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段欣宸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3:48
|本章字节:12068字
以知足的心境对待一切
《荀子》中讲:“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欲虽不可尽,可以近尽也。”人类是欲望的奴隶,不管多么贫贱的人,也会有与其相符的欲望;不论拥有多大的权力,也不会断绝欲望。但是,欲望是可以控制、管理的,借此才能建立起社会的秩序。我们的某种欲望一旦获得满足,必定会产生更高的欲望。欲望是永远不会满足的。如果欲望可以满足,人就不会再努力,也就不会有进步。不过,欲望虽然很难满足,要无限地靠近满足,也并非做不到。被满足的欲望,就不再是欲望,想借此刺激人,其必不为所动。降低欲望的一个办法是尽可能节制欲望。聪明人应该懂得制欲、节欲。
有一个小笑话,说有一个老太太,晴天也哭,雨天也忧。因为她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卖雨伞,二女儿卖冰棍。晴天怕大女儿赚不到钱,雨天怕二女儿赚不到钱。有位智者开导她说,你老人家大可不必天天忧心,晴天的时候你就为二女儿高兴,今天冰棍一定好卖;雨天的时候你就为大女儿高兴,今天雨伞一定卖得好。这样一来,你就变天天哭为天天乐了。老太太一想果真有道理,怎么我从前就没想到这个理儿?忧和喜是事物给你带来的两种心情,只要你不钻牛角尖,懂得“痛点”转移,想问题善于从两面或多个角度去思考,哲理就在你身边,大可不必忧心忡忡,更不用像老太太先前那样总是生活在痛苦之中了。
人生的很多道理,也大抵如此。人生的目的、志向以及欲望都不是多多益善,不应该是面面俱到,而是把已经掌握的东西得心应手地去运用,它跟宝剑一样,剑刃越薄越好,重量越轻越好。无论过多的物质追求、过多的财富,还是过多的享乐,都像剑刃上多余的钢铁,应该毫不吝惜地磨掉,因为我们的生命有限,所以必须要舍弃一些不必要的欲望。
欲望就像一条锁链,一个牵着一个,永远都难以满足。贪欲太多,就会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在我们的身上,使自己身心崩溃、不能翻身,人生也变得疲惫不堪。
一只风筝,怎么飞也飞不上万里高空,是因为被绳牵住;一匹矫健的马,个性刚烈套上马鞍而任由鞭抽,是因为被绳牵住。那么,我们的人生,又常常被什么牵住了呢?一个分房指标,常常让我们坐立不安;一个职称,常常让我们辗转反侧;一次比赛,常常让我们殚精竭虑;一次成功,常常让我们忘乎所以;一次失败,常常让我们痛心疾首;一段情缘,常常让我们愁肠百结,皆因绳未断啊。
名是绳,利是绳,欲是绳,尘世的诱惑与牵挂都是绳,它们捆绑了我们每个人的手脚,它们让我们人生的快乐消失殆尽。试问,人生三千烦恼丝,我们斩断了多少根?放弃一些不必要的欲望,可以消除很多无名的烦恼,添加一份生命的原味。
其实,生活比我们预想的要简单得多,在现代文明之前,人类的欲望还是有限的。庄子曾经提倡那种虚静寡欲、退守不争、清静自然、质朴温馨、逍遥自在的生活;陶渊明曾经提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心情闲适、悠然隐逸的雅致生活。远离了尘世的纷扰,但求心理上的安宁与清静,是一种最本真的生活状态。
社会发展到今天,再提倡那种清静无为的生活,毕竟不太现实,也违背历史的进步,因为精神的追求与物质的发展并不是背道而驰的。肯定正常的生活需要,但原则是不要“心为形役”,不要让内心受到不必要欲望的束缚和牵绊。我们追求物质上的富裕,更要追求精神上的充实。
如果为了追求身外之物的名誉、权力、地位而影响、损害甚至送掉性命,这是舍本逐末。社会上许多原本的风云人物,他们常常在“糖衣炮弹”攻击下,放纵自己诸多的欲望,最后,失去了常人生活的乐趣,失去了生活的自由,也失去了生活的本真。
剑桥大学一名教授说过:“快乐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东西,重要的是在你的心里给快乐留一块空间。”人人都在追求快乐,但要真正找到快乐,就必须学会舍掉一些不必要的欲望。快乐并不完全关乎外界的情况,而主要是内心的感受。
安德鲁·克罗斯比说:真正的快乐是内心充满喜悦,是一种发自内心对生命的热爱。不管外界的环境和遭遇如何变化,都能保持快乐的心情,这就是一种知足的心态。“知足常乐”,这是人们通常说服别人或说服自己,求得平衡的道理,也是糊涂修身的原则之一。
人生的快乐与否,有时完全在自己,而不在物质的丰厚。自己快乐,生活就快乐。追求太多不必要的欲望不仅仅消耗着我们的时间与精力,还时刻剥夺着我们享受生活的快乐,因此我们要以知足的心境对待一切,将那些不必要的欲望拒之门外,才能拥有内心永远的宁静和淡泊。
不为名利所累
从古至今,有多少人挣扎在名利场上,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试问天下又有多少人真正能够做到淡泊名利、笑看人生呢?
但纵观世间的芸芸众生,都秉持着“人过留名,雁过留声”的传统观念,每一个人都不想默默无闻、庸庸碌碌地活一辈子,追名逐利是人之常情。然而,有得必有失,为名利所付出的代价到底值不值呢?看看那些对名利过分的追求——不择手段地去争取,那必将受到名利的束缚,弄不好还会导致很多人不愿意看到的下场。比如,父子不和、君臣猜疑、兄弟反目成仇等。朱熹就曾经说过:“凡名利之地,退一步便安稳,只管向前便危险。”
古时候,有一个国王刚刚登基,四方都不臣服,经常犯边滋扰。于是国王召开会议,决定用武力使四方臣服。
国王做好了决定就颁布诏书,民间若有肯为国出力者,皆有重赏。不出十天,有三个年轻人应召而来。高个子,善骑术;矮个子,善射术;中等个的,善于谋略。国王择日让他们三个带领大军开赴战场了。
日子不多,喜讯不断传来,三个年轻人屡建奇功。一个月以后,得胜之师回到都城,国王要给将士论功行赏。
国王对三个年轻人说:“有什么要求尽管说!”
高个子说:“我要做大将军,为陛下镇守边关!”
矮个子说:“我要做文官,替陛下分担国事!”
中等个子却说:“我一不当官,二不领兵,三不要钱。我只希望陛下能赐我一群牛羊和一块牧场!”
国王很惊诧,不过还是一一满足了三个年轻人的要求。
过了若干年,中等个子正在牧场上吹着笛子,欢快地牧羊的时候,消息传来,高个子和矮个子因为权势熏天,遭到了皇帝的猜忌,全都被降罪入狱了。
司马迁说的好:“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名利本为浮世重,古今能有几人抛?”由此可知,淡泊名利甚难,笑看人生亦难,说起来似乎很轻松,但是真正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了。
生活中,芸芸众生都在为名为利苦苦地追求着:为聚财、争名而过分费心劳神,一旦名利到手,就把它当作资本处处炫耀,甚至招摇撞骗。这种人可能永远也享受不到人生的幸福。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老头儿和一个小孩子用一匹驴子驮着货物去赶集。赶完集回来,孩子骑在驴上,老头儿跟在后面。路人见了,都说这孩子不懂事,让老年人徒步。孩子就忙下来,让老头儿骑上。于是旁人又说老头儿怎么忍心自己骑驴,让小孩子走路。老头儿听了,又把孩子抱上来一同骑。骑了一段路,不料看见的人都说他们残酷,两人骑一头小毛驴,把小毛驴都快压死了,两人就只好都下来。可是人们又都笑他们是呆子,有驴不骑却走路,老头儿听了,对小孩子叹息道,没法了,看来我们只剩下一条路,两个人扛着驴子走吧!
我们的活动——无论是什么性质的活动——总会对周围的人、周围的世界产生一定的影响,也就必然会受到来自周围世界的评论。这些评论可能是褒扬,也可能是非难。但不论是褒扬还是非难,都有理解与不理解、公正与歪曲的成分在。所以,对于这些评论,不能一概地接受,跟着它团团转,弄出抬驴子的结果;但也不能一概地拒绝,我行我素,甚至于变本加厉,愤世嫉俗,以为是一种强者的风度。所谓自信,首先是要相信只要自己有所作为,就必然会遭受到一些不明不白的非议,对这些毫无根据的非议,要能够襟怀坦白,心胸宽广,坚持自我意志,立定脚跟做人,能够“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无论处在什么逆境中,都不要泯灭自己的个性。
一个在毁誉面前无惊扰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强者。一个人如果能够淡泊名利,就能保持心灵的纯真。如果我们能够真正做到持久坚韧和淡泊,不贪图世间虚名,坚持不懈地追求生命本质的意义,就能眼界开阔,意志坚定,在事业上无往不胜。人生得失,不在于同他人争名利、地位上的得失、高下,而在于求得自己智慧与能力上的提升。
据《旧唐书·娄师德传》记载,娄师德是一个既有学问又气量宽宏的人,名相狄仁杰就是他举荐的,但狄仁杰入相后,并不知道这件事,还因为看不惯娄师德而经常排斥他,以至于到后来娄师德只好出京城而远到边地去任职了。武则天知道后,就拿出往日娄师德举荐狄仁杰的表章给狄仁杰看,说你怎么这样对待有恩德于你的人呢?狄仁杰看了,大为惭愧地说:“啊呀,他从来也不与我辩是非,也不对我说这件事,我受娄公如此包涵还不知,我比他真是差得太远了!”娄师德为朝廷的重臣几十年,谦恭勤谨,从不懈怠,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在矛盾重重的中枢机构中从未有过帮派之争,也未有大起大落的经历,始终受到朝野同僚的推重,这与他稳重的处世风格是不无关系的。因此,适当的容忍也是一种有效的自我保护措施,大事清楚,小事糊涂,正是一种智者的风度。
如果人们能够真正体味生活中的艰难险阻与沉浮,就能在痛苦辛酸中得到磨砺,在一次次沉浮与磨砺中,使我们的生命光彩照人。
邹韬奋说:“一个人光溜溜地到这个世界来,最后光溜溜地离这个世界而去,彻底想起来,名利都是身外之物,只有尽一人的心力,使社会上的人多得到你工作的裨益,才是人生最愉快的事情。”低调的人懂得在辉煌中淡泊,将耀眼的荣耀视如飘渺云烟。他们不为事业的如日中天而醉迷,不为台下的掌声而忘形,更不会和任何人去争那所谓的名利。这样,他们就使自己永远地立于不败之地。
不要过于高看自己
生活中,很多人都明白“不可高看自己”的道理,但很多人却也经常重复着这样的错误。高看自己,是一种不成熟和不理智的表现。当然,也许他们真的才华横溢,也许他们真的智勇双全。但是,千万不要忘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句古训,你在这里出类拔萃,也许换个地方就成了垫底的。也许今天你能够轻而易举地高出别人一头,可是谁又能保证明天你不会对别人“俯首称臣”呢?到时候,若你看待自己依然如故,那么最终吃亏的一定是你自己。
从前有一只蚂蚁,它的力气很大,开天辟地以来,像这样的蚂蚁大力士还不曾有过,它能够毫不费力地背上两颗麦粒。若论勇敢,它的勇气也是空前未有的:它能像老虎钳似地一口咬住蛆虫,而且常常单枪匹马地和一只蜘蛛作战。它不久就在蚁穴之内声名大盛,蚂蚁们的谈论几乎都离不了它这位大力士。
后来它的头脑里塞满了颂扬的话,它一心想到城市里去一显身手,到城市里去博得大力士的名声。有一天它爬上一辆进城的干草车,坐在赶车人的身旁,像个大王似地进城去了。
然而,满腔热望的蚂蚁大力士碰了一鼻子的灰!它以为人们会从四面八方赶来,可是不然!它发觉大家根本不理会它:城里人个个忙着自己的事情。蚂蚁大力士找到一片树叶,在地上把树叶拖呀拖的,它机灵地翻筋斗,敏捷地跳跃,可是没有人瞧,也没有人注意。所以,当它尽其所能地耍过了武艺,便怨天尤人地说道:
“如果我觉得城里人都是糊涂和盲目的,难道是我不可理喻吗?我表演了种种武艺,怎么没有人给予应得的重视呢?如果你上我们这儿来,我想你就会知道,我在全蚁穴是赫赫有名的。”
那天回家时,蚂蚁大力士就变得聪明些了。
由此可见,聪明的蠢材就是这样没有自知之明,自以为名满天下,恍然大悟时方才知道自己的名声仅仅限于蚁穴的范围而已。
反观我们人类自己,我们大抵在本质上不会愿意受任何人的左右和指使。或许可能暂时会屈服于强权,但想让人从灵魂深处屈服是不可能的。因此,不高看自己既是为自己铺路,也是让别人过得更好。
李广,是汉代有名的“飞将军”,一生参与多次抗击匈奴的战争,令敌人闻风丧胆。可是让人遗憾的是,这样一位有着赫赫战功的将军最终却死于自刎,究竟是什么原因所致呢?事实上,和他高看自己不无关系。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决定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战役,任命卫青为大将军,霍去病为骠骑将军,李广也被任命为前将军,他以60多岁的高龄随军出征。卫青让李广从东道出击,最后再与部队会合。可是由于东路道远难走,而且水草极少,对行军极为不利,再加上大漠之中没有向导,李广一行人最终迷了路,耽误了约定的军期,在回师的路上才与右翼部队会合。
此时,卫青的部队已与敌方交过一次手,大大地挫伤了对方的锐气。身为大将军的卫青派人欲将李广及其幕僚人员带到营中审问。李广于是对来使说道:“这次迷路乃我一人之过,与诸校尉无关,我自己去受审。”就这样,李广将责任全揽在了自己身上。待来人走后,李广回到营中,对他那些多年来一起同生共死的部将们说道:“我自少年时便已从军,经历了大大小小七十余战,今有幸随大将军出征,却又迷失道路,岂非天意!我已年过花甲,却被年轻一辈如此催逼,这样的屈辱实在令我不堪忍受!”说罢便拔出佩剑引颈自刎,众人来不及阻止,一代名将就这样悲惨地陨落了。
“我已年过花甲,却被年轻一辈如此催逼,这样的屈辱实在令我不堪忍受!”这句话完全暴露了李广的内心活动,其实他就是因为太高看了自己,所以当受到年轻一辈的质问时,才会觉得不堪忍受。倘若是皇帝质问,也许他根本不会走上这条路。当然,也可能有人会说这是一种气节,但试问,气节是不是一定要以付出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呢?这不仅是个人的损失,也是国家的损失!
俗话说:“花无百日红。”人也是如此,首先,高看自己会引起他人的反感,造成人际关系上的不顺,毕竟没有人愿意和一个满身锐气的人共事相处;其次,高看自己也会让别人产生危机感,认为你有抢功之嫌。所以,把自己当做泥土吧!总是把自己当做珍珠,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
其实,平常心看待一切,你只是你自己,根本和大人物扯不上一点关系,没有你,世界的任何事情都不会停下来,太阳也依然每天从东方升起。即使是失败的人,可能曾经也有过辉煌;即使是辉煌的人,可能曾经也有过潦倒的时刻。若一个人现在有一份客观上来说还算不错的工作,但如果他把自己看得太高,就会觉得工作不顺心,认为以自己的才华应该到更好的地方去,这不是自找麻烦吗?
有功莫自大,有才莫自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