文德,以为礼乐政化之首,颠沛犹不可违。是岁奏行


乡饮酒礼,遂施行之。


其冬,车驾征张步,留湛居守。时,蒸祭高庙,而河南尹、司隶校尉于庙中


争论,湛不举奏,坐策免。六年,徙封不其侯,邑三千六百户,遣就国。后南阳


太守杜诗上疏荐湛曰:“臣闻唐、虞以股肱康,文王以多士宁,是故《诗》称


‘济济’,《书》曰‘良哉’。臣诗窃见故大司徒阳都侯伏湛,自行束修,讫无


毁玷,笃信好学,守死善道,经为人师,行为仪表。前在河内朝歌及居平原,吏


人畏爱,则而象之。遭时反复,不离兵凶,秉节持重,有不可夺之志。陛下深知


其能,显以宰相之重,众贤百姓,仰望德义。微过斥退,久不复用,有识所惜,


儒士痛心,臣窃伤之。湛容貌堂堂,国之光辉;智略谋虑,朝之渊薮。髫发厉志,


白首不衰。实足以先后王室,名足以光示远人。古者选擢诸侯以为公卿,是故四


方回首,仰望京师。柱石之臣,宜居辅弼,出入禁门,补缺拾遗。臣诗愚戆,不


足以知宰相之才,窃怀区区,敢不自竭。臣前为侍御史,上封事,言湛公廉爱下,


好恶分明,累世儒学,素持名信,经明行修,通达国政,尤宜近侍,纳言左右,


旧制九州五尚书,令一郡二人,可以湛代。颇为执事所非。但臣诗蒙恩深渥,所


言诚有益于国,虽死无恨,故复越职触冒以闻。”


十三年夏,征,敕尚书择拜吏日,未及就位,因宴见中暑,病卒。赐秘器,


帝亲吊祠,遣使者送丧修冢。


二子:隆、翕。


翕嗣爵,卒,子光嗣。光卒,子晨嗣。晨谦敬博爱,好学尤笃,以女孙为顺


帝贵人,奉朝请,位特进。卒,子无忌嗣,亦传家学,博物多识,顺帝时,为侍


中屯骑校尉。永和元年,诏无忌与议郎黄景校定中书《五经》、诸子百家、艺术。


元嘉中,桓帝复诏无忌与黄景、崔寔等共撰《汉记》。又自采集古今,删著事要,


号曰《伏侯注》。无忌卒,子质嗣,官至大司农。质卒,子完嗣,尚桓帝女阳安


长公主。女为孝献皇后。曹操杀后,诛伏氏,国除。


初,自伏生已后,世传经学,清静无竞,故东州号为“伏不斗”云。


隆字伯文,少以节操立名,仕郡督邮。建武二年,诣怀宫,光武甚亲接之。


时,张步兄弟各拥强兵,据有齐地,拜隆为太中大夫,持节使青、徐二州,


招降郡国。隆移檄告曰:“乃者,猾臣王莽,杀帝盗位。宗室兴兵,除乱诛莽,


故群下推立圣公,以主宗庙。而任用贼臣,杀戮贤良,三王作乱,盗贼从横,忤


逆天心,卒为赤眉所害。皇天祐汉,圣哲应期,陛下神武奋发,以少制众。故寻、


邑以百万之军,溃散于昆阳,王郎以全赵之师,土崩于邯郸,大肜、高胡望旗消


靡,铁胫、五校莫不摧破。梁王刘永,幸以宗室属籍,爵为侯王,不知厌足,自


求祸弃,遂封爵牧守,造为诈逆。今虎牙大将军屯营十万,已拔睢阳,刘永奔迸,


家已族矣。此诸君所闻也。不先自图。后悔何及!”青、徐群盗得此惶怖,获索


贼右师郎等六校即时皆降。张步遣使随隆,诣阙上书,献鳆鱼。


其冬,拜隆光禄大夫,复使于步,并与新除青州牧守及都尉俱东,诏隆辄拜


令长以下。隆招怀绥缉,多来降附。帝嘉其功,比之郦生。即拜步为东莱太守,


而刘永复遣使立步为齐王。步贪受王爵,冘豫未决。隆晓譬曰:“高祖与天下约,


非刘氏不王,今可得为十万户侯耳。”步欲留隆与共守二州,隆不听,求得反命,


步遂执隆而受永封。隆遣间使上书曰:“臣隆奉使无状,受执凶逆,虽在困厄,


授命不顾。又吏人知步反畔,心不附之,愿以时进兵,无以臣隆为念。臣隆得生


到阙廷,受诛有司,此其大愿;若令没身寇手,以父母昆弟长累陛下。陛下与皇


后、太子永享万国,与天无极。”帝得隆奏,召父湛流涕以示之曰:“隆可谓有


苏武之节。恨不且许而遽求还也!”其后步遂杀之,时人莫不怜哀焉。


五年,张步平,车驾幸北海,诏隆中弟咸收隆丧,赐给棺敛,太中大夫护送


丧事,诏告琅邪作冢,以子瑗为郎中。


侯霸字君房,河南密人也。族父渊,以宦者有才辩,任职元帝时,佐右显等


领中书,号曰大常侍。成帝时,任霸为太子舍人。霸矜严有威容,家累千金,不


事产业。笃志好学,师事九江太守房元,治《谷梁春秋》,为元都讲。王莽初,


王威司命陈崇举霸德行,迁随宰。县界旷远,滨带江湖,而亡命者多为寇盗。霸


到,即案诛豪猾,分捕山贼,县中清静。再迁为执法刺奸,纠案势位者,无所疑


惮。后为淮平大尹,政理有能名。及王莽之败,霸保固自守,卒全一郡。


更始元年,遣使征霸,百姓老弱相携号哭,遮使者车,或当道而卧。皆曰:


“愿乞侯君复留期年。”民至乃戒乳妇勿得举子,侯君当去,必不能合。使者虑


霸就征,临淮必乱,不敢授玺书,具以状闻。会更始败,道路不通。


建武四年,光武征霸与车驾会寿春,拜尚书令。时无故典,朝廷又少旧臣,


霸明习故事,收录遗文,条奏前世善政法度有益于时者,皆施行之。每春下宽大


之诏,奉四时之令,皆霸所建也。明年,代伏湛为大司徒,封关内侯。在位明察


守正,奉公不回。


十三年,霸薨,帝深伤惜之,亲自临吊。下诏曰:“惟霸积善清洁。视事九


年。汉家旧制,丞相拜曰,封为列侯。朕以军师暴露,功臣未封,缘忠臣之义,


不欲相逾,未及爵命,奄然而终。呜呼哀哉!”于是追封谥霸则乡哀侯,食邑二


千六百户。子昱嗣。临淮吏人共为立祠,四时祭焉。以沛郡太守韩歆代霸为大司


徒。


歆字翁君,南阳人,以从攻伐有功,封扶阳侯。好直言,无隐讳,帝每不能


容。尝因朝会,闻帝读隗嚣、公孙述相与书,歆曰:“亡国之君皆有才,桀、纣


亦有才。”帝大怒,以为激发。歆又证岁将饥凶,指天画地,言甚刚切,坐免归


田里。帝犹不释,复遣使宣诏责之。司隶校尉鲍永固请不能得,歆及子婴竟自杀。


歆素有重名,死非其罪,众多不厌,帝乃追赐钱谷,以成礼葬之。


后千乘欧阳歙、清河戴涉相代为大司徒,坐事下狱死,自是大臣难居相任。


其后,河内蔡茂、京兆玉况、魏郡冯勤,皆得薨位。况字文伯,性聪敏,为陈留


太守,以德行化人,迁司徒,四年薨。


昱后徒封於陵侯,永平中兼太仆。昱卒,子建嗣。建卒,子昌嗣。


宋弘字仲子,京兆长安人也。父尚,成帝时至少府。哀帝立,以不附董贤,


违忤抵罪。弘少而温顺,哀、平间作侍中,王莽时为共工。赤眉入长安,遣使征


弘,逼迫不得已,行至渭桥,自投于水,家人救得出,因佯死获免。


光武即位,征拜太中大夫。建武二年,代王梁为大司空,封栒邑侯。所得租


奉分赡九族,家无资产,以清行致称。徙封宣平侯。


帝尝问弘通博之士,弘乃荐沛国醒谭才学洽闻,几能及杨雄、刘向父子。于


是召谭拜议郎、给事中。帝每宴,辄令鼓琴,好其繁声。弘闻之不悦,悔于荐举,


伺谭内出,正朝服坐府上,遣吏召之。谭至,不与席而让之曰:“吾所以荐子者,


欲令辅国家以道德也,而今数进郑声以乱《雅》、《颂》,非忠正者也。能自改


邪?将令相举以法乎?”谭顿首辞谢,良久乃遣之。后大会群臣,帝使谭鼓琴,


谭见弘,失其常度。帝怪而问之。弘乃离席免冠谢曰:“臣所以荐醒谭者,望能


以忠正导主,而令朝廷耽悦郑声,臣之罪也。”帝改容谢,使反服,其后遂不复


令谭给事中。弘推进贤士冯翊桓梁三十余人,或相及为公卿者。


弘当宴见,御坐新屏风,图画列女,帝数顾视之。弘正容言曰:“未见好德


如好色者。”帝即为彻之。笑谓弘曰:“闻义则服,可乎?”对曰:“陛下进德,


臣不胜其喜。”


时帝姊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竭。主曰:“宋公威容德器,


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


“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


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弘在位五年,坐考上党太守无所据,免归第。数年卒,无子,国除。


弘弟嵩,以刚强孝烈著名,官至河南尹。嵩子由,元和间为太尉,坐阿党窦


宪,策免归本郡,自杀。由二子:汉、登。登在《儒林传》。


汉字仲和,以经行著名,举茂才,四迁西河太守。永建元年,为东平相、度


辽将军,立名节,以威恩著称。迁太仆,上病自乞,拜太中大夫,卒。策曰:


“太中大夫宋汉,清修雪白,正直无邪。前在方外,仍统军实,怀柔异类,莫匪


嘉绩,戎车载戢,边人用宁。予录乃勋,引登九列。因病退让,守约弥坚,将授


三事,未克而终。朝廷愍悼,怛其怆然。《诗》不云乎:‘肇敏戎功,用锡尔祉。’


其令将相大夫会葬,加赐钱十万,及其在殡,以全素丝羔羊之洁焉。”


子则,字元矩,为鄢陵令,亦有名迹。拔同郡韦著、扶风法真,称为知人。


则子年十岁,与苍头共弩射,苍头弦断矢激,误中之,即死。奴叩头就诛,则察


而恕之。颍川荀爽深以为美,时人亦服焉。


论曰:中兴以后,居台相总权衡多矣,其能以任职取名者,岂非先远业后小


数哉?故惠公造次,急于乡射之礼;君房入朝,先奏宽大之令。夫器博者无近用,


道长者其功远,盖志士仁人所为根心者也。君子以之得,固贵矣;以之失,亦得


矣。宋弘止繁声,戒淫色,其有《关雎》之风乎!


蔡茂字子礼,河内怀人也。哀、平间以儒学显,征试博士,对策陈灾异,以


高等擢拜议郎,迁侍中。遇王莽居摄,以病自免,不仕莽朝。


会天下扰乱,茂素与窦融善,因避难归之。融欲以为张掖太守,固辞不就;


每所饷给,计口取足而已。后与融俱征,复拜议郎,再迁广汉太守,有政绩称。


时阴氏宾客在郡界多犯吏禁,茂辄纠案,无所回避。会洛阳令董宣举纠湖阳公主,


帝始怒收宣,既而赦之。茂喜宣刚正,欲令朝廷禁制贵戚,乃上书曰:“臣闻兴


化致教,必由进善;康国宁人,莫大理恶。陛下圣德系兴,再隆大命,即位以来,


四海晏然。诚宜夙兴夜寐,虽休勿休。然顷者贵戚椒房之家,数因恩势,干犯吏


禁,杀人不死,伤人不论。臣恐绳墨弃而不用,斧斤废而不举。近湖阳公主奴杀


人西市,而与主共舆,出入宫省,逋罪积日,冤魂不报。洛阳令董宣,直道不顾,


干主讨奸。陛下不先澄审,召欲加箠。当宣受怒之初,京师侧耳;及其蒙宥,天


下试目。今者,外戚忄乔逸,宾客放滥,宜敕有司案理奸罪,使执平之吏永申其


用,以厌远近不缉之情。”光武纳之。


建武二十年,代戴涉为司徒,在职清俭匪懈。二十三年薨于位,时年七十二。


赐东园梓棺,赙赠甚厚。


茂初在广汉,梦坐大殿,极上有三穗禾,茂跳取之,得其中穗,辄复失之。


以问主簿郭贺,贺离席庆曰:“大殿者,宫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


也。取中穗,是中台之位也。于字禾失为秩,虽曰失之,乃所以得禄秩也。衮职


有阙,君其补之。”旬月而茂征焉,乃辟贺为掾。


贺字乔卿,洛人。祖父坚伯,父游君,并修清节,不仕王莽。贺能明法,累


官,建武中为尚书令,在职六年,晓习故事,多所匡益。拜荆州刺史,引见赏赐,


恩宠隆异,及到宫,有殊政。百姓便之,歌曰:“厥德仁明郭乔卿,忠正朝廷上


下平。”显宗巡狩到南阳,特见嗟叹,赐以三公之服,黼黻冕旒。敕行部去襜帷,


使百姓见其容服,以章有德。每所经过,吏人指以相示,莫不荣之。永平四年,


征拜河南尹,以清静称。在官三年卒,诏书慜惜,赐车一乘,钱四十万。


冯勤字伟伯,魏郡繁阳人也。曾祖父扬,宣帝时为弘农太守。有八子,皆为


二千石,赵魏间荣之,号曰“万石君”焉。兄弟形皆伟壮,唯勤祖父偃,长不满


七尺,常自耻短陋,恐子孙之似也,乃为子伉娶长妻。伉生勤,长八尺三寸。八


岁善计。


初为太守铫期功曹,有高能称。期常从光武征伐,政事一以委勤。勤同县冯


巡等举兵应光武,谋未成而为豪右焦廉等所反,勤乃率将老母、兄弟及宗亲归期,


期悉以为腹心,荐于光武。初未被用,后乃除为郎中,给事尚书。以图议军粮,


在事精勤,遂见亲识。每引进,帝辄顾谓左右曰:“佳乎吏也!”由是使典诸侯


封事。勤差量功次轻重,国土远近,地势丰薄,不相逾越,莫不厌服焉。自是封


爵之制,非勤不定。帝益以为能,尚书众事,皆令总录之。


司徒侯霸荐前梁令阎杨。杨素有讥议,帝常嫌之,既见霸奏,疑其有奸,大


怒,赐霸玺书曰:“崇山、幽都何可偶,黄钺一下无处所。欲以身试法邪?将杀


身以成仁邪?”使勤奉策至司徒府。勤还,陈霸本意,申释事理,帝意稍解,拜


勤尚书仆射。职事十五年,以勤劳赐爵关内侯。迁尚书令,拜大司农,三岁迁司


徒。


先是,三公多见罪退,帝贤勤,欲令以善自终,乃因宴见从容戒之曰:“朱


浮上不忠于君,下陵轹同列,竟以中伤至今,死生吉凶未可知,岂不惜哉!人臣


放逐受诛,虽复追加赏赐赙祭,不足以偿不訾之身。忠臣孝子,览照前世,以为


镜诫。能尽忠于国,事君无二,则爵赏光乎当世,功名列于不朽,可不勉哉!”


勤愈恭约尽忠,号称任职。


勤母年八十,每会见,诏敕勿拜,令御者扶上殿,顾谓诸王主曰:“使勤贵


宠者,此母也。”其见亲重如此。


中元元年,薨,帝悼惜之,使者吊祠,赐东园秘器,赗赠有加。


勤七子。长子宗嗣,至张掖属国都尉。中子顺,尚平阳长公主,终于大鸿胪。


建初八年,以顺中子奋袭主爵为平阳侯,薨,无子。永元七年,诏书复封奋兄羽


林右监劲为平阳侯,奉公主之祀。奋弟由,黄门侍郎,尚平安公主。劲薨,子卯


嗣。卯延光中为侍中,薨,子留嗣。


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


思报之。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憙以因疾报杀,


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仇皆卧自搏。后


病愈,悉自缚诣憙,憙不与相见,后竟杀之。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


“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憙。憙年未二十,既


引见,更始笑曰:“茧栗犊,岂能负重致远乎?”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


诣舞阴,而李氏遂降。憙因进入颍川,击诸不下者,历汝南界,还宛。更始大悦,


谓憙曰:“卿名家驹,努力勉之。”会王莽遣王寻、王邑将兵出关,更始乃拜憙


为五威偏将军,使助诸将拒寻、邑于昆阳。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


拜中郎将,封勇功侯。


更始败,憙为赤眉兵所围,迫急,乃逾屋亡走,与所友善韩仲伯等数十人,


携小弱,越山阻,径出武关。仲伯以妇色美,虑有强暴者,而已受其害,欲弃之


于道。憙责怒不听,因以泥涂伯仲妇面,载以鹿车,身自推之。每道逢贼,或欲


逼略,憙辄言其病状,以此得免。既入丹水,遇更始亲属,皆裸跣涂炭,饥困不


能前。憙见之悲感,所装缣制资粮,悉以与之,将护归乡里。


时,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方憙与奉合谋,


帝以为疑。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赵憙真长者也。”即征憙,引见,赐


鞍马,待诏公车。时,江南未宾,道路不通,以憙守简阳侯相。憙不肯受兵,单


车驰之简阳。吏民不欲内憙憙,憙乃告譬,呼城中大人,示以国家威信,其帅即


开门面缚自归,由是诸营壁悉降。荆州牧奏憙才任理剧,诏以为平林侯相。攻击


群贼,安集已降者,县邑平定。


后拜怀令。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憙下车,闻其二


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听。


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


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


王无复言。既薨,帝追感赵王,乃贳出子春。


其年,迁憙平原太守。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


坐者数千人。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帝从之,乃悉移置


颍川、陈留。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


年,百姓歌之。


二十六年,帝延集内戚宴会,欢甚,诸夫人各各前言“赵憙笃义多恩,往遭


赤眉出长安,皆为憙所济活”。帝甚嘉之。后征憙入为太仆,引见谓曰:“卿非


但为英雄所保也,妇人亦怀卿之恩。”厚加赏赐。


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插并来入朝,


帝令憙典边事,思为久长规。憙上复缘边诸郡,幽、并二州由是而定。


三十年,憙上言宜封禅,正三雍之礼。中元元年,从封泰山。及帝崩,憙受


遗诏,典丧礼。是时,藩王皆在京师,自王莽篡乱,旧典不存,皇太子与东海王


等杂止同席,宪章无序。憙乃正色,横剑殿阶,扶下诸王,以明尊卑。时,藩国


官属出入宫省,与百僚无别,憙乃表奏谒者将护,分止它县,诸王并令就邸,唯


朝晡入临。整礼仪,严门卫,内外肃然。


永平元年,封节乡侯。三年春,坐考中山相薛脩事不实免。其冬,代窦融为


卫尉。八年,代虞延行太尉事,居府如真。后遭母忧,上疏乞身行丧礼,显宗不


许,遣使者为释服,赏赐恩宠甚渥。憙内典宿卫,外干宰职,正身立朝,未尝懈


惰。及帝崩,复典丧事,再奉大行,礼事修举。肃宗即位,进为太傅,录尚书事。


擢诸子为郎吏者七人。长子代,给事黄门。


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视。及薨,车驾往临吊。时年八十四。谥曰正侯。


子代嗣,官至越骑校尉。永元中,副行征西将军刘尚征羌,坐事下狱,疾病


物故。和帝怜之,赐秘器钱布,赠越骑校尉、节乡侯印绶。子直嗣,官至步兵校


尉。直卒,子淑嗣,无子,国除。


牟融字子优,北海安丘人也。少博学,以《大夏侯尚书》教授,门徒数百人,


名称州里。以司徒茂才为丰令,视事三年,县无狱讼,为州郡最。


司徒范迁荐融忠正公方,经行纯备,宜在本朝,并上其理状。永平五年,入


代鲍昱为司隶校尉,多所举正,百僚敬惮之。八年,代包咸为大鸿胪。十一年,


代鲑阳鸿为大司农。


是时,显宗方勤万机,公卿数朝会,每辄延谋政事,判折狱讼。融经明才高,


善论议,朝廷皆服其能;帝数嗟叹,以为才堪宰相。明年,代伏恭为司空,举动


方重,甚得大臣节。肃宗即位,以融先朝名臣,代赵憙为太尉,与憙参录尚书事。


建初四年薨,车驾亲临其丧。时融长子麟归乡里,帝以其余子幼弱,敕太尉


掾史教其威仪进止,赠赗恩宠笃密焉。又赐冢茔地于显节陵下,除麟为郎。


韦彪字孟达,扶风平陵人也。高祖贤,宣帝时为丞相。祖赏,哀帝时为大司


马。


彪孝行纯至,父母卒,哀毁三年,不出庐寝。服竟,赢瘠骨立异形,医疗数


年乃起。好学洽闻,雅称儒宗。建武末,举孝廉,除郎中,以病免,复归教授。


安贫乐道,恬于进趣,三辅诸儒莫不慕仰之。


显宗闻彪名,永平六年,召拜谒者,赐以车马衣服,三迁魏郡太守。肃宗即


位,以病免。征为左中郎将、长乐卫尉,数陈政术,每归宽厚。比上疏乞骸骨,


拜为奉车都尉,秩中二千石,赏赐恩宠,俟于亲戚。


建初七年,车驾西巡府,以彪行太常从,数召入,问以三辅旧事,礼仪风俗。


彪因建言:“今西巡旧都,宜追录高祖、中宗功臣、褒显先勋,纪其子孙。”帝


纳之。行至长安,乃制诏京兆尹、右扶风求萧何、霍光后。时光无苗裔,唯封何


末孙熊为酂侯。建初二年已封曹参后曹湛为平阳侯,故不复及焉。乃厚赐彪钱珍


羞食物,使归平陵上冢。还,拜大鸿胪。


是时,陈事者多言郡国贡举率非功次,故守职益懈而吏事浸疏,咎在州郡。


有诏下公卿朝臣议。彪上议曰:“伏惟明诏,忧劳百姓,垂恩选举,务得其人。


夫国以简贤为务,贤以孝行为首。孔子曰:‘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是以求忠臣


必于孝子之门。’夫人才行少能相兼,是以孟公绰优于赵、魏老,不可以为滕、


薛大夫。忠孝之人,持心近厚;锻炼之吏,持心近薄。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者,


在其所以磨之故也。士宜以才行为先,不可纯以阀阅。然其要归,在于选二千石。


二千石贤,则贡举皆得其人矣。”帝深纳之。


彪以世承二帝吏化之后,多以苛刻为能,又置官选职,不必以才,因盛夏多


寒,上疏谏曰:“臣闻政化之本,必顺阴阳。伏见立夏以来,当暑而寒,殆以刑


罚刻急,郡国不奉时令之所致也。农人急于务而苛吏夺其时,赋发充常调而贪吏


割其财,此其巨患也。夫欲急人所务,当先除其所患。天下枢要,在于尚书,尚


书之选,岂可不重?而间者多从郎官超升此位,虽晓习文法,长于应对,然察察


小慧,类无大能。宜简尝历州宰素有名者,虽进退舒迟,时有不逮,然端心向公,


奉职周密。宜鉴啬夫捷急之对,沉思绛侯木讷之功也。往时楚狱大起,故置令史


以助郎职,而类多小人,好为奸利。今者务简,可皆停省。又谏议之职,应用公


直之士,通财謇正,有补益于朝者。今或从征试辈为大夫。又御史外迁,动据州


郡。并宜清选其任,责以言绩。其二千石视事虽久,而为吏民所便安者,宜增秩


重赏,勿妄迁徙。惟留圣心。”书奏,帝纳之。


元和二年春,东巡狩,以彪行司徒事从行。还,以病乞身,帝遣小黄门、太


医问病,赐以食物。彪遂称困笃。章和二年夏,使谒者策诏曰:“彪以将相之裔,


勤身饬行,出自州里,在位历载。中被笃疾,连上求退。君年在耆艾,不可复以


加增,恐职事烦碎,重有损焉。其上大鸿胪印绶。其遣太子舍人诣中臧府,受赐


钱二十万。”永元元年,卒,诏尚书:“故大鸿胪韦彪,在位无愆,方欲录用,


奄忽而卒。其赐钱二十万,布百匹,谷三千斛。”


彪清俭好施,禄赐分与宗族,家无余财,著书十二篇,号曰《韦卿子》。


族子义,义字季节。高祖父玄成,元帝时为丞相。初,彪独徙扶风,故义犹


为京兆杜陵人焉。


兄顺,字淑文,平舆令。有高名。次兄豹,字季明。数辟公府,辄以事去。


司徒刘恺复辟之,谓曰:“卿以轻好去就,爵位不跻。今岁垂尽,当选御史,意


在相荐,子其宿留乎?”豹曰:“犬马齿衰,旅力已劣,仰慕崇恩,故未能自割。


且眩瞀滞疾,不堪久待,选荐之私,非所敢当。”遂跣而起。恺追之,径去不顾。


安帝西巡,征拜议郎。


义少与二兄齐名,初仕州郡。太傅桓焉辟举理剧,为广都长,甘陵、陈二县


令,政甚有绩,官曹无事,牢狱空虚。数上书顺帝,陈宜依古典,考功黜陟,征


集名儒,大定其制。又讥切左右,贬刺窦氏。言既无感,而久抑不迁,以兄顺丧


去官。比辟公府,不就。广都为生立庙。及卒,三县吏民为义举哀,若丧考妣。


豹子著,字休明。少以经行知名,不应州郡之命。大将军梁冀辟,不就。延


熹二年,桓帝公车备礼征,至霸陵,称病归,乃入云阳山,采药不反。有司举奏


加罪,帝特原之。复诏京兆尹重以礼敦劝,著遂不就征。灵帝即位,中常侍曹节


以陈蕃、窦氏既诛,海内多怨,欲借宠时贤以为名,白帝就家拜著东海相。诏书


逼切,不得已,解巾之郡。政任威刑,为受罚者所奏,坐论输左校。又后妻骄姿


乱政,以之失名,竟归,为奸人所害,隐者耻之。


赞曰:“湛、霸奋庸,维宁两邦。淮人孺慕,徐寇要降。弘实体远,仁不忘


本。憙政多迹,彪明理损。牟公简帝,身终上衮。


译文:


伏湛字惠公,是琅邪柬武人。


九世祖伏胜,字子贱,就是人们说的济南伏生。


伏湛的高祖父伏孺,在武帝时,客居束武讲学,殷是把家安在那里。


父亲伏理,是当世名儒,用《诗经》教成帝,做高密太傅,自成一家学说。


伏湛生性孝顺友爱,年轻时继承父亲的学业,教授几百人。


成帝时,靠父亲的功绩做博士弟子。


五次升迁后,到王莽时做绣衣执法,受命督察大奸,升任后队属正。


更始帝登位,任用他做平原太守。


当时突然兵乱兴起,天下惊慌骚动,而伏湛独自很安逸,教学不停止。


他对妻子儿女说:“如果一季粮食役有收成,国君吃不下饭;如今百姓都饿,为什么我们独自饱餐?”于是大家一道吃粗粮,把俸禄全分送乡邻,来他家作客的一百多家。


当时他家有个管事的一向有力气,商量想为伏湛起兵,伏湛恨他蛊惑大家,立即抓住杀了他,把人头在城中示众,来晓论百姓,从此官民信任并归向他,郡内得以安定。


平原一郡,是伏湛保全的。


光武帝登位,知道伏湛是名儒老臣,想让他主管机要,召拜尚书,派他主管制定旧有制度。


当时大司徒邓禹西征关中,皇帝认为伏湛才能胜任宰相,拜任他做司直,行大司徒事。


皇帝车驾每每出外征战,他常留京镇守,总管各部门。


建武三年,终于代替邓禹做大司徒,封阳都侯。


当时彭宠在渔阳反叛,皇帝想亲自征讨他,伏湛上疏劝说道:“臣听说文千受命讨伐五个国家,必先以之询问同姓,然后和群臣商议,加上用蓍草龟甲占卜,来确定行动,因此谋划就会成功,占卜就会吉利,战斗就会获胜。


《诗经》说:‘帝对文王说,询问你的族人,会集你的兄弟,带上你的云梯,以及你的战车,来攻打崇国。


’崇国人坚守城池,文王撤兵修文德然后再攻伐,原因是重视人命,相机行事,因此三分天下他占有二分。


陛下承大乱紧急的时候,禀受天命做皇帝,光宗耀祖,前后四年,攻灭檀乡,制服五校,降服铜马,攻破赤眉,诛杀邓奉等人,不算没有功绩。


如今京城空虚,费用不足,没有能使近处降服却先对付边塞之外;况且渔阳的地方,紧挨北狄,狡猾的敌人受困逼,必定求助北狄的帮助。


另外现在所经过的县镇,尤其穷困。


种田的人家,大多在城市,听说官兵要来,应当已经把粮食收藏好了。


大部队远行二千多里,人马疲劳,运粮艰难。


现在充州、豫州、青州、冀州,是中原的城市,但盗贼横行,没有来得及听从教化。


渔阳以束,本是边塞土地连接塞外敌人,赋税很少。


平安的年代,尚且依靠内地郡县,何况现在荒芜消耗,哪值得先图谋攻取?而陛下舍近求远,避易就难,四方惊疑奇怪,百姓害怕,这的确是臣感到疑惑的。


还是希望陛下向速处观察文王重视用兵广泛谋划,往近处考虑征伐前后的事宜,询问有关官吏,让他们献出全部计策,采纳其中好的,由陛下来考虑选择,以中原的利益为忧念。”皇上看了他的奏章,终于没有亲自出征。


当时贼人徐异卿等一万多人占据富平,连续攻打他不投降,只说“愿意向司徒伏公投降”。


皇帝知道伏湛被青州、徐州人信服,派他到平原,徐异卿等人当天归降,被护送去洛阳。


伏湛即使在紧急状态中,也一定讲求文德,认为礼乐是政治教化的首要问题,混乱中仍然不能离开。


这一年他奏请举行乡饮酒礼,终于施行这一礼仪。


这年冬天,皇帝车驾征伐张步,留伏湛镇守京城。


当时在高庙举行蒸祭,而河南尹、司隶校尉在庙中争论,伏湛没有报告皇帝,坐罪被免官。


六年,改封不其侯,食邑三千六百户,派他去封地。


后来南阳太守杜诗上书推荐伏湛说:“臣听说唐、虞靠得力大臣而稳定,文王因多有贤士安宁,因此《诗经》称‘济济,,《尚书》说‘良哉’。


臣杜诗私下看到前任大司徒阳都侯伏湛,自从入学,品行终无污点,诚实好学,恪守规矩,经学可做别人的老师,品行可算别人的表率。


先前在河内朝歌以及在平原,官民敬畏爱戴他,效法学习他。


遇上时代变乱,兵乱不停,他守节持重,有不可改变的志向。


陛下深知他的才能,以宰相的重要地位来显扬他,广大贤士百姓,敬仰他的道德行义。


因小过失被贬斥,长期不再任用,有见识的人感到可惜,儒士觉得痛心,臣私下担忧这件事。


伏湛相貌堂堂,是国家的光荣;他的智慧谋略,是朝廷的智囊。


儿时磨砺自己的志向,年老不衰。


才能足以引导王室,名声足以传播开给远方的人作示范。


古时挑选诸侯来做公卿,因此四方的人回头,仰望京城。


栋梁之臣,应做辅佐大臣,出入宫禁,补缺抬遣。


臣杜诗愚笨,不能够知晓宰相人才,私下心中小小的想法,岂敢不全说出来。


臣先前做侍御史,呈上秘密奏章,说伏湛公正清廉,爱护下人,好恶分明,家庭历代研究儒学,一向保持名誉信义,通晓经学修养品行,通晓国家政事,尤其适合在皇帝身边伺候,在左右进言。


旧制度九州岛设五个尚书,令一郡两个人,可以用伏湛代替。


这很遭主政的人的非议。


但臣杜诗蒙受朝廷恩遇深厚,所说的的确对国家有好处,即使死也没有遣憾,因此又越职冒昧地把这事报告陛下。”十三年夏,朝廷征召伏湛,皇帝命令尚书选拜官的日子,没来得及到任,因为皇上宴会召见时他中暑,病重去世。


赐给棺材,皇帝亲临吊唁祭奠,派使者送葬修坟。


伏湛有两个儿子:伏隆、伏翕。


伏翕继承爵位,去世后,儿子伏光继嗣。


伏光去世,儿子伏晨继嗣。


伏晨廉恭仁爱,爱好学问尤其专一,因为孙女做顺帝的贵人,任奉朝请,进位特进。


去世后,儿子伏无忌继嗣,也继承家学,博学多识,顺帝时,做侍中屯骑校尉。


永和元年,皇帝诏令伏无忌和议郎黄景校定宫中图书《五经》、诸子百家、艺术。


元嘉年问,桓帝又诏命伏无忌和黄景、崔洼等共同编撰《漠记》。


他又自己采集古今史实,编纂大事集要,叫做《伏侯注》。


伏无忌去世,儿子伏质继嗣,官做到大司农。


伏质去世,儿子伏完继嗣,娶桓帝的女儿阳安长公主。


女儿是孝献皇后。


曹操杀死皇后,诛杀伏氏,封邑撤除。


当初,从伏生以后,伏家世代传授经学,清静不争,因此柬州人把他家叫做“伏不斗”。


伏隆字伯文,年轻时因节操成名,任郡督邮。


建武二年,到怀官,光武很亲近接待他。


当时张步兄弟各自拥有强大的军队,占据齐地,拜任伏隆做太中大夫,带符节出使青徐二州,招降郡国。


伏隆发送檄文给各郡国说:“先前,奸臣王莽,杀害皇帝盗取帝位,宗室起兵,铲除乱人诛杀王莽,因此大家拥立圣公,来主持国家。


但他任用奸臣,杀害忠良,三王作乱,盗贼横行,违背天意,终于被赤届杀害。


皇天保佑汉室,圣明的人应运而生,陛下大发神威,以少胜多。


因此王寻、王邑以百万大军,在昆阳被打得大败溃散,王郎率所有赵地军队,在邯郫被打得土崩瓦解,大肜、高胡望见军旗就跑掉了,铁腔、五校也无不被打败。


梁王刘永,因是宗室成员,受封为侯王,不知满足,自找祸害,于是封爵任官,做出大逆不道的事。


如今虎牙大将军屯兵十万,已经攻克睢阳,刘永逃走,家已被族灭。


这是各位听说过的。


你们不事先替自己考虑,后悔怎么来得及?”青州、徐州的贼兵得到文告后很恐慌,获索贼人右师郎等六股贼兵立即全部投降。


张步派使者随伏隆到朝廷上书,进贡觼鱼。


这年冬天,拜任伏隆为光禄大夫,又出使去张步处,并和新任青州太守和都尉一起东行,诏书命令伏隆可以直接任命县令以下官员。


伏隆招抚安慰,许多地方都投降归附。


皇上嘉奖他的功劳,把他比作郦生。


就地拜任张步为东莱太守,而刘永也派使者封张步为齐王。


张步贪恋侯王的爵位,犹豫不决。


伏隆开导他说:“高祖和天下约定,不是刘氏不能封王,现在可以做十万户侯了。”张步想留伏隆和他一起守卫二州,伏隆不肯,想回朝廷复命,张步于是拘禁伏隆而接受刘永封爵。


伏隆派密使上书说:“臣伏隆出使没有功劳,被叛贼拘禁,虽身在危难,舍命不顾。


另外官民得知张步反叛,心中不愿归依他,希望朝廷按时出兵,不要担心臣伏隆。


臣伏隆能活着回朝廷,被有关部门处死,这是我最大的心愿。


如果死在敌人手中,就把父母兄弟长托给陛下了。


陛下和皇后、太子永远享受万国,和上天一样无边无际。”皇上见到伏隆的奏书,召见伏隆的父亲伏湛流着眼泪把伏隆的奏书给他看并说:“伏隆可以说是具有苏武一样的节操。


恨不能且答应他并立即把他救回来!”之后张步终于杀伏隆,当时人无不痛惜悲哀。


五年,张步被平定,皇上到北海,诏书命令伏隆的二弟伏咸收伏隆的尸体,赐给棺材盛殓,太中大夫护送丧事,诏书通知琅邪修建坟墓,任用他儿子伏瑷为郎中。


侯霸字君房,是河南密县人。


族父侯渊,因是宦官而有才能,在元帝时做官,帮助石显等人管理中书,号称大常侍。


成帝时,任用侯霸为太子舍人。


侯霸矜持严肃有威风,家财千金,不事家产,潜心好学,师从九江太守房元,研究《谷梁春秋》,做房元的助理讲经人。


王莽初年,五威司命陈崇推荐侯霸品德好,升任随县县令。


县辖土地广阔,靠近江湖,而亡命之徒多有做强盗的。


侯霸到任,立即立案诛杀豪强,派兵捕捉山中强盗,县内清静。


两次升迁后任执法刺奸,查问有权有势的人,无所疑惧。


后来任淮平大尹,治理政事很有名。


等王莽失败,侯霸修城坚守,最终保住了全郡。


更始元年,派使者召侯霸,百姓老少相随大声痛哭,拦住使者的车子,有人躺在道路中间,大家都说:“想请侯君再留一年。”百姓甚至告诫正哺乳的妇女不能养着孩子,侯君要走,一定不能保护大家。


使者担心侯霸受召,临淮一定会乱,不敢给他诏书,并把情况上奏朝廷。


恰逢更始帝失败,道路不通。


建武四年,光武召侯霸和自己相会寿春,拜任为尚书令。


当时没有典籍,朝廷又缺少老臣,侯霸通晓典章制度,收集遣漏文献,逐条奏呈前代好的政策法令对当代有益处的,全部获得实施。


每年春天下赦免罪犯的诏书,应合四季的节令,都是侯霸的建议。


第二年,代替伏湛任大司徒,封关内侯。


在职期间明察事理坚持正义,奉公不屈。


十三年,侯霸逝世,皇上十分悲伤,亲自前去吊唁,颁布诏书说:“只有侯霸行善积德、保持清廉,处理政事九年。


根据漠家旧制度,拜任丞相的当天,封为列侯。


朕因军队在外,功臣没有封,依忠臣之义,不想逾越规矩,因而没有等到受封,突然去世。


哎呀真悲痛啊!”于是追封赠谧侯霸为则乡哀侯,食邑二千六百卢。


儿子侯昱继龚。


临淮官民一起为他建庙,四季祭祀。


任用沛郡太守韩歆代替侯霸做大司徒。


韩歆字翁君,南阳人,因跟随光武征战有功,封扶阳侯。


他有意见喜欢直说,没有隐讳,皇上常常不能接受。


曾在朝会的时候,听皇上读隗嚣、公孙述往来书信,韩歆说:“亡国的君主都有才,桀和纣也有才。”皇上很生气,认为他是讥讽。


韩歆又论证说要遭凶年,指天戳地,言辞急切,因此获罪罢官回家乡。


皇上还不消气,又派使者去宣读诏书责骂他。


司隶校尉鲍永一再请求免他的罪而没有实现,韩歆以及儿子韩婴最终自杀。


韩歆一向名气很大,死于无罪,大家都不满,皇上于是追赐钱粮,依完整的礼仪安葬韩歆。


后来千乘欧阳歙、清河戴涉相继接任为大司徒,因事坐罪下狱而死,从此大臣都不愿担任这一职务。


后来河内蔡茂、京兆玉况、魏郡冯勤,都是逝世于大司徒任上。


玉况字文伯,生性聪敏,任陈留太守,以品德教育百姓,升任司徒,四年后逝世。


韩昱后来改封于陵侯,永平年间兼任太仆。


韩昱去世,儿子韩建继袭。


韩建去世,儿子韩昌继袭。


宋弘字仲子,是京兆长安人。


父亲宋尚,成帝时官做到少府。


哀帝登位,因不肯依附董贤,违背其意愿而获罪。


宋弘年轻时性格温和,哀平年间任侍中,王莽时任共工。


赤眉攻入长安,派使者召宋弘,他被逼无奈,走到渭桥,自己跳河,家人把他救出来,于是装死得以免召。


光武帝登位,召拜为太中大夫。


建武二年,代替王梁任大司空,封枸邑侯。


他把所获得的地租俸禄分给族人,家无余财,因清雅的品行获得称誉。


改封宣平侯。


光武帝曾问他谁是学识渊博的人,宋弘于是推荐沛国桓谭才学有名,几乎能赶得上杨雄和刘向父子,于是召见桓谭拜任为议郎、给事中。


皇上每次宴会,就让他弹琴,喜欢听他弹出的繁杂的音乐。


宋弘听了之后不高兴,后悔推荐他,等桓谭从内宫出来,穿好朝服坐在官衙内,派小吏召见桓谭。


桓谭到后,不给他座席并责怪他说:“我推荐你的目的,是想让你用道德来辅助皇上,但现在你多次弹奏郑乐来扰乱‘雅颂,正音,你不是一个忠诚正宜的人。


能自己改掉么?还是让我依法来治你的罪呢?”桓谭磕头道歉,许久之后纔放他走。


后来又大会群臣,皇上让桓谭弹琴,桓谭看到宋弘,失去常态。


皇上奇怪地问他,宋弘于是离席脱帽道歉说:“我推荐桓谭的目的,是希望他能以忠诚正直来引导皇上,他却使皇上喜欢听郑乐,是我的罪过。”皇上脸色严肃地向宋弘道歉,让桓谭换回衣服,从此后就不再让桓谭任给事中。


宋弘推举贤人冯翊、桓梁三十多人,有些相继担任公卿。


宋弘曾见皇上,皇上坐在新屏风前,屏风上画着仕女,皇上多次回头看屏风。


宋弘脸色凝重地说:“没有见过喜欢美德如喜欢美色的人。”皇上立即撤掉屏风,笑着对宋弘说:“听到符合道义的话就服从,行么?”宋弘回答说:“陛下修养品德,我非常高兴。”当时皇上的姐姐湖阳公主刚死了丈夫,皇上和她一起议论朝廷大臣,暗中观察公主的意思。


公主说:“宋公的相貌品德,各位大臣没有人赶得上。”皇上说:“来想想办法。”后来宋弘被召见,皇上让公主坐在屏风后面,于是对宋弘说:“俗话说地位尊贵了就换朋友,家中有钱了就换老婆,这是人的本性么?”宋弘说:“我听说卑贱时的朋友不能忘,共患难的老婆不能离。”皇上回头对公主说:“这事办不成了。”宋弘任职五年,因弹劾上党太守没有证据获罪,罢官回家。


几年后去世,没有儿子,封国撤销。


宋弘的弟弟宋嵩,以刚强孝顺闻名,官做到河南尹。


宋嵩的儿子宋由,元和年问任太尉,因与实惠结党获罪,诏书命令他罢官回老家,自杀。


宋由有两个儿子:宋漠、宋登。


宋登见《儒林传》。


宋汉字仲和,以经术品行著名,推举为茂才,四次升迁后任西河太守。


永建元年,任束平相、度辽将军,修养节操,以有威望恩信著称。


升太仆,上书称病请求退职,拜任太中大夫,去世。


皇上有诏书说:“太中大夫宋汉,品行纯洁,正直无邪。


先前在边疆,多次统管军队,抚慰异族,没有不建功勋昀,兵车整肃,边民安宁。


朕根据他的功劳,授任九卿之职。


因病退职让位,保持节操更为坚定。


本拟授予三公的职务,未及实行而就去世。


朝廷哀悼,怆然悲痛。


《诗经》不是说么:‘谋建大功,赏赐福禄。


’命令将相大夫出席他的葬礼,加赐钱十万,入殓的时候,给他穿用白丝线缝制的羊羔皮衣。”儿子宋则,字符矩,任鄢陵县令,也有名声。


推荐同郡韦着、扶风法真,号称能识贤才。


宋则的儿子十岁,和家奴一起用弩弓射箭,家奴的弓因弦断而发箭,误中宋则的儿子,立即就死了。


家奴磕头请求宋则杀了自己,宋则问明情由后饶恕了家奴。


颖川荀爽认为这是很好的美德,当时人也佩服他。


论曰:中兴以后,位居将相总揽大权的人太多了,能因所担任的职务成名的,难道不都是先注重道德礼仪而后使用刑名法律的么?因此惠公匆匆,急于实施乡射的礼仪;君房入朝,首先奏请施行宽缓的政令。


见识远大的人不急功近利,道德深厚的人功大影响速,这就是志士仁人以此为出发点的原因。


有道德的人因施行道义而有所收获,固然可贵;施行道义而无所收获,本身也是一种收获。


宋弘劝皇上不听郑卫的音乐,戒绝女色,真有《关雎》的风采呀!蔡茂字子礼,是河内怀县人。


哀帝、平帝年问因儒学出名,受召试任博士,在回答策问时陈述灾变,因成绩优等被提拔为议郎,升任侍中。


遇上王莽掌朝政,称病自己退职,不在王莽的朝廷做官。


适逢天下纷乱,蔡茂一向和窦融交好,于是避难投奔他。


窦融想任用他做张掖太守,他坚决推辞不就任。


每次发给俸禄补给,他只计算人口拿够罢了。


后来和寅融一起受召,又拜任为议郎,两次升迁后任广汉太守,因政绩有名。


当时阴氏的门客在郡内多次违反官府禁令,蔡茂总是纠弹审查,无所回避。


适逢洛阳县令董宣弹劾湖阳公主,皇上开始时愤怒地逮捕了董宣,不久又赦免了他。


蔡茂喜欢董宣的刚正,想让朝廷限制皇亲国戚,就上书说:“臣听说振兴教化,一定要从进用贤才开始;使国家富强人民安定,没有比惩治恶人更重要的。


陛下圣德当兴,再承天命,登位以来,天下安定。


实在应该早起晚睡,该休息也不能休息。


但近来皇亲外戚之家,多次凭借权势,冒犯官府禁令,杀了人也不判死刑,伤了人也不判罪。


臣担心法律废弃不用,刑罚弃置不用。


最近湖阳公主的家奴在西市杀人,却和公主同车,出入皇宫,负罪多日,冤死者的仇没有得报。


洛阳县令董宣,正直不顾得罪皇室,冒犯公主追讨奸人。


陛下不先澄清事实,召他来要加以刑罚。


当董宣遭逮捕的时候,京城的人都等着进一步的消息;等他被赦免,天下人都擦亮了眼睛。


如今外戚骄纵,门客放肆,应命有关部门处治罪犯,使秉公执法的官吏永远能被任用,从而来满足远近人民的心。”光武采纳了他的建议。


建武二十年,代替戴涉任司徒,在任期间清廉俭朴从不懈怠。


二十三年逝世于官任上,这一年七十二岁。


赐给束园制作的棺材,赏赐助葬费很多。


蔡茂当初在广汉,梦见自己坐在大殿上,房梁上有三株谷穗,蔡茂跳起来拿,拿到中间的那一棵,又弄丢了。


他拿这个梦问圭簿郭贺,郭贺离开座位祝贺他说:“大殿,是宫府的形象。


房梁上有禾谷,是臣子高等禄位的征兆。


拿到中间的一株,是获得中台的职位。


文字上‘禾’加‘失”是‘秩’,虽说是丢失了,实际是得到禄秩的象征。


皇上有过失,你去帮助他吧。”不满一个月蔡茂受召见,于是他聘用郭贺做掾吏。


犯公主追讨奸人。


陛下不先澄清事实,召他来要加以刑罚。


当董宣遭逮捕的时候,京城的人都等着进一步的消息;等他被赦免,天下人都擦亮了眼睛。


如今外戚骄纵,门客放肆,应命有关部门处治罪犯,使秉公执法的官吏永远能被任用,从而来满足远近人民的心。”光武采纳了他的建议。


建武二十年,代替戴涉任司徒,在任期间清廉俭朴从不懈怠。


二十三年逝世于官任上,这一年七十二岁。


赐给束园制作的棺材,赏赐助葬费很多。


蔡茂当初在广汉,梦见自己坐在大殿上,房梁上有三株谷穗,蔡茂跳起来拿,拿到中间的那一棵,又弄丢了。


他拿这个梦问圭簿郭贺,郭贺离开座位祝贺他说:“大殿,是宫府的形象。


房梁上有禾谷,是臣子高等禄位的征兆。


拿到中间的一株,是获得中台的职位。


文字上‘禾’加‘失”是‘秩’,虽说是丢失了,实际是得到禄秩的象征。


皇上有过失,你去帮助他吧。”不满一个月蔡茂受召见,于是他聘用郭贺做掾吏。


游君,都是气节,不在王莽朝做官。


郭贺懂法律,多次升迁,建武年问为尚书令,在任六年,通晓办事惯例,对处理政事多有帮助。


拜任剂州刺史,被带去见皇上受赏赐,恩宠有加。


等到任上,有突出政绩。


百姓得到便利,唱歌称赞他说:“道德仁慈又明察的郭乔卿,忠于朝廷,上下安定。”显宗巡枧到南阳,他特别受到赞赏,赐给他三公的服饰,官服官帽。


命令他巡视属地时去掉车上的帷帐,让百姓可以看到他的官服,来表彰他这样有道德的人。


他每经过一地,官民指着他互相提醒,无不觉得他光荣。


永平四年,召拜为河南尹,治理政事以清静无为著称。


在任三年去世。


皇上下诏书哀悼他,赐给车子一辆,钱四十万。


冯勤字伟伯,是魏郡繁阳人。


曾祖父冯扬,宣帝时任弘农太守。


有八个儿子,都做二千石的官,赵魏之间觉得这很荣耀,称他为“万石君”。


兄弟身材都魁梧,只有冯勤的祖父冯偃,身高不满七尺,常常以身材矮小感到羞耻,怕子孙像他,于是替儿子冯伉娶了个高个子妻子。


冯伉生冯勤,身高八尺三寸。


八岁会算术。


最初担任太守跳期的功曹,以有才能著称。


跳期常随光武帝征战,政事全部交给冯勤。


冯勤同县人冯巡等起兵响应光武帝,计划没有成功而被豪富焦廉等人所反,冯勤就带领母亲兄弟及宗族亲戚回到跳期身边,跳期把他们全看作是心腹之人,把冯勤推荐给光武帝。


冯勤开始没有被任用,后来纔被拜任为郎中,供职尚书。


因谋划军粮问题,每件事都精心用力,于是受到光武帝的亲近和赏识。


每次被召见,皇上就对周围的人说:“真是个好官!”从此让他主管诸侯封赏事宜。


冯勤统计衡量功劳的大小,封地的远近,土地的肥沃与瘠薄,依次封赏,没有人不满足心服的。


从此分封爵位的制度,没有冯勤就不能确定。


皇上更认为他有才能,尚书省各种事务,都让他总管。


司徒侯霸举荐前任梁县县令间杨。


间杨先前多次提过意见,皇上常讨厌他。


见到侯霸的奏章,怀疑其中有奸私,非常生气,赐给侯霸诏书说:“崇山、幽都哪里可以流放,舞铁一下杀你头。


你是想以身试法呀?还是想杀身成仁啊?”派冯勤拿着诏书到司徒府。


冯勤回朝,陈述侯霸的本来用意,申明事理,皇上怒气渐消,拜任冯勤为尚书仆射。


任职十五年,因功劳赐给关内侯爵位。


升任尚书令,拜任大司农,三年后迁任司徒。


此前担任过三公的人大多因罪被贬退,皇上认为冯勤贤能,想让他有个好结果,就乘宴会接见时不慌不忙地劝告他说:“朱浮上不忠于国君,下欺压同僚,最终因此获罪直到现在,死活吉凶都不知道,难道不可惜么!臣子被流放被杀,即使事后再加以赏赐祭奠,也不足以抵偿可贵的人生。


忠臣孝子,光耀前代,你应以他们为榜样。


能够一心忠于国家,事奉君主没有二心,那么爵位与赏赐使你万世光荣,功名永远流传,怎能不努力呢?”冯勤更加恭俭尽心,人称能胜任三公的职务。


冯勤的母亲八十岁,每次参加朝见,皇上命令她不要下拜,并让侍者扶她上殿,看着诸王公主说:“让冯勤尊贵受宠的,是这位母亲。”他受皇上的亲近和器重就像这样。


中元元年,冯勤逝世,皇上悼念怜惜他,派使者吊唁祭奠,赐给他家束园棺椁,赠给助葬费超标准。


冯勤有七个儿子。


长子冯宗继袭,官做到张掖属国都尉。


中间的儿子冯顺,娶平阳长公主,官至大鸿胪。


建初八年,以冯顺的中间的儿子冯奋继承公主的爵位为平阳侯,逝世,没有儿子。


永元七年,皇上下诏书又封冯奋的哥哥羽林右监冯劲为平阳侯,负责公主的祭祀。


冯奋的弟弟冯由,黄门侍郎,娶平安公主。


冯劲逝世,儿子冯卯继袭。


冯卯延光年间任侍中,逝世,儿子冯留继袭。


赵憙字伯阳,是南阳宛县人。


年轻时有节操。


堂兄被人杀害,没有儿子,赵憙十五岁,时常想着报仇。


于是带着兵器约好朋友,后来终于前去寻仇。


仇人们全部生了病,没有人抵抗。


赵憙认为乘别人生病报仇杀人,不是仁爱的人所应做的,就暂且放过他们而离开了,回头对仇人说:“你们如果病好了,躲我远远的。”仇人都趴着叩头。


后来病好了,仇人们全自己把自己绑好来见趟憙,赵惠不和他们见面,后来终于杀了仇人。


更始帝登位,舞阴大姓李氏占据县城不肯投降,更始帝派柱天将军李宝招降,不肯,说:“听说宛县趟氏有个独孙子趟憙,讲信义很有名,我愿意向他投降。”更始帝就召见趟憙,赵憙年纪不满二十岁,被引见后,更始帝笑着说:“小牛犊子,哪能驮重东西走远路呢?”随即任命他为郎中,代理偏将军事务,派他去舞阴,而李氏终于投降。


赵憙于是进入颖川,攻打各处不肯投降的人,到达汝南地界,返回宛县。


更始帝非常高兴,对趟憙说:“你是千里马,努力做事。”恰逢王莽派王寻、王邑率兵出关,更始帝就拜任赵憙为五威偏将军,让他协助各位将军在昆阳抗击王寻、王邑。


光武打败王寻、王邑时,赵憙受伤,有战功,回朝后被拜任为中郎将,封勇功侯。


更始失败后,趟憙被赤眉军包围,被逼急了,就从房上逃走了,和与他处得好的韩仲伯等几十个人,带着年少体弱的,翻山越岭,一直逃出武关。


仲伯因妻子长相漂亮,担心有要强奸他妻子的,而自己也会受害,要把妻子丢在路上。


赵憙愤怒地责骂他也不听,于是用泥涂在仲伯妻子的脸上,把她装在小车上,亲自推着小车。


每次路上遇上贼兵想抢人的,赵憙就说她病重的情况,因此得以免受污辱。


进入丹水县后,遇上更始帝的亲属,都光着身子赤着脚很狼狈,又饿又累无法走路。


趟憙见到后伤心感慨,把所带的布匹粮食,全部给了他们,并将他们护送回故乡。


当时邓奉在南阳反叛,趟憙一向和邓奉处得好,多次送信严厉地责骂他,而那些说坏话的人就说赵惠和邓奉合谋,皇上怀疑这件事。


等邓奉失败,皇上得到趟憙的信,纔吃惊地说:“趟憙真是有道德的人。”立即召见趟憙,被引见后,赐给马鞍和马匹,为待诏公交车。


当时江南还没有降服,道踣不通,任命赵憙为简阳侯相。


趟憙不肯领兵,一个人骑着马去简阳。


筒阳官民不想让趟憙进城,趟憙就劝导晓谕,喊城中主管官员,告诉他国家的威望信誉,守城主帅立即打开城门当面绑好自己来投降,从此各处的营垒全部投降。


剂州太守上书说赵憙的才能可以处理繁杂的事务,皇上下诏书任命他为平林侯相。


攻打贼兵,安抚已经投降的人,县镇安定。


后来拜任怀县县令。


大姓李子春先前任琅邪相,又奸又猾,百姓很怕他。


趟憙到任,听说他两个孙子杀人的事没有被揭发,立即追查其中的奸情,逮捕审讯李子春,他两个孙子自杀了。


京城中替李子春说情的几十起,他终究不听。


这时趟王刘良生病将死,皇上亲自看望赵王,问他想说什么。


趟王说:“我一向和李子春交情深,如今他犯罪,怀县县令赵憙要杀他,我希望饶他一命。”皇上说:“官吏守法,法律不可不遵。


再说说别的要求吧。”赵王不再说话。


赵王逝世后,皇上追思趟王,就放出了李子春。


这一年,升任趟憙为平原太守。


当时平原有许多强盗,赵憙和各郡一起追捕,杀死他们的头领,其余党应判罪的有几千人。


趟憙上书称“惩罚坏人仅限于其本人,可把其它人全搬迁到京城附近的郡”。


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就把那批人全部搬迁到颖川、陈留。


于是推荐提拔有善行的人,诛杀铲除坏人。


后来青州受大面积蝗灾,蝗虫侵入平原境内就死,连年丰收,百姓都歌颂他。


二十六年,皇上邀集亲戚举行宴会,很高兴,各位夫人分别上前说“赵憙很讲恩义,先前遭赤眉兵乱逃出长安,我们都是他所救活的”。


皇上非常赞许他。


后来召赵憙入朝任太仆,皇上接见时对他说:“你不祇是被英雄所保举,夫人们也都感激你的恩情。”厚加赏赐。


二十七年,拜任太尉,赐爵位为关内侯。


这时南单于降服,乌桓、鲜卑一起来朝贡,皇上命令赵憙主管边疆事务,考虑作长远打算。


赵憙上书请求恢复沿边疆的各个郡,幽州、并州二州从此确定下来。


三十年,趟憙上书说皇上应祭泰山,行三雍的礼仪。


中元元年,赵憙随皇上祭泰山。


等到皇上崩逝,赵憙接受遣诏,主持丧礼。


当时藩王都在京城,自从王莽篡位后,旧出典章制度不复存在,皇太子和东海王等人夹杂同座,杂乱无序。


趟惠就面色严肃,扶剑站在殿前台阶上,把藩王们扶下大殿,来明确地位的尊崇与卑下。


当时藩国的官员出入官内朝中,和百官没有区别,赵憙就上书请求让谒者带着,分别停留在别的县,藩王们全部命令他们回府第,祇在早晚上朝进宫。


整顿礼仪,严格门卫制度,朝廷内外都很肃敬。


永平元年,封节乡侯。


三年春,因审讯中山相薛修的事不符实情获罪免官。


这年冬,代窦融任卫尉。


八年,代虞延兼太尉事务,在官署理事如同实授。


后来遇上母亲的丧事,上书请求亲自服丧守孝,显宗不答应,派使者替他脱掉丧服,赏赐恩宠很是深厚。


赵憙内管官廷警卫,外行宰相职责,能公正地处理政务,从没有懈怠偷懒过。


等到皇上崩逝,他又主持丧事,第二次送走死去的皇上,丧礼圆满完成。


肃宗登位,他升任为太傅,主管尚书事务。


提拔他的儿子七个人做郎官。


长子赵代,供职黄门。


建初五年,赵憙病重,皇上亲自前去探视。


等他逝世,皇上前去祭吊。


这一年他八十四岁。


谧号正侯。


儿子趟代继袭,官做到越骑校尉。


永元年问,任代理征西将军刘尚的副官征讨羌人,因事获罪被投入监狱,生病而死。


和帝可怜他,赠给他家棺椁钱币布匹,追赠越骑校尉、节乡侯官印。


儿子趟直继袭,官做到步兵校尉。


赵直去世,儿子趟淑侯继袭,没有儿子,封国撤销。


牟融字子优,是北海安丘人。


年轻时学问渊博,以《大夏侯尚书》教学生,学生几百人,在乡里很有名。


因司徒推举他为茂才而任丰县县令,治政三年,县内没有诉讼,政绩为州郡第一。


司徒范迁推荐牟融忠诚公正,学问品行兼备,应在朝廷任职,并把他治理政事的情况上报。


永平五年,入朝代鲍昱任司隶校尉,有许多举荐和纠正过失的举措,百官都敬畏他。


八年,代替包咸任大鸿胪。


十一年,代替鲑阳鸿任大司农。


这时显宗正日理万机,公卿经常上朝集会,每每请他参预商议朝廷政事,审理诉讼。


牟融学问好才能强,善于识论,朝廷大臣都佩服他的才干。


皇帝多次慨叹,认为他的才能可以胜任宰相职务。


第‘年,代替伏恭任司空,举止端方持重,很有大臣风范。


肃宗登位,因牟融是前朝名臣,让他代替赵憙任太尉,和赵憙一起总管尚书事务。


建初四年逝世,皇上亲自前去参加葬礼。


当时牟融的大儿子牟麟回乡里,皇上因为他的其余的儿子年纪小,命令太尉掾史教育他们仪容举止,追赠名爵赐给助葬费,显示出皇上对他的宠信与亲近。


又在显节陵下赐给他坟地,任命牟麟为郎官。


韦彪字孟达,是扶风平陵人。


高祖韦贤,宣帝时任丞相。


祖父韦赏,哀帝时任大司马。


韦彪十分孝顺,父母去世,伤心地守丧三年,不出草棚子的门。


服丧期满,瘦得都变了样子,治疗了好几年纔好。


喜欢学问,见识广博,被称作是儒学宗师。


建武末年,推举为孝廉,拜任郎中,因病免官,又回乡教授学生。


安贫乐道,淡泊功名,三辅的儒士无不敬仰他。


显宗听到他的名气,永平六年,召见他任命为谒者,赐给他车马衣服,三次升迁后任魏郡太守。


肃宗登位,他因病免官。


受召任左中郎将、长乐卫尉,多次提出治政建议,常以宽厚为宗旨。


等到上书请求告老回乡,拜任为奉车都尉,官阶为中二千石,受赏赐受宠幸,像皇帝的亲戚一样。


建初七年,皇上巡视西部,任用韦彪暂以太常职位跟着,多次受到召见,问他有关三辅的旧事,以及礼仪风俗。


韦彪乘机建议说:“这次西上巡视老都城,应追记高祖、中宗时的功臣,嘉奖褒扬他们祖上的功劳,记载他们的子孙世系。”皇上采纳了他的建议。


走到长安,皇上下令京兆尹、右扶风的地方官寻访萧何、霍光的后代。


当时霍光没有后人,只封萧何的裔孙萧熊为酆侯。


建初二年已经封曹参的后人曹湛为平阳侯,所以这次不再封曹氏。


于是赏赐韦彪许多钱物美食,让他回平陵上坟。


回朝,拜任为大鸿胪。


这时议论政事的人有很多说各州郡封国推荐的人都不是依据功勋门第,所以太守不努力尽忠职守而政事渐渐荒疏,过错在于州郡。


皇上命令把这事交朝廷大臣们商议。


韦彪呈上建议说:“皇上的诏书,替百姓担忧,施恩选举,力求得到真正的人才。


国家把选拔贤才作为紧要任务,贤才应以孝顺的行为为最重要。


孔子说:‘伺候父母亲孝顺的人可以把这种孝顺转变成对国君的忠诚,因此寻找忠臣一定要到有孝子的人家。


’大凡人才能和品行少有能兼备的,因此孟公绰可以胜任趟、魏的家臣,却不能让他做滕、薛小国的大夫。


忠孝的人,心地厚道;老练的官吏,心地刻薄。


三代的官吏能正直的处事的原因,就在于有能使他们得到磨炼的办法。


选拔官吏应当以才能品行为要素,不能单纯以功勋门第论。


但选官吏最主要的在于选太守。


太守贤明,那么选举就能选拔到合适人才了。”皇上深深接受了他的意见。


童彪认为当时承接光武、明帝两位皇帝吏治之后,人们把官员的苛刻看做是能力,另外设官选人,不一定凭才能,乘着盛夏多冷天的反常现象,他上书劝谏说:“我听说政策教化的根本,一定要顺应阴阳。


我看立夏以来,应热而冷,大概是因为刑罚苛刻急迫,郡国不依节令处理政事所导致的。


农民急着要忙农事而苛刻的官吏耽误农时,税赋徭役应按常规微调而贪婪的官吏盘剥百姓钱财,这是百姓的大难。


想要实现百姓所急需的政策,就应当首先消除他们的大难。


天下的关键,在于尚书,尚书的人选,怎能不重视?而近来多从郎官中越级提拔升任尚书,虽然这些人通晓法律条文,擅长问答,但小小的聪明,多数没有什么大能耐。


应挑选曾任州县长官又一向有名望的人,这种人虽然动作迟缓,常有不及前一种人的地方,但他们一心为公,严守职责。


现在选用人才应以上林啬夫应对迅捷为教训,而多考虑绛侯迟钝的功劳。


先前楚国诉讼大兴,所以设令史来协助郎官,但其中大多是小人,喜欢做耍奸图利的事。


如今政令力求简明,令史可以全部罢除。


另外谏议的职位,应当起用公平正直的人,多才又忠诚,对朝政有帮助的。


现在有时从受习试用的人中任用谏议大夫。


另外御史放外任,动辄任州郡太守。


都应当公正地选拔任职人,拿建议与政绩来要求他们。


那些二千石管理政事即使时间长了,但被官吏百姓们认为是合适的,应增加他们的俸禄并给予重赏,不要随便调动他们。


希望皇上留意。”奏疏呈上去,皇上采纳了他的意见。


丞和二年春天,皇上到东方巡视,以韦彪代理司徒跟随前往。


回朝,因病请求退休,皇上派小黄门、太医慰问他的病,赐给他食物。


韦彪终于病重。


章和二年夏,派谒者赐给他诏书说:“韦彪以将相的后裔,修身谨行,出自州里,在朝多年。


身染重病,接连上书请求退职。


君年事已高,不能再加委任,怕官事繁琐,对身体更有损害。


交上大鸿胪官印吧。


派太子舍人去中臧府,接受赏钱二十万。”永元元年,去世,皇上下诏书给尚书:“前任大鸿胪韦彪,做官时没有过失,正想继续任用,突然去世。


赐钱二十万,布一百匹,谷物三干斛。”韦彪清廉节俭,喜欢施舍,把俸禄与赏赐品分给同宗族的人,家中没有节余的钱财。


著书十二篇,名叫《韦卿子》。


族侄韦义。


韦义字季节。


高祖父韦玄成,元帝时任丞相。


当初,韦彪祇一家迁居扶风,所以韦义还是京兆社陵人。


哥哥韦顺,字叔文,平舆县令。


有很好的名声。


二哥韦豹,字季明。


多次收到官府征召,他总借故离去。


司徒刘恺又聘用他,对他说:“你因喜欢轻易地放弃官职,所以不得晋升。


今年年底,要选御史,我想推荐你,你留下来等一等么?”韦豹说:“我年纪大了,各方面都不济了,因仰慕您的大恩大德,所以没有能舍得离开。


况且我现在眼睛昏花,不能久等,您要推荐我的美意,我不敢当。”于是光着脚就起身离去。


刘恺追他,他径直离去头都不回。


安帝到西部巡枧,召拜他为议郎。


韦义年轻时和两个哥哥齐名,最初在州郡任职。


太傅桓焉推举他能治理事务繁杂的县分,任命为广都县令,做甘陵、陈县县令,很有政绩,官吏无事,监狱空空。


他多次上书顺帝,建议应当依照古代的制度,考核官员的政绩以决定升降,召集有名儒士,全面订立这一制度。


又讥刺皇上身边的人,贬斥实氏。


他的建议没有回音,又长期受压抑不得升迁,就借口哥哥韦顺的丧事离任。


接连接到官府召聘,不赴任。


广都人为他建生祠。


等他去世,三个县的官民为韦义致哀,如同死了亲父母。


韦豹的儿子韦着,字休明。


年轻时以经学和品行闻名,不接受州郡的聘任。


大将罩梁冀招聘他,不去。


延熹二年,桓帝派人用公交车带着礼品去征召他,走到霸陵,推称生病回家,后来竟然进入云阳山采药,不再出来。


有关部门上书请求判他罪,皇上特别原谅了他。


又命令京兆尹带重礼敦促劝说他出来做官,韦着终于没有应征。


灵帝登位,中常侍曹节因为陈蕃、窦氏已被杀,天下人多有抱怨,想藉宠幸当世贤才来求取好名声,报告皇上到韦着家中拜任他为束海相。


诏书逼迫,韦着没有办法,换上官服赴任。


到任后使用严刑治理政事,被受过他处罚的人弹劾,被判罪送去左校服劳役。


另外他的后妻肆意骄横,扰乱政事,他因此被坏了名声,最终回乡,被坏人所害,隐士们都为他感到羞耻。


赞曰:伏湛、侯霸建立功勋,安定平原、淮平。


淮地百姓爱戴他们,徐异卿只愿向伏湛投降。


宋弘的确见识远大,讲仁义而木忘本。


趟意治理政事多有政绩,韦彪深明治政得失。


牟公深得皇帝赏识,死于三公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