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正连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4:21
|本章字节:7208字
几百人的伤兵队伍过完了,一班七个人在西边一户居民的山墙下站着休息,脸朝东看。西北风刮来,这里多少背点风。越过东面居民的房顶,看到东面山上的长城还有残破的烽火台,构成一道高低不平的天际线,太阳正从天际线那升起,长城和烽火台上生出一道虚影,像长城和烽火台都长高了似的。
大家在路边上休息,大牛顺着路往北走了几步,站住了,他看到路东边的一条胡同,胡同里面是一家高大的院墙,他回过身来喊:“秀才,秀才你过来,看看,这肯定是个大户人家,进去找点吃的。”
赵大柱也听到大牛喊了,他说:“你是饿死鬼托生的,一天到晚总饿。这两天全是红烧肉,你都吃哪去了?毛病。”
猴子说:“班长,我也饿了。”
秀才说:“班长,那我过去看看?”
赵大柱说:“那你们去看看吧。毛病。”
这条东西的胡同不长,二三十米远,进了胡同走到头,是个丁字路口,往南走上几步,又是一条往东的胡同,有三四米宽,几个人刚走进胡同口,就看见对面胡同尽头的白色粉墙上写着“气壮山河”四个黑色大字。走进去,是青砖青瓦的小门楼,坐北朝南,上面有块牌匾,刻着四个金黄色的大字“杨令公祠”。两边白色粉墙壁上也写着字,右边是“威镇”,左边是“边关”,合起来是“威镇边关”。
大牛问:“秀才,写的啥?”
秀才说:“杨令公祠。”
大牛说:“我的妈呀,原来杨老令公领着七郎八虎就是守在古北口这儿啊!”
秀才说:“杨令公哪是守这儿,他是把守山西雁门关那儿,离这远了去了。”
猴子说:“那咋在这儿建了祠堂了呢?要建也得建在山西才对呀?再不就是建在开封也对呀。天波杨府不是在那吗?”
郑连说:“猴子,知道的还不少呢,也成了秀才了。”
猴子:“听说书的讲的,《杨家将演义》谁没听过呀!”
大牛小跑着回去找赵大柱,小声喊道:“班长,快过来,秀才说这里是杨令公祠堂,杨家将啊!”
赵大柱一听,也跟着跑了过来。看看庙门,赵大柱对秀才说:“秀才,讲讲,真是杨令公祠堂,七郎八虎那个杨家将那个杨老令公吗?”
这时秀才指着杨令公祠的牌匾说:“这杨令公,名叫杨业,又叫杨继业。杨令公,是他老了之后人们给他的尊称。山西人,他和辽国契丹人打仗的事儿,就不用我说了,杨家将的故事,全国人民都知道。我说的是他在打仗的时候,受了重伤,让辽国契丹人给俘虏了。这辽国人也敬重他,就劝他投降。可是杨令公死活不降,并拒绝疗伤,绝食三日而死。他的故乡百姓为纪念他,早在辽代就在他的家乡建有‘杨家祠堂’,而契丹人也敬重英雄品格和爱国精神,就在当时他们的领地古北口这儿建了杨令公庙纪念他,供人祭拜他,教育他们的子民忠于国家,忠于皇上。我跟你们说,这英雄,不是自己说的,也不是自己一伙人封的,只有他的敌人封的,那才是真的大英雄。自己封的,那叫吹,敌人封的,那叫敬。”
大家都在静静地听着,秀才是有两下子,这话说得,让人听了服气。英雄不是自己封的,只有敌人封的,那才是真英雄。可眼下要是让小鬼子说我是英雄,那可能吗?看来这事儿,除了杨老令公,没谁能做得到了。
赵大柱说:“那咱们还不进去拜拜杨老英雄,也沾点英雄气。别说死后有人给修庙了,就是立块碑,也算有名了。”说着上前推门。门从里面插上了,他拍了几下门环,里面有人答应着把对开门拉开一扇,大家一看,是个道士。
秀才小声说:“是全真派道士。”
赵大柱说:“师父,我是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五师的,来守古北口。我们想进去拜拜杨老令公,能行个方便吗?”赵大柱是这么说的,肩膀顶在了门上,脚已往里面迈了,枪也从肩膀上拿下来,提在了手里。
道士有十六七岁,侧过身子让出道,说:“长官不要叫我师父,小道月清,请各位长官里面请吧。”说着把另一扇门也拉开了。
七个人进了大门,院子不大,青砖铺地,对着大门的,是三间大殿,左右各有三间厢房。月清在前面,他推开大殿的正门,赵大柱先进去的,大家跟在后面。大殿正北,是杨令公坐北朝南的塑像,金盔金甲,三缕银色长髯,丹凤眼,卧蚕眉,威风。在塑像上方挂着一块牌匾,上面写着“忠勇传世”四个鎏金大字。伺候在杨令公左右两员武将,年轻、帅气、精神,不用说,准是他儿子。
赵大柱、猴子像佛家那样双手合十地拜。
郑连和钱财、大牛三个人是跪在地上磕头。
秀才是按着道家的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抱拳去拜。
吴浩则是江湖礼,抱了一个五湖四海拳去拜。
站在一边的月清,也不管他们咋拜,就站在那看着他们,也不说什么。
赵大柱问月清:“月清师父,这庙有多少年了?”
月清说:“大约有八九百年了。”
秀才说:“应该是北宁元祐年间。公元一零八几年到九几年间修的。”
月清在一边说:“这位南军长官真是好学问,好记性。我只知道有八九百年了,是辽代,可是什么年号,真的是不知道。”
猴子说:“他是我们的秀才。”
月清说:“失敬失敬。”
在这些人面前,秀才也不客气,接着说:“我刚才说的是宋朝的年号,按辽代应是大安元年至寿昌元年之间。初建时,是由一火神庙改成‘杨继业祠’的。后来宋、辽和好,都来拜祭杨令公。北宋时的大文学家苏辙出使辽国,路过古北口,拜谒杨令公庙时称杨无敌庙,还写了一首诗。我上初中的时候,爷爷让我背过,现在不知能不能背全了。”
大家都说:“秀才,背一个我们听听。”
月清也说:“还请长官赐教,也长长见识。”
秀才咳了两下,站在台阶上,大声地背诵了起来:
行祠寂寞寄关门,野草犹如碧血痕。
一败可怜非战罪,大刚嗟独畏人言。
驰驱车为中原用,尝享能令异域尊。
我欲比君固子隐,诛彤聊足慰忠魂。
最先叫好的,是月清。他一连喊了三个好!好!好!
大家一起跟着哄了一声好。
秀才见大家都爱看古迹,对班长说:“班长,这古北口的古迹多了去了。要不咱们走走,我领你们看看?”
“秀才,你知道不知道你是干啥的了?命令是原地休息,一会儿命令下来找不到咱们了,给你个临阵脱逃,枪毙你都不知道是咋死的。”赵大柱说着伸了一下懒腰,“快回去,原地待命。”
郑连看出来了,这要是别人,还不知道班长能说出个啥。少说也是“毛病”,可他只对秀才说了这些,没事了。可这话还是让吴浩不高兴了。
吴浩过来说:“不看就不看呗,瓜子里出个臭虫,多大个事呀!还枪毙!都是生死兄弟,用不着来这一套。谁是三岁小孩子,吓大的!”说着拉起秀才,“走。找个地儿,睡觉去。爷们还不伺候了呢!”
赵大柱脸上挂不住了,急了。在班里,没人敢和他这么说话,没想到一个新兵蛋子敢和他这样。虽然他知道吴浩不好惹,可是当着大伙的面,还是等于打了他的脸。他大喊一声:“吴浩!你给老子站住!毛病。”
吴浩回过身来,看班长的样子,火气一下子上来了,往回走了一步,说:“谁毛病?谁毛病?咋的!跟老子来这一套。你以为老子是吓大的。三刀六洞,老子见过。真刀真枪的,老子都没怕过,还怕你个小上士班长?少在爷们面前装大尾巴狼。”说着,他把机枪往地上一放,把棉帽子往脚下一扔,就朝班长奔了过去。
秀才一把没拉住吴浩,郑连拉着大牛上前合起来才把吴浩给拦住了。大牛说:“吴大哥,都是自家兄弟,有话好好说。”
赵大柱大声喊着:“别拦着他,让他过来。我倒要看看你是只东北虎还是只病猫?想跟老子来这个。”班长嘴上说着,可是脚却不往前动一点,只有手在挥舞着。钱财在前面挡着班长,但没像郑连和大牛这样死拉硬拽的。
猴子朝赵大柱说:“班长,可别,两虎相争,必有一伤。这事要是让上面知道了,谁也落不下好。再说了,要打,也得等把这小鬼子打完了,咱们再打呀。到时候,咱们搭个擂台,比出个高低来。”
钱旺看着吴浩说:“吴大哥,你也是的,打人不打脸。他是咱们班长,你咋的也得给他留点面子。这就是你的不对了。大哥,服个软吧。”
郑连抱着吴浩,吴浩还想甩开郑连跟班长干。郑连知道,这时候还是不说的好,俩人都不是他能惹得起的。他死死地抱着吴浩不松开,可是他感到了吴浩的力量之大,要不是秀才和大牛一人拉着他一只胳膊,郑连是拉不住这头东北虎的。
这时排长在路边那儿喊:“一排集合。一班?一班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