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方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8 04:57
|本章字节:4086字
通过心率控制你的运动量
如今参加运动的人还是很多的,项目也很丰富。由于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一样,适合每个人的运动量也就不同。运动量不够,健身效果就不明显,而持续性的运动量过度,又会损害人体,且过度的运动还会削弱人体的免疫系统。那么,每人每天究竟要进行多大的运动量才算合适呢?相信很多人都很关注这个问题。
运动量其实就是每个人在运动中需要把握的“度”。心跳目标是确保运动强度的基本标准之一。卡氏公式是最有效的确定心跳目标区的方法之一。
卡氏公式:算一算您的心跳目标区
卡氏公式需要测定安静时的心跳。可以在每天早上起床之前,触摸手腕部的脉搏或颈侧脉搏。为了使计数更准确,可接连3天早上测量静止时的心跳,然后取平均数。
另一个确定心跳范围的因素就是你训练强度的级别。总的来说,你的训练强度应在50%~85%之间。因为运动心率在最大心率的50%以下时,健身效果不明显,比如要想减肥,却只在单车上慢悠悠地骑1个小时是达不到效果的。自身的身体状况会最终决定你在此区域内的某个百分比。强度级别可分为三个阶段:
初始或低健康级别:50%~60%
一般健康级别:60%~70%
高健康级别:75%~85%
有了强度百分比,我们把它们一起放在卡氏公式里:
220年龄最大心跳
(最大心跳静止时心跳)x强度级别安静时心跳目标心跳区
例如:小芳34岁,安静时心跳为76次,并且刚开始进行她的健身计划,因此她的强度级别应为50%~60%。小芳的心跳目标区范围应为每分钟131~142次。计算公式如下:
最低心跳目标区:
22034(年龄)186
18676(安静心跳)110
110x50%(最小强度级别)76(安静心跳)131次分
最高心跳目标区:
22034(年龄)186
18676(安静心跳)110
110x60%(最大强度级别)76(安静心跳)142次分
有了目标心率区,你可在训练中定期地触摸脉搏来监控运动量。如果你的心跳在目标区范围之内,说明运动量合适。否则,就需要调整运动量。
“心率130”:简单监控您的运动量
“心率130”是西方一些国家为增强大众体质而提出的,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也比较科学。“心率130”就是心脏每分钟跳动130次,这个数字是运动时的最佳心率。
其实,“心率130”并不是一个严格的标准,而只是平均数,不同年龄段的人情况也就不一样:青年人运动时最佳心率为120~170次分;中年人为110~140次分;老年人为100~130次分。
用这个标准比较容易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量。如果运动中心率达到130次分时,身体感觉轻松舒畅、脉搏10分钟内恢复正常且睡眠良好,则说明运动量合适;如果达到130次分时产生头昏眼花、胸闷气短和食欲不振等情况,则说明运动强度过大;如果达到130次分时身体不发热、脉搏无变化,则说明运动量不足。
例如:一位45岁的锻炼者,运动后心率为140次分,其运动强度就是70%。
中老年人可根据不同年龄的最高心率的60%~70%来确定运动量。
运动后测量脉搏:也可监测您的运动量
运动前先要测量并记录每分钟的脉搏数。小强度运动后,脉搏数在130次分以下,运动后5~10分钟可恢复到运动前的脉搏数为适宜;中强度运动后,脉搏数在130~160次分之间,运动后5~10分钟可比运动前的脉搏稍快10~30次为适宜;大强度运动后,脉搏数在160~200次分之间,运动后5~10分钟可比运动前的脉搏数多30~50次为适宜。
对比两日晨起时的安静心率,轻松监控运动量
对比一下运动当天和运动次日早晨醒来时的安静心率,如果两个数字基本相当,则说明运动量合适,如果相差较大,则说明运动量过大,身体处于疲劳状态。
健身咨询窗
q最近买了个心率表?但还是不怎么会使用,请教一下使用方法?
a心率监测运动腕表具有以下功能:
1心率监测。每隔5秒钟显示一次佩戴者的每分钟心跳次数,且自动计算、显示心率的上、下限值。
2计算运动时的平均心率。如果你的运动平均心率在相同的运动状态下有所降低,这就说明你的体质在提升。
3目标心率区指针。当你输入了出生日期,心率表会自动计算你的心率上下限。运动者也可以自己设定每次锻炼的上、下限目标心率区域,超出目标心率区域会有声音告警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