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铁成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1:50
|本章字节:9528字
许多同学在课堂上,往往是眼看、耳听之后,觉得要记的时候就低下头来记一段。这种记法,就容易漏掉一些重要内容。比如:这时候老师擦掉了黑板上刚写出的式子;或者老师这时候讲了重要内容,由于忙于低头记而没有听到。而采用下面的方法就可以帮助你克服这个缺陷:眼睛始终盯着黑板和老师,耳朵一直听着讲课,头脑里跟着积极思考,一旦感到有值得记下来的内容,就快速记下来。必须注意,这时候不能低头看笔记本,而只是用手作记录,最多眼睛瞟一下笔记本,是否写在合适的位置上。这样几个器官同时并用,互不影响,效果就好得多。当然,刚开始这样做时会不大习惯,字写得不好。不过,只要坚持一段时间,就会慢慢适应的。
为了记得快,可以自创一些速写符号。数理化各门功课中的标准符号、缩写语都可以应用到笔记中去。只是有一点要注意的,自创的符号容易混乱。因此,需要课后及时整理,否则时间长了,自己也记不得符号的含义,这笔记就无用了。
课堂笔记的整理和使用
整理笔记主要应当做到三点:
一是要系统。课堂上随手草记的内容,由于为了争取时间,不影响听课,往往次序失当,轻重不一,缺乏系统性。课下整理的笔记,应当是一个知识的体系。当然,这里说的“体系”并不是固定的,可以是和课本上的知识体系相一致,也可以和老师讲课的体系相一致,还可以是自己对知识理解之后,所悟出的和前面两个体系不同的体系。
二是要完整。整理笔记时首先是把课堂上没有记下来的内容补充上,记得不太准确的更正过来。但是,完整并不是繁琐,仍要求简洁,要中心突出,内容精练。
三是要留出副页。笔记留副页,或者是留出一页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空白处,无论是预习笔记、课堂笔记、课后整理的笔记都是需要的。副页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预习时发现的自己掌握不够好或忘记的内容和问题,预习中产生的见解或体会;听课时产生的见解或体会,易出现的错误(以提醒自己),易混淆的概念(以示区别),温习笔记时产生的见解和体会;从课本以外的同类书中摘录的与笔记内容有关的内容;补充课本或老师讲课中的不足。
需要指出的是,整理笔记是把知识深化、简化和系统化的过程,带有浓厚的个人特点,而不是课本的节录。
此外,还有注意对笔记的使用问题。记笔记并不是为记而记,是为了使用才记笔记的。有的人记了笔记后就搁在一边,从来不用,这样记笔记就没多大用途了。作为一个学生,应当经常看笔记,温故知新,才不致遗忘。同时,学过的知识是学习新课的基础,有必要经常温习。经过一段新课的学习,自己的认识水平提高了,对问题的认识深刻了,再去温习笔记可以纠正过去笔记中的错误,可以补充新的认识,把笔记的水平不断提高。
有了当堂掌握上课内容的决心能提高学习效果
如果老师一进课堂就宣布:“为了检查这节课的听课效果,这节课的后10分钟要进行测验,测验结果将计入平时学习成绩。”那么,这节课的效果一定不错。为什么呢?因为绝大多数同学都会暗下决心:今天一定要好好听,争取当堂掌握。上课时,就会特别专心,积极思考和认真记忆。可见,课前有没有一个“必须当堂掌握”的决心,会直接影响到听讲的效果。如果在每节课前,学生都能自觉要求自己“必须当堂掌握”,那么上课的效率一定会大大提高。
实际上,有相当多的学生认为,上课听不懂没有关系,反正有书,课下可以看书。抱有这种想法的学生,听课时往往不求甚解,或者稍遇听课障碍,就不想听了,结果浪费了上课的宝贵时间,增加了课下的学习负担,这大概正是一部分学生学习负担重的重要原因。
怎样才能当堂掌握所学的知识呢?简单地说,就把握好对知识的掌握领会、巩固和应用三个阶段。
领会
领会是掌握知识的初级阶段。也可以说是信息输入和加工的阶段。在上课时,通过看板书、实物标本、挂图、模型和演示实验,通过看幻灯片和教学电影,通过听老师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头脑中逐步形成了一些感性认识,在老师进一步的启发和引导下,再积极动脑思考,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对一类事物形成了本质的和规律性的认识。
本质是指同一类事物共同的、不可缺少的,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特征。一般用概念来表示,用词来标志的。例如,看一看“单质”、“化合物”、“蒸发”、“扩散”等词所标志的概念的内涵外延,就可以知道,它们表示了一类事物共同的、不可缺少的、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特征。规律是指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如科学的原理。初中物理中的“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电的“欧姆定律”,初中化学中的“质量守恒定律”等原理,都客观地反映了事物之间的因果的必然联系。
我们每天学习的学科理论,正是由概念和原理(规律性知识的统称)所组成的知识系统,因此,可以把在头脑中形成概念和原理的过程叫做领会,一般也叫理解。
上课时,老师常说:“大家明白不明白?”或者说:“理解不理解?”如果说“明白了”,“理解了”,也就是说领会了,就是初步形成了对一类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例如对角、平行线、酸、碱、盐等概念的领会,就经历了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这个过程并不是深不可测的,而是天天在课上和课下进行着的。
巩固
知识的巩固是指在头脑中所保存知识的持久记忆。当然,要想记忆持久,就需要在记忆之前,对知识有深刻的领会,记忆之后,还要不断地复习和使用这些知识才行。
如果通过领会得到的新知识不能在头脑中持久记忆,或者说,知识不能在头脑中巩固,那么知识就无法积累,在独立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时,就会束手无策。巩固知识的有效手段,就是复习和做作业、做练习。
应用
所谓知识的应用,就是用已经领会和巩固了的知识,去解决有关问题。通过应用,不仅能检查知识是不是真正领会了,是不是真正记住了,还可以促进知识的领会和巩固。
只有主动寻找应用机会,在学习情境以外的其他不同情境中正确地运用概念、原理,才能真正学会弄懂学透。
解决具体的、接近实际的问题比解答抽象问题要难得多。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发现其所隐含的抽象概念和原理,把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联系起来,会反过来加深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一个人对间接经验的理解,只有与本人的直接经验相结合,互相印证,才具有实际意义,才能把所学到的知识真正输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养成先回忆、后看书的复习习惯
有些人在复习时,总习惯称去翻翻书,看看笔记,从头到尾的看一遍,看的时候感到都记住了,都会了。可一到考场上就糊涂,就迷糊,看着考题都似曾相识,都“面熟”,可就是不能准确地作出答案。
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在复习时出了问题,方法不对头。有学者建议在复习时,采用冥想、默想的方式来回忆所学过的东西,养成先回忆、后看书的复习习惯。
这样做的好处是,能严格区分出哪些问题是你明明白白、准确无误地记住了;哪些问题你还感到模糊,搞不太懂。能想起来的,就说明它已“印”在脑中了,你已记住了;想不出来,那就是还欠火候,还得再巩固巩固。
一本书,只有当你能流畅地复述出它都讲了那些知识时,才能说明你已记得八九不离十了,已能够抓住整本书的灵魂、主干了。在这种状态下上考场,你才会感到信心十足,胜券在握!相反,马马虎虎地复述出个大概,则是很难有个好成绩的!
默想回忆可使你能快速地掌握一本书的主要内容,它是一种方便、高效的学习方法,能很扎实地掌握学习内容。你可利用骑车、乘车、候车、洗衣、做饭、开不重要的会、及睡前醒后等一切空闲时间或能“一心二用”的场合内回忆学过的内容。回忆是最好的复习方式,“一心二用”的同时你也充分地利用了时间。
我们在回忆时,遇到“实在也想不起来”的情况该怎么办呢?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在默想回忆忘掉的东西时,最重要的不是去冥思苦想忘掉的东西,而是要重点地回忆与之有关的“线索”,如:声音、图像、场景、人物、前后经过等。因为,留在脑中的事件或印象可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们或多或少的要同其他事件相关联。有时,破案人员可仅凭一根头发就能侦破一个案件,这就是因为头发与案件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由此产生突破口的缘故。
生活中,当我们想不起伞放在哪儿时,可以从能记起伞在手里的时候开始,想想这后都去了哪里,干了什么,想着想着就能想起伞忘在什么地方了。
记东西也一样,想不起某题时,可想想与该题的前后章节有关的其他内容,或同一章的其他问题,这样想着想着就可能想起来。实在想不起来时,再看看书,这时扫“一眼”的记忆效果都比平时“走马观花”似的看几遍的印象都深。
总之,养成默想回忆的习惯,能够对所学内容了如指掌、烂熟于胸!
当然,有的学生担心尝试回忆太费时间,实际上,尝试回忆所需要的时间是越来越少的。表面上看尝试回忆是一种“信息的输出”,实际上信息在“输出”的过程中,又被进一步加工和强化了。尝试回忆次数越多,记忆越牢。如果急于赶进度,每天不去回忆旧内容,看来天天学了不少新内容,但实际上忘记的内容也一天天多了起来。如果算总账的话,还是尝试回忆法的收获大,花费时间少,记得多。
用尝试回忆独立地把老师上课的内容回想一遍。下课后自己考一考自己:今天老师主要讲了几个问题?有哪些已经弄懂了?哪些不懂?哪些不完全懂?
这样做,至少有如下几种好处:
一是可以及时检查当天听讲的效果。如果自己能独立地回忆出全部或大部分内容,那就证明自己的预习和听讲的效果是好的,也就是在领会的基础上将所学知识基本上记住了。如果回忆不出来,就应当及时查找原因,以改进预习和听讲。
回忆时,可以边回忆边对照书本,也可以回忆完以后再看书。为了回忆时能更加专心,回忆的线索能更清楚的展现在眼前,使回忆能有个“支撑点”,可以用草稿纸把回忆的重点简要地写出来。
二是能增强看书和整理笔记的针对性。有个学生在总结中说:“通过回忆,把老师上课讲的在脑子里过一遍,记住的往往是自己已经懂得的部分,那些没有记住的就往往证明自己还没有掌握好。”这话很有道理。实际上,回忆是学习成果或者说知识巩固程度的无声表达。如果回忆不起来,当然会着急地翻书查笔记;这就不仅提高了看书和整理笔记的积极性,而且增强了看书和整理笔记的针对性,因为此时自然会把回忆不起来的部分作为看书和整理笔记的重点。
三是可以提高记忆力。由于每回忆一次,都需要把头脑中“贮存”的知识“提取”一回,每“提取”一回,就能使知识强化巩固一遍。这对于提高记忆力自然是有好处的。可见,尝试回忆是一种积极的复习方法。
四是能养成善于动脑思考的习惯。课后复习时直接看书,要比尝试回忆“省脑筋”,但不容易留下深刻的印象,效果往往不好。而尝试回忆,要追寻思索的过程,概括上课所学的主要内容,一旦想不起来时,就要千方百计地寻找回忆的线索,这很费脑筋。
有的学生也抓课后复习,可是复习的方法却像看似的把书从头到尾读一遍。读书时一看就明白,但一放下书本就什么也想不起来。如果离开书就不能独立地把所学的知识回忆出来,就很难做到独立地应用这些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讲,课后的尝试回忆,也正是使所学的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的重要方法。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