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雅瑟
|类型:人物·传记
|更新时间:2019-10-06 13:08
|本章字节:11456字
新政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救济工作。1933年5月,国会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将各种救济款物迅速拨往各州,第二年又把单纯救济改为“以工代赈”,给失业者提供从事公共事业的机会,维护了失业者的自力更生精神和自尊心。新政期间,全美国设有名目繁多的工赈机关,综合起来可分成两大系统:以从事长期目标的工程计划为主的公共工程署(政府先后拨额40多亿美元)和民用工程署(投资近10亿美元)。后者在全国范围内兴建了18万个小型工程项目,包括校舍、桥梁、堤坎、下水道系统及邮局和行政机关等公共建筑物,先后吸引了400万人工作,为广大非熟练失业工人找到了用武之地。后来又继续建立了几个新的工赈机构,其中最著名的是国会拨款50亿美元兴办的工程兴办署和专门针对青年人的全国青年总署,二者总计雇佣人员达2300万,占全国劳动力的一半以上。到二战前夕,联邦政府支出的种种工程费用及数目较小的直接救济费用达180亿美元,美国政府藉此修筑了近1000座飞机场、12000多个运动场、800多座校舍与医院,为百万工匠、非熟练工人和建筑业是创造了就业机会,还给成千上万的失业艺术家提供了形形色色的工作。
1935年又乘胜追击,提出了第二轮的新政内容,并于翌年获得连任。
到1939年,罗斯福总统实施的新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新政几乎涉及美国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多数措施是针对美国摆脱危机,最大限度减轻危机后果的具体考虑。还有一些则是从资本主义长远发展目标出发的远景规划,它的直接效果是使美国避免了经济大崩溃,有助于美国走出危机。从1935年开始,美国几乎所有的经济指标都稳步回升,国民生产总值从1933年的742亿美元又增至1939年的2049亿美元,失业人数从1700万下降至800万,恢复了国民对国家制度的信心,摆脱了法西斯主义对民主制度的威胁,使危机中的美国避免出现激烈的社会动荡。
总之,他实现了自己对国民的承诺,他带领美国人民战胜了恐惧,美国的民主制度在罗斯福的努力下又复活了。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美国在军事方面协助同盟国。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在太平洋的军事基地珍珠港并对美宣战,美国在次日宣布对日作战。罗斯福针对此事在国会发表演讲,指称该日是“一个耻辱的日子”,美国至此正式加入战局。
1942年,罗斯福建立国际组织的理想终于达成,美、英等二十六国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1944年,罗斯福以“过河时莫换马”的口号和良好的竞选政策打败对手托马斯·杜威,第四度当选为美国总统,并于1945年1月20日宣誓就职。同年的4月12日,一个阳光普照、令人愉悦的温暖春天,罗斯福在他坐落于佐治亚温泉的小别墅中突然感到不适,最终在下午3时35分因脑溢血与世长辞,享年63岁。
人经过努力可以改变世界,这种努力可以使人类达到新的、更美好的境界。没有人仅凭闭目、不看社会现实就能割断自己与社会的联系。他必须敏感,随时准备接受新鲜事物;他必须有勇气与能力去面对新的事实,解决新问题。
——罗斯福
幸福不在于拥有金钱,而在于获得成就时的喜悦以及产生创造力的激情。
——罗斯福
魅力总统肯尼迪
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johnfizgeraldke
edy,1917—1963)是祖籍爱尔兰苏格兰地区的姓氏。美国第35任总统,美国著名的肯尼迪家族成员。
肯尼迪,于1917年5月29日在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市出生。他的父亲是爱尔兰裔银行家。
肯尼迪毕业于哈佛大学。第一部著作《英国为何酣睡》成为1940年的畅销书。
1943年,他担任海军少尉,并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战争中,他指挥的鱼雷艇被日本海军击沉,身受重伤,逃上敌后荒岛,后来率领士兵归队。
1852年,肯尼迪在波士顿竞选议员。29岁的他竞选众议员获胜,连任3届。在国会里,他对内重视社会救济和平民福利,对外反对共产主义,支持冷战,对于杜鲁门一度主张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的政策表示不满。
1953年,肯尼迪进入参议院,正值麦卡锡***运动盛行之时,大批联邦公务人员以同情共产党的罪名遭清洗,肯尼迪对此并无异议。
1956年,肯尼迪作为民主党的候选人被任命为副总统。1956年他还写成《勇敢者传略》一书出版,获得普利策奖(美国新闻界的一项最高荣誉奖),肯尼迪是唯一获得这个奖的美国总统。
1958年,他进入参议院。
20世纪50年代,美国经济增长缓慢,贫困问题严重,黑人运动逐步高涨;而西欧、日本进入经济迅猛发展时期,苏联的科技发展有迎头赶上和超过美国之势,美国的优势地位逐渐丧失,整个国家显现出一种衰退与迟暮迹象。
1960年,当患有心脏病、满脸皱纹的艾森豪威尔总统任期即将结束的时候,美国民众迫切需要一位生机勃勃的人物来为美国注入活力,他们普遍希望选举一个年轻有为、充满活力的总统。而当时才43岁风华正茂的肯尼迪确实表现得光芒四射、充满魅力,于是,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就在此时横空出世了。他身上承载着一代美国人的理想与希望。
1960年9月26日,在芝加哥,美国历史上总统竞选辩论第一次置于电视摄像机的镜头前。观众面前的尼克松穿着一身灰色西服,和灰色的背景混沌成一片。浓密的胡须给人一种气势汹汹和刁钻诡诈的感觉。尼克松由于住医院体重减轻,显得面色苍白,本来很合体的衬衣领子也大了半个号码,更显出一副无精打采的病态。而出身豪门的肯尼迪则生气勃勃、潇洒自如、气度非凡,尼克松的败局就这样确定了。其实当时尼克松已经当了8年的副总统,政治实力强,深得国内保守派拥戴。在大选前一年的时间里,他先后到北美、欧洲、亚洲很多国家做了“政治巡游”,在国际上也有较高的知名度。而当时的肯尼迪不过是个名气不大的参议员。
1960年11月9日,肯尼迪当选美国总统,获得34221355张选票,占497%,尼克松获得34019398张选票,占496%,美国选举制度规定,总统由获得多数选票区的一方提名。选举结果显示,在美国50个州的537个选区票中,肯尼迪赢得300张,尼克松赢得219张,其余选票由其他候选人获得。超凡的魅力却使肯尼迪赢得了原本不被看好的大选,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虽然肯尼迪不是演员出身,但他却是美国公认的最具明星气质的总统。
1961年1月20日那天,华盛顿在经历了数日的风雪交加之后,迎来了一个虽然寒冷却晴朗起来的日子。三千名美国军人开动了七百台扫雪机和卡车,苦干了一整夜,总算把白宫周围厚达8英寸的积雪清扫干净。
这一天,肯尼迪在白宫的草坪上向数千名听众发表了他的就职演说。
他的第一声语言便响彻云霄,他的这个就职演讲可谓振聋发聩:
“我们今天庆祝的并不是一次政党的胜利,而是一次自由的庆典。它象征着结束,也象征着开始;意味着更新,也意味着变革。”
这句开篇词非常鲜明地表达了一种继往开来的理想和胸怀,表现了新政府的自信。
然后他又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唤起民众使命感与巨大热情的渴望。“我的同胞们,在我的手里,更在你们的手里决定着我们的事业的最后成败”,这种理念似乎注定了肯尼迪要成为美国新生一代的号角。
现在那号角又再度召唤我们——不是号召我们肩起武器,虽然武器是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号召我们去作战,虽然我们准备应战;那是号召我们年复一年肩负起持久和胜败未分的斗争,“在希望中欢乐,在患难中忍耐”;这是一场对抗人类公敌——暴政、贫困、疾病以及战争本身——的斗争。
在肯尼迪穿越历史的眼光中,在他唤醒时代的巨大热情中,肯尼迪努力燃起60年代美国人的信念,那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责任感与献身精神——
“不要问国家能为你们做些什么,而要问你们能为国家做些什么”。这一句与我国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何其相似。
这是本篇演说辞最具魅力的一句,也是名载史册的一句。这句经典之言也为他赢得了美国人的心。在众多美国人心目中,他们的前总统约翰·肯尼迪是完美和理想主义的化身。
肯尼迪顺应了一个充满激情的时代的要求,也被时代推上了后人无可企及的高度。
作为总统,肯尼迪开始履行他的战役保证再次使美国运转起来的诺言。他上台后并非一切如愿,任职开始就遇到了美国入侵古巴惨败的事实。他为了寻得平等的权利采取有力措施,要求新公民权利立法。他给予民族文化的质量和艺术在一起至关重要的社会中心角色。他希望美国恢复老的任务作为致力于人权的革命的最早的民族。由于发展与和平小组的联盟,他对发展中国家的帮助为美国人带来理想主义。
历史学家们也许会说肯尼迪任职时间实在太短,他还没有来得及创建伟业,但对于全世界很多人来说,他却是美国的最好象征,这大概也说明了为什么那么多美国街道以他的名字命名,而他的照片也成为全世界诸多家庭中的摆设。
如果说个人魅力还不足以说明肯尼迪的对于整个时代的影响力,那么,他的政策则显示出这一点。
“新边疆”政策是肯尼迪的施政纲领。
1960年7月15日,肯尼迪在接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的演说中,提出了新边疆的口号。肯尼迪在1961年1月宣誓就任前后,着手制订新边疆的施政纲领。在他执政期间,提出了为数众多的计划,包括改善城市住房条件,发展教育事业,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医疗保健,反对种族歧视等。
1962年,他又处理了“古巴导弹危机”。除此之外,肯尼迪政府还干涉了刚果事务,派兵越南,开始了长达10年之久的侵越战争。他执政时期,正值国际政治舞台风云变幻,“古巴导弹危机”“柏林危机”等一大堆的麻烦缠绕着他。然而,肯尼迪没有退却,以高昂的情绪给美国民族带来了极大的希望和不顾一切勇往直前的勇气。他推行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把大规模报复战略转变为灵活反应战略;建立“和平队”;制造侵略古巴的猪湾事件,组织“争取进步联盟”,加强对拉美的控制;提出“宏图计划”,试图将西欧纳入以美国为主体的大西洋共同体之中。
他力图把美国的活力和技术直接带给世界各国人民……
肯尼迪以“新边疆”开拓者的姿态,煞费苦心地力挽国家颓势。他的雷厉风行的手段迅速取得了成效。在他执政的一千天里,他还大力改组白宫,扩大总统权力,并重用一批学者、教授、“智囊人物”。他大幅度增加军费预算,以确保美国在核军备、空间竞赛和非核武器方面的对苏全面优势。在1962年10月举世瞩目的古巴导弹危机中,他又顶回了赫鲁晓夫的恫吓讹诈,在这场苏美军事对抗中占了上风。在国内,他以强硬的手腕压住了美国大公司的钢铁涨价,实行赤字预算和减税等财政措施,使美国经济一度出现了较明显的回升。他执政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他的战略策略思想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却有着重要的影响。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阿波罗登月计划。当尼克松与赫鲁晓夫在1957年展开厨房辩论时,他们都希望自己所代表的制度具有更强的优越性,所以当苏联最终将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轨道时,它令美国人与西方世界紧张不已。阿波罗登月计划除了清洗了美国人在1957年的耻辱,它给因越战而混乱与暗淡的1960年代美国带来了奇迹般的光彩。当亿万美国观众目睹着阿姆斯特朗的一小步时,他们感谢肯尼迪为他们的时代带来灿烂与辉煌。
然而,肯尼迪的事业未竟,1963年11月22日却被暗杀了,这成为美国历史永远的遗憾。
在肯尼迪被暗杀40周年之际,美国总统布什说:“肯尼迪离开我们已经快与他活着的时间差不多了,但肯尼迪的亡灵仍然是美国的骄傲,时间的流逝并没有减轻我们心中那份悲伤感。肯尼迪是一个伟大的男性,更是一位出色的国家领导人,他极具人格魅力而且风度翩翩。他的家人和儿女在他遇刺纪念日上总是强掩心中悲痛,坚强地度过没有他的日子。”
即使是保守派的威廉·f布克利·吉尔也评述说:“肯尼迪的神话在于他无可挑剔的美貌和气质。他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看起来光彩夺目,他充满自信喜悦的表达方式将永远活在美国人心目中,变得神圣化。”
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而要问你们能为国家做些什么。
——肯尼迪
让每一个国家知道,不管它盼我们好或盼我们坏,我们将付出任何代价,忍受任何重负,应付任何艰辛,支持任何朋友,反对任何敌人,以确保自由的存在与实现。
——肯尼迪
美国开国之父华盛顿
乔治·华盛顿(georgewashingon,1732—1799)是美国独立战争大陆军总司令。1789年,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1793年连任,在两届任期结束后,他自愿放弃权力不再续任,隐退于弗农山庄园。华盛顿被尊称为美国国父,学者们则将他和亚伯拉罕·林肯并列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
1732年2月22日,华盛顿出生在美国布里奇斯溪庄园的一间木屋里。华盛顿的祖辈是英国人,远渡大西洋来到北美英国殖民地弗吉尼亚购地定居。他的父亲为人仁厚,是当地很有名的人士,对华盛顿的成长影响很大。从小生活在庄园里的华盛顿,养成了质朴率真的性格。
华盛顿的父母没有受过多少教育,可是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却很热心。由于他们住的地方是原始丛林环绕着的一个新开辟地区,附近没有学校,唯一可以接受教育的地方,只是一间孤立在田野间,用数片薄板搭成的小木屋。教会里的一位叫荷比的传教士在小木屋内教导学生,华盛顿在他的指导下,学习识字和数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