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潇湘冬儿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1:04
|本章字节:12724字
第二日,乾安殿上人满为患,南楚东齐两朝臣子分左右两列站定,泾渭分明。楚离一身黑色绣金盘龙锦袍,透着沉着练达的帝王之气。大小事务一应上奏,南方的叛乱骚动,东边的台风水患,中部的干旱蝗灾,沿海的海寇饶边,事情繁杂不堪。东齐战乱五年,满目疮痍,百废待兴,楚离安坐在王位上,和群臣商议各种对策,处事稳健,已隐有一代明君的风范。
然而,无论上报的是何种紧急朝政,朝堂上的诸位大臣都有些心不在焉。因为后日,就是楚皇返回盛都的日子,明日较兵之场,并无朝会的机会,是以,东南行省总督的这一项任命,将会在今日于朝堂上揭晓。
无论是一路跟随楚离打到海市、居功甚伟的南楚朝臣,还是对东齐了如指掌的本朝旧部,无不眼红的盯住这个肥差。各方党派昨晚密议整晚,无不憋足了劲等待今天的朝会。
商议了半日,终于将大部分事情处理完毕,因为是最后一次朝会,所以楚离延长了时间,并赐座给年老的大臣,还赐了粥。
皇帝赐饭,谁敢不吃,即便是清粥小菜,也好像是极品佳肴一般,吃的干干净净。
吃罢,东齐元老大司马东方礼轻咳一声,满头白发的老人眼睛微眯,不动声色,身后的东齐旧臣礼部员外郎于贤、工部督造彭云坤、吏部侍郎鲁肖对视一眼,齐齐上前一步,说道:“臣于贤,彭云坤,鲁肖,有本上奏。”
楚离声音低沉,不露声色的说道:“说。”
于贤大约四十岁上下,身材挺拔,面容清拓,微蓄着一缕长须。他家祖上三代为官,深谙官场之道,是以方能在南楚大军压境之时及时看准风向,跟随有投诚之心的东方礼,从一个从四品的御史台言官一跃爬到正三品的礼部员外郎。只见他穿着一身青色鸟雀官袍,头戴楚冠,俨然一套南楚打扮,声音清朗,大声说道:“启奏陛下,国不可一日无君,家不可一日无主,陛下马上就要启程返回盛都,东南总督一职,实不应再悬空,臣斗胆举荐东方大人。”
鲁肖随即附和道:“东方大人既有投诚之功,又在东南为官多年,对于民风民俗,当地百姓的经济文化有所了解,兼且德高望重,深受百姓爱戴,实在是最佳人选。”
“哼!”话音刚落,南楚大臣中登时传来一声冷哼,汝南王楚烈上前一步道:“能背叛一次的人,焉知能否背叛两次,齐人最不可信,想要坐镇东南,简直痴人说梦!”
此言一出,东齐百官顿时大怒,人人涨红了脸,东方礼须发皆白,眼神宁静,倒是一副老谋深算的模样,沉声说道:“汝南王此言何意?我等甘愿追随陛下左右,投诚献国,不过是为了城中百姓,为了东南的百年基业,焉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齐皇室不顾天怒人怨,五年来征战不休,搅得四海翻腾,民不聊生,已失了民心。陛下取而代之,是天命所归,大势所趋。我等是百姓的父母官,心中所系乃是东南万民,归顺陛下是顺应民意天意,此心之诚,天地可鉴,日月可表。况且陛下都已经相信我等,东南大小事务无不委以重任,汝南王这般说话,不是显得气量太过狭窄了吗?”
“陛下,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我南楚军民打下的太平江山,怎能交到反复无常的小人手里?当年南楚先祖就是错信了齐献公,致使东南半壁江山沦陷,错失了统一天下的时机。前车之鉴,至今历历在目,试问我等怎能掉以轻心,随意将东南行省拱手让人。臣举荐汝南王坐镇东南,为我大楚固守东疆。”
“陛下!”一声凄惨带着哭腔的声音登时响起,楚离眉头一皱,向下看去,只见东方礼身后一名五十多岁的老臣突然抢身而出,痛哭道:“我等一颗红心,满腔热血,周身赤诚之骨,诚心归顺陛下,想要以这一颗头颅,助陛下铸成千古不世之大业,奈何楚臣这般排挤,不是寒了万千东南百姓士子的心吗?天下之大,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我等都是陛下的子民,怎能厚此薄彼,远近亲疏这般明显?”
楚离眉头紧蹙,这老头是前东齐的礼部尚书,泪腺最为发达,他临朝不过半月,这老头已经哭谏多次,说哭就哭,毫不含糊。
正要说话阻止他,南楚百官中突然有人怒喝一声,竟是一名武将。朝堂之上,武将极少发言,不因他们没有争胜之心,只因为口舌之争,实在比不上那些口若悬河,舌绽莲花的文臣。此次楚离东征,跟随的武将倒比文臣还多,一名满身披甲的武将上前一步,怒声说道:“朝堂之上,怎容你放肆,再敢哭哭啼啼,本将先剐了你!”
“住口!”楚离沉声说道,面色阴沉:“你们还有没有把朕放在眼里?”
“陛下,末将……”
“退下,回去之后自到军法处领军棍三十。”
“是,”
“陛下,”东方礼上前一步,面色沉静的说道:“并非臣对东南行省总督一职有所幻想,就事论事,臣有几点浅见,想要程禀。”
楚离点了点头,淡淡说道:“你说。”
“东南行省总督之职,事关重大,掌管整个东南沿海。为政,要掌管钱粮赋税、春耕秋种、官员任命、祭天礼拜、处理东南大小事务。为军,要统帅东南水陆两军,看守边防,守护疆土,既要防止北秦进犯又要阻挡海寇刀锋,还要监视华容小道,以防草原人。并且还要负责与南海诸国的接洽事务,监察十七郡县官员,东齐以商贸立国,以海盐起家,所负责事务之繁杂,实在无以伦比。是以臣认为,所任命之人,非东齐本地不可取,非熟悉军政两方不可取,非精通南海诸国风俗习惯不可取,非与各世家商户有所交好者不可取,非德高望重不可取。臣听闻南楚大司马欧阳明远少年俊杰,才华横溢,老臣请旨,请明远司马出任东南总督一职,我等必将悉心以对,任凭差遣。”
南楚众人闻言顿时大怒,明远大司马掌管帝国众多职务,是楚皇最为信任的人,此次对西川发难,怎能少了他坐镇南楚,统筹军需粮草?他说了半天,仍旧是为自己造势罢了。
“明远确实是最为合适的人选,不过朕有更为重要的事情要交给他办,至于东南总督一职,朕心中已有人选。”
楚离话音刚落,众人纷纷屏气凝神,东方礼说道:“不知陛下心属何人?”
楚离微微抬了抬手,说道:“传。”
内侍连忙拉长嗓子大声叫道:“传夏青觐见!”
众人顿时转过头去,齐齐扭着脖子看着门口,只见一白袍少年缓缓走进,来人身量不高,眉清目秀,容貌俊美之极,衣衫磊落,面容清俊,嘴角淡笑,竟然是一个年轻俊美的偏偏少年。
“臣夏青,参见我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起来吧,”楚离沉声说道:“诸位爱卿,这是夏青,是我的肱骨之臣,以后东南行省总督一职就由他担任,希望诸位能够尽心辅佐与他,重建东南繁华富饶的景致。”
众臣都被这个突如其来的打击惊呆了,就连南楚诸臣也是莫名其妙,好一会,就听礼部尚书孙清诚大哭道:“陛下,万万不可啊!”
朝臣顿时嗡嗡声起,不断有人上前谏言反对,楚离眼神在青夏身上微微一瞟,见她点了点头,沉声说道:“你们要反对,也一个一个的说,这样乱说一气,要朕听谁的?”
“陛下,国家大事,非同儿戏,动则千万条人命,此人年纪甚幼,难堪大任啊!”
“陛下,此人面孔生分,从未见过,东南行省这样重要的官职,他有何资历,有何能力,有何资格登上总督之位?”
“陛下,前车之鉴犹在眼前,先祖教训尚在耳边,东南重地,必须交给亲信之人,非皇亲国戚不能为之啊!”
“陛下,此人来历不明,年纪尚幼,难以服众。”
“陛下乃一代明君,就该体恤民情,不能偏听偏信,一意孤行,寒了满朝文武百官的心啊!”
……
“够了!”楚离冷哼一声,说道:“朕既然任命夏青,对一切事情就已经有所考虑,难道朕在你们眼里,就是一个昏君不成?”
下面顿时鸦雀无声,但看众人脸色,显然不以为然,楚离看了眼青夏,说道:“夏青,你来说说。”
青夏一身白色儒衫,别样的丰神玉郎、俊逸潇洒,站起身来淡淡一笑,侃侃而谈道:“多谢陛下信任,臣不胜惶恐,知遇之恩,粉身碎骨难以报答,臣必当竭尽所能,全力而为。但不知各位大人,除了因为在下年纪小和没有资历外,还有什么要反对的呢?”
工部督造彭云坤冷哼一声,沉声说道:“方才东方大人已经说的很明白,非德才兼备德高望重兼且了解东齐民风商贸海盐之人难以担当大人,你在殿外,就没听到吗?”
满朝文武顿时嗡嗡声响,无不在小声的攻讦,就连南楚百官,一时间也和东齐大臣成了一条战线。楚皇登位之后愿意启用年轻人,但是对朝中老臣一直还算尊敬,如今东南行省这样大的事情,竟然要委任这样一个年纪轻轻嘴上无毛的少年,谁人能服?
青夏站在朝堂之上,四下还望一圈,笑着说道:“既然如此,在下就与各位大人解说一二。”
“东方大人所言虽然精辟,但是难免有些偏颇。总结来说,大人的意思就是说东南行省管辖土地广阔,总督一职兼具赋税、纳粮、征兵、戍边、剿贼、通商、制盐、监察百官的职责,麾下官员繁杂,非德高望重的东齐老臣不能威慑。除了你口中所说的南楚大司马明远先生,就也只有您东方大司马能够胜任了。可是依在下所看,所谓的德高望重,实在并不重要。大家都知道,陛下在初等帝位的时候,是怎样一番光景,年纪尚轻不说,国内更是势力繁杂。当初不独独是南楚大臣,就连其他三国的国主百官,也无人看好。但是只不过区区几年光景,南楚就已经打开国门,将边境向南绵延三千多里,更吞并东齐,在东齐的荣华宫乾安殿内议政,一跃成为大陆第一强国,此事何解?”
东方礼顿时哑口无言,心下却在暗骂这后生狡猾奸邪,竟然把矛头直指楚皇,这时谁若是出言反对,等于是公然反对楚离。
青夏一笑,继续说道“可见,能不能办好差事和是不是德高望重,有没有一把胡子在下巴上,并没有什么相干。再者,大人所说,东南土地广袤,事务繁杂,非干吏难以胜任。怎不去想想,历朝历代文治武功卓越的大帝,所管辖的领土,无不大过东南沿海一代。各位皇帝们登位之初,又有哪个曾经有过经验,但是只要知道知人善用,事事就不必亲力亲为,大有大管,小有小管,在下虽然不敢比作帝王之才,但是在各位大人的辅佐下,管理区区一方行省,还是绰绰有余的。”
“哼,胡吹大气,你有何能耐和政见,能在东齐满目疮痍的土地上,建立起繁华治世?东南商贸立国,你又认得几个大商户呢?”于贤冷笑一声,不屑的说道。
青夏淡淡一笑,说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只要价钱公道,有利可谋,我就不信那些商人只认得你于贤大人,不认得我这个新任总督吗?”
“得民心者自然震慑百姓,统筹全局,你一个无根无凭、名不见经传的稚弱孩童,谁肯相信于你?”
“这一点就不劳鲁大人操心了,”青夏转过头去,说道:“得民心者的天下,可是何谓民心?满口嚷嚷着仁义道德就是圣明吗?错了,趋利避害就是民心,得陇望蜀就是民心,生活富足就是民心,百姓才不认得是你鲁大人施政还是我夏青掌权,谁能让他们吃饱喝足,穿暖有钱,他们就会听谁的话。仁慈之君的统治之下,也有灾年百姓起兵造反,暴政施为之中,也有愚忠的子民,说来说去,无外乎一个利字。”
一名南楚年轻翰林皱眉说道:“这么说来,你有让东南百姓富足的策略了。”
“若无这点本事,在下怎敢在诸位大人面前侃侃而谈,今日青有幸来此大殿之上,就是为了向陛下献策,以报陛下知遇之恩。”说罢,转头向楚离缓缓拜下。
楚离微微一笑,面容缓和,说道:“平身,你说吧,朕也想听听你有什么想法。”
青夏站起来,转过身去,看着满朝文武,朗声说道:“东南行省目前有三件必做之事,已经迫在眉睫,若不及早施行,大业难成。”
一名言官问道:“哪三件事?”
青夏一笑,登时好似明月出云,闲花照水,明艳不可方物。只见她转过身来,对着上面的楚离朗声说道:“一,开海通商。二,操练海军。三,屯兵北塞,北征塞口草原人。”
话音刚落,哗声大起,一些老臣差点惊得昏死过去。
“简直大逆不道!”东方礼大声叫道:“陛下,此人祸国殃民,异想天开,若是真让他登上总督之位,我东南沿海都将沦为焦土,民不聊生。”
礼部尚书再一次痛哭失声,伏在地上,哭谏道:“若是此人掌管东南,臣甘愿死在这朝堂上,也不远眼睁睁看着东南百姓沦入险境。”
“皇上,此人居心不良,不能相信啊!”
齐楚两朝大臣,翰林院,詹事府,督察监,御史台,满朝文官,王公大臣们,一个个像是尾巴上拴了炮仗的犀牛,脖子粗脸红,引经据典,口若悬河,仿佛是进京赶考做文章一般,哭谏死谏全套戏码上场,诸多老臣老泪纵横,眼睛瞪得像铜铃一般大,眼看着就要上前和那个胡说八道,唯恐天下不乱嘴上没毛的后生干上一架。就连那些大多数只会些自己名字的武将,也露胳膊挽袖子的跃跃欲试,虽然他们根本就不明白这小子所说的到底是什么意思。
东方礼刚刚说完退了下去,南楚三朝老臣崔大学士又赤膊上阵了,冷眼瞧了青夏一眼,两条老眉毛一拧,朗声说道:“皇上,古往今来,历代圣贤之君王治理天下,无不以道德教化四方,以文武为臂指治理百姓,以圣人之言选贤任能,故选拔一方大臣、亲贤臣远小人,则为圣君;而亲小人远贤臣则嬉戏游乐,疏于政事,致使小人当道、朝政腐败。陛下弱冠之年接掌大任,更应恪守条令,遵从先贤。此人不学无术,不通教化,实在难当大任啊!”
孙清诚红着眼睛怒道:“东南多寇,海禁施行方能免除寇患,你竟然说要开海禁,简直滑天下之大稽!海番蛮夷,幽居海外诸岛,不通教化,怎可与他们通商结盟,简直丢人现眼,我天朝的脸面都被你丢尽了。如今西川内乱,我朝四海升平,国泰民安,何以要去掺和草原的事,我看你这人分明就是敌国来的奸细,妄图治我朝于死地。”
青夏冷哼一声,说道:“四海升平,国泰民安,说顺了嘴谁都会说。东齐刚刚被皇上平定,南方叛乱战火正浓,前几天海寇还冲进来杀了几百个百姓,难道在孙尚书眼中,这就是四海升平的盛世之象吗?”
孙清诚冷笑一声,说道:“海寇不过是一群亡命之徒作乱,小打小闹兴不起风布不起雨,我朝大军刚至,就已经仓皇逃窜,不过是芥癣之疾而非社稷之患。草原蛮人负隅蛮荒,政权纷乱,并无大志,何足为虑。更何况除了华容小道,与我国并不接壤,小题大作,不过是危言耸听罢了。”
“哦?既然在孙大人眼里海寇不过是一群亡命之徒、芥癣之疾,又为何要为了阻止海寇进犯而关闭海疆?既然大人这般有信心,那么开海禁也不无不可了。”
“我,我不是这个意思,圣人言……”孙清诚一愣,连忙辩解道。
“够了!”青夏突然上前一步,怒声说道:“大丈夫安身立命,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身为朝廷命官,毫无忧患意识,反而在这里混淆视听,大谈什么国泰民安之举。陛下战功立国,怎会被你蒙蔽?如今天下三分,四方藩国蠢蠢欲动,风向哪边吹,旗就向哪边倒。我们若是固步自封,作着天朝上国、当世第一的迷梦,早晚会身首异处,被他人所蚕食。况且,如今西方各国发展迅速,施政当因时而变,抱着一本圣人典籍,满口之乎者也,难道就能凸显你的学问了?墨守成规,不知变通,难道也是圣人教你的?东齐就是因为有了你们这些食古不化的大臣,才会落得今天的下场,难道你们投诚之后,还想将我们大楚也拉下水吗?”
东方礼、鲁肖、孙清诚等齐臣一个个气的几乎脑充血,他说着说着竟然拉拢起南楚大臣排挤他们了,这人也太无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