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慈禧猎圃(2)

作者:谈宝森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3:12

|

本章字节:12386字

一张案桌前,案桌上放着笔砚,一只手在翻着历书,钦天监在看着历书。对面慈禧、光绪分别坐在宝座上。德龄站在慈禧身后,隆裕站在光绪身后。瑾妃、元大奶奶顺站在隆裕身边。容龄、四格格顺站在德龄旁边。钦天监问:“敬请老祖宗赐教,下一步身去何处?”


慈禧不假思索:“白山黑水啊。”


德龄进一步说明:“就是长白山和黑龙江河。”


钦天监顶了一下:“不用翻译,奴才已知白山黑水,企望老祖宗亲自说出所去方向。”


慈禧还挺认真:“北上东行。”


钦天监举着毛笔:“太后万寿节年月日。”


慈禧脱口而出:“道光十五年十月初十生。”


钦天监边写边说:“今日是光绪二十九年四月二十六日,太后六十九岁……”众人望着钦天监,钦天监说:“天上的星象,值年神的方位全不对。回禀老祖宗,东北方向,近日不能启行。”


慈禧一愣:“什么?你是说东北行没有吉祥的日子?”


钦天监态度坚决:“正是如此。”


慈禧认真地问:“要等几天才能东北行?”


钦天监边看历书,边掐指计算:“十六天后,圣驾方可起程。”


慈禧感到失望:“要等十六天,那可不行,下礼拜皇上要主持太庙的祭奠大典,大典之前必须赶回京城。”众人点头,德龄希望光绪拿主意。


光绪再一次央求:“皇爸爸,万一钦天监算得不准,不就耽误了一次难得的东幸吗?”


德龄也帮腔:“是啊,老祖宗,圣驾离白山黑水这么近了,不妨去他一次。”


容龄也说好话:“看看祖先发祥地多好!”


慈禧决心已下:“已经算出来了,我们就按相学家说的办吧。”


容龄心灰意冷:“不去长白山了?”


慈禧说:“老天爷不让我们去。”


德龄和光绪失望地摇摇头。


这时,小德张端了一盘鲜桃上来:“老祖宗,休息的时候吃个鲜桃。”


慈禧拿起了一个:“让皇上也吃,大家都吃。”


小德张托着盘,从皇上、皇后开始让每个人拾取一个。慈禧举着鲜桃发呆,德龄提醒:“老祖宗,您吃啊!”


容龄也劝:“您吃我们才能吃呢!”慈禧仍旧发呆,德龄心细:“老祖宗想到什么事啦?”


慈禧看了一眼德龄:“还是德龄聪明,我想到了明天,就是我儿载淳的生忌。”屋子里一下静默起来。慈禧呜呜咽咽地说:“载淳小的时候,随着一班太监在御花园中玩耍,也摘过这么一个鲜红胖大的蜜桃,别人怎么让他吃,他也不吃,他说要留给额娘吃。他是个多么聪明知礼的孩子啊,当时他只有七岁。”说着,两行苦泪由慈禧面颊流下来。


一场美梦破灭了,光绪和德龄走到长廊里低声交谈。光绪失望地叹了一口气:“看来长白山一行落空了。”


德龄不明白:“老祖宗为什么偏偏相信那个算卦的人。”


“有这想法还能搞新政?”


“我看老祖宗太迷信了。”


“可不是吗,有一年,朕在太庙行了一个举手礼,偏偏那天晚上,太庙的一角落着火了,太后勃然大怒,说太庙起火都是因为朕向洋人行了一个举手礼。”德龄听着听着笑出声来。


光绪提醒:“这些话你可不要对皇后讲。”


德龄多情地说:“不讲,不讲,皇后不可靠。”


“现在,许多眼睛都向着权威,谁有权,就向谁告密。”


“奴才是这种人吗?”


“你是例外,所以朕喜欢这个例外。”德龄多情地笑了。这时,容龄突然跑来:“皇上,伍龙请皇上去一趟。”


伍龙的卧室里,伍龙还在床上躺着。光绪、德龄已来在床旁,伍龙对光绪说:“皇上,我想起一事。”光绪劝他慢慢说,别着急,伍龙起了起身子说:“皇上,奴才看到了俄国国旗。”


光绪一惊:“什么,俄国没有撤兵?”


伍龙肯定地说:“没有,千真万确,俄国违约不撤,说十八个月撤完俄军是个骗局,这给日本侵华找了一个借口,看起来日俄战争一触即发。”


光绪表彰他:“好,你的情报十分重要,朕立刻同太后商量,派人去侦察谈判。”


行宫里,慈禧坐在宝座上,正同光绪、德龄谈话。四格格、元大奶奶分站两旁。光绪向慈禧汇报了俄国违约的事情,要求亲自去听判。德龄也愿意随皇上前往。


慈禧态度坚决:“不行,不可轻举妄动,两国外交问题要通过两国公馆来交涉。”


光绪进一步请求:“这是我们大清国土,他们违约不走,日本要借口侵华,我们问一问都不行?”


慈禧最后决定:“不行,就这么定了,我们回去找俄国公使伯兰康夫人去谈,马上回京!”


火车轱辘在铁轨上运行,经过漫长的旅程,行宫人员终于回到了北京,前门牌楼由远及近展现在眼前,紫禁城由远及近迎接着主人。仁寿殿门口,两个太监分站门外。巴龙、袁世凯、柯姑娘喜滋滋地上着台阶。


慈禧的寝宫,慈禧坐在宝座上,四格格、元大奶奶分站两旁。崔玉贵站在一旁正向慈禧耳语。


袁世凯跪在下边望着慈禧。


慈禧问话:“四个蒙面人可曾调查清楚?”


袁世凯扫兴地说:“一点线索也没有。”


慈禧又道出新情况:“哀家到了奉天以后,又出现了四个蒙面人。”


袁世凯一惊:“四个蒙面人到奉天啦?”


慈禧心中疑团未解:“这是一拨人,还是两拨人,至今还是迷雾。”


袁世凯断言:“肯定是一拨人。”


慈禧扬手质疑:“不一定,这两拨蒙面人,行刺的目的不一样,第一拨蒙面人目标是冲着你去的,而第二拨蒙面人目标冲着一个新来的厨师。”


袁世凯感到新鲜:“行刺厨师?”


慈禧具体说来:“是啊,骂这厨师是朝廷的走狗,如果奔着朝廷为什么不直接冲着我来?”


袁世凯点头:“也许是两拨人。”


崔玉贵插嘴:“奴才看,也许是一拨人。”


“谈谈你的看法。”慈禧对崔玉贵说。


崔玉贵对伍龙一直有怀疑:“厨师伍龙被打会不会是苦肉计?”


“你怀疑刺客跟伍龙认识?”慈禧问。


崔玉贵细谈:“怎么那么巧,伍龙刚一上火车,就发生了刺客刺杀袁总督。伍龙到奉天的目的至今不明,另外,他同德龄一天到晚总是鬼鬼祟祟的。”


袁世凯提问:“这厨师是谁举荐的?”


“是皇上去先农坛祭祀时选中的。”崔玉贵对着袁世凯的脸说。


“老祖宗,这次春耕大典奴才没有来京参加,实为遗憾,大典时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袁世凯又提出一新问题。


“什么事?”慈禧准奏。


袁世凯如实禀奏:“万民齐呼德龄皇后娘娘。”


慈禧并不吃惊。巴龙也有同感:“袁总督所言真切,奴才也亲眼所见,皇上和德龄对此竟没有一点羞愧之色。”


崔玉贵进一步分析:“万民怎么会认识德龄,伍龙怎么正巧也在人群之中,这里边会不会有什么预谋?”


慈禧不想听了:“够了,这些事我早知道了,能不能说点别的。”


袁世凯觉得话没说完:“不过,奴才认为老祖宗要小心才是,奴才也好,厨师也好,都不是刺客的最终目的。”


慈禧心中有数:“我自有安排,谈点别的吧。今日你来接驾,我正有事同你商量。”


袁世凯恳求:“请老祖宗明示。”


慈禧对袁世凯说:“这次奉天一行,发现俄军没有撤兵,我已照会俄国公使伯兰康,让他们遵守条约,早日撤兵,如果延期不撤,很可能发生日俄战争。”


袁世凯不明白:“发生日俄之战又有何妨?”


慈禧指出:“那是在我大清国土上,受伤的是我大清民众。”


袁世凯看法不同:“日俄之战,两虎相争,必有一伤。损失最惨重的应该是异国。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我们就好吧。”


慈禧不同意这看法:“在我国土上打仗,对我大清江山什么好处?对我黎民百姓有什么好处?对我大清主权有什么好处?”


袁世凯力劝:“太后偌大年纪,要保重身体才是,望老祖宗不要多虑。奴才这次来京,就是要替老祖宗分忧解愁,一些沉杂国事就交给奴才办吧,奴才给老祖宗带来一辆洋三轮,老祖宗应到颐和园散散心才是。过几天,奴才再给老祖示进一辆奔驰汽车。”


慈禧还是忧虑重重:“我能安心吗?”


袁世凯还在安慰:“如果老祖宗放心不下,奴才倒有一个办法。”


“什么办法?”慈禧问。


袁世凯野心勃勃:“老祖宗给奴才增加军队,由奴才对付日俄军队。”


在光绪的寝宫里,光绪坐在宝座上,德龄站在旁边,俩人正在议事,听说袁世凯来了,光绪大惊:“什么,太后给袁世凯增兵了?”


“皇上看怎么样?袁世凯非但没有除掉,现在又如同猛虎添翼,他增兵根本不是对付日俄,而是要壮大他自己的实力。”


“不,袁世凯不会有好下场的,朕的第二方案会置他于死地。”


“唉,绍朋接到密旨,现在应该有动静了。”


“绍朋南下以后,他要同第一拨人会师,好戏在后头呢。”


“奴才还有一事不明。”


“何事不明?”


“奉天四个蒙面人刺伤伍龙,这是何人所为?”


“你怀疑是某些人的阴谋?”


德龄肯定地说:“对,阴谋者就在朝廷里,皇上想,在天津刚刚有人刺杀袁世凯,到奉天就有人刺杀伍龙,而且也是四个蒙面人,这不是巧合,是对皇上的反击。”


“为何是对朕的反击?”


“皇上想,伍龙是皇上找的人,刺杀袁世凯那天,伍龙刚上火车,虽然他们没有拿到刺杀袁世凯的证据,但是他们肯定怀疑同皇上有关,他们拿伍龙撒气,实际上就是想看皇上的反应。”


光绪站起来踱步:“此话有理,伍龙受伤以来,朕长时间不解,朕总觉得奉天蒙面人有来头,它是对天津蒙面人的一种反扑,这是谁干的蠢事?”


德龄谈出憋在心里很久的话:“肯定跟崔玉贵有关,伍龙和我有同感,多次发现崔玉贵在后边盯梢。”


“崔玉贵干得出来。不过,他后边没人指使,他没有那么大的胆子。”


“谁支使?”


“不是皇后,就是太后。”


“现在太后还不会,奴才总感觉有很多事,太后并不清楚,我们也应该多向太后解释。”


光绪摇头:“难啊。”


醇王府的花园里,传来一阵男女笑声。隆裕皇后、醇王福晋(福妞)、巴龙围着石板桌饮茶,崔玉贵站在旁边,福妞招唤崔玉贵:“崔公公,你也坐。”


巴龙也劝:“坐吧,崔公公。”崔玉贵不好意思。


最高司令隆裕皇后发话:“福晋叫你坐,你就坐吧。这次东幸,多亏崔公公呼风唤雨,弄得他们五迷三道,现在他们想哭,都找不着调门。”


崔玉贵坐下,巴龙递过一碗感谢茶。


“本来嘛,世上只有藤缠树,哪有野喇叭花缠树的?”福妞对隆裕说,“皇后是老天爷赐给皇上的,任何人是抢不去的。皇妃也不会增加了,德龄就应该嫁给我们巴龙,做个公爵夫人已经很不错了。”


巴龙爱听这话:“对,对!”


崔玉贵说出心里话:“说实在的,皇后总是想德龄早晚是巴龙的人,才没有下狠心,放在前几年,皇后早就不客气了。”


福妞也说:“皇后还不能太心软,一针不补,十针难缝,你就奔命地打,我就奔命地拉,一点儿也不矛盾,如果皇后老等巴龙婚事有个结果,才做出决策,那巴龙的婚事永远没结果。”


隆裕皇后咽了一口茶水:“此话有理,德龄能嫁给巴龙,我一个人当曹操;她要嫁不了巴龙,我们都当曹操。”


巴龙称赞:“皇后所言极是。”


隆裕皇后:“巴龙还是太软。”


福妞有同感:“巴龙就是软。”


隆裕皇后给巴龙加劲儿:“你有堂堂的公爵之位,就应该名正言顺地让皇太后指婚。你就名正言顺地向德龄提亲。”


众人点头称是,福妞举起茶杯:“我们以茶代酒,为巴龙将来成功,干!”


众人举杯:“干!”


在一座花果山上,德龄、容龄、柯姑娘正在比赛爬山。容龄跑在最前边,站到峰顶:“我第一,第一!”


德龄陪着柯姑娘跑上了山,柯姑娘喘息着说不出话来,德龄表扬:“柯姑娘跑得也不慢,比法国那次爬山快多了。”


柯姑娘说出一句实话:“跟着你们,我什么都练出来了。”


山坡石桌上平放着那张没画完的慈禧像。几个人围观,柯姑娘自信地说:“你们看,我改得怎样?”


德龄惊喜:“都画了四分之三了。”


柯姑娘也自我满足:“这些日子,我的工笔进步不少吧!”


容龄存不住话:“是啊,这回真像老祖宗了。”


德龄诚心诚意地问:“你怎么改得这么好?”


柯姑娘道出肺腑之言:“老祖宗的衣饰、珠宝、梳妆台,甚至她养的狗,我都仔细研究多时,这样我更细致地捕捉到她的性格,我对太后有进一步的了解,才做到心随笔运,以形写神。”


容龄天真地说:“老祖宗见到这画像一定很高兴。”


柯姑娘问德龄:“什么时候给太后接着画?”


德龄谈出自己的想法:“老祖宗东幸回来很累,我们陪她先玩两天。”


“好!”柯姑娘点头同意。


颐和园空地上,一架孙悟空的风筝缓缓在云霄升起,慈禧在下边专注地拽着轴线,德龄、容龄、四格格、柯姑娘围在慈禧旁边助兴。


巴龙向慈禧走来,慈禧没注意来人,巴龙施大礼:“奴才给老祖宗请安!”


容龄代主接礼:“免礼,免礼,没看见老祖宗在放风筝吗?”


巴龙又重复了一遍:“奴才给老祖宗请安!”


慈禧眼看着风筝说:“容龄不是叫你免礼了吗?”


巴龙边起来边说:“谢老祖宗!”


天上的风筝有些摆动,慈禧诅咒:“这猴崽子。”


巴龙吃心了:“啊?”


容龄解释:“没说你,说风筝呢。”


慈禧这时才发现巴龙:“原来是你啊,我还以为是小太监呢。”慈禧把风筝线交给德龄,德龄把风筝调得平而稳。慈禧问巴龙:“有什么事吗?”


巴龙报喜:“回老祖宗,袁世凯给老祖宗送来的东洋三轮车,奴才给推来了。”


慈禧心喜:“洋三轮如今在哪里?”


巴龙一拍掌,两个小太监把洋三轮推来了。慈禧抚摸着三轮车:“东洋三轮车,我还能学骑吗?”


巴龙信心十足:“老祖宗完全能骑,后边两轮为橡胶所制,轻快滑利,前边一轮,可有人帮助牵引,又安全又省力。”巴龙扶着车把,“老祖宗您上来。”德龄、容龄扶着慈禧上了三轮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