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纳兰性德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2:52
|本章字节:11374字
6桃根桃叶终相守:《六朝事迹类编》载,晋代王献之有爱妾名桃叶,其妹名桃根。党怀英《双头牡丹》有“水南水北何曾见,桃叶桃根本自仙”。性德好友朱彝尊《减字木兰花》有“秦淮小住,桃叶桃根家甚处”,《蝶恋花》有“何处飞来江上楫,妹是桃根,姊定名桃叶”。
7菰米漂残,沈云乍黑:语出杜甫《秋兴》“漂泊菰米沈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菰米,菰(gu),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浅水里,嫩茎称“茭白”,果实称“菰米”、“雕胡米”,可食用。
8潇湘:相传娥皇、女英姐妹同嫁大舜,舜帝南巡,死在苍梧之野,娥皇、女英南下寻夫,在悲恸之下投湘水而死,化为湘水女神,是为湘灵。这里以舜之二妃代指并蒂莲。
菊花新用韵送张见阳令江华愁绝行人天易暮,行向鹧鸪声里住2。渺渺洞庭波,木叶下、楚天何处3。折残杨柳应无数4,趁离亭5笛声吹度。有几个征鸿6,相伴也、送君南去。
【笺注】
1用韵送张见阳令江华:康熙十八年秋,性德的好友张纯修(号见阳)离京赴任湖南江华县,性德作此词以送别。用韵,当为“用……之韵”,今已不详何指。汪刻本及《草堂嗣响》词题均无“用韵”二字。
2行向鹧鸪声里住:鹧鸪的叫声,古人觉得听起来像是“行不得也哥哥”。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有“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3“渺渺”三句:语出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点明时令为秋季。
4折残杨柳应无数: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传统。
5离亭:送别所在的长亭。
6征鸿:多指南飞的大雁。
淡黄柳咏柳
三眠1未歇,乍到秋时节。一树斜阳蝉更咽2,曾绾灞陵离别3。絮己为萍风卷叶,空凄切。长条莫轻折,苏小恨4、倩他说。尽飘零、游冶章台客5。红板桥6空,湔裙7人去,依旧晓风残月8。
【笺注】
1三眠:三眠柳即柽(chēng)柳、人柳。《三辅故事》载,汉代宫苑中有柳树状如人形,叫做人柳,一日三眠三起(三次伏倒,三次挺直)。严绳孙《蝶恋花》有“雾湿花房,杨柳三眠了”,《杨柳枝》有“东风一报三眠后,十二玉楼深更深”。
2一树斜阳蝉更咽:化自李商隐《柳》“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3曾绾灞陵离别:灞陵,汉文帝的陵墓,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汉唐之人送别出长安多在灞陵附近的灞桥。《三辅黄图·桥》载:“霸桥(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送别。”李白《忆秦娥》有“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绾(wǎn),盘绕,系结。
4苏小恨:与所眷恋之人的离别之恨。苏小即苏小小,据《乐府广题》,苏小小大约是南齐时人,钱塘名伎,相传家门前有柳树成荫。白居易《杭州春望》有“柳色春藏苏小家”,温庭筠《杨柳枝》有“苏小门前柳万条”。性德《卜算子·咏柳》有“苏小门前长短条”。
5游冶章台客:本是战国时秦国宫殿,以宫内有章台而得名,在今长安县故城西南,秦王曾在此宫接见蔺相如献和氏璧。台下有街名章台街,汉代亦然。唐人韩翃以《章台柳》诗寻访柳氏,诗以章台借指长安,以章台柳暗喻长安柳氏。但因柳氏本娼女,故后人遂将章台街喻指娼家聚居之所。游冶,也作冶游,本指男女在春天或节日里外出游玩,后来专指流连于歌楼舞巷。
6红板桥:语出白居易《杂曲歌辞·杨柳枝》:“红板江桥青酒旗,馆娃宫暖日斜时。可怜雨歇东风定,万树千条各自垂。”
7湔(jiān)裙,洗裙。旧日风俗,三月三日上巳节,女人们相约一同到水边洗衣,以为这样可以除掉晦气。上巳节和清明节隔得不远,所以穆修有诗说“改火清明度,湔衫上巳连”,这种户外聚众的日子往往提供给了男男女女们以堂而皇之的约会的机会。
李商隐《柳枝诗序》称,洛阳有个女孩子名叫柳枝,父亲本是位有钱的商人,但不幸遭遇风波而死。柳枝十七岁时,本该是喜欢梳妆打扮的年纪了,但她对这些事总是缺少耐心,倒喜欢“吹叶嚼蕊”,弄片树叶吹吹曲子,她还擅长丝竹管弦,能作“天风海涛之曲,幽忆怨断之音”。
李商隐的堂兄李让山是柳枝的邻居,一天,李让山吟咏李商隐的《燕台诗》,柳枝突然跑了出来,吃惊地问:“这诗是谁写的呀?”李让山说:“是我一个亲戚小哥写的。”柳枝当即便要李让山代自己向这个“亲戚小哥”去求诗,大概还怕李让山不经心,特地扯断衣带系在了他的身上以为提醒。随后,就在第二天的一次偶遇中,柳枝向李商隐发出了邀请,说三日之后,自己会“湔裙水上”,以博山香相待。
李商隐接受了柳枝的邀请,可就在这时,共赴京师的同伴搞了个恶作剧,偷偷上路,还把李商隐的行李一并带走了。诗人无奈,没法在当地停留三日,只得爽约而去。
到了冬天,李让山来找李商隐,说起柳枝已经被某显贵娶去。这场初恋,还没有开始便已经匆匆结束,只化成了《柳枝》五首,徒然惹人伤怀。严绳孙有《杨柳枝》专咏此事:“莫到燕台又咏诗。长条空解结相思。一池风约湔裙水,肠断双鬟抱立时。”
这个典故被性德多次用在自己的诗词里,譬如“断带依然留乞句,班骓一系无寻处”,“便容生受博山香,销折得狂名多少”,当是缅怀一段未果的初恋。
8晓风残月:语出柳永《雨霖铃》“杨柳岸、晓风残月”。
满宫花
盼天涯,芳讯1绝。莫是故情全歇。朦胧寒月影微黄,情更薄于寒月。麝烟2销,兰烬3灭,多少怨眉愁睫。芙蓉莲子待分明4,莫向暗中磨折。
【笺注】
1芳讯:恋人的音讯。
2麝烟:麝香熏香的烟气。
3兰烬:蜡烛的余烬形似兰花的花芯。
4芙蓉莲子待分明:语出《乐府·子夜歌》“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
洞仙歌咏黄葵铅华2不御,看道家妆3就。问取旁人入时否。为孤情淡韵,判不宜春4,矜标格5、开向晚秋时候。无端轻薄雨6,滴损檀心7,小叠宫罗镇长皱8。何必诉凄清,为爱秋光,被几日、西风吹瘦。便零落、蜂黄也休嫌,且对倚斜阳,倦偎红袖9。
【笺注】
1黄葵:秋葵,一年生草本植物,每年七至十月开花,花多为淡黄色。
2铅华:用来化妆的铅粉。
3道家妆:黄色道袍,这里形容黄葵的颜色。据《拾遗记》卷六,刘向在汉成帝末年校书天禄阁,专精覃思。一夜有一位老人,身穿黄衣,手持青藜杖,登上天禄阁。他见刘向正在昏暗中独坐诵书,便吹燃了青藜杖端,借着火光和刘向说话。刘向听老人传授《洪范》五行之文,恐怕记不全,便撕裂了裳与绅,记录老人的话。老人直到天亮才走,刘向请教他的姓名,他说自己是太一之精,天帝听说金卯之子(暗示刘姓)有博学之人,所以下来看看。老人说罢,从怀中取出竹牒,有天文地图之书,授予刘向。
因《拾遗记》故事中的老人身穿黄衣,其后黄衣遂为道士的服色。
4判不宜春:拼着不合春时。判,拼。
5标格:风格,风度。
6无端轻薄雨:化自晏几道《生查子》“无端轻薄云,暗作帘纤雨”。
7檀心:这里指黄葵紫褐色的花芯。
叠宫罗镇长皱:范成大《菊谱》载:“叠罗黄,状如小金黄,花叶尖瘦,如剪罗縠。”镇长,经常。皱,这里指花瓣多褶皱。
9红袖:代指美女。
唐多令雨夜
丝雨织红茵1,苔阶压绣纹。是年年、肠断黄昏。到眼芳菲都惹恨,那更说,塞垣2春。萧飒不堪闻,残妆拥夜分3。为梨花、深掩重门4。梦向金微山下去,才识路,又移军5。
【说明】
闺怨主题。
【笺注】
1丝雨织红茵:形容细雨打下一地落花,好似红色的地毯。
2塞垣:长城边塞。
3夜分:夜半。
4为梨花、深掩重门:化自戴叔伦《春怨》“金鸭香消欲断魂,梨花春雨掩重门”。
5梦向金微山下去,才识路,又移军:化自张仲素《秋思》二首,其一:“碧窗斜日蔼深晖,愁听寒螀泪湿衣。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其二:“秋天一夜静无云,断续鸿声到晓闻。欲寄征衣问消息,居延城外又移军。”金微,即金微山,今天的阿尔泰山,唐贞观年间置有金微都督府。移军,军营转移。闺怨主题的唐诗常以金微代指边塞。
秋水听雨
谁道破愁须仗酒1,酒醒后,心翻2碎。正香销翠被,隔帘惊听,那又是、点点丝丝和泪。忆翦烛、幽窗小憩3。娇梦垂成,频唤觉、一眶秋水。依旧乱蛩声里,短檠4明灭,怎教人睡。想几年踪迹,过头风浪5,只消受、一段横波6花底。向拥髻7、灯前提起。甚日还来,同领略、夜雨空阶滋味8。
【笺注】
1谁道破愁须仗酒:套用赵长卿《南乡子》“谁道破愁须仗酒,君看,酒到愁多破亦难”。
2翻:反而。
3忆翦烛、幽窗小憩:化自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更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短檠:短柄的灯。檠(qing),灯架,烛台,引申为灯。
5过头风浪:比喻生活不平静。
6横波:水波闪动,比喻女子目光流盼的样子。
7拥髻:典出《飞燕外传》附《伶玄自叙》:“以手拥髻,凄然泣下”,后指手捧发髻,话旧生哀。明代徐渭《燕子楼》有“昨泪几行因拥髻,当年一顾本倾城”。
8夜雨空阶滋味:语出何逊《临行与故游夜别》“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蒋捷《虞美人·听雨》:“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虞美人
峰高独石当头起,影落双溪水。马嘶人语各西东。行到断崖无路小桥通。朔鸿1过尽归期杳,人向征鞍老。又将丝泪2湿斜阳。回首十三陵3树暮云黄。
【说明】
作于明十三陵一带,《草堂嗣响》有词题《昌平道中》。
【笺注】
1朔鸿:从北方向南飞去的大雁。
2丝泪:像雨丝一样落下的眼泪。
3十三陵:明代皇陵,在北京昌平天寿山一带,清代在那里建有围场。龚自珍《说天寿山》载,天寿山之名为明成祖朱棣所赐,自永乐至天启,共有十二位帝王葬在这里,故称十二陵,唯独没有景泰帝的陵墓。崇祯十五年,田妃去世,葬于天寿山西麓,崇祯十七年,崇祯帝及周后为社稷而死,昌平民人打开田妃之墓安葬崇祯帝与周后,此地便称十三陵。
又
黄昏又听城头角,病起心情恶。药炉初沸短檠青1,无那残香半缕恼多情。多情自古原多病,清镜怜清影2。一声弹指3泪如丝,央及东风休遣玉人4知。
【说明】
或为寄顾贞观之作。
【笺注】
1短檠青:灯烛发出青色的光焰。短檠:短柄的灯。檠(檠),灯架,烛台,引申为灯。
2多情自古原多病二句:化自柳永词残句“多情到了多病”,张元干《十月桃》“有多情多病文园,醉里凭阑”。清镜,明镜。清影,清瘦的身影。
3弹指:片刻。这里或指响指,或指顾贞观的词集《弹指词》。
4玉人:风姿绰约的人。这个词常被误认为指美女,事实上它可以男女通称,尤其在唐代很常见。如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有“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以玉人指称韩绰判官。再如卢纶《送马尚书郎君侍从归觐太原》:“玉人垂玉鞭,百骑带櫜鞬。从赏野邮静,献新秋果鲜。塞屯丰雨雪,虏帐失山川。遥想称觞后,唯当共被眠。”卢纶《偶逢姚校书凭附书达河南郄推官因以戏赠》:“寄书常切到常迟,今日凭君君莫辞。若问玉人殊易识,莲花府里最清羸。”权德舆《送卢评事婺州省觐》:“知向东阳去,晨装见彩衣。客愁青眼别,家喜玉人归。漠漠水烟晚,萧萧枫叶飞。双溪泊船处,候吏拜胡威。”这些都是以玉人指男性的例子,像美男子卫玠这样的人物便早已经有玉人之称了。所以,若上句“弹指”是指顾贞观的《弹指词》,则这句里性德以“玉人”指称顾贞观,这也是合情合理的说法。性德自己多愁多病,又感动于好友的词章,更不愿好友得知自己的这般境况而忧愁惦念,这也正符合他的挚情挚性。
又为梁汾赋
凭君料理花间课1,莫负当初我。眼看鸡犬上天梯2,黄九自招秦七共泥犁3。瘦狂那似痴肥好4,判5任痴肥笑。笑他多病与长贫6。不及诸公衮衮7向风尘。
【说明】
词题《为梁汾赋》,梁汾即顾贞观,是性德的挚友与知音,而且,两个人在填词上有着共同的主张、共同的追求,创作水平也不相上下。这首词即表达填词主张及对顾贞观的惺惺相惜之感。
《饮水词笺校》谓:“康熙十五年,性德初识梁汾,共编《今词初集》。十六年,梁汾携初编稿本南归,谋镌刻。十七年,下诏举博学鸿词,有欲荐梁汾者,梁汾力辞。同年春,以严绳孙建议,梁汾欲与吴绮共编《饮水词》,性德遂以此词答之,使付剞劂。梁汾董理刻词事,终致刊成。词中‘鸡犬上天’、‘诸公衮衮’皆指钻营鸿博者。据‘眼看’句,词当作于鸿博名士齐集京师之时。”
按,此说或可商榷。词中“鸡犬上天”、“诸公衮衮”云云明显带有贬义,而性德和顾贞观共同的好友里不乏有钟情于鸿博考试的,双方之间并没有那么大的壁垒,相反倒很融洽;性德自己也曾经一心仕进,还为了错过殿试而懊恼不已;性德主编的《通志堂经解》、所著的《渌水亭杂识》,也都是正经的学问之道。所以,若把这些和填词对立起来,便很难解释得通。
。x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