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人人都能有效提高记忆力(5)

作者:张铁成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1:50

|

本章字节:9398字

这是由于材料的组织,为提取时的搜寻过程提供了有利的线索。而对随机排列词表的词的搜寻,有如走迷宫,常常在某些词上打圈子,影响顺利地提取。


这说明,合理地组织材料,按组织系统储存,可保证提取活动准确和高效率的进行。


使信息储存处于编码时的前后关系中有助于提取


由于事物总是处在一定的环境情景中的,我们识记时,这种场合因素微妙地伴随着人对事物的识忆。当再认或回忆的场合与识记的场合越相似,就越有利于对信息的提取。也就是说,信息处于编码时的前后(或上下文)关系中,这种场合本身就是最有力的提取线索。特别是在提取复杂材料时,与材料有关的上下文线索,非常有助于材料的迅速恢复。


干扰对提取的影响


生活中常会遇到一个记忆线索与几个有关事物相联系的情况。其中与一个线索联系较牢固的项目,往往会干扰与同一线索联系较弱的项目的提取。例如,一个篮球运动员改踢足球,开始他总不能得心应手。其原因是,打篮球的规则与技巧已经很熟,甚至习惯化了,改踢足球后,原来形成的技能总会干扰对踢足球运动信息的提取,多次出现犯规行为。


与同一线索联系的项目越多,通过该线索提取目标项目就越困难。如果将与同一线索相联系的各个项目进行意义加工和组织,就会减少彼此的干扰。


此外,消极情绪也会妨碍对信息的提取。例如,考试时,一旦遇到一个难题答不出来,便产生紧张和焦虑情绪,引起种种担忧心理,在这种心境状态下反而会更加干扰对回答问题有关的信息,造成回忆的困难。


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对记忆的分类


给记忆分类的依据有很多。根据记忆保持时间长短的不同,可以把记忆分成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等几种;按记忆时启动的主要人体感官,可划分为:视觉记忆、听觉记忆、嗅觉记忆、味觉记忆、触觉记忆、平衡觉记忆、视听觉结合记忆、视听触觉结合记忆和多种感觉器官结合记忆等;而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可把记忆分为以下几种。


形象记忆


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它保持的是事物的感情特征,具有鲜明的直观性。例如,我们所感知过的物体的颜色、形状、体积、人物的音容笑貌、仪表姿态,音乐的旋律,自然景观,各种气味和滋味等,以表象的形式储存着,所以又叫形象记忆。


一般人以视觉和听觉方面的形象记忆为主,但也不尽然,像调味师、研磨师、按摩师,由于职业训练的不同,它们却在嗅觉、味觉、触觉方面的形象记忆得到了高度的发展。作家、画家、音乐家、表演艺术家等都有惊人的形象记忆,他们平时所储存的典型形象素材,成为他们构思、创作和表演的基础。


形象记忆与人的形象思维密切联系,它是在实践活动中,随着形象思维的发展而发展的。人类的记忆都是先从形象记忆开始,婴儿能认知母亲或其他熟人的面孔,就表明他已有了形象记忆。人感知过的事物,只有经过形象记忆,才会成为人的直接经验。


情景记忆


情景记忆是对个人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的事件的记忆。


情景记忆是由加拿大心理学家e·托尔文于1972年提出的。用他的话来说,情景记忆接受和储存关于个人在特定时间发出的事件、情景及与这些事件的时间、空间相联系的信息。它是以个人的经历为参照的,或者说,情景记忆储存的是自传式的信息。比如,想起自己参加过的救人抢险活动,那壮丽的景观和场面历历在目,对这一事件的记忆就是情景记忆。


情景记忆与下文要介绍的语义记忆相对应,但二者又有很大的区别,情景记忆由于受一定时空的限制,很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干扰。因而难以储存,不易提取。从某些遗忘症患者那里可以看到,他们回忆自己所经历的某段具体情景比回忆其他内容更困难。


语义记忆


语义记忆是指对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又叫语词逻辑记忆。是以语词所概括的逻辑思维结果为内容的记忆,包括字词、概念、定理、公式、推理、思想观点、科学规则等。这些内容都是通过严密的逻辑思维过程所形成,又与语词密不可分。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理解性、逻辑性和抽象性,还具有一定的形式化特点。而情景记忆则很难用逻辑或公式表达。


语义记忆的信息是以意义为参照的,不受特定的时间地点限制,也不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比较稳定,因而容易存取,提取时也不需要做明显的努力。


人类只有凭借语义记忆才能把思维的结果保存下来,并获得间接知识。语义记忆为人类所特有,从简单的识字、计数到掌握复杂的现代科学知识,都离不开语义记忆。语义记忆与人的抽象思维有密切联系,经随抽象思维的发展而发展。


情绪记忆


情绪记忆是以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引起情绪、情感的事件虽然已经过去,但深刻的体验和感受却保留在记忆中。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情绪、情感又会重新被体验到,这就是情绪记忆。


例如,其人就要与久别的朋友重逢,此刻他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中,昔日的愉快、欢乐的情绪和情感油然而生。又如,俗语所说的“一朝遭蛇咬,十年怕井绳”。这说明被蛇咬过的恐惧情绪体验仍保留在记忆中。


积极愉快的情绪记忆对人的活动有激励作用,而消极不愉快的情绪记忆有降低人的活动的作用。情绪记忆是人们精神健康的重要条件,也是人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发展的心理基础。


运动记忆


运动记忆是以人们操作过的运动状态或动作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又叫动作记忆。


运动记忆同运动表象有联系,运动表象是各种运动和动作的形象在脑中的表征过程。它是人们学习模仿某些运动动作的凭借。一旦掌握了运动动作的技能,并能熟练地操作,于是,运动动作的形象连同这套动作的程度以及对骨骼、肌肉、关节活动的精细控制和调节一起储存在头脑中,成为运动记忆。


运动记忆与其他类型记忆相比,易保持和恢复,不易遗忘。如学会骑自行车之后,即便多年不骑,也不会忘记,这正是运动记忆在起作用。人的生活、学习、劳动离不开动作记忆,各种生活技能的形成和发展都要依靠动作记忆,离开动作记忆将寸步难行。


要认识和摆脱的一些记忆方面的误区


通常,在我们满怀信心开始记忆时,脑子里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个潜在的想法:我上次用了很长的时间记了一道历史题,后来没过几天就忘了。这次我决定一次性记很多内容,几天后再想想又忘了,是不是我天生的记忆力差?


其实,这是常见的问题,也是我们在记忆的时候感到迷惑不解的。为了更好地记忆,首先我们必须要认识和摆脱一些记忆方面的误区。


误区一:我天生记忆力差。


许多人认为:“记忆如同人一生下来,头脑有好有坏一样,记忆力的好坏也是天生的。”但是,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记忆力的好坏绝对不是天生的。


我们常听人说:“我的记性真差”、“我对数字真是无可奈何,朋友的电话号码都记不住”、“仅有一面之缘的朋友的名字和长相,我老是记不住”等等。可是,对于数字的记忆力不好,并不就表示记忆力真的不好;无法记住朋友的名字,也不见得是记忆力低的象征。人一生下来,对于数字、文章、名字等需要直接去记忆的东西,在能力上就有着不同的差异。对于其中的一项特别强,并不就表示所有的项目都很强;相反的,对于其中的一项特别弱,也并不表示所有的项目都很弱。


这种差异可以靠着训练来改善。记忆是最重要的,就是抱着能够记忆的自信与决心。若是没有这种自信,脑细胞的活动将会受到抑制;脑细胞的活动一旦受到抑制,记忆力便会迟钝。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心理学上得到证明。在心理学上,将这种情形称为“抑制效果”。一般的反应过程是:没有自信,脑细胞的活动受到抑制,无法记忆,更缺乏自信,最后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因此,改善的第一个步骤就是恢复自信,使它演变成为良性循环,这就是增强记忆方法的首要条件。不过,若是只有自信而不去努力的话,还是无法使记忆力变好的。曾为口吃苦恼,后来却成为希腊大雄辩家的狄摩西尼斯,也是由于有充分的自信,加上超过别人数倍的努力,才有了日后的辉煌成就。


心理学家在研究中表明:无论谁都可以增强自己的记忆力。心理学家乌德斯华十分强调自信的重要性。他说,凡记忆力强的人,都必须对自己的记忆力充满信心。古恩西也说过,记忆力这部机器越是开动得多就越有力量,只要你信赖它,它就有能耐。


误区二:学得越多记得越多。


心理学家和生理学家几乎一致认为,要提高记忆的效率,反复练习(包括自我测验)是很重要的。但是已经把要记忆的内容记住了之后,是否还要不断地学习、学习、再学习呢?


过多的学习在心理学上称作“过度学习”。科学家进行的许多实验已经说明,过度学习对于记忆痕迹的固定是十分重要的。


根据一项心理学的实验,十二个名词以每两秒钟的间隔分别表示,大约反复五次以后就能全部记住,但四天之后再进行测验时却一个也想不起来;可是当学习次数加倍,反复超过五次之后,就能多想出三到四个。所以,在准备考试时,即使已经熟记,也不能说考试时没有问题,即使已相当熟练也要反复练习。否则,很有可能对那些自认为胸有成竹的答案,却一个也想不出来的。


但过度学习也有一个优点,就是不但能熟记书上所写的,而且能理清文章脉络,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自己记忆中的印象也加深了。


虽然过度学习能固定记忆,但是过度学习不断重复同样的事情的机械性表现,这种反复,往往会使想法和视野变得十分褊狭,对于记忆力的提升也几乎没有什么作用。


误区三:忘记的比记忆的多。


我们常常听同学说自己刚记的东西就忘记了,对于这种高遗忘率总是很头疼。其实,记忆是一个从“记”到“忆”的心理过程。整个记忆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识记”、“保持”、“再现”。“再现”这一阶段又可以细分为“遗忘”、“再认”和“再现”三种情况。


而所谓“遗忘”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忆的内容慢慢地淡薄了,最后一直淡薄到无论怎么暗示都想不起来的程度。那遗忘的程度与时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


19世纪德国心理学家艾滨浩斯在1885年发表了他的实验报告后,记忆研究就成了心理学中被研究最多的领域之一,而艾宾豪斯正是发现记忆遗忘规律的第一人。他提出了揭示遗忘规律的曲线:艾滨浩斯遗忘曲线。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丢掉几个,转天又丢几个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


艾滨浩斯遗忘曲线观察这条遗忘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在学习后不久进行一次复习,乙组不予复习,一天后甲组保持98%,乙组保持56%;一周后甲组保持83%,乙组保持33%。乙组的遗忘平均值比甲组高。


因此,在记忆的时候,既要讲究方法,也要谨记以上记忆的误区,只有这样,你才能记得好,记得准,记的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