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光绪死因(2)

作者:谈宝森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3:12

|

本章字节:8818字

德龄气恨难平:“对,是太后和其他敌对势力狼狈为奸夺走了皇上的生命。我要写出‘光绪泣血史’,为光绪鸣怨,让后人了解和盘查此案。”


小德张佩服:“行啊,我再问你,你最痛恨的袁世凯哪年去世的?”


德龄顺口而出:“袁世凯最爱说的一句话是六六大顺,他就是1916年6月6日大顺的。”众人大笑。


小德张又问:“袁世凯因什么病死的?”


德龄解恨地说:“他死于尿毒症。他在全国人民声讨中,忧惧而死,现在他的北洋军队都彻底完蛋了。”


伍龙做结论似的说:“所以你才敢回国。”


德龄不同意这个说法:“不,我回国庆祝这个胜利。”


伍龙提议:“好,我们为袁世凯彻底垮台干一杯!”


众人举杯,要干一杯。德龄让大家等一等,伍龙不明白:“怎么又等一等。”


德龄心里佩服光绪:“光绪皇帝多次对我说过,袁世凯不除,中国必将起内战,必将大乱,中国的历史证明光绪皇帝的预言是对的,我们为光绪预言胜利,为北伐军摧垮袁世凯干杯。”众人干杯。


德龄自豪地对大家说:“大家问吧。”


小德张摇摇头,伍龙也摇摇头,屋里出现长时间的沉默,德龄说:“如果大家不问我,我该问大家了。”


众人你看我,我看你,德龄问:“你们说老佛爷因什么病死的?”


众人又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容龄抢着发了言:“老佛爷晚年老拉肚子,咳嗽也很重,老死的。”


小德张回忆着:“她原来得过吊线风。”


德龄接过话茬:“对,我入宫之前,老佛爷就得了中风。哥,你还记得给老佛爷照相时,她口眼歪斜很厉害。”


容龄得到了启发:“我保留的那几张照片,口眼歪斜的都很厉害。”


德龄说出了憋在内心很久的话:“我觉得老佛爷在近代史上是个很重要的人物,了解了慈禧,也就了解了半个世纪的中国。慈禧是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关于老佛爷的种种传说,大部分都是酒楼茶馆中那些全不知道老佛爷内情的人胡诌出来的,那些写正史的作家也往往根据框框把慈禧写成概念化的人物。慈禧不仅是个卖国专横的封建主,她也是个有个性的没落的封建礼教代表人物。”


伍龙最了解德龄:“看来你要写出一个真正的慈禧?”


德龄正想告诉大家:“我早已动手了,两部慈禧大书,一部光绪大书。”众人祝福地望着德龄,德龄喜出望外:“我都是用英文写的。国外几家出版社向我约稿,我完成了几部书之后,要回国的,因为中国是我的祖国,是我的母亲。”众人真心地鼓掌祝愿。


小德张这时明白了:“原来你把我叫来,是为了了解材料。”


德龄一笑:“每个人对祖国都能发挥作用的。譬如你小德张,你政治上跟随隆裕太后做了很多挨骂的事,可是你把升平署做一段总结,对中国文化还是有帮助的。”


小德张得到启发:“升平署?”


德龄给他详细讲解:“京剧是我们国家的国粹,你在升平署待了那么多年了,升平署是京剧的重要阶段,我再说一遍,慈禧是个很重要的人物,她卖国败家使国家沦陷为半殖民地罪不可赦,但是她整套的活生生封建礼教和传统文化还很有研究价值的。我爱演慈禧戏,我们中国近代建筑、外交,众多文化如京剧、芭蕾舞、宫中照相、穷不怕的相声都是从清朝开始的,我们怎么能割断这个历史呢?”众人听得入神。


伍龙也有话题了:“这倒是,容龄给慈禧研究舞蹈,开了中国芭蕾舞的先河,勋龄给慈禧照相,恐怕留下的是空前绝后的慈禧照。德龄、容龄也算慈禧的首席翻译官吧。”


德龄得意地说:“是啊,我们又跳舞,又翻译,寡妇搞对象,太监找朋友,再加上我抗婚,把晚年的清宫闹得沸沸扬扬的。”


姐姐的话启发了容龄:“小德张应该总结一下升平署,京剧还是要发展的。”


小德张情绪不高:“我现在隐居天津,胸无大志。”


容龄无忧无虑:“你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


小德张悲观已极:“我与你们不同,我已经变成封建统治者的支柱了,还是老实一点为好。”


容龄似乎明白了什么。


伍龙问德龄:“慈禧的书起好名字了吗?”


德龄爽快回话:“起好了,一本叫《御苑兰馨记》,一本叫《御香缥缈录》,也是本《慈禧私生活实录》。”


伍龙表示支持:“你出版以后,我们报纸给你翻译连载。”伍龙看了一眼孙燕,孙燕点头表示同意。


小德张突然问德龄:“你不恨慈禧吗?”


德龄怒不可遏:“恨,后来越来越恨,开始老佛爷很喜欢我,也器重我,我对老佛爷也是忠心耿耿的,但是她对光绪的迫害,我永远不会原谅的,所以我还要写一本《光绪泣血史》。”


小德张马上择清自己:“我可没参加迫害光绪,在光绪被囚禁期间,我净偷着给光绪换好吃的,偷着为你们约会。”


德龄一语破的:“你是两头讨好。”众人大笑,小德张尴尬地指了指德龄。


德龄问小德张:“我很想问问你,光绪怎么死的,是不是李莲英害死的?”


小德张认真想了想:“不……不是,光绪死之前,李莲英已经告老还乡了。”


德龄接着问:“他退职了,他还有一伙爪牙。”


小德张表白:“这我真的不知道。”


德龄心里有疑点:“光绪让我看过他的日记,他要杀掉袁世凯,杀掉李莲英,这里必有缘由,因为袁世凯、李莲英总想置皇上于死地。”


小德张再次表白:“这我还真不知道。”


德龄进一步问:“光绪死后,隆裕皇后在墨盒下发现皇上朱笔手谕,必杀袁世凯,必杀李莲英,你知道吗?”


小德张说:“‘必杀袁世凯’的手谕是有的,‘必杀李莲英’我真不知道。”


德龄肯定地说:“根据光绪的日记,肯定有这道手谕,不知怎么遗失的。”


小德张很佩服德龄:“你掌握的材料比我知道得还多。”


“这是我的职业习惯,不要介意嘛。”德龄让大家喝酒。


“我这妹妹自幼就雄才大略,要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来。”勋龄很器重德龄。


德龄又滔滔不绝地倾心深谈:“茄子树上吊不死人。当时我有许多复兴中国的计划都无法实现,我一进宫,发现我们中国的大典却演奏外国歌曲,我就建议要编一首中国国歌,直到慈禧死了,万念俱灰,一样也实现不了。我在清宫的时候,就想到大清朝危在旦夕。你们还记得不,那年东北日俄刚一开战,宫里就吓跑了一百五十多个太监,西太后整天占卜凶吉,大清王朝怎么能持久呢?黑暗总是要过去的。祖国迟早要统一,战争最终会终止,到那时候,人们就想研究一些历史,研究一些历史人物了。”


容龄想得很远:“到那时我们也成历史人物了。”


德龄态度鲜明地说:“现在人们把光绪和慈禧放在一起骂,我认为太不了解光绪了。光绪是个好朋友好伴侣,我作为光绪的朋友,我有责任把光绪真正的人格告诉读者。我们净说话了,大家吃饭吧!”


颐和园的佛香阁遥遥可见。德龄、伍龙、孙燕、蓉蓉坐着马车走了足足一顿饭的时间,才到了颐和园门口。


孙燕寻找了半天历史足迹:“这不是德龄第一次进宫下轿子的地方吗?”


德龄感到惊奇:“这你也记得?”


伍龙指着孙燕对德龄说:“这边是我们俩见面就吵架的地点。”


德龄祝贺:“你们俩不打不成交。”


伍龙拣好听的说:“还得念德龄的好处,没有德龄,就没有我们俩的今天。”


德龄说得好:“你们是千里有缘来相会,我只是过路的红娘。”说着,德龄指着旁门说:“当时我们不能走正门,只能走右门,从这儿换坐了二人肩舆,我们走了这小门。”说着,几个人从旁门进了颐和园。


几个人穿过了仁寿门,停住了脚步。德龄说:“前边就是仁寿殿,我们进宫后,先不能到仁寿殿,而是先到乐寿堂拜见慈禧。”


伍龙诙谐地提议:“我们这次破例了,先到仁寿殿看看。”德龄觉得正合自己的意。蓉蓉却拉着妈妈要去划船,伍龙劝了半天,蓉蓉也不想去仁寿殿。伍龙提出“这是慈禧朝会大臣的地方,姑姑想看看,姑姑要工作,姑姑要回忆”的双层理由,也没有留住蓉蓉。最后只好分道扬镳了。


孙燕拉着蓉蓉划船去了,伍龙、德龄望着娘儿俩走远了,才向仁寿殿走去。


仁寿殿的殿口,来往的行人稀稀拉拉。德龄、伍龙正往殿口走去,四格格领着一个小女孩从对面走来,与德龄擦肩而过,四格格觉得面熟,回过头来细看德龄。德龄也有察觉,掉过头来看四格格。四格格认出了德龄,拽着孩子急忙走开了。


德龄对伍龙说:“这人我觉得在哪见过,好面熟。”


伍龙鼓励她:“你觉得眼熟,就好好想想,什么时候见过她?”


德龄分析:“她不是认识我,就是认识你,或者认识咱们俩。”


“我倒没看出什么。”


“有意思,她认出我们就走了,什么意思?”


颐和园的长廊里,勋龄带着十来岁的男孩正在这里游逛,男孩喜欢在人群里穿来穿去,勋龄担心孩子挤丢:“亮亮,别乱跑,一会儿找不着你了。”


格格带着十来岁的女孩平安从对面人群中走来。平安手里拿着一串糖葫芦,边吃边走。亮亮横冲直撞,将平安手里的糖葫芦撞掉了,平安抹着眼泪哭了。


亮亮知错地看了看地下的糖葫芦,从地下拾了起来,想递给平安。


勋龄一把把糖葫芦打到地上:“那脏的能吃吗?不让你乱跑,你跑什么?”亮亮嘴一撇:“我找姑姑。”


格格一眼认出勋龄,忙拽着平安就走。勋龄一把又把平安拽住:“叔叔给你买新糖葫芦去,走。”


格格还拽着孩子:“不用了。”


勋龄过意不去:“这怎么行啊,是我们亮亮闯的祸。”


格格不敢正眼看勋龄:“没什么,没什么。”拽着孩子又要走。勋龄好像发现了什么:“等等!”四格格仍不回头。越不回头,勋龄越觉得奇怪,他赶上了四格格,终于认出来了,“四格格,四格格!”


格格羞答答看了勋龄一眼:“二哥。”


勋龄拽过亮亮:“亮亮叫姑姑。”


亮亮认错似的:“姑姑。”


格格情不自禁地问:“这是你的孩子?”


勋龄点点头,又抚摸着平安。四格格让平安叫叔叔。平安叫了一声。勋龄也关心地问:“这是你的孩子吗?”


格格自卑地摇摇头:“不,是我哥的孩子。”


勋龄关心地问:“你的孩子呢?”


格格多情地望着勋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