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政治领袖(8)

作者:雅瑟

|

类型:人物·传记

|

更新时间:2019-10-06 13:08

|

本章字节:11852字

在那漫长而孤独的岁月中,我对自己的人民获得自由的渴望变成了一种对所有人,包括白人和黑人,都获得自由的渴望。


——曼德拉


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一样需要获得解放。夺走别人自由的人是仇恨的囚徒,他被偏见和短视的铁栅囚禁着。


——曼德拉


民族英雄戴高乐


夏尔·戴高乐(charlesdegaulle,1890—1970),法国将军、政治家,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领导自由法国运动并在战后成立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并担任第一任总统。戴高乐支持发展核武器,制定泛欧洲外交政策,努力减少美国和英国的影响,促使法国退出北约,反对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系列思想政策被称为“戴高乐主义”。


戴高乐,1890年11月出生于法国一个贵族家庭。1912年毕业于圣西尔军事学校,1924年毕业于巴黎高等军事学院。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后任军队指挥官和参谋职务,并担任军事教员。


1932年至1936年,戴高乐任国防常设委员会最高军事会议秘书。此间,他出版了几部军事理论著作,阐述在法国建立能实施积极进攻行动的、职业的机械化军队的必要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戴高乐在阿尔萨斯指挥第5集团军的坦克部队,建议组建强大的坦克预备队,以便消灭可能在正面突破的德军,可惜未被法国统帅部采纳。


1940年5月,戴高乐在索姆河战役中指挥坦克第4师。在法国军队已经明显要遭到失败的情况下,于6月5日就任国防部次长。6月14日德军进入巴黎,当时的法国总理享利·菲利浦·贝当向德国投降议和,贝当政府于6月16日上台,戴高乐离法赴英。


6月18日,戴高乐在英国通过广播,号召法国人民继续进行反抗德国法西斯的斗争,并在伦敦发起“自由法国”运动。贝当政府指责戴高乐叛国,法国第17军区军事法庭缺席判决他死刑。


戴高乐着手组建“自由法国”武装力量,并以司令的名义宣称接受英国统帅部的统一命令。到1940年11月,“自由法国”的军队已颇具规模。戴高乐努力使法国各殖民地参加“自由法国”运动,以便提高运动的声望,扩大补充兵员和物质保障的基地。


1940年至1942年,“自由法国”部队在近东和非洲对法西斯德国和意大利部队作战。英美国部队在北非登陆后,驻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的法国部队与盟国军队会合。这些部队统一由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领导,戴高乐于1943年7月出任该委员会第二主席,同年11月任主席。


1944年6月,法国坦克师和英美军队一起在诺曼底登陆,同月,戴高乐担任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主席。1944年8月,法国第1集团军在法国南部登陆,解放了法国。


1946年1月,戴高乐由于未能在法国建立总统制而离职。从1947年起,戴高乐领导他所建立的“法兰西人民联盟”的活动。1953年5月该组织宣布解散后,他暂时停止了自己的一切政治活动,隐居于故乡。


1958年5月,由于阿尔及利亚的军事叛乱而引起法国强烈的政治危机,国民会议要求戴高乐出来执政。1958年6月1日,戴高乐担任法国总理,1959年1月8日任法国总统。


1965年12月19日,戴高乐再次当选为总统,任期7年。戴高乐在国内力求振兴法国经济,对外则力求恢复法国做为一个大国的威望,力图在解决欧洲和世界政治的重大问题时,维护法国的独立性。


1966年,戴高乐宣布法国退出“北大西洋公约军事组织”,并撤除美国在法国领土上的一切军事基地。在对待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戴高乐都采取了现实主义的态度,主张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谴责美国对东南亚及以色列对阿拉伯国家的侵略,赞成与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扩大接触。


戴高乐将军自始至终坚持绝不妥协的民族独立的信念,不仅在战时起到集聚民心的作用,而且在战后坚决地捍卫了法兰西的民族尊严。战后,美国成为世界霸主,对欧洲事物指手画脚,说一不二,其余欧洲国家唯命是从,只有戴高乐将军不以为然。他把独立精神融合到国家的外交政策中,力争维护法国的大国地位,避免沦为美国的二流伙计。


他设定的法国外交战略是:维护民族独立,力争大国地位;对美既联盟又独立,对苏既坚定又对话,打破美苏两极格局,推动世界多极化;建立以法国为核心的“欧洲人的欧洲”;主动向中东、拉美等地出击,树立法国在世界事务中的大国形象。


这就是被大名鼎鼎的戴高乐主义。戴高乐推行的法兰西民族主义,它维护和追求民族利益的目的和手段是赤裸裸的,任何有损于法兰西民族利益的事,戴高乐都敢于说“不”字,因此戴高乐主义有声有色,有花有果。


1969年4月28日,戴高乐因在改组参议院个改革法国行政体制问题的公民投票中失败,辞去了法国总统职务。1970年11月9日逝世,享年80岁。去世后,许多人都以为戴高乐主义会在社会政治生活中销声匿迹。但几十年过去了,事实并非如此,他的独立自主的民族精神被很好的传承了下来。


戴高乐之后,从1969年至今,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又经历了四位总统:蓬皮杜、德斯坦、密特朗、希拉克。可以说,不管他们派别如何,风格如何,他们在法国政坛上都执行了一条没有戴高乐的戴高乐主义。


作为戴高乐之后戴高乐主义的首位继承人,蓬皮杜执政的时间相对短了一些。在继承戴高乐主义的过程中,可以看出他的某些风格,但并没有体现出他的完整风格。他执行的实际是“紧缩的戴高乐主义”。


德斯坦,在蓬皮杜之后,继续戴高乐主义的路线。尽管德斯坦也曾提出过“世界主义”,但其维护法兰西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争取法国大国地位的主旨并没有改变。


“二战”结束后,密特朗就一直是戴高乐的政敌。1981年竞选总统时他曾宣称,将以法国式社会主义取代戴高乐主义。但在执政以后,密特朗又公开说自己“继承了戴高乐将军的政策”,事实也是如此。担任了14年总统的密特朗,虽然时时不忘法国式社会主义,但终究没有脱离戴高乐主义的轨道。戴高乐主义的精神实质,是为法国制定的“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争取恢复法国大国地位”的对外战略。密特朗追求的仍然是法国的“世界作用”和“全球责任”,这与戴高乐没有多大区别。


在东西方关系中,戴高乐主义坚持独立自主,反对霸权,周旋于美苏之间。密特朗与美苏两国也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他从法国式社会主义出发,提出了“两个帝国主义”的看法,认为“苏联军事帝国主义”和“美国经济帝国主义”对法国都构成威胁。在欧洲,密特朗像戴高乐那样倚重“法德轴心”推进欧洲联合,不同的是,密特朗强调的是联邦主义,戴高乐强调的是邦联主义;在第三世界,密特朗像戴高乐一样要充当“代言人”。不过,戴高乐主义打的是“民族独立”这面旗帜,密特朗喊的是法国式社会主义的“正义”“平等”与“人权”。


至于希拉克,在青年时代他就是戴高乐主义的热情崇拜者。他是继蓬皮杜之后,作为戴高乐主义的继承人,法国新戴高乐派的领袖一直活跃在法国政坛上。1995年希拉克当选总统,2002年连任。希拉克在首任总统的前两年,在波黑、非洲和中东,在北约、核试验、欧亚会议、加利连任和美国“治外法权”等问题上,有着一连串的不俗表现,使其像戴高乐时期一样,把法国推向了国际舞台的前沿。


谁说败局已定。


——戴高乐


无论发生什么事,法国抵抗的火焰不能熄灭,也绝不会熄灭!


——戴高乐


美国黑人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


马丁·路德·金(marinluherking,1929—1968),1963年晋见了肯尼迪总统,要求通过新的民权法,给黑人以平等的权利。1963年8月28日在林肯纪念堂前发表《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说。1964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1929年1月15日,马丁·路德·金出生在美国亚特兰大市奥本街501号,一幢维多利亚式的小楼里。他的父亲是牧师,母亲是教师。他从母亲那里学会了怎样去爱、同情和理解他人;从父亲那里学到了果敢、坚强、率直和坦诚。但他在黑人区生活,也感受到人格的尊严和作为黑人的痛苦。15岁时,聪颖好学的金以优异成绩进入摩尔豪斯学院攻读社会学,后获得文学学士学位。


尽管美国战后经济发展很快,强大的政治、军事力量使它登上了“自由世界”盟主的交椅,可国内黑人却在经济和政治上受到歧视与压迫。面对丑恶的现实,金立志为争取社会平等与正义作一名牧师。他先后就读于克拉泽神学院和波士顿大学,于1955年获神学博士学位后,到亚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得克斯基督教浸礼会教堂作牧师。


1955年12月,蒙哥马利节警察当局以违反公共汽车座位隔离条令为由,逮捕了黑人妇女罗莎·帕克斯。金遂同几位黑人积极分子组织起“蒙哥马利市政改进协会”,号召全市近5万名黑人对公共法与公司进行长达1年的抵制,迫使法院判决取消地方运输工具上的座位隔离。这是美国南部黑人第一次以自己的力量取得斗争胜利,从而揭开了持续10余年的民权运动的序幕,也使金博士锻炼成民权运动的领袖。


金认为,人人生而平等。不论男人女人、黑人白人、老人小孩和智者愚者,也不管人的爱好、资历和财产是否相同,都是人,是能够思维的人类大家庭中的一员,都应该受到尊重。


金主张公正无私的爱、普遍的爱,爱一切人,甚至要爱敌人。“敌人不爱你,因为敌人不懂得什么是爱;我们爱敌人,是对一切人的救赎性的善良态度。”


信仰人的尊严和价值、基督教的普遍仁爱、甘地的不合作精神,构成了金的思想基础和行动准则。


1957年金被推举为“南部基督教领袖联合会”主席。为了正义与和平,他四处奔走呼号。


1963年,为了使世界人民关注美国种族隔离问题,金会同其他民权运动领袖组织发起了历史性的“向首都华盛顿进军”的运动,要求职业和自由。就是在这次斗争中,金发表了他著名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这一斗争终于使国会通过了1964年民权法案,授权联邦政府取消公共膳宿方面的种族隔离,宣布在公营设备方面和就业方面的种族歧视为非法。他由此获得了1964年诺贝尔和平奖。


然而,谁也没有料到,正在金竭尽全力、孜孜不倦地为实现伟大的梦想而努力奋斗、奔走呼吁的时候,1968年4月4日下午,一声罪恶的枪响顷刻间残酷地击碎了他和黑人兄弟姐妹们的所有美妙的、伟大的梦想——金被谋杀了。这个事件引起全世界的指责,美国国内也群情激昂。为了平息民愤,约翰逊总统下令将金牧师受害的那天定为全国悼念日,并将凶手判处99年监禁。


马丁·路德·金虽死,但他号召反种族主义的非暴力斗争却取得了彻底的胜利。在大游行结束后不到一年,林登·约翰逊总统签署了1964年《民权法案》,这项法律正式生效。该法案禁止在旅馆和餐馆等公共设施进行歧视并禁止就业歧视。


在随后的一年中,《投票权法》颁布,保证非洲裔美国人名副其实享有选举权。1968年,国会通过了《公平住房法》,以消除在出售和出租住房时的歧视行为。这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立法与平权法案等新政策相辅相成,这些新政策的目的在于铲除歧视的遗患,促进非洲裔美国人的权益。


这些20世纪60年代通过的立法被视为民权运动的光辉成就。《民权法案》禁止公然进行隔离和歧视,取缔了历时几个世纪之久的侮辱性行为。《投票权法》使数百万非洲裔美国人获得政治权利,此后担任公职的黑人人数激增。通过的法律即刻生效。更重大的进步则是人们态度的转变,《新闻周刊》在1963年进行的民意调查显示,有74%的白人认为种族融合“进展太快了”。


1983年,美国总统里根签署一项法令,并于1984年底获国会批准。法令规定,从1986年起,每年1月的第3个星期一为马丁·路德·金纪念日。在此之前,以个人诞辰作为全国纪念日的美国公民,只有“美国国父”华盛顿总统1人。1986年1月15日,美国各地群众降重举行了马丁·路德·金纪念活动周;1月20日,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宣布,从1987年起,马丁·路德·金诞辰也将成为联合国纪念日之一。


据《纽约时报》在2000年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93%的白人表示愿意投票给符合条件的黑人总统候选人,认可种族通婚的人占60%以上,80%的人表示不在乎他们的邻居是白人还是黑人。但这次民意调查也显示,40%的非洲裔美国人怀疑白人的诚意,他们认为歧视问题仍然存在。不过也有80%的非洲裔美国人认为,他们现在比他们父母那个时代有更多的机会。可以肯定的是,许多非洲裔美国人都取得了重大成就,黑人中产阶级也已大大扩展。2008年,奥巴马击败共和党候选人约翰·麦凯恩,正式当选为美国第44任总统。从而成为了美国历史上首个非洲裔总统。这在50多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如果马丁·路德·金博士今天仍然在世,他很可能会为1963年大游行争取达到的大部份目标得到实现而高兴。他在华盛顿大游行期间所述说的梦如今已成了政治主流的一部分,他的生日已成为全国性的节日,美国人民在这一天纪念他的思想,缅怀他的事迹。近来,两大政党的政治领导人一致支持在美国首都为他建造一座纪念堂,与美国历史上的三位伟人——林肯、杰弗逊和罗斯福并列。马丁·路德·金的梦想已作为不可辩驳的真理被绝大多数美国人所接受,这也许是可以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可以有多大空间成长与变化的尺度。


其实,马丁·路德·金的影响不仅限于美国人。在他39年短暂的一生中,他为普天下的种族公正而奋斗。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周游世界宣扬他提出的“友爱社区”的设想,号召根除种族主义这个世界性的邪恶。他强调:“我们这个时代肩负着各种道德使命,我们面临的挑战之一,即是以不可动摇的决心,努力在全世界扫除种族主义的最后残余。这种现象不仅仅存在后美国,其恶劣影响已超越国界的樊篱。”


我有一个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会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国度里,他们不再因肤色而因他们的品格受到评判。


——马丁·路德·金


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州的红色山岗上,昔日奴隶的儿子能够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同席而坐,亲如手足。


——马丁·路德·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