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铁成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1:50
|本章字节:10208字
音乐、朗读和背诵是引发“无意识的力量”。无意识存在于大脑的深处。一般的时候,只有大脑的表层意识来工作,处于深层大脑的无意识受到了压抑。所以,无意识的力量不能够自由地发挥出来。但是,无意识中隐藏着巨大的力量。过目不忘,或是能够创造出充满感性的优秀作品,都是无意识的功劳。
引发无意识的力量有很多方法,听觉刺激是其中比较容易的一种。古典音乐刺激又是听觉刺激里的一种方法。虽然音乐分为很多种,但是古典音乐更适合进行听觉刺激。
不光是音乐,朗读和背诵也都能够引发无意识。大量反复的朗读,能够让你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无我状态,注意力完全集中,意识达到统一,无意识的回路打开。这就是大脑的秘密。
科学家们曾提出一种与大脑的使用方法有关的大脑生理学知识——抑制理论:当大脑的回路集中于某一事物上时,其他刺激便不能传达到大脑皮层里。因为感觉神经回路中的突触(神经之间的连接点)阻止了信息的传递。从大脑皮层到脑干的毛状体之间的神经回路负责完成这种传递抑制。
大脑里有一种神经回路,具有传达意识的辨别性感觉。当我们一直朗读或默读时,剩下的只是一些只传递声音的回路,其他的视觉、触觉、嗅觉、时间或空间等所有的感觉都被掩盖了,这就是抑制的工作。
打开无意识深处的神经回路是大脑的一个秘密工作,这时通过大脑的浅层测头叶,传达到海马(大脑旧皮层)中与记忆有关的部分中去,听觉刺激就是这样打开大脑回路的。
不考虑意思、单纯大量背诵是重要的一件事。当你思考所背诵内容的意义时你就开始使用你的左脑了。如果你只是背,这时你的精神非常集中,听觉区开始兴奋,而语言区等其他区域的兴奋被抑制住了。当精神集中于一点时,以前到闹中各自兴奋的不同区域现在就都集中到了这个点上,这时听觉区出现最大的脑电波,在它的周围又有类型相似的波出现。最终所有相似类型的兴奋扩散开来形成一个整体,其中有一个中心。
这是大脑的单纯化,也是意识的单纯化。集中精神可以使大脑的一部分神经兴奋起来,抑制周围神经细胞活动。这是大脑生理学中的一个原理。
大脑的单纯化状态是指左脑和右脑的脑电波统一为一个半球槽,进入一种叫做“变性意识”的状态。处于这种状态时,图像能够鲜明的浮现在脑海里。这种状态对学习语言非常有帮助。这时,我们收集信息时甚至可以只看一眼。看一眼就能够记住50个单词,看一眼记住100个单词也会变得一样容易,记住1500个单词甚至不需要一个星期,而且你已经记住的单词不只能够储存在语言脑——左脑的海马(记忆中枢)中,还可以存储在图像脑——右脑的海马里。大脑的信息处理能力就和以前完全不同了。
听古典音乐为什么会使脑子变聪明呢?因为在耳朵中的高频率区有声音响起时,脑内神经会变得更加发达,从而你就会变得“头脑清晰”,并且对音阶、和声的分析统筹能力以及判断力都会变得更好。振动音的作用是:发挥耳朵的全部能力,让大脑内充满能量,打开一直封闭着的右脑大门。
使用右脑学习,能够充分发挥大脑内的力量,将信息直接传送到右脑潜意识中,形成图像记忆。因此,它能够帮助我们用右脑学习,取得的成绩也与平常不用右脑时大不相同。完整地听取声音信号是语言学习的基础
语言不是用眼睛,而是用耳朵来学的东西。我们要明白:说出某种语言是有关听觉的问题。如果以学习某种学问的态度来学习语言,就不能真正地掌握它,因为它是一个纯粹的听觉系统的问题。
各国语言在说的时候,会产生不同的音域频率。耳朵的结构使它不能接受其他外来语言的频率,所以耳朵对其他的语言是封闭起来的,不能听也就不会说,听觉系统就是这么回事。如果你不能理解这一点,你就学不好语言。
怎样才能打开平时对其他语言封闭着的耳朵,让它具有听懂那种语言的敏锐性呢?如果不能正确地解读声音信号,就不能把这些信号同化到谈话中去。所以,我们需要大脑来工作,使它吸收听到的词语,予以解码以及进行再现。
完整地听取声音信号,是语言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基础。这一点在学校的英语学习中是体会不到的,所以很多人往往学了10年英语还听不懂,不会说。
正确地听懂就容易再现。要想说好外语,就必须要体味说这种语言的人们的听觉世界,并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他们的语言、声音、语法和心理。语言的理解一定要动员感知器官——即听觉器官及与它相连的所有神经组织等。
学习语言就是打造出一副新的耳朵来。这是一个关于耳朵的问题,所以,不能仅仅使用需要用眼睛来读的教材,因为它没有用上你的耳朵。语言的学习不仅和知识(左脑)有关系,不仅需要读铅字,更要大量地听。
要学好英语,最好的方法,就是每天多听听磁带或mp3。如果你经常沉浸在英语的声音中,只需3个月,你会在某一天突然发现自己能够清楚地听懂英语了。这是因为,世界上的各种语言都有其特殊的声音的频率。如果本国语言频率大约在1500赫兹以下,那么耳朵就很难捕捉1500赫兹以上的声音,它们只是作为杂音从耳朵旁溜过去了。
人们学不好英语不是因为脑子笨,纯粹是因为听觉。只要能够坚持连续听英语磁带3个月,打破声音的壁垒,就一定能够听懂英语的声音。
“深层听觉(deeplisening)”是多摩大学校长格里高利·克拉克所主张的一种听的方法。克拉克在二三十岁时学习了汉语、俄语和日语,他认为学习语言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深层听觉”法。它的做法是:一边听英语磁带,一边把听到的东西正确地写下来;把听了很多遍都听不懂的内容,空在一边;等全部写完后,再根据教材检查一下那些怎么也听不懂的地方,这样就能够提高英语的听力。
克拉克说,“深层听觉学习法”不是用有意识的大脑来学习,而是用无意识状态中的大脑来学习。深层听觉法为什么是一种无意识学习法(也就是右脑学习法)呢?浅层听觉学习还停留在左脑学习的阶段,而深层听觉是反复不断地听同样的内容,它和“只管背诵”法使用的是同样一种意识,即无意识。这种方法能够超过侧头叶记忆回路的范围,把信息传递到海马记忆回路里去。
克拉克根据自己学习外语的经验总结出一个规律:外语是一种暗号,破译这个暗号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拼命地听。他从22岁开始学汉语。那时候,他的方法是翻来覆去地听一盒5分钟的汉语磁带。
要想掌握一门外语的节奏和感觉,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深层听觉法,它的原理就是“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朗读或“深层听觉法”,能够让你领会一门外语的精髓。反复和持续,则能够让你逐渐习惯这种语言的节奏。这样,你就能真正掌握这门外语的节奏,这时才有听、说的可能。
深层听觉法中有几个需要注意的地方。第一是听音的障碍。深层听觉法需要每天认真坚持,起码要坚持3个月。3个月以后,你会在某一天突然发现听音的障碍已经消失了,自己已经能够听懂英语了。很多人都有过这样奇妙的体验:以前怎么听也听不懂电视上的英语新闻,可是有一天,不知怎的突然就听懂了,这是与人的听觉结构有关的问题。人刚出生还是婴儿时,能够听见160~20000赫兹音域内所有的声音,对自己听不惯的声音就设下关卡,不让它们进入耳朵。耳朵适应这些本来听不惯的声音只需要3个月,这就是为什么各国语言的发音都不一样的缘故。因为音域完全不同,所以听不懂别的语言,自然也就不会说了。
要记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学习语言纯粹是一个听觉的问题。通过学习语法来学习外语是左脑的思维方式,它不能让你真正地学会外语。坚持朗读和背诵能增进记忆力
我们知道,人常常在看书和学习中甚至是休闲时会经常背诵一些名篇、成语、佳句、诗歌短文、数理公式、外文单词和技术要领知识吗?那可是锻炼记忆力的“硬功夫”呀。马克思青年时就是用不熟练的外文背诵诗歌,锻炼自己的记忆力的。每天坚持10至20分钟的背诵,也能增进记忆力。
每天的朗读对英语学习是很重要的。每天读课本时要发出声音,争取能够背下来。坚持这样努力下去,记忆力就一定会发生变化。过了3个月,你会突然发现一条和以前在不相同的记忆回路打开了。
让我们从大脑生理学的角度来看一下这个现象。大脑的表层脑中存在着浅层能力回路和学习回路,深层脑中存在着深层回路和学习回路。人们一般使用的是浅层能力回路和学习回路,深层脑中的能力回路和学习回路一直被关闭着。可以说,产生这种现象的一个原因是由于人们不知如何打开深层能力回路和学习回路的方法吧。
大脑细胞受到刺激以后就开始成长。当受到新刺激时,从脑细胞中会伸出新的轴索(芽)和周围已经存在的芽连接到一起,这样就打开了新的神经回路。反复和持续是打开优质回路的必要条件。每天的重复次数越多,回路就会变得越宽,从而形成一种优质传递回路。听的训练也是如此:每天听的越多,打开的说话回路就越好、越宽。如果坚持每天进行30分钟朗读练习,你以后说的英语就能够和你现在读的时候的节奏、声调和速度非常接近。你有没有想过要想能够说出英语,有必要参加英语会话培训班呢?其实没有必要。坚持每天朗读,最终你就能说出英语来。
朗读中的背诵效果如下:
一是每天出声朗读英语,英语的节奏就会逐渐渗透到你的身体深处。只有练习朗读,才能够掌握英语的节奏,听和说才成为可能。
二是每天出声朗读,也是一种说的练习,它能够培养你的“英语脑”,使你能够按照朗读时的节奏和速度说出英语来;
三是不断练习朗读,你会在某个时刻发现自己已经打开了完全不同的新的超记忆回路。然后你就会拥有超级记忆力。
这就是外语学习的一大秘诀。打开超记忆回路的钥匙,实际上就是每天朗读,一天也不要漏掉。请你明白:坚持每天大声朗读就能够打开超记忆回路,一旦这个回路打开了,你的能力就会发生变化。超记忆回路不是表层脑中的浅层能力回路和学习回路,而是深层脑中的能力回路和学习回路。
现在有很多英语学习方法都是以译读为中心,或是以理解为中心,这些方法都只是开发了表层脑中的回路。只要能够坚持使用以朗读和背诵为中心的学习方法,任何人都能轻松学会英语。
语速正确与否表现在音、意的结合速度上。人们在运用熟练的语言进行交际时,通常是听完或读完一组音,立刻就能明白它的意思。音和意在人脑中是适时地结合在一起的,基本上是同步的。如果出现了音、意分离现象,那么这组音就不再具有语言的性质,而成为一种普通的自然声音或称非语音,从而也就否定了语言本身,阻碍了正常的理解。然而这种音、意分离否定语言的现象,在外语学习中是极为普遍的。此外,人们在进行交谈时,不仅听其音、明其意,而且还动于情。一个人在文章资料或学习任何学科的知识时,都会根据语言所表达的内容产生相应的情感,表示出一定的态度,这些统称为言语的情态反应。每一句作用于人脑的话语都会使大脑同时产生相应的意义信息和情感信息。这就是语言的交际功能(表意功能和表情功能)在人脑中的反映。然而一些人在学习外语时,却一反常态,对所学的外语词、句,几乎是“麻木不仁”、“无动于衷”的,产生不出相应的情感。该乐的,笑不起来;该哭的,掉不出泪来。这是外语学习的“无情状态”。外语学习中的这种无音、无意、无速、无情“四无状态”,对迅速掌握外语是极端不利的。
要想迅速掌握一门外语,应该努力设法变“四无”为“四到”,即音到、意到、速到、情到,使外语学习尽量接近于交际的实际。特别是在学习的初级阶段,应该把学习的重点放在“音”上,功夫下在“嘴”上,精力侧重在言语的训练和掌握上。
通过对听觉的训练来提高记忆力
如果一个人听得见所有的声响,就必然能听得准确吗?他是不是一直都在用心听呢?他是不是用心去区分了声音的语调、特性和方向了呢?显然,在这方面,天赋的不同和所受教育的不同会带来差别;而且,教育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此,对于耳朵的训练——发掘听觉潜在的能力,其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想要更好地去聆听,就需要排除一些干扰声音,同时以极大的兴趣去接受某种声音、和弦或者音乐。所有这一切,其实,都取决于人的精神的投入。一个神经活跃、敏锐的人能听得到所有的声响;而一个愚钝麻木的人几乎什么都听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