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雅瑟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1:14
|本章字节:12806字
想一想:快乐的童年让小艾科卡对困难有了正确的认识,对不公平有了正确的理解。小朋友,当你遇到类似的事情,想一想你该怎样去做呢?
闻鸡起舞的将军
祖逖,古代军事家,266年生,河北涞水县人,晋朝名将,所部纪律严明,为收复中原,统一中国做出了贡献,被晋元帝封为“奋威将军”。
祖逖早年丧父,从小跟着哥哥生活。他原先不肯用功学习,喜欢结交朋友,不拘小节。哥哥为之操心,经常加以劝导。祖逖在哥哥的劝说下,立志上进,决心做一个文武双全的能人。
祖逖一边读书,一边练武,刻苦用功,坚持不懈。他和好朋友刘琨情同手足,同睡一条被子。两人相互勉励,振作精神,半夜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练习武艺。“闻鸡起舞”的典故,就出自这里,用来比喻有志之士奋发图强。以这个故事为典源,便派生出了许多相类似的典故,例如鸡鸣起舞、起舞鸡鸣等等。古代著名诗人李白、陆游、辛弃疾都在诗词中引用过这个典故。
由于祖逖勤奋读书、刻苦练武,后来成了文武双全的名将。西晋政权灭亡以后,他多次要求北伐,被晋元帝封为奋威将军。他率领部队渡江北上,船行江中时,慷慨地对大家说:“不扫平中原,死不回江东!”他的决心大大鼓舞了部队的斗志。后来,他在与石勒的血战中,大获全胜,使黄河以南的广大地区都成了东晋的疆土。祖逖为了收复中原,统一中国,付出了毕生的精力,最后病死在军队驻地,死时才57岁。老百姓为之失声痛哭,许多地方还为他建立祠堂,以示纪念。
想一想:小朋友,听完这个故事,你对祖逖有了初步的认识了吧,那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呢?
良将出塞门的岳飞
岳飞,古代著名爱国将领,1103年生,河南汤阴县人,宋朝杰出的抗金民族英雄,为国家建立了卓越功勋。
岳飞出生后不满一月,家乡遭了大水。从此,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陷入了贫困的境地。岳飞童年时期就参加劳动,常到野地里去拾柴割草,稍长大一点又耕田种地。
贫困的生活并没有减少岳飞强烈的求知欲望。缺钱买灯油,他就拾取枯柴晚上燃点照明,由父亲教他识字。当他能够自学时,就更加勤奋,往往读书到半夜,甚至通宵不寐。他特别爱读《左氏春秋传》和学习孙、吴兵法。
《左氏春秋传》又叫《左传》,是秦代以前学者用来解释儒家经典《春秋》的三传之一。这部书提倡德义,主张从成败中吸取经验教训,推尊中央王朝,叙述了许多古代打仗和人物的故事,十分引人入胜。书中的这些故事和人物深深地吸引着岳飞,使他手不释卷,反复探究其中的道理,不知不觉地在他的心灵中埋下了忠义为国的种子。
岳飞少年时期就喜欢学习军事,钻研兵法,很早就娴熟孙、吴兵法,这就为日后的军事指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岳飞从小就热爱劳动。长期的劳动,使他受到很好的锻炼。他身体结实,力气超人。在少年时,就已能拉开300斤的硬弓和8石的腰弩。
离岳飞家不远的永和乡,有一位老人名叫周同,擅长弓箭。岳飞便拜他为师,很快就学会了一手好箭法,并能左右开弓。
岳飞的外祖父姚大翁,特别喜爱岳飞,他特地请当地的神枪手陈广给岳飞传授“击技”。在陈广的精心指导下,不久岳飞的枪法就非常高超,成了远近闻名的“无敌枪手”。
年轻的岳飞平日少言寡语,深沉宽厚,但生性刚直,心里想说什么,决不有所顾忌。他很有礼貌,对师长非常尊敬。
良将出寒门,岳飞少年时候的生活经历,对他以后成长为一个智勇双全的名将,是很有影响的。
想一想:听完这个故事,你对岳飞少年故事中哪一点印象最深呢?那么他的兵法、箭法、枪法都是谁教给的呢?
一双丝履戚继光
戚继光,著名爱国将领,1528年出生于山东,祖籍安徽定远县。他不仅是一位战功赫赫的名将,且著述颇丰,大有建树。
戚继光的父亲戚景通在正德、嘉靖年间,曾在山东、大宁、京师等地历任军职,官至神机营副将。当时明朝官场弥漫着贪污贿赂的恶浊空气。戚景通不愿同流合污,嘉靖17年,以终养老母为由,请告还乡。这时,在明王朝北方,鞑靼不断用重兵大举南犯,严重威胁着明王朝西北边境。戚景通回乡后,虽是晚年,仍然忧虑国家安危,他摒弃一切俗务,总结自己的军事经验,潜心研究对付鞑靼入侵的对策。
戚继光出生时,父亲已经56岁。戚景通白头得子,钟爱异常。他对自己的儿子寄予了殷切的期望。戚继光少年时,父亲就经常给他讲,武将必须有舍身报国的高尚气节,打起仗来应有身先士卒的勇猛精神。这位爱国老将希望儿子将来能继承和发扬自己的事业,对戚继光的要求十分严格。
当戚景通告老返乡时,祖居的房屋已近百年,很是破旧。次年,他打算修缮一下,命工匠安设四扇镂花门户。这年戚继光12岁,已经开始懂事了。工匠们对戚继光说:“公子家是将门,请安设十二扇镂门户吧!”戚继光向父亲提出这个意见。父亲严厉斥责儿子这种图虚荣、讲排场的想法,说你将来长大成人,能世守此业,我就满意了。如若不然,贪慕虚荣,连这点家业也会保不住的。戚继光默默地接受了父亲的批评。
戚继光13岁那年订婚了。外祖父家送他一双考究的丝履。戚继光穿着这双丝履走过庭前,父亲看见了,十分生气地批评他:“小孩子穿这么漂亮的丝履干啥!现在就想穿丝履,将来就要着锦衣,吃肉食,你父亲清白一世,一定不会满足你的要求。你就势必要侵占士卒的粮饷,以满足自己的欲望。”老人接着伤心地说,“这样下去,就难以继承我的事业。”父亲后来虽然弄清丝履是外祖父家送的,又是母亲叫戚继光穿的,还是将丝履毁裂,不让戚继光从小养成奢侈享受的坏习惯。
戚景通不仅竭力制止儿子沾染坏习气,还十分注意把儿子往正路上引导。一次父亲问戚继光:“你的志向何在?”戚继光答:“志在读书。”父亲告诉戚继光:“读书的目的在于弄清‘忠孝廉洁’四个字,否则就什么用处也没有。”并命人把“忠孝廉洁”四个字写在新刷的墙壁上,让戚继光时时省览。戚景通教子的“忠孝廉洁”,自然包括封建伦理道德的内容。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从中央到地方,贿赂公行,寡廉鲜耻,整个社会风气腐败不堪。戚景通能教育儿子忠于国家,孝顺父母,克己奉公,讲求气节,是难能可贵的,对儿子的成长起了好的影响。
戚继光一面刻苦学习武艺,一面立志发愤读书,以求继承父亲的业绩。三年过去了,戚继光博览群书,学业大进。15岁时,戚继光就以深通经术出名于家乡一带。年迈的父亲看着儿子的长进,内心十分欣慰。
想一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所有父母的心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只有父母做到了孩子才能做到对吧?
民族英雄林则徐
林则徐,伟大的民族英雄,1785年生,福建福州人。他是近代禁止鸦片运动的领袖,是拉开中国近代史序幕的杰出人物。
林则徐祖父林正澄,一生在外教私塾。由于收入微薄,家口浩繁,他生前将祖遗的一点田产变卖,死时还留下积欠的债款。父亲林宾日是一个穷秀才,当私塾先生,长期苦读应试,未能考中举人。母亲陈帙,又名文华,出身名门,颇有教养,她会做绢花,以贴补家用。
林则徐的启蒙教育,是由他父亲担负的,他4岁时,就被父亲带到罗氏私塾,抱在膝上,教他读书、作文。一直到12岁,林则徐又跟随父亲,转到文笔书院,继续就读。
林则徐家庭生活清苦。由于林宾日自己有过困苦的经历,所以他的思想比较同情下层劳苦人民的痛苦,对官僚地主巧取豪夺颇为不满。这一切,给林则徐留下了深刻印象。
林则徐儿时,就亲眼看到父亲林宾日把米送给一贫如洗的三伯父,自己家人却忍饥挨饿。一天,他看到一个富豪为保送自己的儿子上学而对父亲进行的重金贿赂,被父亲严词拒绝。
父亲的言行举止,不知不觉地浇灌着林则徐幼小的心灵,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小林则徐在父亲的教育下,进步很快。到10岁的时候,他的知识已经相当丰富。他最喜欢的对联技艺也日臻成熟,在家乡一带已经小有名气。
有一天,他从私塾回家经过一片池塘的时候,有一个当地的老秀才把他叫住,要给他出个上联让他回答。林则徐停下脚步,请他出句。老秀才指着池中嬉戏的鸭子,摇头晃脑地吟诵道:“鸭母无鞋空洗脚。”
他刚一吟完,林则徐马上接着吟道:
“鸡公有髻不梳头。”
旁观的人们听到这个小孩子的绝妙回答,都为他的神速反应感到吃惊。
12岁那年,林则徐在父亲陪同下,与诸童生一起应试。他的试卷答得十分完善,与一个年老的童生并列榜首。考官大人决定加试一题,就出一个上联“童子何知”,请二人作答。
林则徐很礼貌地对那个老童生说:“请您先对吧。”
可老童生支吾了半天,也没能对上来。
考官大人说:“你对对看。”
林则徐立即答出:“大人利见。”
考官于是评定林则徐为第一名。
鳌峰书院的老师并不墨守成规,而是经常带学生到闽江口的鼓山去游玩。有一次他们又来到鼓山峰顶远眺,只见海天相连,波涛拍岸,景象十分壮观。老师吩咐众学生每人做一首七言对子,要求句首必须嵌有“山”和“海”二字。学生们叽叽喳喳,老半天也没有拿出一个满意的对联。老师发现林则徐神情十分休闲地在观看展翅飞翔的海鸥,认为他想必是胸有成竹了,就问:“林则徐,你怎么对的?”
林则徐目视大海吟出上联:“海到无边天作岸,”又转视他的同学们,“山登绝顶我为峰。”
同学们都感到由衷地钦佩,情不自禁地喝起彩来。
想一想:一副对联便能折射出少年的胸襟。林则徐的故事当中的哪一件事给你的印象最深?
一只花瓷瓶
詹天佑,著名铁路工程师,1861年生,江西婺源人,曾主持修建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创办中华工程师学会,并出任首任会长。
小时候,詹天佑非常好玩,家里有什么东西他都要拆开看个究竟。一次,他把家里的钟表拆开了,想看看为什么能准确报时。父亲发现后,正要训斥他,他却向父亲解释说:“我能安上!”说完,三下五除二,就安好了。父亲转怒为喜,高兴地把儿子抱了起来。后来,家庭日渐穷困,已无机械可拆,詹天佑就用泥巴做成各种机械模型,还做得很像。
詹天佑从小聪明好学。父亲在农闲的时候,给他讲有关鸦片战争的故事,他听得很入神。当听到林则徐虎门销烟、击退英国侵略军进攻的时候,他高兴得跳起来,听到清朝皇帝把林则徐革职,英国侵略军乘机侵入广州的时候,便气得捏紧小拳头,好像要打架的样子。他很纳闷地问父亲:“为什么中国兵老是吃败仗?”
年仅12岁的詹天佑,经过自己的努力,以优异的成绩考取留美幼童班,到美国求学。寄宿在房东杰克家,杰克大叔对他非常关照。
一天傍晚,几个同学在杰克大叔的客厅里围绕一只花瓷瓶争论不休。
一个叫克莱恩的同学很固执地说:
“这么细的质地,这么漂亮的花纹,必定是英国制造的。”
“不对,这是中国制造的。”一位女同学说。
克莱恩虽然年龄很小,却因受环境和家庭的影响,对中国存有很深的偏见,他嚷道:
“中国这么贫穷落后的国家,能造出这样精美的瓷器,杀了我的头也不信。”
同学们都要求詹天佑来鉴定。詹天佑面对克莱恩,半是嘲讽半是玩笑地说:
“你是该杀头了!”他拿起花瓶翻过来,指着瓶底说。
“这是我国明代的瓷器,烧制时间约在17世纪中叶,有款为证。”他把花瓶底烧制时间递给同学们传看。
当花瓶传到克莱恩时,他不屑一顾地推开,武断地说:
“这是印度文。”
同学们哄堂大笑。詹天佑笑得前仰后合,并大声说:
“克莱恩,你真伟大,能将中国汉字念成印度文吗?”
克莱恩有点恼羞成怒,讲话更尖刻了。他说:
“中国的男人抽大烟,妇人裹小脚,比印度还落后。在我们美国,中国人和黑鬼一样,愚蠢,懒惰……”
詹天佑被激怒了。他捏紧拳头,在克莱恩眼前晃了晃,生气地说:
“你——你敢再说!”
克莱恩仗着他人高体壮,骂不绝口:
“中国人懒惰,愚蠢!”
詹天佑忍无可忍,挥去一拳,克莱恩踉跄着后退了几步,然后两人纠缠在一起,在地毯上翻滚。女同学从未见过种场面,吓得躲在客厅一角。这时,房东杰克大叔走了进来。刚才客厅的争吵他已经听见。老杰克拿起花瓶,不紧不慢地说:
“这花瓶是30年前我从中国带回来的。中国是远东最古老的,也是最大的国家,她的人民勤劳勇敢。”
詹天佑听着听着,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他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朝老杰克连连鞠躬,不停地说:
“谢谢您,谢谢您!”
想一想:小朋友,动手能力强又很爱国的詹天佑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为什么要挥拳打克莱恩呢?他还做过什么?
想当国王的孩子
戴高乐,著名政治家,1890年生,法国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领导法国流亡政府,开展抵抗运动,为挽救国家危亡,恢复国家荣誉做了贡献。二战胜利以后,他曾任法国总理和总统。
戴高乐是20世纪的风云人物之一。他不但是法国的民族英雄,而且是现代世界历史的伟人。他的预见能力、领导艺术、政治品格和他在军事和政治、外交诸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都是众所周知的。
戴高乐的祖父是一位历史学家,对法国的历史十分熟悉。父亲原是一位教员,后来为了保卫祖国,在普法战争期间志愿参军,与来犯的敌人英勇作战,光荣地获得了军功章。祖母和母亲也都是很有文化见地的人,她们经常给小戴高乐讲历史故事,教育他要热爱法兰西民族,要敢于为法国的荣誉而献身。
一天,母亲给小戴高乐讲1870年爆发的普法战争。讲了普鲁士军队侵入法国,他祖父听说有个不争气的法国元帅向敌军投降时,伤心地大哭起来;他父亲听说前线吃紧,法兰西民族处于危难之时,毅然投笔从戎,志愿参军上了前线。小戴高乐当即向妈妈表示:“我长大了,一定要当个军人,为国家荣誉而战!”
戴高乐在童年时代,有两大爱好:一是喜欢看书,二是喜欢玩打仗游戏。
戴高乐小小年纪就博览群书。他读诗人罗斯丹的作品,读法国哲学家柏格森的作品,他还读历史和名人传记。他了大量的历史作品,尤其对战斗英雄故事十分感兴趣。
戴高乐喜欢玩打仗游戏,而且总是玩得特别认真。有一次,小弟弟皮埃尔哭着回家来。妈妈问他出了什么事,他说哥哥打他了。妈妈追问原因,弟弟皮埃尔说:“我们玩打仗游戏,我扮情报员,哥哥扮司令官。司令官命令我送一份情报到前线去,我被敌人发现了。被俘后,我没有听从司令官先前的嘱咐,不但没有把写着情报的纸条吞进肚里,反而把纸条交给了敌人。哥哥恼火极了,大骂我是叛徒,把我狠狠教训了一顿!”
还有一次,戴高乐气急败坏的从外面冲进家门,大喊大叫:“法兰西是我的,法国是我的,谁也别想从我手里抢走它!”
在楼上的母亲闻声走下楼来,惊讶地问:“嗨,我的孩子,你在这里大喊大叫什么呀?发生了什么事?”
“哥哥要跟我抢法国,我决不会让步的!”
m