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雅瑟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1:14
|本章字节:12426字
梁山泊的好汉想要吸收卢俊义入伙,但卢俊义有社会地位,一直不肯上山为寇。于是,他们便想出了一个计谋,派吴用去“逼”卢俊义上山。吴用装扮成一个算命的,来到卢俊义府上,骗他说:“你呀,目下不出百日之内,必有血光之灾:家私不能保守,死于刀剑之下。要到东南方一千里之外的地方去方可避难。我告诉你四句话,到时候你看灵不灵。”说着,吴用念叨:
芦花丝里一扁舟,俊杰俄从此地游。
义士若能知此理,反躬逃难可无忧。
卢俊义听后半信半疑,就把诗写在墙上,自己真的跑到东南方一千里外的梁山泊去了。在芦花荡里,他遇到混江龙李俊撑着一条船,于是上了船,被请进山寨做客。
卢俊义的管家见卢俊义莫名奇妙地跑了,就到官府里告卢俊义想造反,证据便是那首写在墙上的诗,因为每句诗的第一个字连起来就是“卢俊义反”四个字。卢俊义在山寨里住了一段时间,还是想回家。他刚一进门,就被守候的官兵逮捕了。后来多亏梁山好汉搭救,卢俊义才保住性命。最后他终于上了梁山,成了一百零八将中的一员。
想一想:“藏头诗”是不是很有意思?小朋友,你也可以在妈妈的帮助下找一些这样的诗来读,猜猜看它们表达的意思,好吗?
只留清气满人间
王冕小时候家里很穷,上不了学,他就替人家放牛,换口饭吃。可是他很喜欢读书,没钱上学就偷偷地溜到私塾的窗下听先生讲课。有一次因为听课丢了牛,他急得大哭起来。父亲得知后狠狠地打了他一顿,不许他再去学校偷听。第二天,他忍着伤痛仍到学校窗下听先生讲课。就这样,天长日久,他认识了不少字,能粗略地看懂文章了。于是他攒钱买了几本旧书,夜晚跑到庙里,借着长明灯的亮光,专心致志地读书。
有一次,王冕看见书上有美丽的插图,就开始照着画。在野外放牛,看到旭日东升,野花盛开;看到下雨的美景和落日的晚霞,他觉得大自然实在太美了,也情不自禁地学着画。夏天,他画池塘的荷花,冬天,他画山崖上挺立着的不畏严寒的红梅。他一边铺纸描画,一边告诫自己:做人就要像这傲霜斗雪的梅花!
功夫不负有心人。王冕长大成人后,成了很有名的画家和诗人。
元朝末年,兵荒马乱。王冕隐居九里山。他亲手栽种了上千株梅树,自称“梅花屋主”。他每天画画,画得最多的是梅花。他作画之后都要题诗,有一幅赠送友人的横枝梅花图上,题诗道: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他这首诗称赞梅花具有高尚的品德,她并不用艳丽的颜色去求得人们的夸奖,她发出的幽幽清香自然地流遍人间。
想一想:王冕通过赞颂梅花表达了自己什么样的气节,这是一种怎样的品格呢?动脑筋,想一想。
白居易以诗拒客
白居易到杭州做太守时,已经五十多岁。一些富豪乡绅、仕宦名流,纷纷递帖子、送财礼,庆贺新任太守上任。白居易正心里烦闷,还有什么心情招呼他们呢?后来求见的人越来越多,白居易觉得老躲起来也不是办法。他想了想,便告诉门上人说:“你快传出话去,让来送贺礼的后天一起来吧!”
消息传开,那些善于溜须拍马的富豪乡绅、仕宦名流们,以为有了机会来逢迎新太守,便一个个暗地备足了贺礼、贺联。
这一天太守住宅正门大开,门前车轿人马黑压压一片,各种贺礼五颜六色,珠光宝气。但来的人越聚越多,却不见人往里进。原来门人已经传达了太守的吩咐,要等客人到齐了,一块儿进去。
眼看将近中午,大门口的客人来了一大片,都站在大太阳下,热得汗流满面。但没有一个人敢有怨言,他们都明白太守可是得罪不得。终于等到门人一声传唤:“太守有请!”等急了的诸位客人拥了进去。众客人挤到堂上,朝上一望,只见新太守头戴乌纱帽,身穿大红袍,正站着等待见客呢!众人忙诚惶诚恐地打躬作揖、磕头,并乱哄哄不停地说着恭维的话。可闹了半天,却听不见上面太守的动静。众人慢慢抬头细看,哪里有什么新太守,原来是个衣架撑的纱帽官服,众人一肚子疑惑,正不知怎么回事。一个家人手捧素笺,走出来说:“我家大人说,你们要见的是新太守,不是白居易。他这里写了一首诗回赠,你们拿去看吧!”
众人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道:
形骸与冠盖,假合相戏弄。
荣华瞬息间,求得将何用?
诗的意思是:身体与纱帽官服,把它们联系起来相提并论就是一件可笑的事。荣华富贵是不长久的过眼烟云,苦苦追求到又有什么用呢?众位宾客看了,面面相觑,一个个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想一想:众宾客看了诗为什么一个个灰溜溜地走了?你知道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意思吗?你是怎样理解这首诗的呢?
玄览和尚倡导张扬个性
《全唐诗外编》中讲了唐代玄览和尚的故事。玄览的外甥很调皮,他常常爬到屋顶上去,揭开瓦片掏鸟窝,别人看了急得不得了,有的骂他的外甥太调皮,有的怕他的外甥不小心会摔坏,而玄览却只是笑笑不语。他的外甥还用火在墙洞里烧,甚至毁坏了墙面,别人急得向玄览告状,他也只是微笑着,一点也不生气,更不去责备外甥。玄览一个徒弟很节俭,不光是穿白衣,而且有时一天只吃一顿饭,对此他也不去管,不去评论他的做法。有人对玄览和尚的做法感到奇怪,问他到底是为什么?玄览和尚便在竹上题一首《题竹》诗: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欲知我道廓,不与物情连。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原意是在提倡率性而行,不违物情。至于一天只吃一顿饭不去管他,是否会有损健康,揭瓦、毁墙也不去正确引导是否有放纵之嫌,这里我们不去讨论并辨其是非,但这两句诗已成为千古名句,给予我们更为丰富的想像空间和极其宽广的内涵。
想一想:张扬个性是件好事,现在不是都注重个性的培养吗?小朋友,你最大的个性是什么?你身边的人最大个性又是什么?
司马光的即景诗
司马光是北宋大臣,著名史学家,他为编撰《资治通鉴》几乎耗尽一生心血。司马光在空闲的时候,喜欢独自到郊外浏览。有一天,他身穿便服,拿着拐杖,来到一座山下。他仰望山岭,决心登上山顶,领略“一览众山小”的风光。山间的怪松奇石,飞瀑清泉,使他心旷神怡,似乎忘记了登山的疲劳,不知不觉之中便爬上了山顶。
山顶上坐着两个年轻人,正在兴致勃勃地交谈。这儿是极目远眺的好地方,司马光也攀上巨石,坐在两个年轻人的旁边。两个年轻人没理会他,继续兴奋地谈论着。司马光侧耳细听,原来他们在即景做诗,但诗并不高明,有些滑稽的句子引得司马光禁不住独自笑出声来。
一个年轻人觉得笑声里带着嘲讽,就转过身来,很不客气地对他说:“你笑什么?难道你会做诗?”
司马光没有马上回答,和蔼地笑笑。他不紧不慢地吟诵着:“一上一上又一上,看看行到岭头上。”话音刚落地,两个年轻人哈哈大笑。“这也算诗吗?”他们用鄙视的目光望着司马光说,“这样的诗句,连三岁小孩子也会作呀!”司马光并不生气,仍然面带微笑,接着又抑扬顿挫地吟道:“乾坤只在掌拿中,四海五湖归一望。”这两句诗一出口,两个年轻人吃了一惊,没想到这位老人竟能胸藏天地、放眼四海,不禁肃然起敬,也为自己刚才的无礼感到羞愧。
想一想:小朋友,你登过高山吗?你看过大海吗?如果是,那你一定能了解司马光的诗,如果没有,那一定要问问妈妈他这首诗的意思呀!从故事中你还体会到什么?告诉妈妈好吗?
西湖六月风光诗
宋朝诗人杨万里和友人林子方是好朋友。这天,他俩来到杭州,住在西湖南面的净慈寺。第二天一早林子方就要离开杭州,所以晚上两人在院中热烈地交谈着,畅叙友情,谈论时势,直到深夜方才歇息。
清晨,杨万里早早就起来了,细心的他让寺庙的人给林子方准备好斋饭,帮林子方整理好行装。太阳升起来了,他才把林子方叫醒。林子方见杨万里如此细心照顾他,心里十分感激。杨万里催他道:“快快用斋饭吧,趁着早晨凉快赶紧上路吧!”
杨万里送别林子方路过西湖。西湖的莲叶无边无际,绿得叫人心醉。荷花在里风中摇曳,像一幅美丽的图画。满湖的莲叶、荷花,一直铺到水天相接的地方,他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气,朗声吟道: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诗中描写六月里的西湖景色,阳光映照着无边无际的莲叶、带着露珠的荷花,在阳光下,莲叶愈发碧绿,荷花更加红艳,写出了西湖独特的魅力之所在。这首诗成为描写西湖的著名诗篇。“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也成为人们广为传诵的名句。
想一想:听完这个小故事,小朋友你有什么感想?对这首诗所描写的景色是不是有一种向往呢?
朱仪和他的咏梅词
朱仪,南宋初年曾任秘书少监,中书舍人,著有三部著作,爱好诗词,但流传至今的词只有三首。
相传朱仪十八岁时,正是当时北宋末年歌舞升平的时代,一次他与朋友聚会时,写了一首小词:
流水泠泠,断桥横路梅枝桠。雪花飞下,浑似江南画。
白璧青钱,欲买春无价。归来也,风吹平野,一点香随马。
后来,这首词被名词人朱敦儒看到了,惊奇、赞赏不已,就抄在扇子上,带在身边。有一次,名僧惠洪看到朱敦儒扇子上抄写的这首词,询问从何而来,朱敦儒便实情相告,是十八岁朱仪作的。于是,他们就同去拜会朱仪的父亲朱载。朱载吟完词,一幅梅景跃于眼前:一株株梅花生长在清流淙淙的溪水边,断桥旁。花瓣像雪片似的飘飞,恰如一幅江南春景图画。游春赏梅人归来,梅风吹平野,一缕缕梅花清香随马而行。真可谓余香袅袅,其味无穷。词的境界清雅,赏梅人心胸高洁,读来令人心旷神怡。朱载马上把朱仪叫到跟前,批评道:“年轻人读书,应当多留意经史,为何写这样的小词呢?”表面上,朱载是责备儿子,但内心,也不得不为儿子的才华所折服。
想一想:这首咏梅词所描写的景色多么美好!小朋友你喜欢梅花吗?为什么?把你的想法告诉妈妈,好吗?
刘备招亲
唐朝诗人吕温写了一首吟咏三国古迹的七绝,讲述了“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历史故事。
刘郎浦口号
吴蜀成婚此水浔,明珠步障幄黄金。
谁将一女轻天下,欲换刘郎鼎峙心。
刘郎浦,地名,在今湖北石首县。口号,随口吟诗之意。浔,水边,此指长江边。步障,贵族出行时用以遮蔽风尘的布幕。
诗意为,吴国孙权的妹妹和蜀国的刘备在这里的水边成亲,夫人的步障上缀满了珍珠,帷帐上也都装饰着黄金。谁能为了一个女人就不要江山?孙权和周瑜想用一个女子去换刘备三分天下的决心,那怎么可能呢?
故事的缘起是三国时期刘备久借东吴的荆州不还,东吴很着急。正在此时,听说刘备的夫人去世了,于是东吴都督周瑜便生一计,让吴主孙权将妹妹假意许配给刘备,待刘备到东吴之后加以囚禁,当作人质换回荆州。便派吕范到荆州提婚,诸葛亮已识破此计,嘱咐刘备带赵子龙放心去东吴招亲。刘备到东吴之后先去见乔国老,说明招亲之事,并在城中大肆宣传,百姓也就都知道了招亲之事。乔国老又向吴主孙权的母亲表示祝贺。吴国太原不知此事,叫来孙权将其斥责一番。后在甘露寺见到刘备,大喜,定下了这门亲事,并让二人尽快成亲。周瑜又与孙权商定用声色游乐使刘备乐不思蜀,此计又被诸葛亮识破,刘备与孙夫人按诸葛亮的安排逃回荆州,一路上几经周折,最后到了刘郎浦,幸有诸葛亮带船早早来迎接,并在路上设埋伏,打败了周瑜派来追赶的吴国兵马。最后蜀国士兵齐声大叫:“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听后想:“吾计不成有何面目去见吴侯!”大叫一声,金疮迸裂,倒于船上。而“赔了夫人又折兵”、“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却成了我国民间常用的俗语和歇后语。
想一想:这个故事是不是很有意思?由此可见,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小朋友,你对故事有什么样的理解?有什么想法?讲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安得广厦千万间
唐朝诗人杜甫晚年的生活十分窘迫和凄凉,年老体衰的他来到成都西郊,在浣花溪畔盖了一座草屋,算是他和家人的栖息之处。
一个秋天的午后,天阴下来了。突然又刮起大风,草屋上一层层的茅草被卷上天空,有的飞过溪水,洒落在岸边;有的挂在树梢,随风摇曳;有的落到水塘,沉入水底。杜甫拄着拐杖,眼巴巴地看着大风逞凶,无可奈何。这时一群孩子抓起地上的茅草,追追打打,跑入竹林。
杜甫急得连声呼叫:“别把草拿走啊,我还得补屋顶呐!”可顽皮的孩子们谁也不理睬他,越跑越远,转眼就没有了踪影。杜甫气喘吁吁地在后面追赶,最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孩子们跑掉了。
风渐渐停了,天上布满乌云。当夜,下起了瓢泼大雨。杜甫被大雨惊醒,看着哗哗漏雨的茅草屋,可怜的老人冻得瑟瑟发抖,一点办法也没有。小儿子缩在潮湿的旧棉被里,熟睡中又伸胳膊又蹬腿,棉被里子也给踢破了。外面大雨倾盆,屋里滴滴答答,破被子怎么挡得住寒气呢?杜甫一声声地叹息,无法入睡,心想,普天之下还有多少人像我一样在挨冻受苦呢?诗人含着热泪吟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描述了自己的凄凉生活,他大声疾呼: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中写到,何时会有大房屋千千万万间,让天底下生活贫困的人们住进去,快乐的生活,风雨袭来,房子像山一样纹丝不动?哎!什么时候眼前能见到这些梦寐以求的大房子啊,如果是这样,我就是在这破房子里冻死也心甘!
直到今天,诗人杜甫那一心为天下人着想的高尚情操,强烈的人民情一直在激荡着读者的心弦,感人至深,动人心魄,因而杜甫被尊称为“诗圣”。
想一想:听完故事,小朋友,你是否能体会到故事主人翁的艰难处境?是不是更为他那博大的心胸所感召?从中你还受到什么启示?
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朝词人宋子京,曾经与欧阳修一同修《新唐书》。他非常爱读张先的词。张先写词很喜欢雕琢字句,追求一种朦胧之美,读来非常有韵味。有人对他的词评价极高,认为是“古今一大转折”。当宋子京读到张先的《天仙子》中“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句,更是赞不绝口,心想难怪人们都称张先为“‘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呢。说来凑巧,一天晚上,张先读宋子京的《玉楼春》词,读到佳处便连连称妙,特别是“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他拍案叫绝,心想何不称呼宋子京为“‘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呢?
一天,宋子京去拜访张先。进门后,他就叫人通报“尚书想见‘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来者是不是‘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张先在屏风后大声地问。宋子京听了十分高兴,忙说:“是,是。”张先出来迎接,并设宴款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