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语言朴实好做人低调的人是这样说话的(3)

作者:段欣宸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3:48

|

本章字节:11646字

无独有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英、苏三国首脑在德黑兰会谈时,气氛非常紧张。丘吉尔是个不拘小节的人。一天开会时,斯大林注意到英国外交大臣艾登悄悄递给首相丘吉尔一张字条,丘吉尔匆匆一瞥,神秘地说:“老鹰不会飞出窝的!”他当即将字条放在烟斗上烧了。多年后,赫鲁晓夫访问英国时,旧话重提,艾登哈哈大笑:“我当时写的字条是,您的西裤纽扣没扣上。”


在这两个例子中,自嘲使舞会上的那位男士走出窘境,而且还把尴尬抛还给了那个伤害自己的女孩;自嘲使丘吉尔摆脱了尴尬,也为他与艾登二人的心情注入了一份轻松的因子。可见,自嘲在使我们挽回面子的同时,也可使我们保持平静的心情。当你在经济上受到不合理的待遇时,当你遭到别人的嘲笑时,或当你无端受到别人攻击时……不妨采用“自嘲”的方法,特别是在一些非原则问题上,可以装装糊涂,为你的心灵增加一层保护膜。


无数的事实证明,一个会自嘲的人,往往就是一个富有智慧和情趣的人,也是一个勇敢和坦诚的人,更是一个将自己里里外外、上上下下看得很明白的人。自嘲是一种鲜活的态度,它会让原本沉重的东西,刹那间变得轻松无比,会让不快与烦恼随风而去。自嘲,是一剂宣泄积郁、制造心理快乐的良方,当然也是反嘲别人的武器。学会自嘲,不为名利所累,不为世俗所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怀坦荡,以豁达的心态对待人生,会使我们生活幸福,身体健康。


可见,自己打趣自己、自己批评自己或是自己贬低自己,是培养风范最有效的办法,它不仅能获得别人的注意和好感,还可以解除仇敌的怨恨。


史密斯先生是美国国会的参议员,他就非常善于运用幽默排解种种难题。一次,他想在国会发表一篇演讲,但被一议员所拒,于是他立刻装出一副哭丧脸,抽噎地说:“既然你们拒绝我说话,但是请你们在会议的记录上代我再***几声欢呼喝采,我想这一点小小的要求,总不会也被你们拒绝吧?”一番话说得全体议员们禁不住撇开严肃的面孔,哄堂大笑。本来史密斯先生之所以要求演讲,是为了要修改会议记录,那位议员的拒绝,是根据国会法律。但是现在他却说出这样的言词,便使人觉得并无坚持那条法律的必要,而把事情看得如此严重。于是一致通过史密斯先生发表那篇演讲。


史密斯先生在演讲终了时,又使用他的幽默手腕,使人格外爱戴他。他在结尾时说,“议长!我已经把我所持的理由全盘托出,对不对由你们去评判,现在我要回休息室,去愧受朋友们的贺词了。”这真可说是一段千古罕见、妙不可言的演说结尾,它充分表现了演讲者的坚定自信,因此,博得全场的不少掌声。


由此可见,幽默运用得当,是争辩时极其佳妙的武器,它能使你一鸣惊人,但如用错便易伤人感情,被人看做一种恶毒的讽刺,甚至产生不堪设想的糟糕后果。


耻笑讥讽不可有


耻笑讥讽的语言是一把双刃剑,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也会伤害到你自己。古人云:“唇齿之伤,甚于猛兽;刀笔之烈,惨于酷吏之刑。”


法国巴黎有一位著名的美食专栏作家,他经常在文章中特别赞誉某家餐厅,或者言辞尖刻地批评某些餐厅的菜肴。一次,这位作家在专栏中对一餐厅的菜色作出恶评,这激怒了餐厅的老板。该老板邀请这位作家去试吃,不料美食专家吃完后脸色大变,在被送到医院之前就已经气绝身亡了。餐厅老板在被警方逮捕后,坦承是自己下的毒。他说:“批评我们的美食的人都该去死。”这真是让人瞠目结舌。


《韩非子·说难》篇中曾对龙作了如下描述:龙是虫的一种,它的性情非常柔顺,人们可以和它亲近,甚至可以把它作为自己的坐骑。然而,它的喉下有一块长约尺许的逆鳞,如果有人触摸了它,那么它必然会发怒,以致伤人致死。


其实,岂止龙有自己的忌讳之点,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忌讳,也就是常说的“短处”。鲁迅笔下所描绘的阿q、孔乙己、祥林嫂都是我们大家所熟悉的人物,他们虽然性格各异,但在他们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有一处最怕人触动的“短处”。


阿q最怕的就是有人说他头上的疤,谁要是犯了这个忌讳,他准会去找人家拼命。孔乙己最怕人揭他的短,他便涨红了脸,强词夺理、竭力争辩。祥林嫂的忌讳是她曾嫁过两个男人,这是她精神上最大的负担和面子上最大的耻辱,她捐过了门槛后,本以为自己变成了干净女人,动手去拿供品,但四婶大喊一声,使她旧病复发,精神崩溃了。


人们之所以有忌讳,怕别人揭自己的短处,说到底是自尊心问题。怕脸面上过不去。所以,你若想获得朋友,就一定不要触动他们的短处。


古代有一则故事,说的是有一个叫鱼子的人,生性古怪,对人尖酸刻薄,总好揭人短处并以此为乐事。有一天,朋友们坐在一起吃酒,其中一个叫吴丑的因老婆管得太严厉而不敢多喝。鱼子便吵吵嚷嚷地说:“你们知道吴丑为什么不敢吃酒吗?是他的老婆管教得太严了,有一次,吴丑喝醉了酒,还被老婆打了几个耳光呢!”吴丑被鱼子当众揭了短处,恼羞成怒,拂袖而去,大家不欢而散。


生活中像鱼子这样的不乏其人,他们似乎认为,只有揭了别人的“短”,才足以证明自己的“长”,以此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孰知这样做的结果只能使人们对他们避而远之。


大凡具有一定修养、品德高尚的人是从不揭人之短的,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比比皆是。人们对于自己的忌讳,通常极为敏感。由于心理作怪,往往把别人的无意当成有意,把无关的事主动与自己相联系。有时,你随口谈一点什么事,也很可能被视为对他的挖苦和讽刺,正所谓“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因此,我们不仅应避免谈论别人的忌讳之点,同时也应注意不要提及与其忌讳之点相关联的事物,以免造成对方的误会,以致使他的自尊心受到无谓的伤害。


在言辞方面低调是做人的一个重要品质,在不断与人谈话的过程中,不可让人听出你有丝毫傲气、瞧不起人的感觉。即使你在事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或拥有一些特殊优势,也不能自以为高人一等,而处处唱高调,时时摆架子,只图自己痛快,而不顾他人的感受,否则迟早会由于失语而殃及己身。


在日常生活中,诸多言辞并不是我们非说不可的,因此,既没有必要唇枪舌剑,也没有必要信口开河。有些话语,说得多了,不但不会获得任何好处,反而会招来许多是是非非。


曾有一段时间,有家酒店的饭菜质量非常差。一天,夏先生第一次到这家饭店用餐,在用餐的过程中,望着难以下咽的饭菜,他让服务员把酒店的总经理请来,并对其说道:“你们的饭菜不错,而且花样繁多。”听到他的话语,总经理感到尤为高兴,但在内心深处,他又充满着无限困惑——米饭仅仅只有一种,又何来花样繁多呢?或许是夏先生看透了他的心思,则笑着解释道:“您看,既有生米粒,又有熟米粒,还有半生不熟的米粒,这不是花样繁多吗?”总经理愣了一下,随后又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并吩咐服务员立即为夏先生更换饭菜。从此以后,在总经理的严厉监督下,这家酒店的饭菜质量得到较大改观,深受食客的好评。


挨批评,在一般人眼中毕竟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所以受批评的人往往会对批评者产生抵触情绪,使批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如果能够恰当地把握批评的方法和尺度,使批评达到春风化雨、甜口良药也能治病的效果,批评才更有意义。


有一天晚上,约翰太太拿着一张电话账单给约翰看:“瞧瞧,儿子在我们去旅行的时候打了多少个长途电话,太浪费了!”她指着其中一项说:“单单这一天,长途电话就打了2小时30分钟。”“什么?这么多!”听到妻子的话,约翰立刻准备上楼批评儿子。可是刚站起来,约翰又坐下了,他想:“自己现在正在气头上,如果这个时候去批评孩子的话,言语肯定会很激烈,还是等气消了再说吧。况且儿子已经这么大了,即使批评孩子,也得有点技巧才是。”


想了想,约翰终于忍到第二天中午吃饭的时候,他装作漫不经心的样子对儿子笑着说:“你马上就要回学校了,就帮我去查一查资料,找一家长途费率最低的电话公司,我想咱们家应该安装一部这样的电话。”然后,约翰突然又来个急转弯,“咳,其实你读mba,估计也没有时间打电话,我看我是多操心了。”“是啊,是啊。”听到父亲的话,儿子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你是不是看到我上个月的电话账单了?那阵子因为要回芝加哥,有一大堆事情急着联络,所以电话确实打得有些多了。”吃完饭之后,约翰很得意,他觉得自己把要说的“省钱、少打电话、别误了功课”这些看似是批评的话完全换了一种说法,结果不但没有因此产生一点不愉快,还达到了批评的效果。


由此可见,批评的时候应该采取合理有效的方式,既要摆事实,也要婉转有度,如果你一味抓住对方的错误进行挖苦,或者以对方的缺陷为笑柄并将其当成你茶余饭后的谈资,过分地伤害他人的自尊,只会适得其反,使受批评的人产生抵触情绪,从而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所以,批评别人的时候最好把握住分寸。


美国总统柯立芝有一次批评他的女秘书工作不细心时,他没有直接指出秘书的粗心,只是微笑着对秘书说:“这件衣服穿在你身上真是很漂亮,衬托着越发迷人了。只是我希望你打印文件的时候注意一下文章的标点符号,让你打的文件看起来像你一样可爱无比。”女秘书对这次批评印象非常深刻,她不仅没有不满,反而很感激,而且从此以后很少出错。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批评别人是一门艺术。有很多人在批评别人的时候说了很多话,立足点和出发点本来是好的,但就是由于不注意批评的方式,没有把握好分寸,往往导致无谓的误解和争端,进而影响批评的效果。因此,批评者都要记住这样一个道理:把握好批评的分寸,不羞辱他人,婉转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样的批评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做一个“听话”高手


一般而言,对话是由双方所构成的,每一方也都承担着双重的任务——说与听,你的“说”是为了对方的“听”,同时你的“听”也是为了对方的“说”。那么在这“说”与“听”两者之间,究竟那一方对维持说话有着更重要的意义呢?答案是“听”。因为通过“听”,你才能够对对方有更多的了解,明白对方的需求,并以此决定应该向对方说些什么、该如何去说等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做一个好听众也是非常重要的。


古希腊曾有这样一句民间谚语:“聪明的人,借助经验说话;而更聪明的人,根据经验不说话。”中国也流传着这样的话:“讷于言而敏于行。”它们均向我们昭示着这样的一个道理:在日常的生活交往当中,应尽量少说话。


美国汽车推销之王乔·吉拉德曾经有一次深刻的体验。


有一天,某位名人来向乔·吉拉德买车,于是吉拉德推荐了一款最好的车型给这位名人。那个人对车很满意,眼看交易就要成功了,名人却突然变卦了,一单生意就这样泡汤了。


吉拉德为此事懊恼了一个下午,他百思不得其解。到了晚上11点的时候他忍不住打电话给那位名人:“您好!我是乔·吉拉德,今天下午我曾经向您介绍过一部新车,当时您已经决定要买下车了,但是为什么又突然走了呢?”


“喂,你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吗?”


“非常抱歉,我知道现在已经是晚上11点了,但是我自我检讨了一个下午,实在想不出自己到底错在哪里,因此特地打电话向您请教。”


“真的吗?”


“肺腑之言。”


“很好!那么你在用心听我说话吗?”


“非常用心。”


“但是今天下午你可没有,你根本没有用心听我说话。就在签字之前,我提到我的孩子吉米,他即将进入密执安大学读医科,当时我还很自豪地提到他的学科成绩、运动能力以及他将来的抱负,我以我的孩子为荣,但是你对这些话却毫无反应。”


吉拉德确实不记得对方曾说过这些事,因为他当时认为这笔生意已经谈妥了,所以他不但没有认真听对方说什么,反而在听办公室里的另一位同事讲笑话。这就是吉拉德失败的原因:没有做一个好听众,最终失去了一单大生意。


做一个好的听众不仅是对说话人的尊重,也是讨人喜欢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式。从某种角度而言,听比说重要的多。这是因为会说话的人总会给人留下一种较为聪明的印象,而会听话的人尽管不像会说话的人那样引人注意,但却能给人一种亲切、平易近人的感觉。与会说话的人相比,他们更具有吸引力。一般来讲,人们都渴望成为一个聪明的人,却不喜欢与聪明的人交往,而更愿意接近那些亲切并给人以关怀的人。由此可知,会听话的人比那些会说话的人更得人缘。而认真倾听对方的话语,则是尊重对方的前提。


卡尔在纽约出版商格林伯主办的一个晚宴上遇到了一位著名的植物学家。卡尔以前从来没有跟这位植物学家谈过话,但卡尔发现这个人很有意思,便专注地坐在椅子上倾听植物学家谈论大麻、罂粟以及室内花园等各种见闻。当植物学家知道卡尔自己有一座室内花园之后,还耐心地教卡尔如何解决植物生长的难题。


几个小时过去了,午夜来临,卡尔向宴会上每个人道了别,然后便走了。那位植物学家转向宴会的主办人说了几句赞美卡尔的话,说卡尔是“最有耐心”的人。


后来,格林伯将这句话转达给了卡尔。听到这个评价之后,卡尔不解。其实,植物学家是因为卡尔做到了专心地倾听,对植物学家的谈话表示出了兴趣,所以才有此评价。


可见,专心地听别人讲话,当一个称职的听众,是人们所能给予别人的最大赞美。杰克乌弗在《陌生人在爱中》写道:“很少有人经得起别人专心听讲所给予的暗示性赞美。”由此看来,要想获得好人缘,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做一个好听众,当你认真耐心地听完别人讲话时,别人自然而然就会对你有好感。


总而言之,开口之前应该善于倾听,只有做一个会听话的人,才能避免乱说话,进而赢得周围人的认可。


说话要讲策略,不把意见强加于人


在交际的过程当中,会说话的人游刃有余,左右逢源;不会说话的人则处处受限、寸步难行。我们时常可以看到这种情形:一句话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又可以使人功败垂成;既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又可以变亲友为仇人……由此可知,口才不仅与人生密不可分,还与成功紧密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