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董仲舒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22:32
|本章字节:5450字
颜渊(1)死,子曰:“天丧予。”,子路(2)死,子曰:“天祝(3)予。”西狩获麟,曰:“吾道穷,吾道穷。”二年,身随而卒。阶此而观,天命成败,圣人知之,有所不能救命矣夫。
先晋献之卒,齐桓为葵邱(4)之会,再致其集,先齐孝未卒一年,鲁僖乞师取谷。晋文之威,天子再致(5)。先卒一年,鲁僖公之心,分而事齐。文公不事晋。先齐侯潘卒一年,文公如晋,卫侯郑伯皆不期来。齐侯已卒,诸侯果会晋大夫于新城(6)。鲁昭公以事楚之故,晋人不入。楚国强而得意。一年再会诸侯,伐强吴,为齐诛乱臣,遂灭厉。鲁得其威以灭鄫。其明年,如晋,无河上之难。先晋昭之卒一年,无难。楚国内乱,臣弑君。诸侯会于平邱,谋诛楚乱臣,昭公不得与盟,大夫见执。吴大败楚之党六国于鸡父。公如晋而大辱,《春秋》为之讳而言有疾。由此观之,所行从不足恃,所事者不可不慎。此亦存亡荣辱之要也。先楚庄王卒之三年,晋灭赤狄潞氏(7)及甲氏留吁(8)。先楚子审卒之三年,郑服萧鱼。晋侯周卒一年,先楚子昭卒之二年,与陈蔡伐郑而大克。其明年,楚屈建会诸侯而张中国。卒之三(9)年,诸夏之君朝于楚。楚子卷继之,四年而卒。其国不为侵夺,而顾隆盛强大,中国不出年余(10),何也?楚子昭盖诸侯可者也,天下之疾其君者,皆赴愬而乘之。兵四五出,常以众击少,以专击散,义之尽也。先卒四五年,中国内乖,齐、晋、鲁、卫之兵分守,大国袭小。诸夏再会陈仪,齐不肯往。吴在其南,而二君杀,中国在其北,而齐卫杀其君,庆封(11)劫君乱国,石恶之徒聚而成群,卫衎据陈仪而为谖。林父据戚而以畔,宋公杀其世子,鲁大饥。中国之行,亡国之迹也。譬如於文宣之际,中国之君,五年之中五君杀。以晋灵之行,使一大夫立於斐林,拱揖指撝,诸侯莫敢不出,此犹隰(13)之有泮(14)也。
【注释】
(1)颜渊〔前521一前490):名回,字子渊。春秋鲁国人,孔子学生。(2)子路(前542前480):名由,字季路。鲁国卞(今山东泗水)人。孔子学生,曾任季孙氏及卫大夫孔悝的家臣,后在贵族内乱中被杀。(3)祝:同“断”。(4)葵丘:地名。春秋宋地,在今河南兰考县、民权县境内。(5)天子再致:指周天子两次到晋国。第一次是使人命晋侯为伯;第二次是周襄王来告急。(6)新城:地名。春秋宋地,在今河南商丘市南。(7)赤狄潞氏:占代狄族的一个分支。分布在今山西潞城县东北。后并于晋国。(8)甲氏留吁:古族名,都为春秋时赤狄的支部。甲氏分布于今山西长子县一带,留吁分布于今山西长子、屯留一带。(9)卒之三年:应为“卒之明年”,“三”为“明”之误。(10)中国不出年余:下面有脱文。(11)庆封:(前?一前538)字子家,又字季,春秋时齐大夫。(12)谖(xuān):欺诈。(13)隰(xi〕:低洼的湿地。(14)泮(pàn):同“畔”,岸。
【译文】
颇渊死去,孔子说:“上天把丧痛降给我。”子路死去,孔子说:“上天要断绝我的事业。”去西部打措捕获到麒麟,孔子说:“我的路走到尽头了,我的路走到尽头了。”过了三年,孔子随后死去了。由此看来,上天决定的成功与失败,圣人是知道的,有不能挽救的时候,是命运决定的。
在晋献公死去之前,齐桓公倡议葵丘的盟会,第二次召集诸侯盟会。在齐孝公没死去的前一年,鲁僖公请求救兵攻取谷地。晋文公有威望,周天子两次前来晋国。在死去前一年,鲁僖公分出心侍奉齐国。鲁文公不亲自前往晋国礼拜。在齐侯潘死去的前一年,鲁文公亲自到晋国,卫侯、郑伯全不约而同来鲁国。齐侯死去之后,诸侯果然在新城与晋大夫会盟。鲁昭公因为取悦楚国的原因,晋国不接纳。楚国强大并洋洋自得,一年之中两次招集诸侯盟会,攻打强大的吴国,替齐国诛灭发动内乱的臣子,并灭亡厉国。鲁国借着楚国平乱、灭厉的余威也灭亡了鄫国。第二年,鲁昭公到晋国去拜访,(因处处守礼节)没有在黄河边发生被羞辱的祸难。在晋昭公死去前一年,没有发生羞辱的灾难。楚国国内发生动乱,发生臣杀君的情况。诸侯在平丘会面,商议讨伐楚国叛乱的臣下,昭公不能参加会面,大夫被晋国拘捕。吴国鸡父一战大败楚国的六个同盟者顿国、胡国、蔡国、沈国、陈国、许国。鲁昭公到晋国受到羞辱,《春秋》替他迥避此事而说他是有病才回国。由此看来,与自己同行的国家、人不一定可靠,对服侍的国家、人不可不审慎。这也是国家生存、灭亡、荣耀、屈辱的关键。在楚庄王死去前三年,晋国灭亡了赤狄潞氏和甲氏留吁。楚王审死去后一年,楚王昭死前二年,联合陈国、蔡国攻伐郑国并取得大胜。第二年,楚国大夫屈建与诸侯盟会而使中原的齐、鲁、宋各国扩张了土地。楚王昭死后第二年,中原各国国君到楚国朝拜。楚王卷继承了君位,四年后死去。他的国家不受侵犯掠夺,国家只有兴盛强大,中原各诸侯国不出一年,……这是为什么?楚王昭是各诸侯认可的一名国君,天下疾恨自己国君的人,全跑来向他倾诉,昭王便借这一形势,四五次发兵,常常用众多兵将攻击少数敌人,用组织好的士兵攻击溃散的敌人,正义在他这里已经没有了。在昭王死去之前四、五年,中原各国互相矛盾,齐国、晋国、鲁国、卫国的军队,各自防守一方,大国袭击小国的情况时有出现。中原各诸侯再次前往陈仪会盟,齐国不肯赴会。吴国在中原的南方,它的两位国君先后被杀,中原在它的北方,齐国、卫国先后杀死各自的国君,齐大夫庆封杀死自己的国君使国家动乱,卫国的石恶和他的同伙集合成团伙,卫衎凭借陈仪欺杀国君。晋大夫林父凭借戚地发动叛乱,宋公杀死自己的长子,鲁国发生大饥荒。中原各国的做法,都是使本国灭亡的做法。譬如在鲁文公、宣公年间,中原各国的诸侯,五年当中就有五名被杀。按照晋国发生的弑君的情况,让一名弑君的大夫在斐林召集诸侯盟会,各诸侯竟然向赵盾行礼并听从他的指挥,诸侯中没有人敢不出来听命,这如同是大水润湿土地也是有边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