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谈宝森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3:12
|本章字节:13572字
伍龙信心十足:“只要太后东幸,我会挤破脑袋往里钻的。”
裕庚插嘴:“东幸?到哪里?”
德龄向父亲说明:“到奉天,到长白山。奉天有先帝的东陵,长白山是我们满族祖先的发祥地。”
伍龙一击掌:“那太好了,奉天离日俄打仗的地方就不远了。唉,太后那么大岁数了,肯去吗?”
德龄一想到皇上,她浑身都来了劲:“你就放心吧,说服不了太后,我就不是德龄。”
伍龙相信:“好,我就等你信儿啦!”
裕庚拿起一张报纸问:“你要东幸,皇上愿意去吗?”
德龄得意地说出心里话:“皇上非常愿意,这次可神哩,我一说皇上就同意了,皇上听我的。”
裕庚淡然一笑,微微地摇了摇头:“到时候你就听皇上的了。”
德龄美不经儿的给伍龙使了个眼色:“你过来一下。”
德龄把伍龙叫到里屋,因为她想到了皇上的重托,她忽然闪出个念头,觉得伍龙是个合适的人选。德龄同伍龙围桌而坐,德龄拿出一个纸条,一本正经地说:“我帮你忙,你也得帮我个忙,有件事,我想拜托你辛苦一下。”
“什么事?”伍龙觉得有点儿突然。
“需要找个人,我想认识认识。”
“这人叫什么?”
“叫韩志。”
“他在哪儿?”
德龄为难了:“要知道在哪儿就好办了,我可以给你提供一些线索,他是山东人。”
伍龙细问:“找他什么事?”
德龄含含糊糊:“什么事,你不要问,连我也不知道细情,只需要你找到他,跟我见个面。”
伍龙还在追问:“是宫里要找的人吗?”
德龄躲躲闪闪:“不是,就当我要找的人吧。”
伍龙觉得蹊跷:“真奇怪,你要找的人,却不知细情。”
德龄逼得很急:“对,能不能帮忙?我没有那么多时间,你们记者找个人还是名正言顺的。”
伍龙很想交心:“德龄,我俩自幼是要好的朋友,你有事瞒着我,我心里难受。”
德龄劝导伍龙:“有些事,你知道的越少越好,懂吗?”
伍龙心里不太舒服:“不懂,我又不是三岁的孩子。”
德龄态度坚决地问:“你告诉我肯不肯帮这个忙?”
伍龙拿起纸条又看了看:“好吧,只要是你的事,我就愿意帮忙。”
德龄回到紫禁城寝宫里,觉得有些累了,就仰卧在床上,手里玩着一个小白兔玩具,红眼睛在对着自己,德龄一拽下边的绳子,小白兔就向德龄吐一下舌头,引得德龄一阵阵发笑。
忽然,外边小太监李三喊:“老祖宗驾到!”
德龄慌忙把小白兔放在床上,出来迎接太后:“老祖宗吉祥!”
慈禧由四格格、元大奶奶陪着走了过来:“很长时间没到你这屋看看了。”
德龄有些不好意思:“屋子里太乱了。”
慈禧在木椅上坐下:“不乱,不乱,这就是你的风格。”
德龄收拾着床上的乱东西:“不知老祖宗前来有何事。”
“没什么事,找你聊聊天,咱们好几天没聊天了,现在年也过了,忙劲儿也也过了,该想些乐子事了。”慈禧突然发现德龄正在收拾的小白兔玩具,笑容立刻就没了,她站起身来走过来。
小白兔被慈禧的手拿起来了。一只手拽着小白兔下边的白线,小白兔不时地吐着红舌头。两行清泪从慈禧脸上流下。
德龄忙问:“老祖宗怎么哭了?”
慈禧擦了擦眼泪:“我儿同治也有这么个玩具,也是他儿时最喜欢的玩具。”
德龄进一步问:“同治爷那个玩具呢?”
慈禧心情沉重:“保存在奉天的盛宫里。”
德龄举着小白兔:“老祖宗要喜欢这个玩具,您就拿走吧。”
慈禧摇摇头:“我想要同治儿玩过的那个小白兔。”
德龄宽慰:“以后老祖宗东幸时,再把它拿回!”
慈禧下了决心:“我不想等了,我们马上去奉天。”
德龄暗喜,故装镇静:“老祖宗的画像,还没画完呢,画完就可以去了。”
慈禧决定:“不,回来再画吧。”
慈禧走后,德龄来到光绪寝宫,德龄请安后就赞许光绪:“皇上这招还真灵,太后一见到小白兔,立刻触景生情,我估计太后很快会安排东幸的事。”
光绪当然也高兴:“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德龄暗示:“东风也有信了,我们很快就见面了。”
光绪点头:“天机不可泄露,这件事不能告诉任何人。”
德龄保证:“没有,这件事谁也没告诉,连我的朋友、我的父母都没有说过。”
光绪嘱咐:“风险只由我们俩人承担。”
德龄表态:“我与皇上同生死,共患难。”
光绪决心很大:“好,只有铲除袁世凯这个障碍,才能推行新政。”
德龄点头:“对!”
不久,伍龙对德龄的承诺兑现了,德龄要找的叫韩志的人伍龙给找到了。这天,伍龙将此人带到树林,德龄同此人密谈,伍龙站在一颗老树盘结的旁边放风。
谈完话了,德龄目送那男人向远方走去。伍龙凑到德龄跟前:“什么事啊,神神秘秘的?”
德龄说话还是那么严谨:“你不感兴趣的事,就不要打听了。”
伍龙试探地问:“是不是跟朝廷有关系?”
德龄轻描淡写:“是我个人的私事。”
伍龙摇头否定:“不,你在为别人稀里糊涂地卖命,我在为你稀里糊涂地卖命。”
德龄扑哧一笑:“你后悔了?”
“不,你认识的人,应该告诉我,我认识的人应该告诉你。”
“有必要吗?”
“有,因为我们是朋友。”
“你能做到吗?”
这话正问到伍龙心坎上了,伍龙说出了心意:“能,我现在就向你介绍一位朋友,这是我新结识的朋友,她很想见见你。”
德龄不明白:“想见我?”
“她已经来了,可以见面吗?”
“好吧,我看看你的朋友。”
伍龙一拍手,从树林里走出了孙燕姑娘。孙燕面容俊俏,表情深沉,举止洒脱,娇柔的风韵被那追求正义的威严所代替了。孙燕朝德龄越走越近了。德龄看看伍龙,看看孙燕,在寻思他们的关系。孙燕主动握手:“我叫孙燕。”
德龄没敢怠慢:“我叫德龄。”
孙燕满足地说:“我的愿望终于可以实现了。”
德龄更不明白了:“愿望?什么愿望?”
孙燕说出心里话:“从你入宫的第一天,我就想见见你这个未来的皇后。”
德龄脸儿晕红:“不要这样,我不是什么皇后。”
孙燕直言:“这是大家的希望吧,很多人都在探索中国未来的前途。如果你能成为皇妃,代替皇后帮助皇上重新推行新政,这也算一条出路吧。”
“你高抬我了,也许我什么事也做不成。”德龄想转移话题,看看俩人,“你们怎么认识的?”
孙燕绕有兴趣地说:“我们就是你入宫那一天认识的,我们都在颐和园门口看轿子,他老踩我的脚。”
伍龙接着说:“我去报馆就是她介绍的。刚才你见的那人也是她帮忙找到的。”
德龄恍然大悟:“我说呢,伍龙现在变了一个人。你看,孙燕长得多文静,一看就是女学者风范。”
孙燕高兴:“你过奖了。”
人并排走着,走了很久很久才各奔东西。
慈禧的寝宫里,德龄、容龄又在做慈禧的工作。
“你们老说东幸、东幸的,大老远的怎么去?”慈禧有些动心了。
德龄点明:“可以坐火车去。”
慈禧觉得新鲜:“火车?”
容龄又强调了一遍:“是啊,可以坐火车。”
德龄接着说:“现在国内有好几条铁路了,听说直奉线通车了。”
慈禧兴趣来了:“你消息那么灵?”
德龄进一步论证:“报纸上这么说的。”
容龄问:“老祖宗坐过火车吗?”
慈禧不爱提往事:“坐过一点点。”
德龄接着问:“就是庚子年间,回马家堡那一小段。”
慈禧点点头:“火车比轿子又舒服多了。”
容龄又随便起来:“火车不用人抬着。”
慈禧想了解点奥秘:“火车是什么原理?”
德龄解释了一下:“火车有个车头带着走。”
容龄接着解释:“火车头上有个蒸汽机。”
慈禧又发问:“蒸汽机?什么是蒸汽机?”
德龄言简意赅:“简单地说,烧水烧出水蒸气以后,用水蒸气推动它走。”
慈禧爱听:“这倒真新鲜,不用人推着,也不用人抬,火车就能走,火车头上几个人?”
德龄耐心讲解:“四个人,两个司机,两个车夫,换着工作。”
慈禧兴头来了:“真新鲜,十几节的火车,几百人都推不动,四个人就给开走了。”
德龄解释:“不用人力,用的是蒸汽力量。”
慈禧爱听:“这真是新鲜事,上次西幸回来,回宫匆匆,没有来得及看火车,这回得仔细看看。”
容龄急问:“老祖宗,第一站准备去哪?”
慈禧考虑了一下:“这次远一点,上次是西幸,这次咱们东幸。听说直奉铁路通车了,咱们就上奉天。”
德龄满意:“老祖宗跟奴才想得一样。”
慈禧游心很浓:“奉天有咱们先祖先宗的东陵,还有陈列咱们先祖先宗遗物的古宫。我们不能忘记咱们的老祖宗。”
容龄点点头。
德龄深明大义:“我们满族起源长白山,到了奉天,我们还可以到长白山考察考察,了解了解我们民族的发祥地。”
慈禧点头:“这话你说过好多遍,今天才真正打动我。”
德龄总想把话说完:“自从努尔哈赤入关以来,满洲人一天天往外走,很少有回去的,我们应该看看民族的故乡。”
慈禧态度坚决:“就这么定了。”
容龄笑了:“谢谢老祖宗。”
慈禧下令:“回来让李莲英定个车。”
德龄又出谋划策:“定个车,我倒有个想法。”
慈禧问:“什么想法?”
德龄说出本意:“如果老祖宗有意到各处出游察访,不如皇宫里买辆专车。”
慈禧一惊:“专车?”
容龄抢着回答:“是啊,国外元首,都有专用火车、专用汽车。”
慈禧点头:“有道理。”
德龄继续加油:“奴才总觉得凡是遇到先进的科学成果,老祖宗总要先睹为快。一定买一辆御用列车。”
慈禧做出决定:“就照你说的办,你把李莲英给我找来。”
德龄接旨:“是!”
太仆寺卿裕庚办公厅里是另外一种气氛。屋里横一竖四摆了几张桌子,裕庚横坐,协办人员竖坐,每张桌前分别坐着四五个人,巴龙一人一张桌子,他正在翻卷宗。
裕庚拿着一摞公文走了过来,对巴龙说:“这是日俄关系的卷宗,你先看一下,我们把日俄关系的大事理出来,然后上奏给老祖宗。”
巴龙原坐不动地指着桌子上的材料:“裕大人,这是什么时候的卷宗,怪有意思的。”
裕庚翻看了一下巴龙手下的卷宗说:“这是我出使巴黎时期的卷宗,你怎么看起这个来了?”
巴龙装作无意地问:“原来裕大人也被别人弹劾过?”
“那是过去的事,一个人无论怎么问心无愧地工作,也会有人反对,最后只有让事实来说话。”裕庚又指自己新带来的材料说,“这材料,你抓紧整理一下,老祖宗东幸之时要奏上去。”
巴龙上心地问:“东幸的事定下来了吧?”
裕庚随便一说:“据说已经定下来了。”
巴龙想了解细情:“都是谁随驾东幸?”
裕庚谈了自己的看法:“依老祖宗的脾气,除了护卫人员和太监以外,恐怕她主要带女将出征了。”
巴龙有意见:“为什么我们不能去?”
裕庚劝慰:“你还是安心在这儿工作吧。”
巴龙又问:“德龄、容龄也要随驾出游?”
裕庚没做正面回答:“这就要看老祖宗的安排了。”
“真是夷人之言。”巴龙不满,准备进宫上奏。
储秀宫里,慈禧、光绪分别坐在大、小宝座上,旁边几个宫女分站。
李莲英、崔玉贵、小德张和巴龙也站立两旁,正在议事。慈禧御案上摞着一摞奏折。看见巴龙手里拿着一个奏折,慈禧问:“这又是哪的奏折?”
巴龙说:“这是奴才的奏折。”
慈禧问:“也和这些奏折一样,阻止我东幸。”
巴龙请示:“太后念不念?”
慈禧下令:“念!”
巴龙念自己的奏折:“喳!伏念中国自尧舜以来,历朝帝王,未闻有坐火车者,况且我皇太后春秋已高,尤宜珍摄,诚望皇太后勿为夷人之妖言所惑……”
慈禧打断奏章:“够了,尧舜以来,没坐过火车,尧舜时候有火车吗?这帮五谷不分的书呆子!别人提个建议,就是夷人?就是妖言?你们的意见呢?”
巴龙解释:“老祖宗稍安勿躁,奏章说老祖宗春秋已高,也是实情,老祖宗年近七十了。”
慈禧又打断:“七十怎么啦?那帮奴才说我老了,你也说我老了。”
巴龙有些软了下来:“奴才不敢,奴才不是这个意思,奴才是说火车这个玩意,不知道有多大风险。这可不是坐鸾舆,坐这么长途的火车,老祖宗还是第一次。”
慈禧不爱听:“危险怕什么,我们什么险事没经过,洋人险不险,我们跟他们绕了一圈,他们就追不上了。”
巴龙只好服软:“是是是。”
慈禧做出决定:“得了,你怕火车有险,你可以不去。”
巴龙忙解释:“不……奴才怕老祖宗。”
慈禧:“你怕我,你就留在京城。”
小德张偷笑,巴龙还在“不不不”,慈禧问光绪:“皇上的意思呢?”
光绪胸有成竹:“皇爸爸所言极是,奉天火车已通,应该先睹为快。我们不能忘掉祖先,不能忘记历史。至于火车,世界已经普遍,我国有詹天佑工程师设计,不会有问题的。至于其他安全,我们多带些御林军,皇爸爸坐在整个铁车厢里,比鸾舆更保险。火车行驶在铁轨上,宛如小朝廷在铁轨上东行,又安全又新鲜。”
慈禧爱听:“奉天是我们的老家,那里有我们的东陵,有我们的古宫,有咸丰帝和同治儿的遗物,为什么去不得。自从庚子拳匪之乱,我们西幸西安,我倒走出瘾头来了。”
巴龙顽固执守:“事情倒是好事,只不过是夷人的妖言……”
慈禧问:“何为夷人?”
“就是外国人。”
“外国人的东西我们都不能学?外国人的话一句也不能听?”
“只是,大家都很恨洋人。”
“沾一点洋人边就恨?”
巴龙点头:“不知对不对。”
光绪暗笑,慈禧又问:“你知道坐火车出游这主意是谁出的?”
巴龙摇头:“奴才不知。”
慈禧说明:“这是德龄和容龄的主意。”
巴龙一愣:“德龄?”
慈禧说:“以后你就别沾德龄边了。”
巴龙狠狠打了自己一个嘴巴,小德张不出声地笑了起来。
这时,李莲英乘兴而归,一进储秀宫里兴冲冲地说:“老祖宗,奴才回来了。”
慈禧上心地问:“御用列车一事办得怎么样了?”
李莲英喜滋滋地说:“回老祖宗,御用列车奴才已经买到了。”
慈禧追问:“多少节车厢?”
李莲英回话:“十六节。”
慈禧满意:“够用了。”
“有火车的地方,老祖宗都能去了。”德龄看了光绪一眼,光绪微微点点头。
慈禧又问:“用了多少钱?”
李莲英狮子大开口:“用了五万两黄金。”
慈禧一惊:“这么贵?”
德龄觉得不对:“这不可能,相当于朝鲜国一年的开支。”
慈禧追问:“这到底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