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纳兰性德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2:52
|本章字节:10856字
问我何心,却构此、三楹茅屋。可学得、海鸥无事,闲飞闲宿2。百感都随流水去,一身还被浮名束。误东风、迟日3杏花天,红牙曲4。尘土梦,蕉中鹿5。翻覆手,看棋局6。且耽闲殢酒7,消他薄福。雪后谁遮檐角翠,雨余好种墙阴绿。有些些8、欲说向寒宵,西窗烛。
【说明】
康熙十六年,顾贞观(梁汾)南归。翌年,性德在府邸内建一草堂,取名花间草堂,邀请顾贞观回京居住,在草堂方才建成的时候,赋此《满江红》以赠顾贞观。康熙十九年,顾贞观复至京城。性德致张纯修手札第一简末有顾贞观跋语:“卿自见其朱门,贫道如游蓬户。容兄因仆作此语,构此见招。”
顾贞观结识性德之后,两人相交甚契,来往很是频繁,但因两人身世、门第之悬殊,时人对顾贞观颇有微词,顾贞观回之以“卿自见其朱门,贫道如游蓬户”。这句话出自《世说新语·言语》,竺法深做了简文帝的座上客,丹阳尹刘谈问他:“你是一个和尚,为什么频繁出入高门大宅?”竺法深答道:“贫道出入的地方,在您眼里是高门大宅,在我眼里只同平民百姓的蓬户一样。(按,“贫道”其时为僧人自称,非指道士。)因为这句话,性德真的构筑茅屋以候顾贞观的归来了。茅屋落成之后,性德另有《寄梁汾并葺茅屋以招之》:“三年此离别,作客滞何方。随意一尊酒,殷勤看夕阳。世谁容皎洁,天特任疏狂。聚首羡糜鹿,为君构草堂。”
【笺注】
1却赋:再赋。却,再,相当于英语的hen。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却看妻子愁何在”,白居易《琵琶行》“却坐促弦弦转急”。
2海鸥无事,闲飞闲宿:《列子·黄帝》载,海边有人喜爱海鸥,每天早晨都会来海边和海鸥一同游玩,他的父亲让他把海鸥抓来,第二天他再到海边,海鸥只在天上飞旋,不再飞落到他的身边了。性德暗用此典,描述海鸥一般的无心而遨游的生活。
3迟日:春日,语出《诗经·幽风·七月》“春日迟迟”。
4红牙曲:叩着红牙板而歌唱。红牙,染成红色的象牙板,唱歌的时候可以叩击红牙来打拍子。辛弃疾《满江红》有“佳丽地,文章伯。金缕唱,红牙拍”。
5尘土梦,蕉中鹿:典出《列子·周穆王》,郑国有个人在山里砍柴,遇到一头受惊的鹿。他迎上去杀了这鹿,怕被别人看到,急急忙忙地把鹿藏到了一条土沟里面,还盖上了蕉叶。但没想到的是,很快他就忘记了藏鹿的地方,便以为这只是自己的一个梦,还边走边念叨着这个梦。有人听到了,就依着他讲的情况找到了藏鹿的所在,把鹿取走了。
得了便宜之后,取鹿之人回家对妻子讲述了事情的原委,妻子却说:“你大概是梦见有这么一个砍柴的人打死了鹿吧?你现在真的拿回来一头鹿,是你的梦变成真的了吧?”
那人答道:“反正鹿是真的,管他到底是谁在做梦呢!”
那个砍柴人回到家里,心有不甘,于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当晚便梦到了那个藏鹿的地方,又梦到了取走鹿的那个人。一大早,他便循着梦境给出的线索找到了那人家里。鹿到底应该算谁的,这就争执不清了,官司便打到了士师那里。
士师判决道:“你当时真的打死了一头鹿,却糊里糊涂以为做梦;当晚做梦得到了鹿,却糊里糊涂以为是事实。他确实取走了你的鹿,你却同他争这头鹿,他妻子又说他是在梦里认出的人和鹿,这说明并没有谁真正得到了鹿。现在鹿就在眼前,你们就各取一半吧。”
这件事很快便被郑国的国君知道了,国君说:“嘻!士师不会又在梦里替别人分鹿吧?”
于是去问国相。国相说:“到底是做梦还是现实,这不是我能辨别清楚的。有这个辨别能力的人,天下只有黄帝和孔子两个。但这二人早已不在世上了,还有谁可以分辨得清呢?依我看来,姑且相信士师的裁决好了。”
6翻覆手,看棋局:典出《三国志·王粲传》,王粲看别人下围棋,棋局被搅乱,王粲把棋子恢复成原样。下棋的人不相信王粲有这种记忆力,便用头巾盖住棋局,让他用另一副棋照样再摆一遍,王粲照做,两副棋局相较,没摆错一个棋子。此典引申后比喻世事无常,是非莫辨。
7殢酒:沉溺于酒。殢(i),沉溺。
8些些:少量。
代北燕南1,应不隔、月明千里2。谁相念、胭脂山3下,悲哉秋气4。小立乍惊清露湿,孤眠最惜浓香腻。况夜鸟、啼绝四更头,边声起5。销不尽,悲歌意。匀不尽,相思泪。想故园今夜,玉阑谁倚。青海6不来如意梦,红笺暂写违心字。道别来、浑是不关心,东堂桂7。
【说明】
《饮水词笺校》谓“康熙二十二年九月十一至十月初九,性德随扈往山西五台山,此词当为是行之作”,然词中多用边塞意象,如胭脂山、边声、青海,似为塞上之作。考之行程,康熙二十二年一年之中,康熙帝两次出行五台山,走的都是过龙泉关、长城岭的南路,并未经过代北之地,故而性德此词之代北燕南之行,秋气边声之叹,或属觇梭龙之旅,或属西使蒙古之行。
【笺注】
1代北燕南:指山西北部,京城以南。代,汉、晋时有代郡,唐代以后改称代州,今属山西。燕,燕京,或指燕地,今河北省北部。
2应不隔、月明千里:化自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绝,隔千里兮共明月”。
3胭脂山:燕支山,焉支山,古匈奴境内名山,清初是厄鲁特蒙古游牧之地方。《史记正义》引《括地志》:“焉支山一名删丹山,在甘州删丹县东南五十里”,又引《西河故事》:“匈奴失祁连﹑焉支二山,乃歌曰:‘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4悲哉秋气:语出《楚辞·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
5边声起:边声,指边境上羌管、胡笳等声音。范仲淹《渔家傲》有“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6青海:青海湖,这里或为西行旅途中之实指,或泛指边远之地。
7东堂桂:《饮水词笺校》以“东堂桂”典出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认为“全词只是思念家中,无他意。‘东堂桂’另有喻科举及第意,与此词无涉”,然而李商隐诗之“桂堂东”是指桂堂之东,“东堂桂”是指东堂之桂,意思迥然有别。“东堂桂”典出《晋书·郤诜传》,郤诜(xi)升任雍州刺史,晋武帝在东堂聚会为他送行,问郤诜说:“卿自以为如何?”郤诜答道:“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武帝发笑,侍中奏请罢免郤诜的官职,武帝道:“我和他开玩笑罢了,不能怪他。”后人便以东堂桂、郤诜丹桂、郤桂或郤诜枝比喻科举及第,如李咸用《投所知》有“手欠东堂桂一枝,家书不敢便言归”。性德此词用“东堂桂”之典,或是指思家、思所爱之心切,对功名浑不挂心。
为问封姨1,何事却、排空卷地。又不是、江南春好,妒花天气。叶尽归鸦栖末得,带垂惊燕2飘还起。甚天公、不肯惜愁人,添憔悴。
搅一霎,灯前睡。听半晌,心如醉。倩碧纱3遮断,画屏深翠。只影凄清残烛下,离魂飘缈秋空里。总随他、泊粉与飘香4,真无谓。
【笺注】
1封姨:风神。唐谷神子《博异志·崔玄微》载,唐代天宝年间,崔玄微在一个春天的月夜遇到美人绿衣杨氏、白衣李氏、绛衣陶氏、绯衣小女石醋醋和封家十八姨,与她们一同宴饮。席间封家十八姨翻酒弄脏了醋醋的衣裳,大家不欢而散。第二天晚上,众女子又来相聚,醋醋说女子们都住在苑中,很是苦于恶风的侵扰,请求崔玄微在每年元旦做朱幡立于苑东,女子们便可无恙。其时元旦已过,便请崔玄微于某日平旦立幡。崔玄微依言而行,当天只见东风狂吹,折树飞沙,而苑中的繁花却丝毫不为所动,崔玄微这才知道那些女子都是花精,封十八姨则是风神。
2带垂惊燕:倒装句,惊燕带垂。梁绍壬《两般秋雨斋随笔》载,凡画轴装裱完成之后,会附上两条纸带,好像垂下来的带子一般,风吹则飘舞,名为惊燕,为的是怕燕子飞来,燕泥点污画轴。
3倩碧纱:倩,请,恳求。碧纱,碧纱窗。
4泊粉与飘香:指被风吹起的花瓣与花香。泊,同“薄”。
诉衷情
冷落绣衾谁与伴,倚香篝1。春睡起,斜日照梳头。欲写2两眉愁。休休3。远山残翠收。莫登楼。
【说明】
闺怨主题。
【笺注】
1香篝:熏笼。
2写:这里指描眉。
3休休:不要,不可,罢了,算了。
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空山梵呗2静,水月影俱沉。悠然一境人外3,都不许尘侵。岁晚忆曾游处,犹记半竿斜照,一抹界疏林。绝顶茅庵里,老衲正孤吟。
云中锡4,溪头钓,涧边琴。此生着几两屐5,谁识卧游6心。准拟7乘风归去,错向槐安8回首,何日得投簪9。布袜青鞋10约,但向画图寻。
【笺注】
1《西山秋爽图》:据高士奇《江村书画目》,高氏曾藏有元人盛子昭《西山秋爽图》,性德所题咏者或即此图。
2梵呗:指僧人的唱经声。呗(bài),佛教经文中的赞偈,为梵语pāhaka(呗匿)音译之略,在印度的本义是指以短偈形式唱宗教颂歌,后来泛指赞颂佛经或诵经声。
3悠然一境人外:语出郑谷《赠富平李宰》“简肃诸曹事,安闲一境人”。
4锡:锡杖之简称。锡杖,为梵文khakharaka的意义,锡杖的顶部装有铁环,发出锡锡之声,故称锡杖,又称声杖、鸣杖。《锡杖经》载,佛陀叮嘱诸比丘应当受持锡杖,因为僧人外出乞食,既不能悄然进入人家,也不宜敲打门扇做声,而锡杖可以自然发出声音,使人听出有僧人近前乞食。锡杖还可用于警醒脚下的生物,使之免遭践踏。天竺锡杖,顶端有一铁圈,套着大环、小环可以碰撞发声,中间是木杆,大约高与肩齐,底部是二寸左右的铁锥。佛教传入中国之后,锡杖逐渐变作礼器,在重要仪式上使用。
5此生着几两屐:典出《世说新语·雅量》。祖士少喜欢钱财,阮遥集喜欢木屐,两人对自己的嗜好都是亲自经营打理。同属为外物所累,不知道该如何评判两人的高下。有人到祖士少家,看见他正在查点财物,还剩两个小箱子没有弄完。祖士少便一边接待客人,一边把这两个小箱子挡在背后,一副心神不宁的样子。又有人到阮遥集家,见他正在给木屐打蜡,一边打蜡一边叹息说:“不知道人这一辈子能穿几双木屐呢!”(未知一生当着几量屐)言语间神色闲适畅然,于是人们才得以分出祖士少、阮遥集二人境界的高下。
几两屐即几量屐,几双木屐。两,古代计算鞋的单位,相当于“双”,戴叔伦《忆原上人》有“一两棕鞋八尺藤,广陵行遍又金陵”。量,同“”,亦指鞋之一“双”,《说文解字》:“,履两枚也。”段玉裁注:“《齐风》‘葛屦五两’,屦必双而后成其用也,是谓之。”
6卧游:典出《南史·宗少文传》。宗少文性喜山水,爱好远游,后来因病回到江陵,叹息说:“我如今既老且病,天下名山恐怕无法尽数游历了,只好在家中澄净心胸,观赏游历的路途,躺在床上来做神游吧。”于是,宗少文把自己所游历过的地方都画成图画挂在屋里,说道:“我抚琴弹奏,要使群山都发出回声。”
7准拟:希望,料想。
8槐安:典出唐人李公佐《南柯太守传》,是说一个叫淳于棼的人醉卧古槐树下,梦中来到一地,见城楼上题为大槐安国。淳于棼被槐安国王招为驸马,任南柯太守三十年,享尽荣华富贵。忽而梦醒,只见槐下有一处大蚁穴,南枝又有一处小蚁穴,这便是梦中的槐安国与南柯郡。
9投簪:古代士人以上者皆戴冠,冠要以发簪固定,投簪即去冠,意指去官,弃官。
10布袜青鞋:语出杜甫《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若耶溪,云门寺。吾独胡为在泥滓,青鞋布袜从此始。”布袜青鞋为平民百姓的装束。
又题《岳阳楼图》落日与湖水,终古岳阳城。登临半是迁客2,历历数题名。欲问遗踪何处,但见微波木叶3,几簇打鱼罾4。多少别离恨,哀雁下前汀。
忽宜雨,旋宜月,更宜晴。人间无数金碧5,未许着空明。淡墨生绡谱就,待俏横拖一笔,带出九疑6青。仿佛潇湘夜,鼓瑟旧精灵7。
【说明】
今存性德此词手书扇面,词后署:“题画,书为孟公道兄正,松花江渔成德。”
【笺注】
1《岳阳楼图》:据高士奇《江村书画目》,高氏曾藏有明人谢时臣《岳阳楼图》,性德所题咏者或即此图。岳阳楼,在今湖南省岳阳市,登楼可俯瞰洞庭湖。相传三国时吴国鲁肃在此建筑建阅兵台,唐开元四年,中书令张说谪守巴陵,于阅兵台基础上兴建岳阳楼。宋庆历五年,滕子京守巴陵郡时重修岳阳楼,范仲淹为之撰名文《岳阳楼记》。
2登临半是迁客:唐宋时官员贬谪多往桂粤荒蛮之地,大多会途经岳阳。范仲淹《岳阳楼记》有“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迁客,被贬谪放逐的官员。
3但见微波木叶:语出《楚辞·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谢庄《月赋》“洞庭始波,木叶微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