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伊北
|类型:人物·传记
|更新时间:2019-10-07 23:30
|本章字节:5390字
徐志摩再婚的事,传到身在美国的林徽因耳朵里,很具爆炸性。此前,她和徐志摩很可能保持着通信,而且徐志摩一直都是她忠实的追求者,现在,徐志摩结婚了,和一个叫陆小曼的女人,两人都是二婚。林徽因有些吃惊和诧然。恰巧胡适来美办事,林徽因为了得知徐陆结婚等事的具体细节,她想跟胡适见面一聊。1927年2月6日,林徽因提笔给胡适写了一封信,明里是邀请胡适来教育会做演讲,实际是想听到她所“狂念的北京的声音和消息”。胡适欣然答应。他又做了一次传话筒。两人见面之后,胡适少不了一番说道和安慰,然后,两人告别。3月15日,按捺不住激动情绪的林徽因,再度提笔写信给胡适,主要内容还是她与徐志摩的纠葛。
从现存的材料看,林徽因与胡适的通信一共留有八封,七封提及徐志摩,且多是在万分危急、情绪不能控制的时候找胡适求助、评理。1927年的两次发信是因为想了解徐志摩结婚的具体情况;1932年几次集中发信,是为了找胡适评理,抱怨她与凌叔华之间由于徐志摩“八宝箱”一事产生的纠纷。由此可见,林徽因每次遇到自己摆不平的“公共危机”,都会第一时间想到胡适,找胡适帮忙。胡适在欧美派圈子里的地位可见一斑。1931年,徐志摩搭乘的飞机失事,消息传来,大家都不敢相信,齐聚胡适家,默默地等待消息核准。遇到大事,胡适是绝对的中心点。胡适很想当朋友们之间的桥梁,可是,有时候桥架多了,也免不了好心办坏事。
1927年,徐志摩在上海与胡适、闻一多创立新月书店,办《新月》月刊,但因经营不善,很快入不敷出。陆小曼生活开支巨大,徐家老爹那边又断了经济供应,徐志摩只好四处赚钱。关键时刻,胡适又给他出主意了。1930年冬,徐志摩在胡适的介绍下,北上北京女子大学和北京大学任教。几个月不到,徐志摩就发现林徽因也从东北返回北平。胡适帮忙介绍工作,却无意中促成了徐志摩和林徽因的重逢。1931年春,在徐志摩的说服下,身患肺病的林徽因留在北平,入香山疗养。徐志摩迅速向林徽因靠拢,在北平和上海之间,在林徽因和陆小曼之间,左摇右摆。
胡适的发妻江冬秀非常不喜欢徐志摩,不为别的,就因为徐太花心。江冬秀的想法可能很简单,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徐志摩这么一个招蜂引蝶的好友,胡先生能不惹出与曹姓女子的风流官司么吗?1931年元月,徐志摩北上,他住在胡适家里,过得很不愉快。衣食住行上,江冬秀听之任之,只派一个女佣帮他打理,弄得他经常找不到要穿的衣服。徐志摩给陆小曼写信,请她帮着在上海做一件羽纱长衫,小曼总不回信,弄得他以为是胡太太私藏了信件。徐志摩大为郁闷。胡太太那里,他说不上话,胡先生又是最怕胡太太的一个人。胡太太爱好搓麻,三缺一的时候,胡先生还得奉命到处打电话找牌搭子。想起来好玩,那时节,胡适为江冬秀的麻将桌忙碌着,徐志摩又犹疑在林徽因和陆小曼之间。他去山上看望林,还得巴巴地给陆写信,称自己并没有跟林聊太多,且并不十分愉快。
1931年,徐志摩搭乘的飞机撞山,噩耗传来,林徽因在胡适家中失声痛哭。徐志摩去世后,胡适作为老大哥、挚友,少不了卷入几场纠纷。1925年,徐志摩去欧洲前,曾把自己的书信和日记的手稿,放在一个箱子内,交与好友凌叔华保管。这个箱子就是著名的“八宝箱”。现在,志摩飞升,林徽因想把箱子从凌处讨回来,因为里面放着三本“康桥日记”,与她有关。林徽因抹不开面子,就托胡适去要。结果,胡适一共出面四次,才让这件事情尘埃落定。可八宝箱的秘密,依旧是笔糊涂账,凌叔华与林徽因就此不来往,一直到晚年,凌叔华提起此事,仍觉得委屈。因为在这件事上,胡适明显有些偏向林徽因。实际上,胡适与凌叔华的关系并不差,他与凌叔华的往来,可能要比他与林徽因还要频繁。泰戈尔访华时,凌叔华曾设茶点招待,胡适在座。胡适还曾在凌家藏书里借去过一本《宋元学案抄本补遗》,看完之后,还为此书写跋寄示凌家,凌父读后予以盛赞。1925年7月,凌叔华作西湖风景扇面,赠与胡适,胡适作诗《题凌叔华女士画的雨后西湖》,两人关系十分热络。可到了八宝箱事件,胡适一派公事公办的口吻,大概令凌叔华有些心寒。
胡适替徐志摩善的“后”绝非这一件,又或许这就是他当年惹下来的是非。如果当初,他不介绍陆小曼给徐志摩,他不介绍徐志摩来北平任教,情形会是怎样?胡适做了太多“好事”,可这些“好事”,最终又都成为坏事。徐志摩去世,陆小曼悲痛恸欲绝,她写下挽联:
多少前尘成噩梦,五载哀欢,匆匆永诀,天道复奚论,欲死未能因母老;万千别恨向谁言,一身愁病,渺渺离魂,人间应不久,遗文编就答君心。
可更大的问题是,志摩一死,经济来源断绝,小曼这么个大手大脚惯了的女子,如何继续生活?陆小曼给胡适写信,倾诉自己的苦闷:
上帝好像只给我知道世上有痛苦,从没给我一些乐趣,可怜我十年来所受的刺激未免太残酷了,这一下我可真成半死的人了。若能真叫我离开这可怕的世界,倒是菩萨的慈悲,可是回头看看我的白发老娘,还是没有勇气跟着志摩飞去云外。
还真是,死去的已经死去,活着的还得活着。不久,翁瑞午进驻到陆小曼的生活里来。这引起了徐志摩一帮朋友的不满,他们以为,志摩尸骨未寒,小曼怎么可以这样?于是,大家又公推胡适来与小曼交涉。
胡适去上海,与陆小曼深谈。可是最终还是没结果。只能是各走各的路。半个月后,胡适来信,对小曼提出要求:一、希望戒除嗜好;二、远离翁瑞午;三、速来南京,由他安排新的生活。陆小曼不予理睬,信也未回,继续我行我素。其实,小曼何尝不明白,胡适哪里像志摩,为了爱,能不顾一切,退一步讲,就算胡适有意,他家中的胡太太也不会答应。与其那样,还不如安之若素,在上海与忠实的翁瑞午一起。自此,胡适与小曼渐行渐远。
抗战爆发后,林徽因带着一家老小,一路逃难,颠沛流离,磨砺了性格,增长了志气,但身体却被消耗、损毁。陆小曼居留上海,过着清心寡欲的日子。只有胡适,一路高升。对比林徽因和陆小曼,则完全是别的路子。林徽因虽然迎来了解放,但身体的病痛,让她在共和国只生活了六年便仙去。陆小曼晚年则饱受病痛折磨。年轻时错综复杂的情感链,在时代大潮的冲击下,破碎成一段一段,残留在每个人的脑海中,供各自怀念。林徽因一直忘不了徐志摩,陆小曼也一直忘不了他,她们都与胡适渐行渐远,直至不见。这几个人中,徐志摩活了三十四岁,林徽因享年五十一岁,陆小曼活了六十二岁,胡适最长寿,活了七十二个年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