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聚焦平型关(3)

作者:陶纯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4:15

|

本章字节:12376字

紧接着,他同颇负“盛名”的土肥原贤二大佐联手炮制了“伪满洲国”傀儡政府。也就是说,板垣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接连创造了两个“惊世之举”。后来,他的官阶不断上升,先是关东军副参谋长,然后是参谋长,日军大举侵华的前夜,他被调任陆军本部赫赫有名的王牌部队——第5师团的师团长。他对这个任命非常满意。第5师团是在明治二十一年编成的精锐部队,是日军建军历史最长的师团之一,曾参加过第一次中日战争和日俄战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它曾入侵中国山东,为日本帝国主义对外扩张建立了“殊功”。


“七七”事变后,第5师团作为日本国内第一批动员侵华的师团,率先进入华北的心脏平津地区。中国驻屯军司令官本打算将强大的第5师团投入平汉铁路正面,作为战略进攻中的主要突击力量。南口战役展开后,由于第11旅团进攻受挫,第5师团才奉令加入平绥线方面的战斗。这正中板垣的下怀,他早就对山西有了浓厚的兴趣。他认为,战争展开以后,进攻华北的日军应该集中主力,首先向山西挺进,而以西进绥远,南下河北,作为进攻山西的两翼。同时,华北方面军应前出绥远、太原、石家庄、济南、青岛一线,在这有1亿人口的范围内,建立日军控制下的政权组织,以便获得支援战争的物质资源。为此,他向6年前同他一起策划“九一八”事变的密友、现任参谋本部作战部长的石原莞尔中将发出私人信件,阐述他的观点。


半个月前,日本参谋本部下令编组华北方面军,第5师团编为方面军直辖师团。有资料表明,9月4日刚刚上任的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大将,上任伊始,就把板垣召到方面军司令部所在地——天津。寺内是个资格更老的职业军人,他深知在他的方面军中,第5师团所占的分量,他还清楚,在皇军所有的师团长一级的将领中,无论从资历,还是从魄力上衡量,板垣都是胜人一筹的。


那天他们的交谈,主要围绕山西进行。他们谈到了山西的名胜,山西的地理位置的重要,谈到了阎锡山以及蒋、阎的矛盾。寺内的观点比较保守,他认为将战争扩大到山西十分危险,关东军也没有力量进攻山西。而板垣的意见恰恰相反,他对山西的兴趣并不是寺内所能说服的。


寺内说:“基于对华战争全盘考虑,方面军感到应首先击溃平汉铁路正面的中国军队,也就是实施华北平原会战计划,第5师团进入平汉路以西的山地后,主要应作为华北皇军主力的右翼掩护兵团,必要时迅速向保定地区转进,参加该方面的作战。”


板垣说:“对阎百川和他的晋绥军,司令官不必担心。30多年来,我以他在帝国留学时的教官身份,和他的往来一直未曾间断,我深知他的为人——狡猾、保守、个人利益至上。有趣的是,他对大日本帝国充满了幻想。以我第5师团和东条君的察哈尔派遣兵团,从他的手中夺取山西,是有此把握的。”


寺内未能完全说服板垣,但板垣作为一个久经风浪的军人,执行上司的命令是不会含糊的。第5师团进入察南蔚县后,仍准备两面作战:一面寻找机会占领山西,一面担任平汉路方面的右翼掩护部队,随时准备投入保定会战。占领山西是板垣的心愿,参加保定会战是上司的命令,舍弃哪一头都难以令人愉快。


占领山西,控制华北是一种战略上的考虑,应当说板垣的思路是正确的。


由于日军统帅部缺乏战略远见,起初并未打算在山西进行大规模作战。


40年后,蒋纬国先生主编的《抗日御侮》一书中,也进行了这样的描绘:


第5师团主力,由怀来攻取蔚县……此时,第5师团基于华北方面军命令,正准备以其主力由蔚县向保定平地转用,唯该师团接获在晋察省境之中,有采取攻势之情报,乃决定击破该方面中国军后,再向保定平地转移……


由此可见,日军山西作战的始作俑者是板垣征四郎。


而且第5师团和它的配属部队一进入山西后,便一发而不可收了。


那天,在寺内和板垣的谈话中,极少提到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一支十分神秘的部队。也许这支装备极差、人数很少的队伍不值一提。他们都不会想到,强大的第5师团刚到达平型关下,还未放开手脚,就遭到一次惨重的打击。给予他们重重一击的,又恰恰是这支他们不屑一提的队伍……但是,工于心计的寺内已经从板垣的谈话中,明显感到了这位部下的骄纵和狂妄。这是一个失败的信号。


话又说回来,那时的日军将领,又有几个不狂妄和骄纵呢?


在9月22日凌晨的雨雾中,默默伫立于窗前的板垣接到了第21旅团长三浦敏事少将从前方发来的电报。说他已率所部进入东河南镇以西的蔡家峪一带,正向平型关顺利攻击中。板垣接到这一报告后,紧绷着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平型关之战——抗战爆发后在山西境内的第一场大规模的战斗终于打响了。


大营。当阎锡山听信孙楚的意见临时改变最初的部署后,孙楚着实高兴了一阵子。随即他也相应调整了一下平型关正面的防御部署:从广灵溃退下来的第73师,占领平型关南面马跑泉经平型关至东跑池南侧之线;第17军占领东跑池经团城口、西河口至西河口西北高地之线;第15军占领大坪村(西河口西北)经凌云口至北楼口之线;独立第8旅为集团军总预备队,集结于大营。然而,第73师由于刚溃败下来,一时不能占领阵地组织防御,孙楚只好命令独8旅顶上第73师的空缺。如此一来,孙楚手中连一兵一卒的预备队都没有了。他的胆量确实够大的。


最先同日军第21旅团接火的,是新编第11团的一个营,孙楚派他们到东河南镇与小寨间的蔡家峪附近破坏公路,意图延缓日军机械化部队的进攻速度。这个营设置一个连担任警戒,其余的人包括几十个民工用铁锹和镐头在公路上挖沟。因为长官告诉他们说,不把沟挖好,就是鬼子来了,谁也不能跑,你跑,鬼子开枪,我们也开枪。所以他们干得十分卖力,不一会儿的工夫,本来就坑洼不平的公路上,出现了数不清的沟沟坎坎。正在这时,前面的道路上,扬起一阵烟尘,就见几百个穿米黄色衣服的鬼子兵成战斗队形向这边开进,中间还夹着几辆汽车。他们头上的钢盔和手中的三八大盖枪闪闪发光。有人喊一声“不好,小鬼子来了……”


民工们扔下手中的工具,拔腿就跑。士兵们则扔下工具,拿起武器,找个隐蔽处卧倒。与此同时,几发掷弹筒射出的炮弹啸叫着飞过来,顿时就有人被炸飞。


与这个营遭遇的,正是第21旅团长三浦敏事率领的两个大队。


由于公路已被破坏,日军的汽车无法开动,只好派步兵成散兵线向前冲锋。守军虽没有重武器,仅有两挺轻机枪,但是地形有利,居高临下,不费劲地往下丢手榴弹就行,居然坚持到中午才被击溃。


三浦集合起已有较大伤亡的两个大队,边修路边前进。再往前,便碰上了第33军独8旅第623团。


这天早晨,第623团第1营营长刘光耀将所属的3个步兵连布置好,然后又将机枪连的4挺马克沁重机枪分到各连,营指挥所设在第2连阵地后面仅50米处。他命第2连中尉排长司金贵带一个排到前方公路侦察敌情,然后,把电话打到团长郎春生那里。郎春生问:“有情况吗?”


“从灵丘方向退下来的散兵络绎不绝,这些熊兵说灵丘城里驻满了鬼子兵。”


“要防止他们散布恐敌情绪。最好将他们强制收容,参加战斗,不然,一打仗就往后跑,谁还守阵地?”


临近傍晚,司金贵回来报告说:“山下公路上已经没有从前方退下来的友军散兵了。中午曾有部队同鬼子接火。”


刘光耀问:“你破坏公路了吗?”


司金贵说:“没有。”刘光耀当即给团长打电话。团长答复说:“友军情况不明,俟弄清后再决定破坏公路。”由于他们阵地前的公路未及破坏,三浦敏事于当夜即率部前来攻击。激烈的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夜。司金贵在跃起投弹时,被一颗机枪子弹击中,身负重伤。初次交战,1营伤亡了20多人。


与此同时,占领浑源的第21旅团第21联队经小道沟、西河村到达平型关前,猛攻第623团第2营防守的东、西跑池南北侧各高地。这天夜里,平型关前枪声不断,2营的5、6两个连的士兵们还跳出战壕,与接近之敌进行了数度肉搏。虽付出了上百人的伤亡,但阻止了日军的攻势。次日上午,这两个连200多名官兵几乎全部阵亡,团预备队紧接着顶上。


独8旅的官兵们在坚守了一天一夜后,三浦敏事仍未能突破他们的防线,攻势顿挫。第21旅团被迫改变主攻方向。


应当说,中国军队赢得了第一个回合。但好景不长,情况很快发生了改变。


自进入山西后,第17军军长兼第84师师长高桂滋的眉眼就没舒展开过。尤其是他的第84师被放在平型关正面,而且又是受孙楚的指挥时,他更是满心的不高兴。前年冬天和去年春天,在陕北剿共时,他就曾受过孙楚的节制,那时,大家都想让对方的部队打头阵,把正面留给对方,因孙楚是上司,高桂滋吃的亏自然多一些。第84师不是中央嫡系,作为杂牌,保存实力尤为重要。高桂滋虽然瞧不起刘汝明之类的人,强敌面前一退千里,但也不想过多地损失自己。阎锡山看透了他的心思,向蒋介石建议,将李仙洲的第21师归他节制,并任命他为第17军军长——无非是给他块热砖头抱抱,一张空头支票而已。第21师是中央军,他能指挥动李仙洲吗?


说到底还得靠他的第84师在这世上混饭吃。因此,他最担心的就是别给“孙神经”牺牲掉。


日军第21旅团在独立第8旅的阵地前一筹莫展,三浦只得改变路线,沿灵丘、浑源间的临时公路,绕过蔡家峪,转攻团城口。这正好打在高桂滋和李仙洲的接合部上。问题一下子就出现了。


高桂滋的指挥所设在离前沿阵地10多公里远的一座民房里,他命副官随时守候在电话机旁,一有情况马上报告。


大约23日午后,日军开始炮击第84师驻守在东、西跑池的部队。还未和敌步兵接火,高桂滋就让值班参谋给他接通了孙楚的电话。


高桂滋说:“孙副总,敌人攻势十分猛烈,职部伤亡惨重,请速派部队增援!”


孙楚说:“高军长,我集团军各部都在和敌人交战,都在告急。我哪有那么多预备队?贵军久经战阵,作风勇猛,坚守几日当无甚问题。请高军长严饬部属,勿使敌人突破!”


孙楚放下了电话。高桂滋感到靠孙楚救不了自己,和幕僚们商量后,直接给阎锡山打电话,意图从阎那里套得活口,好早些与敌脱离。


高桂滋道:“阎长官,职部已和敌人多有接触,伤亡惨重。按战区长官部的计划,应予撤往关内,将敌人放进关内围击,部下认为不宜再拖……”


阎锡山给予的答复是,一切由孙总指挥决定。


高桂滋试图撤离团城口的愿望第一次落空。


尽管高桂滋力图避战,但第84师的中下层官兵的抗战热情高涨。在与日军接踵而来的步兵和战车的较量中,一个营长阵亡,第502团团长艾捷三上校负重伤。但由于守军依靠既设的坚固阵地抵抗,尚无重大伤亡。


4高桂滋弃团城口私自撤退第115师副师长聂荣臻率师直和徐海东的第344旅向前线开进的途中,遇到了更大的困难。刚从侯马上火车,就遇上了大雨,山洪暴发,铁路多处被冲毁,部队只好和铁路员工一起修路,到9月中旬末,他们才赶到原平。下火车后,天又下雨了,他们向北走,不少国民党溃兵却向南走,这些溃兵歪戴帽子,用步枪挑着弹药、包裹和抢来的鸡。当时在第687团供给部工作的刘炳华回忆说,这些散兵游勇碰到他们就问:“你们往哪里开呀?”


“上前线打鬼子!”


“鬼子的大炮飞机厉害呀!”


“我们八路军的步枪、手榴弹更厉害!”


“哈哈!你们吹牛皮。凭几支吹火筒、大刀片能打鬼子?”


“你们不信,就看老子去打吧!”


一天晚上,部队在一个镇子里宿营,一伙退下来的国民党兵也住那里。半夜,一个国民党兵的连长起来解手时,问八路军的哨兵:“你们八路军上哪去?”


“哪里有鬼子就上哪里去。”


“去不得,日本人厉害呀!”


“怕死鬼才这样说。”


那位连长无话可说。后来,哨兵又问他:“鬼子有多少人?”


“数不清呀!”


“你们为什么不和鬼子拼几下呢?”


“没有好的指挥嘛。”


“那么,你带一个连又打死了多少鬼子呢?”


“我们还没见到过日本人的样子哩。”


众多的回忆文章都讲到了类似的细节。不少八路军老战士在接受采访时也这么说。


那时候,恐日情绪是四处弥漫的。聂荣臻顾虑到繁峙大道上撤退下来的国民党溃兵影响部队士气,决定避开他们,师直和第344旅绕道五台、龙泉关。22日,他们到达下关地区。


就在这一天,三浦敏事少将指挥第21旅团主力向平型关正面发起攻击。


23日早晨,聂荣臻接到了发来的加急电报,让他带师参谋长周昆、第344旅旅长徐海东立即赶到上寨,参加上午召开的作战会议。从下关到上寨约25公里远,聂荣臻等人随便吃了点饭,骑马赶路。一队战马在山间崎岖的道路上踏踏前行,路过一个山口时,他们不由自主地勒马立住。这时,他们清晰地听到了平型关方向传来的隆隆炮声。


两个小时后,他们到达上寨。聂荣臻告诉:“部队都带上来了。


前边的情况怎么样?”


“敌人的大队人马正向平型关方向运动。这里地形不错,可以打一仗。”说完,摊开地图,把平型关周围的地形和初步的作战设想讲给聂荣臻听。然后问聂的看法。


聂荣臻表示:“可以在这里打一仗,居高临下伏击敌人,是很便宜的事。”


他又说:“现在不是打不打的问题,而是要考虑怎样打得好,这是我们同日本侵略军的第一次交锋,全国人民都看着我们,这个仗必须打好,打出八路军的威风来,给全国人民的抗日情绪来一个振奋!”


在平型关打一个大仗的计划,就这样定下来了。


高桂滋仍在不断地向孙楚和阎锡山告急,说他的第84师和李仙洲的第21师苦战力竭,阵地随时都有被日军突破的危险,请求火速派兵增援。孙楚简直给他弄糊涂了,搞不清高桂滋所报的是真是假,他手头又确实无预备队可调,除了空口鼓励,再就是打哈哈,拖一会儿是一会儿,拖一天是一天。


24日,第115师派往大营负责联络的司令部参谋袁晓轩报告孙楚,八路军已于当日从平型关南翼潜出,埋伏在平型关东10公里的关沟公路两侧,部署对敌后的抄击,希望平型关方面各军,对辗转于关隘险区的日军前锋予以沉重打击,和八路军的敌后抄袭密切配合,争取围歼平型关前的日军。


孙楚将这一情况报告阎锡山。阎锡山说:“八路军出击当然好,但他们能起多大作用呢?值得咱好好想想。”


孙楚说:“他们人枪有限,唱主戏的还是咱们,不能被他们牵着鼻子走。”


到这时候,阎锡山仍对日军的主力在哪个方向吃不准。他告诫孙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