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视自己为普通人低调的人生最安全(3)

作者:段欣宸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3:48

|

本章字节:10446字

出来迎接他的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着说:“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访问我的最大收获。一个人想平安无事地生活在世上,就必须时刻记住:该低头时就低头。这也是我要教你的事情。”在这次拜访中,富兰克林将前辈的教导看成是一生最大的收获,并把它列为必须遵循的生活准则之一。后来,他功勋卓越,成为一代伟人。在一次谈话中,他意味深长地说道:“这一启发帮了我的大忙。”言外之意是:做人不可无骨气,但做事不可以总是仰着高贵的头。


富兰克林的遭遇其实是很多事件的缩影,这则故事告诉人们:会低头才能避免撞头。生活中,很多人都想出头,但很多人却不懂得低头的道理。如很多人都认为不论遇到任何事情,都应该以不屈不挠、百折不回的强者精神坚持到底。诚然,这样的精神是可贵的,但是又换来了什么结果呢?很有可能目的没有达到,还输掉了自己。很多时候,事情并不是只靠勇猛无畏的精神能完成的。事实上,低头只是为了收敛锋芒、养精蓄锐、蓄势待发,这就如同古人所说的“韬光养晦”,比起不屈不挠、百折不回,低头更需要智慧和勇气。这并不是妄自菲薄,而是掌握全局后的一种理智与谨慎。


当今社会,变幻莫测、错综复杂,这尤其需要人们在漫长的人生跋涉中学会低头、埋头,以免招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是祸端。三国时有名的诗人曹植,幼年即锋芒毕露,可正是因为身上的才华让他的一生颇为曲折,数次遭到迫害,最后抑郁而终。倘若他能等羽翼丰满时再露才华,就算不能夺得帝位,至少也不会如此被动落魄。这难道不是不懂得低头带来的严重后果吗?


生活中,我们总是喜欢用“毫不示弱”来形容一个人勇敢,不过,是不是任何时候的“毫不示弱”都是值得提倡的呢?未必见得!头昂得太高可能会被撞得头破血流,倒是那些凡事懂得低头的人,不逞能,不占先,心境平和,即使事情发展得不尽如人意,也不会万念俱灰,他们可以泰然处之。这种人虽然跑得不快,但往往能坚持到终点,成为笑到最后的人。


一个人学会了低头,就已拥有了一种能力,已经达到了一种难得的境界。低头做人,你将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低头”不是妥协,而是一种理智的忍让;该“低头”时就“低头”,调整一下目标,改变一下思路,就能巧妙地穿越人生荆棘,更会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无限风光。


放下“身架”,才能提高“身价”


很多成功者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在成功以后要放下自己的“架子”。放下架子,就意味着放弃了许多充大、装相、张扬和卖弄的虚荣表现,放弃了许多虚伪面孔。一个人,只有放下架子的时候,才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只有你放下架子,周围人都可以与你平起平坐了,这就使你能与大家有更多的机会相互沟通、相互融合。


身架,是一个让人既爱又怕的词语。因为拿起它便能为自己赢来身份上的认同和尊重,但同时也可能招来别人的妒忌或是不屑,而放下它则多数人又心有不甘,似乎自己的成功别人看不到一样。结果往往是,感性战胜理性,很多人宁愿要身份也不理会他人的反感,于是一个个都端起了架子,名人有名人的“架子”,富人有富人的“架子”,学者有学者的“架子”,甚至那些根本端不起架子的人也要大模大样地摆出一副虚无的架子。


实际上,如果一个人懂得放下身架,反而能大大地提高自己的身价。因为这样更能体现出他的顾全大局、谦虚温和、强而不争、高而不傲,这种人是很受欢迎的。


在苏联卫国战争初期,德国军队长驱直入。在此生死存亡之际,那些曾在国内战争时期驰骋疆场的老将们,如铁木辛格、弗洛西罗夫、布琼尼等首先挑起了前敌指挥的重担。但是面对新的战争,这些老将们渐渐感到力不从心了。时势造英雄,一批青年军事家,如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什捷缅科等相继脱颖而出。无疑,这让那些老将军们的思想上有些波动。


1944年2月,苏军元帅铁木辛格受命去波罗的海,协调第一、二方面军的行动,什捷缅科作为他的参谋长同行。在他们的第一次见面会上,注定了一场不太令人愉快的谈话开始了。铁木辛格首先发出了一通连珠炮:“总部为什么要派你和我一起去?是想来教育我们这些老头子的吧?还是干脆想来监督我的?白费劲!你们还是小孩子在桌子底下跑的时候,我就已经率领着上万的部队在打仗,别以为你是军事学院毕业的就感觉了不起!革命开始的时候,你才几岁?”这顿教训已经接近于侮辱了,但是什捷缅科却一本正经地老实回答说:“那个时候,我正好刚刚满十岁。”接着他又非常平静地表示了对元帅的尊重。面对什捷缅科这样的态度,铁木辛格最后只好说:“算了,我的外交家,还是赶紧去做事吧,总之时间会证明我们彼此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的。”


就这样,他们在一起共事了一个多月时间。在一次晚间喝茶的时候,铁木辛格突然说:“现在我明白了,你并不是我原来认为的那种人。我曾想你是专门来监督我的……”后来什捷缅科被总部召回时,铁木辛格还很舍不得和他分离。又过了一个月的时间,铁木辛格亲自向大本营提出要求,要调这个晚辈来和自己共事。


深谙做人之道的人深知屈是拉开的弓,伸是射出的箭,只有拉的紧才能射得远。屈是伸的前奏,伸以屈做铺垫,伸是屈的目的,屈是伸的手段。伸是进取的方式,屈是保全的手段。人生在世,都是在反复伸屈的状态中走过来的。


或许,你有一份高学历,但不必时时刻刻都挂在嘴边,生怕别人不知道似的;你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但实在无需在朋友面前大肆炫耀,挫伤他们的自尊心;你创造了不错的业绩,但根本还没到可以嘲笑他人的资格。凡是喜欢摆架子的人,都是一些没有真才实学的无能之辈。他们之所以摆架子,是因为怕别人看不起自己,是因为太想得到他人的认可和恭维。


摆架子必然会伤害到别人的自尊心,使别人产生怨恨的情绪。如果不幸遇到一个有心机的人,也许他表面上不会直接发泄,却会在暗地里偷偷地伸出一条腿绊住你。只有懂得放下架子,才是有德有才的重要体现,而且能使你赢得更多人的拥护、支持和信赖,同时也会使你的力量和机会都获得成倍的增长。


正如俗话说的那样:“牛大马大值钱,人架子大了不值钱。”人们普遍瞧不起逞威风、摆架子的人。那些热衷于摆架子的人,总是希望别人对自己敬畏三分,被别人一直捧着、哄着,却不知正是因为这样,自己的人生道路也会越走越窄。要知道,身份和地位不是自己制造出来的,而是被别人捧起来的。


林肯是美国第16任总统,领导了拯救联邦和结束奴隶制度的伟大斗争。尽管他仅受过一点儿初级教育,担任公职的经验也很少,然而,他那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厚的人道主义思想,使他成了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


1860年,林肯作为共和党的候选人,参加了总统竞选。他的对手是民主党人道格拉斯,道格拉斯是个出了名的大富翁。众所周知,在美国,竞选是靠“烧钱”得来的,按理说,胜出的应该是道格拉斯,就连那些希望林肯当选的群众也不得不承认,林肯胜出的机会实在太渺茫。结果却出人意料,道格拉斯失败了!失败的原因是他在演讲过程中逞威风、摆架子,做足了排场文章。道格拉斯租用了漂亮的竞选列车,在车后安上一尊大炮,每到一地鸣炮32响,加上乐队奏乐,声势之大盖过历届的所有竞选活动。道格拉斯狂傲地宣称:“我要让林肯这个乡巴佬见识下我的贵族风范!”


林肯默默地接受了挑战,他没有专列,只能买票乘车去各地。到演讲场所,他乘的是朋友为他准备的耕田用的马拉车。他发表了感人至深的演讲:“有人问我有多少财产。我告诉他们我有一位妻子和三个儿子,都是无价之宝。此外,我还租有一个办公室,室内有桌子一张,椅子三把,墙角有个大书架,架上的书值得每个人一读。我既穷又瘦,脸蛋很长,不会发福。我实在没有什么可依靠的,唯一可依靠的就是你们。”这种平民化的演讲风格,立刻为林肯赢得了大量民心,使他在竞选中胜出。


林肯能竞选成功,凭借的就是自己的平民风格,连他这样的大人物都能放下身架,我们作为一个普通人,又怎么办不到呢?


“摆架子”是等级观念的反映,越是有钱有势的人,越是容易犯这样的错误,而在现代的社会摆架子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求。所以,请放下身架吧,让自己回到“普通人”中,做你认为值得做的事,走你认为值得走的路。不管你的水平多高,能力多强,人际关系有多广,倘若不懂得放下身架,那么身价永远也不可能提高。


放下身架,绝不会使高贵者变得卑微;相反,却更加增强周围的人对其敬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能够放下身架的人,都是一个有内涵的人,他们的思考富有高度的弹性,不会唯我独尊,不会视别人为空气,这是他们的资本。能够放下身架,也可以为自己带来更多的好机会,因为顾虑少了。


低姿态是自我保护之道


嫉贤妒能,几乎是人的本性,所以有才华的人会遭受更多的不幸和磨难。《庄子》中有一句话叫“直木先伐,甘井先竭”。一般所用的木材,多选择挺直的树木来砍伐;水井也是涌出甘甜井水者先干涸。由此观之,人才的选用也是如此。有一些才华横溢,锋芒太露的人,虽然容易受到重用提拔,可是也容易遭人暗算。


南朝刘宋王僧虔,是东晋王导的孙子。宋文帝时官为太子中庶子,武帝时为尚书令。年纪很轻的时候,僧虔就以擅写隶书闻名。宋文帝看到他写在白扇子上面的字,赞叹道:“不仅是字超过了王献之,风度气质也超过了他。”当时,宋孝武帝想一人以书名闻天下,僧虔便不敢露出自己的真迹。大明年间,常常把字写得很差,因此而平安无事。


由此可见,有才华的人必须把保护自己也算作才华之列。一个不会自我保护的人有才华,却使才华过早的埋没,而不能为社会做更多的事。


人的一生总会经历很多坎坷,千曲百折,不见得每件事情都合我们的心意,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调整心态,否则很有可能撞得头破血流。放低姿态,不失为一种保护自己的手段。当暴风雨降临的时候,挺拔高耸的大树很容易被拦腰折断,但善于“低头”的小草却能安然无恙,这正说明了一个道理:有时候,“低”比“高”更适宜生存。这是生存的智慧。


历史上,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结束后,刘邦如愿以偿地打败了项羽,登上了帝位,建立了汉朝。他手下的强将韩信被封为楚王。后来因为听信谗言,刘邦误以为韩信有谋反之心,便设计将韩信逮捕。但是,经过调查后,刘邦意识到韩信并没有谋反之心,又想起他过去的战功,便将他释放了,但并没有恢复他楚王的地位,而是将他贬为淮阴侯。对此,韩信心中十分不服,却也无可奈何,刘邦也早已看透了韩信的心思。有一天,刘邦装作若无其事地问韩信:“依你看来,我能带多少人马?”韩信想也没想就回答:“陛下能带十万。”刘邦又问:“如果是你,又能带多少人马呢?”心无城府的韩信回答道:“对我来说,当然越多越好!”刘邦见韩信被降职后依然如此狂妄,心中十分不满,遂起了杀韩信之心。后来,刘邦再次出征,韩信终被刘邦的妻子吕后设计杀害。


韩信的死就在于他太过于锋芒毕露,更加不可取的是在刘邦面前锋芒毕露。中国有句古话叫“伴君如伴虎”,在天子面前,一定不能表现得过于张扬,即使自己的能力真的大过皇帝,也不能明目张胆地说出来,否则就会让皇帝难堪。在现代生活中,收起锋芒也是十分有必要的。诚然,毫无个性的人就像一杯白开水一样乏味;但如果太有个性了,就如同一只刺猬,不但会损害别人的自尊,还会破坏同他人之间的团结,伤人伤己。因此,一定要适时地学会低调做人,既显示出了自己的豁达,又能达到满足别人的目的,让双方都能够感觉到轻松和愉快,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据《史记》中记载,孔子曾经拜访过老子,向他请教礼。老子告诫孔子说:“一个聪明而富于洞察力的人身上经常隐藏着危险,那是因为他喜欢批评别人。雄辩而学识渊博的人也会遭遇相同的命运,那是因为他暴露了别人的缺点。因此,一个人还是节制为好,即不可处处占上风,而应采取谨慎的处世态度。”


锋芒太露虽容易取得暂时的成功,但也可以说是在为自己挖掘坟墓。因为施展自己才华的同时,也埋下了危机的种子。所以,才华显露要适可而止,越是高职高官,越是要如此。


我们身边,总是能见到一些自以为自己很明白的人,任何一点小的瑕疵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一句随意的话他能解读出其中的各种深意,一点往事他念念不忘。但是,周围的人却离这些明白人越来越远,敬而远之。因为这个人“太明白”了,事事都要洞察真相,谁又敢靠近他呢?


而如果一个人锋芒毕露,一定会遭到别人的嫉恨和非议。甚至引来杀身之祸。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的这种例子比比皆是。


三国时期的杨修是一个很有名的思维敏捷的官员同时又是有名的敢于冒犯曹操的才子,可最终他也是死于自己的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