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卷三(5)

作者:纳兰性德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2:52

|

本章字节:11304字

4湔(jiān)裙:洗裙。据《北齐书·窦泰传》,窦泰的母亲怀窦泰的时候,到产期而不生产,大惧。有巫师讲:“渡河湔裙,产子必易”,窦母依言而行,果然顺利地生下了窦泰。词用“渡河湔裙”的典故,当是指发妻卢氏的难产。卢氏因难产而亡故,这亦呼应了上片的招魂意象。



夜来带得些儿雪,冻云1一树垂垂。东风回首不胜悲。叶干丝未尽,未死只颦眉2。可忆红泥亭子3外,纤腰舞困因谁。如今寂寞待人归。明年依旧绿,知否系斑骓4。


【说明】


此词当与上一首《临江仙·寒柳》为同时同题之作,借咏柳而悼念亡妻卢氏。


【笺注】


1冻云:严冬的阴云。这里是说柳枝挂着些许前夜的落雪,看上去如同片片寒云冻合。


2“叶干”二句,“丝未尽”谐音“思未尽”,柳叶“未死只颦眉”之状比拟词人悲伤而心死,终日颦眉不展。


3红泥亭子:红亭,驿站的亭子,古时旅人休憩或送别之所。后蜀何光远《鉴诫录》引翊圣太妃诗有“翠驿红亭近玉京,梦魂犹自在青城”。


4斑骓:杂色马,为古人习用的诗歌套语,代指游荡在外的男子。


又寄严荪友别后闲情何所寄,初莺早雁2相思。如今憔悴异当时。飘零心事,残月落花知。生小不知江上路,分明却到梁溪3。匆匆刚欲话分携。香消梦冷4,窗白一声鸡。


【笺注】


1严荪友:严绳孙(1623—1702),字荪友,号藕荡渔人,江苏无锡人,工书善画,与朱彝尊、姜宸英并称“江南三布衣”,有《秋水词》。严绳孙于康熙十八年应试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之职,累官至中允,康熙二十四年四月谢病归。严绳孙于填词颇工小令,厉鹗《论词绝句》专有一首论严绳孙:“闲情何碍写云蓝,淡处翻浓我未谙。独有藕渔工小令,不教贺老占江南。”


严绳孙与性德相识于康熙十二年,结为忘年之交,在严绳孙的《秋水集》里,也收录着同样向性德表达情谊的作品,如《南乡子·再送容若》:“归语太匆匆。刚到看山落叶中。生把马蹄都衬着,猩红。应到重来更几重。今古望长空。明月山前月似弓。浇酒长城饮马窟,英雄。输与儒生骂祖龙。”另如《移寓成容若进士斋中作》:“两年风雨客金台,宛转浮生浊酒杯。画角晓听浑已惯,玉河秋别却重来。朱门月色寻常好,青镜霜华日夜催。但得新知倾盖意,不妨双屐卧莓苔。”


2初莺早雁:形容春去秋来,岁月流转。语出《南史·萧子显传》,萧子显曾作《自序》,有“若乃登高目极,临水送归,风动春朝,月明秋夜,早雁初莺,开花落叶,有来斯应,每不能已也”。


3“生小”二句:是说词人从不曾到过江南,却在梦中分明来到了忘年好友严绳孙的家乡。生小,自小。严绳孙《浣溪沙》有“生小晕眉临却月,近来书格爱簪花”。江上路,指江南路途。严绳孙是无锡人,常在家乡过着隐逸的生活。


4香消梦冷:熏香烧尽,美梦醒转。


又永平1道中


独客单衾谁念我,晓来凉雨飕飕。椷2书欲寄又还休。个侬3憔悴,禁得更添愁。曾记年年三月病4,而今病向深秋。卢龙5风景白人头。药炉烟里,支枕6听河流。


【说明】


康熙二十一年,“三藩之乱”甫定,康熙帝东巡,祭告永陵、福陵、昭陵,祀长白山,性德时为一等侍卫,扈驾随行,于道中作此词。此行经过福陵时,性德写有《兴京陪祭福陵》诗:“龙盘凤翥气佳哉,东指斋宫御辇来。影入松楸仙杖远,香升俎豆晓云开。盛仪备处千宫肃,神贶(kuàng)承时万马回。豹尾叨陪须献颂,小臣惭愧展微才。”驻跸盛京时作《盛京》诗:“拔地蛟龙宅,当关虎豹城。山连长白秀,江入混同清。庙社灵风肃,豪强右族更。明明开创业,休拟作陪京。”


【笺注】


1永平:清代直隶之永平府,在今天山海关一带。


2椷(jiān):同“缄”。


3个侬:那人。


4三月病:语出韩偓《春尽日》“把酒送春惆怅在,年年三月病恹恹”,指暮春之春愁。


5卢龙:清永平府治所所在,在今山海关西南一带,滦河流经此地。卢龙亦为诗歌套语中对北方边塞的代称。


6支枕:将枕头竖立着倚靠。



点滴芭蕉1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欲眠还展旧时书。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2。倦眼乍低缃帙3乱,重看一半模糊。幽窗冷雨一灯孤。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


【说明】


悼亡主题。上片由雨打芭蕉而追忆当初的闺房之乐,下片以重笔渲染思念的刻骨与绝望。


【笺注】


1芭蕉:在文学作品中历来都有两个牢固的意象。一是“雨打芭蕉”,或是因为芭蕉宽大的叶子最容易凸显出雨水的声音,若是骤雨,那声音便急促而难挨,若是疏雨,那声音便淅沥而忧伤,所以有“疏雨听芭蕉,梦魂遥”,有“深院锁黄昏,阵阵芭蕉雨”,有“点点不离杨柳外,声声只在芭蕉里,也不管、滴破故乡心,愁人耳”;二是卷心芭蕉,芭蕉的叶子是聚拢在一起的,随着渐渐成熟而渐渐舒展开来,正像愁人心绪的舒与卷,所以有“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点滴芭蕉心欲碎”,一语双关,“心”字面上是芭蕉的心,写芭蕉在雨丝无休无止的敲击中,“心”已经快被打得碎了;“心”也是听着雨打芭蕉的词人的心,在淅沥而忧伤的点滴声中心碎。


所谓芭蕉的心,这有着佛教义理上的渊源。印度佛学讲观身之法的,一个经典的比喻便是说人的身体如同芭蕉。芭蕉有个特点,叶子是一层一层的,剥完一层还有一层,剥到最后,里边空无一物。剥尽层层,中心空空,这便是芭蕉在佛学当中的特定意象,以比喻肉身之空幻不实。


2“鸳鸯”二句,化自王彦泓《湘灵》:“戏仿曹娥把笔初,描花手法未生疏。沉吟欲作鸳鸯字,羞被郎窥不肯书。”王诗描写一位闺中女子,她想要写些情语,却怕被爱侣看见取笑,故而几多羞涩,欲书不书。性德“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系化用王彦泓的成句,而王彦泓的原句则化自欧阳修的《南歌子》:“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走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等闲妨了绣功夫。笑问双鸳鸯字、怎生书。”王诗直接取自欧词的下片,欧词描绘的也是一番闺中之乐:女子依偎着情郎,把笔管摆弄了好久却也没有写下什么,最终只是持笔笑问情郎:“双鸳鸯字、怎生书”。


3缃帙(zhi):浅黄色的书套,代指书籍。


鬓云松令


枕函香,花径漏1。依约相逢,絮语黄昏后。时节薄寒人病酒。刬地2东风,彻夜梨花瘦。掩银屏,垂翠袖。何处吹箫,脉脉情微逗。肠断月明红豆蔻3。月似当初,人似当初否?


【笺注】


1枕函,古代陶瓷枕或木枕中空如函,可做成抽屉,存放贴身物件,是为枕函,可代指枕头。漏,泄露,这里指春光泄露,杜甫《腊日》有“侵脸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2刬(chǎn)地:一味地,一概地。


3红豆蔻:宋代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载,红豆蔻的花朵当中,每蕊心有两瓣相并,词人视之如比目鱼、连理枝,寄寓相思之情。屈大均《广东新语》载,高良姜其根为姜,其子为红豆蔻,根与子皆可食用。所谓“蔻”,扬雄《方言》载“凡物盛多谓之蔻。”高良姜的子外形如红豆而丛生,故名红豆蔻。其花亦名红豆蔻,开于春末,先抽一茎,有大箨包裹。箨解则花见,一穗能开数十蕊,淡红色,鲜艳如桃杏。花蕊若重,则下垂如葡萄。每个蕊心有两瓣相并,颜色为红白相间。予有诗云:“心如红豆蔻,两瓣苦相连。”又云:“与郎同一身,如彼豆蔻蕊。蕊心红复红,两瓣相依倚。”红豆蔻又名山姜花,刘禹锡有诗云:“故人博罗尉,遗我山姜花。堆盘多不识,绮席乃增华。”


又咏浴


鬓云松1,红玉莹2。早月多情,送过梨花影。半晌斜钗慵未整。晕入轻潮,刚爱微风醒。露华3清,人语静。怕被郎窥,移却青鸾镜4。罗袜凌波5波不定,小扇单衣,可耐星前冷。


【笺注】


1鬓云松:女子发髻松散,形容女子初醒之时的慵懒样子,是诗词习见意象,如秦观《河传》“鬓云松、罗袜刬”。鬓云,如云的鬓发。


2红玉莹:形容女子肌肤如红玉一般晶莹。柳永《红窗听》有“如削肌肤红玉莹”,张先《归朝欢》有“粉落轻妆红玉莹”。


3露华:形容清冷的月光。杜牧《寝夜》:“露华惊敝褐,灯影挂尘冠。”


4青鸾镜:镜子。据《艺文类聚》卷九十引南朝梁范泰《鸾鸟诗序》,宾王于峻祁之山捕获了一只鸾鸟,大加珍爱,但一连三年,鸾鸟不发一声。夫人说道:“听说鸟儿见到同类就会鸣叫,何不悬挂明镜使它看见自己的倒影呢?”宾王依言安排,鸾鸟看见镜子里的倒影,顿时发出悲鸣,声音响彻云霄,振翅而死,后来人们便以青鸾代指镜子。


5语出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此词吟咏女子沐浴的情景,以罗袜代指女子之足,以凌波形容女子踏入沐浴之水。


于中好


独背斜阳上小楼,谁家玉笛韵偏幽。一行白雁1遥天暮,几点黄花满地秋。惊节序,叹沉浮。秾华2如梦水东流。人间所事3堪惆怅,莫向横塘4问旧游。


【说明】


此词或为秋日登高怀念南方友人之作。


【笺注】


1白雁:比大雁体形略小,羽毛纯白。唐代李建勋《白雁》有“东溪一白雁,毛羽何皎洁”。沈括《梦溪笔谈》卷二十二载,北方有白雁,似雁而小,白色,秋深时便会飞来。因为白雁一到则霜降,所以河北人谓之“霜信”。杜甫诗中所谓“故国霜前白雁来”,说的就是这回事。蒋一夔《尧山堂外纪》录明人顾文昱《题白雁》诗有:“万里西风吹羽仪,独传霜翰向南飞。芦花映月迷清影,江水涵秋点素辉。锦瑟夜调冰作柱,玉关晓度雪沾衣。天涯兄弟离群久,皓首江湖犹未归。”王世贞《艺苑卮言》录友人宗子相诗句有“青山移病远,白雁寄书轻”。


2秾华:这里比喻过去的美丽时光。语出《诗经·召南·何彼秾矣》:“何彼秾矣,唐棣之华。”


3所事:有两义,一为“此事”,二为“事事”,《饮水词笺校》取“事事”解,恐以“此事”之解为佳,“此事”即指“惊节序,叹沉浮,秾华如梦水东流”所谓的时光荏苒、青春易去之事。“人间”二句化自曹唐《张硕重寄杜兰香》“人间何事堪惆怅,海色西风十二楼”。


4横塘:南京和苏州都有横塘,此处或泛指江南。



雁帖寒云次第飞1。向南犹自怨归迟。谁能瘦马关山道,又到西风扑鬓时。人杳杳,思依依,更无芳树有乌啼。凭将扫黛2窗前月,持向今宵照别离。


【笺注】


1帖:紧挨着。李钟《过梅里七首·家于无锡四十载,今敝庐数堵犹存,今列题于后·上家山》有“噪鸦啼树远,行雁帖云齐”,杜荀鹤《隽阳道中》有“四五朵山妆雨色,两三行雁帖云秋”。次第:依次。


2扫黛:描眉,李商隐《相和歌辞·江南曲》有“扫黛开宫额,裁裙约楚腰”。元人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录邵清溪咏眉之词有“扫黛嫌浓,涂铅讶浅,能画张郎不自由”。“扫黛”亦可作女子之代称,如陆游《次李季章哭夫人韵》有“遥知最是伤心处,衫袂犹沾扫黛痕”,以“扫黛”代指妻子。



别绪如丝睡不成1。那堪孤枕梦边城2。因听紫塞3三更雨,却忆红楼半夜灯。书郑重,恨分明4。天将愁味酿多情。起来呵手封题5处,偏到鸳鸯两字冰。


【说明】


塞上思家之作。


【笺注】


1别绪如丝睡不成:化自梅尧臣《送仲连》“别绪如丝乱”。


2梦边城:谓梦于边城,而非梦见边城。


3紫塞:边塞,语出鲍照《芜城赋》:“北走紫塞雁门。”紫塞原本应该实有其地,就在雁门关附近,但后来便被诗人们用来泛指边塞了。雁门关曾经是边塞之地,但在性德所处的时代,实际意义上的雁门、紫塞都已经算是内地了。崔豹《古今注》谓,边塞之所以成为紫塞,因为秦朝筑长城土色发紫,汉代关塞亦然。虞世南《琵琶赋》有“悲紫塞之昭君,泣乌孙之公主”。


4书郑重,恨分明:化用李商隐《无题》“锦长书郑重,眉细恨分明”。恨,即爱,如李白《怨情》所谓“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5封题:古代书札封口处的签押。



谁道阴山1行路难。风毛雨血万人欢2。松梢露点霑鹰绁3,芦叶溪深没马鞍。依树歇,映林看。黄羊高宴簇金盘4。萧萧一夕霜风紧,却拥貂裘怨早寒。


【说明】


从词意推测,此词当为性德扈从康熙帝塞上行猎之作。


【笺注】


1阴山:《史记·秦始皇本纪》:“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汉代与匈奴对峙,阴山以南为汉之河套,阴山以北为匈奴纵横之大漠,故阴山可为边塞之代称,王昌龄《出塞》有“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另据郑侨生《遵化州志》卷二:“景忠山,州东六十里,旧名阴山”,康熙帝于康熙十七年九月、十月巡行至遵化、景忠山一带,与此词情境相合。


2“阴山”二句:化自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之四“谁道君王行路难,六龙西幸万人”,谓君王巡行边塞荒蛮之地仍不觉行路之难,万众为之欢腾。风毛雨血,语出班固《两都赋》“风毛雨血,洒野蔽天”,描写打猎时毛羽杂下如雨的场面。(huān),喧哗。


3绁(xiè):绳索。鹰绁,牵鹰所用的绳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