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天上掉了个好事情(4)

作者:汪雪英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02:37

|

本章字节:7300字

爷爷在信里特别交待:“只要不是搞资本主义,生活好,孙女你就放心在那边干嘛,家里我也可以关照一下的。”平时比较懒得做农活的爷爷也能说出这个话,实在让人感动。不简单呀,平时他可是只管玩,最多帮家里煮饭炒菜,其它的家务农事一概不管。一是年龄也有那么大了,二是他老人家本来也懒惰得很,跟村里的同龄人真是没得比。但他老人家却要我好好干,家里他会关照。


弯弯的小河变样了,田野越来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层层崛起的楼房,楼房的窗格子间飘着各色的花衣裳,在村里的上空迎风招展,无声地告诉大家这是村庄富裕的变化。


一份资料里记载,仅常平这样一个镇区,1987年到1990年间,每个月寄出去的钱达到了上千万元,汇往全国各地的都有。常平的小邮局里,每到发薪的日子,排队的长龙是寄钱回家的异乡的孝顺儿女,从她们的衣着打扮、柔和的面部表情看就知道她们多满足多幸福。


我们每个月的钱,除去吃住等生活费用,其余的尽量节俭下来,寄回家给弟弟妹妹交学费。我经常去寄钱时,看见她们在邮局里面排队。这个说:我寄钱给弟弟读书;那个说,给家里砌房子;有的说:嫂子生孩子了,不寄点表示下怎么行?弟弟考上大学了,还有个小妹忧忧地说:母亲上山砍柴摔倒了,寄钱去让她好好养伤,多吃营养。好消息坏消息,都要寄钱。我们挣的钱,本来就是寄给家里贴补家用的。


天上掉了个好事情(七)


1989年,据我家乡文竹乡的小邮局保守估计,每月从广东邮寄回来的汇款三百万元,取钱的只有文竹、龙田两个乡村的人。邮局经常排起了长队领钱,家里的企事业单位,最忙的就是邮局的工作人员。


试想,要多少人在东莞、番禺、深圳打工才能挣回三百万元。我们井冈山区人称广东这是“劳务扶贫。”


探亲的家长们回去了,过了几个月那些跑回家的见留下来的过得不错,还往家里寄回了钱和照片,打扮洋气了。他们便一个个相继回到了东莞,并还说你们帮我问问厂里还收不收人?兰花吵着要来,青娇要来,晚兰也要来,这些都是我们村里的,这是观念的反差。接着永新、莲花、宁岗、万安、安福……到处都有我们的表姐表妹,成百上千的女青年纷纷争着要来广东!


如果你细心,你会发现到中华大地上正出现风起云涌的南下大潮,民工南下跳动的脉搏此起彼伏,那本来已经松散了的、毫无组织带领的人流,又逐渐被一只无形的手聚拢到一起来了……村里的人,整天谈论的是东莞、深圳特区,说得也是哪个寄了多少钱,哪个没孝心。哪个被厂里重用了等等话题。开放战胜了闭塞,文明战胜了蒙昧,改革者成功了,像潮水一样奔向大海……


海珠气质高雅人也大方靓丽,漂亮的海珠那年19岁,来了三个月,便有了港式打扮。身穿粉红的恤衫,上面印着英文,下身是紧身的牛仔裤,有时穿条七分裤,小青也穿我们大多数人还不适应的广东衬衫,前后长、是弧形的,衬托着姣好的身材。


人家说,一年土、二年洋、三年四年变模样。没几个月从服装到思想,一切都有变化。这让本地人看我们顺眼多了。我们的车间主任大鼻熊陈深喜欢、爱慕她,展开了强大的爱情攻势,海珠却认为一表人才的大鼻熊主任陈深不怎么会讲普通话,书也没读什么,硬是觉得跟这样的人在一起难受。不是因为海珠有了男友,真的是那个时候的我们,对本地人的诸多习惯看不顺眼,比如他们不会讲普通话,读书不多。除了占了改革开放的优势,刚开发、大多数人还刚洗脚上田走进工厂,我们还没来得及习惯当地人的生活,就要海珠接受他那是不可能的事。


凭他怎么追,海珠就是不动心。我在这方面反应很迟钝,看不出特别来。只是以为男人都喜欢漂亮女孩,仅此而已。那时我们在做一批名叫大鼻熊的公仔,运往美利坚、法国。而车间主任陈深的鼻子也很大,人也长得高大威猛,私底下被我们唤作“大鼻熊”,连他自己听到都觉得这个比喻形象、生动。就在我们叫着大鼻熊主任的时候,我们也认识了那些来自天南地北的同事,都是十八九岁花一般的年龄,车间里女孩子多,男孩就少得可怜。刚进厂时,住的地方离厂远。


两个月后,厂里修建的新宿舍建成了,就在厂对面,一拐角就到,从宿舍区到工厂车间,十分钟的路,我们大多数老乡都搬进了新宿舍,住在不同的房间,省了每天起早贪黑地走,又安全省事,开心啦。


新宿舍门前,一担米粉可以卖个几十元的,而且生意好得忙不过来。每天都有许多本地人在卖米粉,有汤米粉、炒米粉、蒸米粉,各类齐全。一块钱一碗,养育我们打工姐妹年年月月,岁岁年年。


下了班,在新宿舍的凉亭里聊天,在宿舍区广场上打羽毛球,飞在空中的羽毛球虎虎生威而充满生气,我就这样和玉梅、回妹、小翠几个无忧无虑地打羽毛球,有时,厂里放我们一天的假,什么都不做,就打球,除了吃饭,享受出汗的感觉,很舒爽,也很快乐。


新宿舍很漂亮,地面拼了墙砖,大家住得很舒服,明摆着比老家的瓦房要好得多。宿舍管理很严格,严到不是一栋楼的,不打招呼不让进去找老乡的地步,更别说男孩了。一块“女生宿舍,男士止步”的牌子让人望而怯步。每个宿舍前台都有几个女的管理人员,她们每天等我们上班后去查宿舍,看床位有没铺好,地扫干净了没有,还帮我们收发信件。我们很羡慕管理员那休闲的工作。而后在那里打发时间,等我们下班她们就忙。比起我们的忙碌,她们简直是神仙,既轻松又好玩。


如果每天早上六点钟,你走进建达玩偶厂的女工宿舍,六张上下铺的单人铁架床上,以各种姿势躺着十二位来自大江南北的少女们,偶尔有一个翻了身懒洋洋地看了一下手表,便叫:“起来呀,要上班了。”准没人当一回事。虽然大家都醒了,眼瞪得大大的还赖在床上不动,眼睛望着天花板发愣。过了几分钟,又有人喊:“还不起来,要迟到了。”虽然建达不像别的厂一样打卡,但想到六亲不认的大门保安和车间组长,迟到要罚钱,甚至通报到财务部,忽啦一下,全起床了,十二个人都下床,快的跑去洗手间了,慢的还要穿衣,于是要排队上厕所的时间就特别的紧。半小时后,最后一口早点还在口中,人已在机器边操作了……


那时,最大的愿望就有不加班的假日,让自己睡它个天昏地暗,分不清东西南北。这是大多数打工妹的梦想。


十几年来,建达是常平的利税大户,镇政府重点保护的港资企业,常平镇的经济持续上升,楼房越盖越漂亮,酒楼越来越高档,居民越来越有钱……这与我们这群打工妹长年累月的加班有着不可割舍的关系呢?厂里有货做就要加班赶出来,没货的时候也不辞退大家,轮流放假三个月,让你回家玩个够。


有时,真想在工位上打个盹,闭上休息一分钟,但流水线的产品马上流过来了,中午加班的季节只有半个钟的吃饭时间,宿舍门口许多小店,拿双倍的价钱卖饭,大家还是愿意在外面吃,而不去食堂排队等候。劳动进度很紧,时间也紧,上厕所都不能让呆久一些。其实,厂里的环境很不错,如花园般有草坪、花圃、凉亭、鱼池、树荫下有水泥凳子。但谁又有几分闲情逸致去坐上几分钟呢?大多数人只是上班前走一走就不错的了。


投入正常的工作后,我们每人都给家里写信报平安,也汇报在这里的工作情况,家人很担心也很关心我们这些远离家乡独自谋生的孩子。毕竟第一次出远门,还是千里之遥的广东省。他们只知道广东在南方,到底有多远?都没来过。


我们每天忙碌着三点一线的打工生活,住着群居的集体宿舍,还抒写着自己的欢乐、辛酸苦辣,激越生活的歌。四妹回到家告诉我爸,说我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节约每一分钱,工厂的日子苦不堪言,吃不好睡不好,几十人一间的宿舍吵死人,每天加班加点的很累,父母听说坐不住了,写了信跟我说如果做不下去就回家来,家里再怎么穷也可以养活自己。何况,不行还可以再去收废品,拾破烂。


我给家里写信,说虽然辛苦点累点,但我很喜欢也很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我们费了多大的劲才来到东莞。况且,邻镇司马乡的一个小毛织厂里还有几十个也是欧阳叔叔带出来的老乡呢!她们挺能入乡随俗,能跟本地人打成一片。还经常去本地人的桔子地里摘桔子给我们吃。只要放假,我们像走亲戚似的,走二十里路去她们厂玩。她们有时也过来看看我们。这样的生活我喜欢。


假日,大家一窝蜂地涌到常平的大街上,买我们喜欢的东西,手袋、背包、小饰品之类。农忙时节,我们偶尔也帮本地人的工友家里割稻子、摘桔子,我们已经喜欢上了这个地方。它让我们远离家乡的同时,也教我们成熟。因为我们不要整天听父母的唠叨、做没完没了的家务活;也不用为了一个月几元的零花钱而找父母伸手讨要,这种日子我喜欢。我也喜欢我自己目前的这份工作,做小工人有小工人的乐趣。


亲爱的朋友,你可能要笑我胸无大志的了,可我当初的想法还真是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